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高叠置致密砂岩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华昌 黎华继 +1 位作者 李峰 许鑫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储层致密、特低渗、低孔,自然产能极低,主要通过人工压裂开发。通过系统分析影响气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形成了以气藏精细描述及分类评价为基础,建模-数模一体化的剩余气分布规律定量评价和利润为约束的剩余储量开...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储层致密、特低渗、低孔,自然产能极低,主要通过人工压裂开发。通过系统分析影响气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形成了以气藏精细描述及分类评价为基础,建模-数模一体化的剩余气分布规律定量评价和利润为约束的剩余储量开发潜力评价为核心,井网立体开发及差异化对策优化为手段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气藏依靠单一技术提高采收率非常有限,多种技术联合攻关能最大限度提高采收率,切实提高新场沙溪庙组气藏采收率31.71%。多轮次的气藏精细描述为提高采收率对策选择奠定了基础,复算储量误差率小于2%;剩余气定量描述及潜力评价为气藏加密调整及效益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明确了气藏剩余气类型及其效益开发界限,提高采收率8.28%;多层组混合井网立体化开发和差异化开发对策是气藏实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提高采收率2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剩余气 立体开发 差异化对策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采气速度优化——以ZJ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廷宽 段永明 +1 位作者 李南颖 栗涵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4,共5页
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具有河道砂体薄窄、储层物性差、气井控制储量规模小、压力及产量递减迅速的特点,地质条件及开采规律均与层状致密砂岩气藏存在较大差异,需开展针对性的采气速度优化研究。以ZJ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例,综合考虑河道砂... 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具有河道砂体薄窄、储层物性差、气井控制储量规模小、压力及产量递减迅速的特点,地质条件及开采规律均与层状致密砂岩气藏存在较大差异,需开展针对性的采气速度优化研究。以ZJ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例,综合考虑河道砂体、测井、储层物性特征参数,将主力河道划分为3种类型;结合气藏工程及经济评价方法对各类河道中气井配产及采气速度进行优化,并分析了造成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采气速度高于层状致密砂岩气藏的原因。结果表明: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中水平井合理配产比为1/6~1/3,最优采气速度为4%~6%;河道砂体窄、动用储量规模小,是造成此类气藏采气速度偏高的主要原因。适度提高采气速度,可有效缩短单井的投资回报期,提高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河道 致密砂岩气藏 水平井 经济评价 合理产量 采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天然气来源和运移相态的约束——以四川盆地西部新场气田侏罗系气藏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吴小奇 王萍 +3 位作者 陈迎宾 黎华继 胡烨 曾华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34,共13页
新场气田侏罗系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天然气稳产的重要产层之一,但是新场气田侏罗系天然气来源和成藏特征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更有效地揭示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成藏过程和富集机理,在分析新场气田不同层位天然气轻烃化合物组成的基... 新场气田侏罗系是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天然气稳产的重要产层之一,但是新场气田侏罗系天然气来源和成藏特征的认识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更有效地揭示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成藏过程和富集机理,在分析新场气田不同层位天然气轻烃化合物组成的基础上,探讨了轻烃参数判识成熟度的适用性,并揭示了轻烃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烃成藏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新场气田侏罗系天然气C_(5)—C_(7)轻烃组成中异构烷烃相对正构烷烃呈优势分布,C_(7)轻烃组成中甲基环己烷呈明显的优势分布,甲基环己烷指数均大于60%,为典型的煤成气;C_(6)—C_(7)轻烃组成中芳烃含量明显低于链烷烃和环烷烃。(2)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气藏主要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三段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以游离相运移聚集形成,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与部分蓬莱镇组气藏主要为须家河组五段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以水溶相和游离相运移聚集形成。(3)蓬莱镇组气藏天然气C_(6)—C_(7)轻烃组成中芳烃含量明显偏低,异庚烷值明显偏高,主要源自不同类型化合物在溶解度、极性等方面的差异影响。结论认为,天然气在运移聚集过程中受水溶、吸附等作用的影响,运用C_(6)—C_(7)轻烃组成、异庚烷值分别进行天然气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判识时需特别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新场气田 侏罗系 轻烃化合物 成熟度 天然气成因 气源对比 运移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米仓山前缘筇竹寺组成脉流体特征及流体活动对页岩气保存的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小佳 李峰 +3 位作者 邓双林 吴娟 邓宾 刘树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5,共9页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川南、川西南地区,对于川北米仓山前缘的研究特别是页岩层系中裂缝脉体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地区筇竹寺组的勘探进程。