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海相长水平井白油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韩子轩 韩秀贞 +3 位作者 王显光 李大奇 黄河淳 陈晓飞 《钻井液与完井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9-515,共7页
为解决川西海相长水平井钻探过程中的环空憋堵、井壁失稳技术难题,分析了该地层地质特征,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其井壁失稳机理,研究表明川西海相地层最小主应力方向井壁失稳风险要高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储层岩石矿物呈现硬脆性,地层破碎,微裂... 为解决川西海相长水平井钻探过程中的环空憋堵、井壁失稳技术难题,分析了该地层地质特征,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其井壁失稳机理,研究表明川西海相地层最小主应力方向井壁失稳风险要高于最大主应力方向,储层岩石矿物呈现硬脆性,地层破碎,微裂缝发育,夹层胶结性差,长水平井段易发生岩屑沉积,引起环空憋堵,裂缝受压力激动进一步拓展,导致井壁失稳。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抗高温提切剂SMRS-1,研选了乳化剂和纳微米封堵剂SMNR-2等关键材料,构建了抗高温长效稳定白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经160℃滚动老化7 d后,动塑比不小于0.20 Pa/mPa·s,高温高压滤失量(160℃)小于4.0 mL,破乳电压大于600 V,显示出良好的高温长效稳定性。该钻井液在PZ5-3井成功应用,解决了川西海相长水平井环空憋堵、井壁失稳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气田 长水平井 井壁失稳 提切剂 油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威荣气田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兴文 缪尉杰 +1 位作者 何新星 许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0-1177,共8页
川南威荣气田是国内首个深层页岩气田,具有“一深、一薄、四高”的特点,钻完井、压裂及排采系列工程技术面临钻井周期长、改造体积小、复杂程度低、井筒流动规律复杂等挑战。针对复杂的地质挑战,不断深化地质认识,深度融合气藏地质与工... 川南威荣气田是国内首个深层页岩气田,具有“一深、一薄、四高”的特点,钻完井、压裂及排采系列工程技术面临钻井周期长、改造体积小、复杂程度低、井筒流动规律复杂等挑战。针对复杂的地质挑战,不断深化地质认识,深度融合气藏地质与工程技术,围绕降本增效,以突破深层页岩气效益关为目标,持续攻关钻采工程工艺。历经三轮探索优化,钻井技术强化提高机械钻速,减少井下复杂情况风险,缩短钻井周期;压裂工艺优化裂缝配置提升复杂裂缝广度,转换思路大排量扩缝高携砂一体化实现了缝控体积的增加和支撑;排采工艺基于气液两相流研究识别井筒流态,形成全生命周期排采工艺决策方法。最终形成了以“精细轨迹控制优快钻井”、“裂缝均衡扩展强支撑压裂”、“全周期有效排采”为核心的工程技术序列,持续推进效益开发进程。所提出的深层页岩气开发工程技术在威荣气田累计新建产能25亿方,为国内外深层页岩气工程技术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下一步超深层页岩气开发提供了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工程技术 钻井提速 压裂提产 全周期排采 威荣气田 川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水平井温度分布特征及流量测试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云龙 许剑 +2 位作者 刘通 元昕彤 徐强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2-622,共11页
明确水平井温度分布规律对于利用井温数据解释天然气产量至关重要。利用水平段多相参数测试实验装置,发现水平段温度分布特征与孔眼进气量、含水率以及相邻孔眼的温降密切相关,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差的流量及含水率预测关联式。实验结果... 明确水平井温度分布规律对于利用井温数据解释天然气产量至关重要。利用水平段多相参数测试实验装置,发现水平段温度分布特征与孔眼进气量、含水率以及相邻孔眼的温降密切相关,并分别建立了基于温差的流量及含水率预测关联式。实验结果表明,气体流入量越大,孔眼下方温度越低,而含水率增大会减弱气体通过孔眼时的温降,气体的节流温降效应在体积含水率达9%时消失。当多孔同时进气时,下游温降受上游温降影响显著,并随相邻孔眼间进气比增大而呈线性增强趋势,说明在纯产气阶段,利用温度数据计算射孔段产量时需要考虑射孔段间的温降干扰。