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湖相白云岩形成环境
被引量:
25
1
作者
陈世悦
李聪
+3 位作者
杨勇强
肖敦清
蒲秀刚
黄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79-1687,共9页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发育在整体湖扩背景下,通过对研究区白云岩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发现了海绿石、胶磷矿和颗石藻等海相指相性化石,Sr/Ba比值、V/Ni比值及Th/U比值均指示海相环境特征,87Sr/86Sr比值也表明...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发育在整体湖扩背景下,通过对研究区白云岩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发现了海绿石、胶磷矿和颗石藻等海相指相性化石,Sr/Ba比值、V/Ni比值及Th/U比值均指示海相环境特征,87Sr/86Sr比值也表明湖盆受到过同期海水作用,证实了海侵作用是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湖盆咸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海侵不仅为近海湖盆白云岩的形成提供了部分Mg2+,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湖盆水体性质,促进了白云岩化作用。结合研究区古地貌的"洼——隆"相间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呈线性条带分布表现出的非常好的相关性,表明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时期湖盆水体循环较差,封闭性很好,从而使得海侵导致的湖盆咸化环境得以保持,形成了白云岩有利的发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湖相白云岩
海侵
沙一下亚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压实剪切型变形带的微观结构与地层渗透性关系解析
2
作者
渠芳
连承波
+1 位作者
柴震瀚
任冠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孔隙性砂岩中形成的压实剪切型变形带及其周围的渗透性特征是变形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变形带宽度常为毫米级别,常规渗透率测试方法因分辨率的限制无法满足研究需求。选取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中不同规模的单条变形带、小型及...
孔隙性砂岩中形成的压实剪切型变形带及其周围的渗透性特征是变形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变形带宽度常为毫米级别,常规渗透率测试方法因分辨率的限制无法满足研究需求。选取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中不同规模的单条变形带、小型及中大型簇状变形带样品,在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高分辨率测试功能的AUTOSCAN进行密集测试,建立了连续渗透率剖面。结果显示,渗透率低值点与变形带有显著对应关系,在渗透率线扫描曲线中呈下拉尖峰特征;不同变形带渗透率异常低值点存在差异,变形带厚度大则异常程度高;不同微观结构要素的渗透率降低程度不同,渗透率由低至高依次为:大型簇状变形带的核心碎裂带<小型簇状变形带的核心碎裂带<带间区域<单条变形带核心碎裂带<边缘过渡区<围岩。分析认为,虽然变形带的厚度和渗透率探测孔的大小会影响探测结果,但变形带的微观结构才是控制渗透率降低程度不同的本质原因。中大型簇状变形带的核心碎裂带密集发育且连续性好,很可能对流体渗流、油气运移等造成较大影响;而单条变形带由于延续性较差,很难真正阻碍流体渗流,而是会增强岩石整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SCAN
压实剪切变形带
渗透率
微观结构
核心碎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湖相白云岩形成环境
被引量:
25
1
作者
陈世悦
李聪
杨勇强
肖敦清
蒲秀刚
黄鹏
机构
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
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
石化
中原
油田
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中国
石油大港
油田
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集团西北油田分公司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79-1687,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编号07-01C-01-04)资助的成果
文摘
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白云岩发育在整体湖扩背景下,通过对研究区白云岩镜下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测试,发现了海绿石、胶磷矿和颗石藻等海相指相性化石,Sr/Ba比值、V/Ni比值及Th/U比值均指示海相环境特征,87Sr/86Sr比值也表明湖盆受到过同期海水作用,证实了海侵作用是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湖盆咸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海侵不仅为近海湖盆白云岩的形成提供了部分Mg2+,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湖盆水体性质,促进了白云岩化作用。结合研究区古地貌的"洼——隆"相间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呈线性条带分布表现出的非常好的相关性,表明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时期湖盆水体循环较差,封闭性很好,从而使得海侵导致的湖盆咸化环境得以保持,形成了白云岩有利的发育环境。
关键词
歧口凹陷
湖相白云岩
海侵
沙一下亚段
Keywords
Qikou Sag
lacustrine facies dolomite
transgression
Sha-1 lower submember
分类号
P619.234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压实剪切型变形带的微观结构与地层渗透性关系解析
2
作者
渠芳
连承波
柴震瀚
任冠雄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集团西北油田分公司
采油三厂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孔隙性砂岩地层中变形带非均质性研究”(编号:41602157)的成果。
文摘
孔隙性砂岩中形成的压实剪切型变形带及其周围的渗透性特征是变形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变形带宽度常为毫米级别,常规渗透率测试方法因分辨率的限制无法满足研究需求。选取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中不同规模的单条变形带、小型及中大型簇状变形带样品,在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高分辨率测试功能的AUTOSCAN进行密集测试,建立了连续渗透率剖面。结果显示,渗透率低值点与变形带有显著对应关系,在渗透率线扫描曲线中呈下拉尖峰特征;不同变形带渗透率异常低值点存在差异,变形带厚度大则异常程度高;不同微观结构要素的渗透率降低程度不同,渗透率由低至高依次为:大型簇状变形带的核心碎裂带<小型簇状变形带的核心碎裂带<带间区域<单条变形带核心碎裂带<边缘过渡区<围岩。分析认为,虽然变形带的厚度和渗透率探测孔的大小会影响探测结果,但变形带的微观结构才是控制渗透率降低程度不同的本质原因。中大型簇状变形带的核心碎裂带密集发育且连续性好,很可能对流体渗流、油气运移等造成较大影响;而单条变形带由于延续性较差,很难真正阻碍流体渗流,而是会增强岩石整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关键词
AUTOSCAN
压实剪切变形带
渗透率
微观结构
核心碎裂带
Keywords
AUTOSCAN
compactional shear deformation bands
permeability
microstructure
central cataclastic band
分类号
P534.53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一下亚段湖相白云岩形成环境
陈世悦
李聪
杨勇强
肖敦清
蒲秀刚
黄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远安地堑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压实剪切型变形带的微观结构与地层渗透性关系解析
渠芳
连承波
柴震瀚
任冠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