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东海石油地质重要进展看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化——一种海沟向洋后退的残余弧后盆地演化模式
被引量:
23
1
作者
孙肇才
《海相油气地质》
2004年第1期1-17,共17页
东海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在近二十年里主要取得五方面的进展 :证明了盆地是由一组大陆边缘新生界由西向东逐个变新的“盆地群体”组成 ,建立了陆架地区以组为单位的整个新生代地层单元 ,详细划分了西湖凹陷的内部地质结构 ,认定了煤和煤系...
东海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在近二十年里主要取得五方面的进展 :证明了盆地是由一组大陆边缘新生界由西向东逐个变新的“盆地群体”组成 ,建立了陆架地区以组为单位的整个新生代地层单元 ,详细划分了西湖凹陷的内部地质结构 ,认定了煤和煤系沉积是东海陆架区的主力油气源岩 ,通过大量钻井验证了盆地中三类不同成因的圈闭。从环西太平洋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看 ,西太平洋是一个自北而南的沟—弧—盆 (陆缘海 )系统 ;大体以台湾海峡为界 ,东海盆地是一个由转换或被动边缘演化而来的聚敛边缘 ,而南海属于由活动或聚敛边缘转化而来的被动边缘。东海盆地与菲律宾海盆地具有相似的时空演化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新生代
含油气盆地
西太平洋
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广元天井山古油藏剖析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光祥
王守德
+1 位作者
潘文蕾
吕俊祥
《海相油气地质》
200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根据赋存方式,天井山古油藏的沥青主要可分为:(1)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2)下寒武统杂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3)下寒武统杂砂岩中顺层分布的"扁豆状"沥青;(4)下寒武统脉沥青。这几组沥青的反射率分别为:1.07%...
根据赋存方式,天井山古油藏的沥青主要可分为:(1)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2)下寒武统杂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3)下寒武统杂砂岩中顺层分布的"扁豆状"沥青;(4)下寒武统脉沥青。这几组沥青的反射率分别为:1.07%(一期),0.23%(二期);3.99%;0.98%(一期),0.23%(二期);0.37%~0.42%。氯仿沥青"A"的含量较高,其中下泥盆统沥青可达4244.1×10^(-6),反映沥青的演化程度较低。低反射率的沥青不是源自下古生界自身,而是源自较新的地层;有机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其源于二叠系和下三叠统。两组低反射率的沥青还反映了区内存在两期油气成藏与演化。下泥盆统石英砂岩沥青含量分布自下而上表现为高—较高—低—较高—低(以至无)的变化现象,其间并无隔层,这可能是由天然气的幕式充注及气洗作用和构造抬升后处于开启环境的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广元
天井山
古油藏
沥青分布
沥青演化
有机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东海石油地质重要进展看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化——一种海沟向洋后退的残余弧后盆地演化模式
被引量:
23
1
作者
孙肇才
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4年第1期1-17,共17页
文摘
东海盆地石油地质研究在近二十年里主要取得五方面的进展 :证明了盆地是由一组大陆边缘新生界由西向东逐个变新的“盆地群体”组成 ,建立了陆架地区以组为单位的整个新生代地层单元 ,详细划分了西湖凹陷的内部地质结构 ,认定了煤和煤系沉积是东海陆架区的主力油气源岩 ,通过大量钻井验证了盆地中三类不同成因的圈闭。从环西太平洋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看 ,西太平洋是一个自北而南的沟—弧—盆 (陆缘海 )系统 ;大体以台湾海峡为界 ,东海盆地是一个由转换或被动边缘演化而来的聚敛边缘 ,而南海属于由活动或聚敛边缘转化而来的被动边缘。东海盆地与菲律宾海盆地具有相似的时空演化特征 。
关键词
石油地质
新生代
含油气盆地
西太平洋
构造演化
Keywords
West Pacific Ocean, Continental Margin, Trench-arc-basin system,Residual real-arc basin, Tectonic evolution, Evolution model, The East China Sea Basin,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分类号
TE12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广元天井山古油藏剖析
被引量:
13
2
作者
刘光祥
王守德
潘文蕾
吕俊祥
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相油气地质》
2003年第1期103-107,共5页
基金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P00040)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根据赋存方式,天井山古油藏的沥青主要可分为:(1)下泥盆统平驿铺组石英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2)下寒武统杂砂岩中的孔隙型沥青;(3)下寒武统杂砂岩中顺层分布的"扁豆状"沥青;(4)下寒武统脉沥青。这几组沥青的反射率分别为:1.07%(一期),0.23%(二期);3.99%;0.98%(一期),0.23%(二期);0.37%~0.42%。氯仿沥青"A"的含量较高,其中下泥盆统沥青可达4244.1×10^(-6),反映沥青的演化程度较低。低反射率的沥青不是源自下古生界自身,而是源自较新的地层;有机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其源于二叠系和下三叠统。两组低反射率的沥青还反映了区内存在两期油气成藏与演化。下泥盆统石英砂岩沥青含量分布自下而上表现为高—较高—低—较高—低(以至无)的变化现象,其间并无隔层,这可能是由天然气的幕式充注及气洗作用和构造抬升后处于开启环境的水洗氧化、生物降解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四川广元
天井山
古油藏
沥青分布
沥青演化
有机地球化学
Keywords
Canbrian
Devonian
Destroyed oil reservoir
Bitumen distribution
Bitumen evolution
Organic geochemistry
Tianjingshan
Sichua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东海石油地质重要进展看西太平洋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的构造演化——一种海沟向洋后退的残余弧后盆地演化模式
孙肇才
《海相油气地质》
2004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广元天井山古油藏剖析
刘光祥
王守德
潘文蕾
吕俊祥
《海相油气地质》
200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