但当下游孔眼流入气液两相时,随含水率的升高,上游温降对下游温降的影响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分布 水平气井 焦耳-汤姆逊效应 气液两相流 天然气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靖和1井茅口组立体酸压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林永茂 缪尉杰 +2 位作者 刘林 李永明 邱玲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川西南地区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页岩气主力生产层位,过路井在茅口组均有良好气测显示,为落实茅口组的潜力,部署靖和1井作为茅口组专层预探井。针对邻区茅口组酸压改造中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短、改造体积受限等问题,分析了靖和1井钻遇地层... 川西南地区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页岩气主力生产层位,过路井在茅口组均有良好气测显示,为落实茅口组的潜力,部署靖和1井作为茅口组专层预探井。针对邻区茅口组酸压改造中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短、改造体积受限等问题,分析了靖和1井钻遇地层的裂缝及孔隙发育特点,从全三维酸蚀裂缝扩展、酸压入井液体以及配套工艺参数入手,研究应用了立体酸压技术。研究表明,多封隔器精细分段配合大排量施工,能够实现以裂缝体连通为目标的立体改造效果;采用3级交替注入压裂液与胶凝酸施工工艺,既能增大裂缝体改造体积,又能增长酸蚀裂缝距离,兼顾了横向深穿透非均匀溶蚀和纵向细分段高动用的改造需求。靖和1井立体酸压后放喷求产,产气量12.52×10^(4) m 3/d,较前置酸酸压提高38%,拟合结果显示酸压后裂缝体连通明显。靖和1井茅口组立体酸压成功实施,为川西南地区茅口组及栖霞组、灯影组等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酸压 茅口组 裂缝体 数值模拟 靖和1井 川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荣深层页岩长水平段工程钻探能力延伸极限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化蜀 王希勇 +2 位作者 徐晓玲 郭治良 黄河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3期506-514,共9页
威荣深层页岩气垂深达3800 m,地层坍塌压力系数高达1.95以上,区域超长水平井逐年增加,超长水平井成为后期气田稳产的重要开发手段。以旋转导向钻井方式研究为前提,通过水力裸眼评价模型和钻柱应力计算方法对地质参数、轨迹剖面、钻柱力... 威荣深层页岩气垂深达3800 m,地层坍塌压力系数高达1.95以上,区域超长水平井逐年增加,超长水平井成为后期气田稳产的重要开发手段。以旋转导向钻井方式研究为前提,通过水力裸眼评价模型和钻柱应力计算方法对地质参数、轨迹剖面、钻柱力学、水力参数和地面装备进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不同钻机条件下和不同工况下超长水平段的延伸极限不同。剖面类型优选利于井间防碰和管柱安全下入,三维轨迹剖面钻柱力学所受应力强度是二维轨迹剖面的2倍,钻井液密度和黏度都将影响超长水平段的延伸。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钻机能力的条件下,理论裸眼水平段极限为5840 m,而70钻机因钻深能力限制最大水平段延伸为3500 m,机泵排量越大,钻井液密度越低,延伸能力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荣 深层页岩气 长水平段 延伸极限 旋转导向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复合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雷炜 许剑 +1 位作者 赵哲军 刘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4,共8页
针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储层污染的问题,首先,开展了污染物特征及组分全分析,明确了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主要的污染类型;其次,研发了多功能复合解堵剂,开展了新药剂物理特性、溶垢能力、破乳降黏、岩芯驱替等评价测试;再次,建立... 针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储层污染的问题,首先,开展了污染物特征及组分全分析,明确了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主要的污染类型;其次,研发了多功能复合解堵剂,开展了新药剂物理特性、溶垢能力、破乳降黏、岩芯驱替等评价测试;再次,建立了压裂井近井带污染模型,提出了“大液量注入、液氮强顶替、放喷助排”的深度净化工艺;最后,在新场气田、中江气田及洛带气田10口井进行推广应用。