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流体地球化学分析等方...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川南、川西南地区,对于川北米仓山前缘的研究特别是页岩层系中裂缝脉体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地区筇竹寺组的勘探进程。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流体包裹体测温、流体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川北米仓山前缘筇竹寺组成脉流体特征及流体活动对页岩气保存的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筇竹寺组有2期方解石和1期石英充填,第1期方解石脉形成于早奥陶世,成脉流体为层内地层水、海水、大气淡水的混合流体;第2期方解石脉形成于早白垩世,成脉流体为层内地层水和深部热液的混合流体,与液烃、气相甲烷一起充注;第3期石英脉形成于晚白垩世,成脉流体为层内的硅质流体,与气相甲烷一起充注。筇竹寺组2期方解石成脉时受到了深部热液和大气淡水的影响,页岩气保存条件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而第3期硅质流体来源于页岩层内,表明筇竹寺组的后期改造作用不强,页岩保留了一定的自封闭性。研究成果为米仓山前缘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前缘 筇竹寺组 脉体 流体包裹体 流体地球化学 流体活动 页岩气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OLO V4模型在含硫井站火焰和烟雾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向伟 龚云洋 李华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1-264,共4页
针对含硫天然气中H2S等腐蚀性物质易导致井站设备、管线等发生泄漏,易引发火灾,但常用的火焰和烟雾检测仪器、算法易受井站复杂环境影响,且含硫井站人工巡检存在一定风险,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的含硫井站火焰和烟雾检测方... 针对含硫天然气中H2S等腐蚀性物质易导致井站设备、管线等发生泄漏,易引发火灾,但常用的火焰和烟雾检测仪器、算法易受井站复杂环境影响,且含硫井站人工巡检存在一定风险,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模型的含硫井站火焰和烟雾检测方法。首先,将能在移动端实时检测的YOLO V4目标检测模型先对公开火焰、烟雾数据集进行训练;接着,将训练好的模型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对井站火焰、烟雾数据集进行训练,提取井站火焰、烟雾特征;最后,经迁移学习训练后的YOLO V4模型对火焰、烟雾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高达99.62%,配合巡检机器人将对含硫井站有更好的火灾预警和救援侦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检测 烟雾检测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YOLO V4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识别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榆 程超 +5 位作者 蒋裕强 易娟子 邓虹兵 李曦 谷一凡 陈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2-1046,共15页
【目的】为解决针对川东海槽南段西侧、台内等地区飞仙关组岩性变化不明确等问题。【方法】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多元地质数据对飞仙关组岩性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岩性测井智能识别方法,解决了老区岩性精... 【目的】为解决针对川东海槽南段西侧、台内等地区飞仙关组岩性变化不明确等问题。【方法】综合利用岩心、薄片、钻录井等多元地质数据对飞仙关组岩性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提出以机器学习为基础的岩性测井智能识别方法,解决了老区岩性精细识别的技术难题,揭示了区内飞仙关组鲕粒滩岩性、分布及演化规律。【结论与结果】(1)飞仙关组主要由泥岩、泥晶灰岩、泥质灰岩、鲕粒灰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膏质云岩、膏岩等岩性组成;(2)对比发现,改进的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即随机梯度提升决策树(SGBDT)构建岩性模型优于其他算法,更适合碳酸盐岩复杂岩性识别;(3)鲕粒灰岩集中发育于开江—梁平海槽以南地区的飞一段—飞三段时期,鲕粒云岩集中发育于飞二段时期且分布分散;(4)区内鲕粒滩分布差异明显,飞一段时期主要发育于台地古地貌高点和台地边缘,飞二段时期多发育台缘鲕粒滩,少量发育台内古地貌高点鲕滩和点滩,飞三段时期主要发育台内点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GBDT算法 岩性识别 沉积演化 鲕粒滩分布特征 飞仙关组 川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跨越管道的落石冲击影响与防护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利琼 刘洋 +2 位作者 吴世娟 来进和 张兴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为了保障澜沧江跨越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探寻该跨越管道落石防治方案。为此,以澜沧江跨越管道左岸落石为研究对象,运用RocFallⅡ软件对其运动进行模拟,分析落石质量、下落高度对落石撞击管道位置以及撞击管道时最大动能的影响;然后在CAE... 为了保障澜沧江跨越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探寻该跨越管道落石防治方案。为此,以澜沧江跨越管道左岸落石为研究对象,运用RocFallⅡ软件对其运动进行模拟,分析落石质量、下落高度对落石撞击管道位置以及撞击管道时最大动能的影响;然后在CAESARⅡ软件管道模型上施加作用力,计算使管道发生失效的落石质量;最后结合该跨越管道左岸地形以及落石分布情况提出落石防治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落石质量以及下落高度对落石撞击管道位置的影响很小,撞击点分布在以跨越管道起点为起点,长度为13 m的范围内;(2)落石撞击管道时的动能受下落高度的影响较小,但与质量几乎呈线性相关;(3)质量超过1 000 kg的落石可能使管道发生撞击失效;(4)通过在坐标为(208 m,1 274 m)以及(250 m,1 225 m)的位置分别设置高度为2 m和4 m的SNS柔性防护网可有效对落石进行拦截,保证该跨越管道的安全。结论认为,通过对澜沧江跨越管道左岸落石运动进行研究并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落石撞击管道的可能性,保证该跨越管道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 跨越管道 安全 落石运动 影响 RocFall CAESARⅡ 失效 防护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