结果表明,新工艺措施有效率90%,增产天然气1923×10^(4)m^(3),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1)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近井带污染为液锁、起泡剂乳化、压裂液伤害、结垢结晶的复合型伤害;(2)多功能复合型解堵剂具有溶解无机垢、破乳降黏及解水锁等多项功能,驱替污染岩芯后渗透率提升1.74~2.40倍;(3)“大液量注入、液氮强顶替、放喷助排”的深度净化工艺,能够提高净化剂在致密储层的穿透深度,提高污染物返排效率,在同类气藏中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川西 近井带 污染治理 大液量 净化 解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实践——以川西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林永茂 雷炜 缪尉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川西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化探区保有探明地质储量超1700×10^(8)m^(3),储层具有气藏埋藏深(4500~5500m)、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为1.4~1.7)、地层破裂压力高(110~165MPa)、特低孔隙度(平均孔隙度为3.7%)、特低... 川西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天然气资源丰富,中国石化探区保有探明地质储量超1700×10^(8)m^(3),储层具有气藏埋藏深(4500~5500m)、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为1.4~1.7)、地层破裂压力高(110~165MPa)、特低孔隙度(平均孔隙度为3.7%)、特低渗透率(平均渗透率为0.07mD)的“一深两高两低”特点,为天然气成藏地质理论认识及高效开发带来了多重挑战,制约了气藏的勘探开发进程。以地质工程一体化融合实践为攻关思路,深化致密砂岩气输导体成藏认识,明确成藏机理及富集高产规律,以地质甜点发育模式深入解剖为切入点,阐明气藏甜点形成机制,建立甜点地质模式,抓住裂缝和储层地震精细刻画和定量预测技术、优化钻井及储层改造等关键技术,开展地质—地球物理—钻完井关键技术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协同攻关与技术—经济一体化目标实践,技术序列的成功应用支撑气田规模上产,已累计新建产能超10×10^(8)m^(3),保障合兴场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1300×10^(8)m^(3),进一步证实了地质工程一体化是低品位气藏有效开发的必经之路,推动了川西须家河组气藏的效益开发进程,为致密难动用储量,特别是深层致密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 须家河组气藏 致密砂岩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效益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井防漏堵漏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严焱诚 唐涛 +3 位作者 张生军 王治国 何苗 何新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川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量2206×10^(8)m^(3),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区块地质结构复杂,上部地层存在溶洞、大裂缝,中部地层发育溶蚀缝洞,下部地层发育断缝、褶缝及溶蚀缝,导致川南页岩气井地表至目的层均有不... 川南寒武系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量2206×10^(8)m^(3),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区块地质结构复杂,上部地层存在溶洞、大裂缝,中部地层发育溶蚀缝洞,下部地层发育断缝、褶缝及溶蚀缝,导致川南页岩气井地表至目的层均有不同类型不同漏速的井漏发生,且漏失量大、处理时间长。针对上述难题,开展了井漏特征分析,以避、防、堵相结合的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防漏堵漏为指导思路,精细分析各地层漏失特征,通过技术思路调整、关键材料研选、室内体系优化实验及现场应用迭代升级,形成了基于缝洞预测的地质工程一体化轨道设计与随钻提高地层承压能力防漏技术、非失返性井漏广谱桥浆堵漏技术、失返性井漏复合堵漏技术与储层温控固结堵漏技术,构建了筇竹寺组页岩气井分层分类防治一体化防漏堵漏技术体系。应用结果表明,井漏治理时长降低65%,为筇竹寺组页岩气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 筇竹寺组 页岩气 井漏 防漏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井研—犍为地区瘦身井优化评价研究
9
作者 何龙 何新星 +3 位作者 张玉胜 严焱诚 刘伟 朱礼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5-164,共10页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井研犍为地区上部地层存在压力体系复杂、井壁失稳、部分地层可钻性差等问题,钻井周期长,建井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应用已钻井资料建立了井研犍为区域的三压力与复杂地层剖面,优化一二开必封点,形成...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井研犍为地区上部地层存在压力体系复杂、井壁失稳、部分地层可钻性差等问题,钻井周期长,建井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统计分析,应用已钻井资料建立了井研犍为区域的三压力与复杂地层剖面,优化一二开必封点,形成常规井身结构方案。提出了采用ϕ190.5 mm井眼完钻的瘦身方案,通过水力学与管柱力学分析开展了瘦身井身结构的适应性评价,单井实施瘦身结构井一二开采用ϕ127.0 mm钻杆,三开采用ϕ127.0mm+ϕ114.3mm钻杆,平台井工厂实施瘦身结构井一二开采用ϕ139.7mm钻杆,三开采用ϕ127.0mm+ϕ114.3mm钻杆,井斜角不超过90°时能够实施水平段长3000m的钻井。应用常规井身结构方案,实际钻井周期相比前期缩短21.68%,若采用瘦身井身结构,单井预期可降低成本180万元。研究技术成果可为筇竹寺组页岩气下步钻井工程设计提供重要优化方向,有望从源头上降低建井成本,促进井研—犍为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与规模建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封点优化 井身结构瘦身 钻具组合 水平段延伸极限 筇竹寺组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荣深层页岩气安全与提速钻井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新星 严焱诚 +3 位作者 朱礼平 王希勇 朱化蜀 王治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0-637,共8页
四川盆地威荣页岩气埋深3600~3850 m,属于典型的深层页岩气藏,钻井工程面临压力体系复杂、茅口组部分区域断溶体发育、地层可钻性差、龙马溪组地层温度高等难题。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安全与提速钻井为核心,通过成熟引进与先导试验技... 四川盆地威荣页岩气埋深3600~3850 m,属于典型的深层页岩气藏,钻井工程面临压力体系复杂、茅口组部分区域断溶体发育、地层可钻性差、龙马溪组地层温度高等难题。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安全与提速钻井为核心,通过成熟引进与先导试验技术结合的方式,持续攻关钻井工程工艺技术;并不断深化过路层段地质认识,采用一段一策的方案,提高工程技术的针对性。威荣页岩气田经历勘探评价、开发一期、开发二期3个阶段,形成了以井身结构优化、断溶体避让的轨道设计、井筒压力控制和钻压同步预防压窜干扰为重点的安全钻井技术,以“二维+小三维”的三维轨道剖面、四位一体地质导向技术、破岩工具优选和钻井参数强化为关键的提速钻井技术。该技术应用于威荣页岩气田150余口开发井,机械钻速由开发初期的6.32 m/h提升至9.12 m/h,钻井周期由106.68 d缩短至68.75 d,缩短率为35.56%,实现了威荣深层页岩气钻井工程提速降本的目标,其形成的安全与提速钻井系列技术对同类型气藏开发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身结构优化 轨道设计优化 压窜干扰 钻井技术 深层页岩气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场T_3X^5非常规气藏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慈建发 刘林 +4 位作者 黄禹忠 王兴文 付育武 丁咚 刘斌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3-36,8,共4页
新场T_3X^5为典型的低渗透致密砂泥岩互层非常规气藏,储层埋藏深、沉积厚度大、含气性差、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低或无、经济开发难度大。针对该气藏的具体工程地质特征,从增产技术的适应性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工程工艺技术研究,借鉴国... 新场T_3X^5为典型的低渗透致密砂泥岩互层非常规气藏,储层埋藏深、沉积厚度大、含气性差、非均质性强、自然产能低或无、经济开发难度大。针对该气藏的具体工程地质特征,从增产技术的适应性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工程工艺技术研究,借鉴国内外针对页岩气藏的改造理念,以充分改造为目的,以经济压裂为核心,采用净现值分析的方法,对工作液体系配方的研发、大排量油套同注管柱结构的设计以及加砂压裂增产措施的液体规模、施工排量等参数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针对T_3X^5气藏的非常规增产措施技术体系。现场21口井的实践表明,工程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技术方案合理可靠,为气藏的经济高效高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 非常规气藏 增产技术 体积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井分段压裂用可溶合金研究进展及展望
12
作者 曾明勇 刘涛 +1 位作者 周怡君 崔警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38-241,共4页
通过对国内外油气井分段压裂用可溶合金的调查研究,重点论述了可溶镁合金、可溶铝合金两种合金的研究进展与技术现状。并从创新材料成分、优化微观结构、融合加工工艺三个方面对可溶合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分段压裂 井下工具 可溶镁合金 可溶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井研—犍为地区页岩气安全优快钻井技术及应用
13
作者 罗成波 周兴付 +4 位作者 欧彪 刘伟 张生军 张玉胜 王治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54,共9页
井研犍为地区发育拉伸、挤压、走滑等多种构造,整体裂缝发育,西南部多方向断层交错,断缝复杂。前期部署的探井钻井过程主要面临漏层漏点多、直井段防斜打快难度大、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机械钻速慢等问题。为了安全高效勘探开发该区块... 井研犍为地区发育拉伸、挤压、走滑等多种构造,整体裂缝发育,西南部多方向断层交错,断缝复杂。前期部署的探井钻井过程主要面临漏层漏点多、直井段防斜打快难度大、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机械钻速慢等问题。为了安全高效勘探开发该区块页岩气,研发形成了以差异化三开制井身结构优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轨道设计避断溶体、控压降密度技术控溢漏复杂及多级高效堵漏技术为核心的安全钻井技术,以防塌钻井液体系、钻头钻具钻进参数一体化及四位一体地质导向为关键的优快钻井技术。技术集成应用9口井,优质储层平均钻遇率100%,平均钻速由1.9m/h上升到8.6m/h,钻井周期由233d缩短到72d。实践表明,形成的安全优快钻井技术不仅为安全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为增储保矿,持续上产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研犍为 筇竹寺组 页岩气 安全优快钻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通南巴复杂构造带气体钻井防漏提速技术
14
作者 杨炳祥 何龙 +2 位作者 罗成波 欧彪 严焱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通南巴构造带受来自米仓山冲断构造带与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加作用,断裂和裂缝都较为发育,该区块须家河组以上地层压力低,前期部署的井漏失严重且机械钻速低。文章通过分析应用气体钻井技术的必要性,以井壁稳定、地层可钻性及... 通南巴构造带受来自米仓山冲断构造带与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加作用,断裂和裂缝都较为发育,该区块须家河组以上地层压力低,前期部署的井漏失严重且机械钻速低。文章通过分析应用气体钻井技术的必要性,以井壁稳定、地层可钻性及井眼净化能力适应性评价为基础,形成了以井身结构优化、注气/泡沫参数和钻具组合及钻进参数优化设计为主体的技术方案,成功应用13井次,不仅避免了上部地层井漏复杂,并且机械钻速平均提升6~9倍以上,为通南巴构造带超万亿方天然气的安全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南巴复杂构造带 气体钻井 防漏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套可溶开启工具研制及应用
15
作者 刘涛 侯治民 +1 位作者 胡顺渠 崔警宇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针对打捞全通径无级滑套开启工具施工周期长、成本高,提出开启工具可溶化设计思路,综合考虑实际载荷和溶解性需求,优选一种含稀土Gd的高强度可溶镁合金材料,屈服强度达350 MPa、抗拉强度达450 MPa,借助有限元分析,35 MPa下可溶开启工具... 针对打捞全通径无级滑套开启工具施工周期长、成本高,提出开启工具可溶化设计思路,综合考虑实际载荷和溶解性需求,优选一种含稀土Gd的高强度可溶镁合金材料,屈服强度达350 MPa、抗拉强度达450 MPa,借助有限元分析,35 MPa下可溶开启工具承载部位最大应力213 MPa,满足服役工况。采用超音速热喷涂工艺在易磨损凸齿部位制备高硬度耐磨涂层,在1 m^(3)/min排量泵送4 000 m后磨损显著降低。全尺寸实物溶解表明,可溶开启工具在含氯根离子浓度2 106.7 mg/L,矿化度8 364 mg/L压返液中90℃下,一周内全部溶解成末状残渣,溶解性好。该可溶开启工具在四川某气田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累计应用12口井167只,滑套开启迹象明显,施工顺利,在X1井、X2井、X3井等井应用效果较显著,日均产气大于3×10~4m^(3),压后自然形成全通径,减少连续油管作业时间,节约了作业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气 滑套 溶解 耐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渗吸作用下深层页岩裂缝演化及力学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正 陈勉 +3 位作者 李集 韦世明 考佳玮 毛渝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8-216,共9页
针对深层页岩储集层水力压裂后压裂液与储集层发生渗吸,导致裂缝扩展机理不明确及其对储集层力学特性变化不清晰的问题,通过CT扫描、连续划痕测试和覆压孔渗仪测试,结合自渗吸实验,综合评价渗吸前后裂缝扩展规律、岩石力学特性及物性参... 针对深层页岩储集层水力压裂后压裂液与储集层发生渗吸,导致裂缝扩展机理不明确及其对储集层力学特性变化不清晰的问题,通过CT扫描、连续划痕测试和覆压孔渗仪测试,结合自渗吸实验,综合评价渗吸前后裂缝扩展规律、岩石力学特性及物性参数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渗吸促使页岩层理与原有微裂纹被激活、扩展并相互贯通,从而形成更为复杂的裂缝网络,提高了储集层孔隙度与渗透率;裂缝发育与层理弱面的相互作用使岩石整体强度与稳定性下降,呈现出提高流体输导能力与降低力学性能的双重效应;在有限裂纹扩展条件下,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幅有限,而当复杂裂缝网络充分发育时,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提升,力学性能弱化更为显著。在非常规储集层评价与增产改造设计中,应平衡自渗吸诱发的裂缝网络,形成对储集层渗流条件与地层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 渗吸作用 裂缝扩展 岩石力学 水力压裂 物性参数 连续划痕测试 CT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海相深层页岩气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28
17
作者 刘伟 何龙 +2 位作者 胡大梁 李文生 焦少卿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4,共6页
川南海相深层页岩气目的层埋藏深、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高、岩石可钻性差、优质储层薄,钻井提速与井身质量、页岩坍塌与钻井成本、控时钻进与优质储层钻遇率间的矛盾制约了其高效开发。为此,在借鉴常规页岩气开发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差异... 川南海相深层页岩气目的层埋藏深、地层温度和地层压力高、岩石可钻性差、优质储层薄,钻井提速与井身质量、页岩坍塌与钻井成本、控时钻进与优质储层钻遇率间的矛盾制约了其高效开发。为此,在借鉴常规页岩气开发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井身结构和井眼轨道设计,采用预弯曲动力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参数,试验应用垂直钻井技术和气体钻井技术,研制应用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并优化井眼轨迹控制措施,形成了川南海相深层页岩气高效开发的钻井关键技术。该技术在川南地区27口海相深层页岩气井进行了应用,钻井周期缩短了46.0%,优质储层钻遇率达到93.17%。研究结果表明,川南海相深层页岩气钻井关键技术能解决深层页岩气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可为国内外类似页岩气的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井身结构 钻具组合 井眼轨迹 海相 川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海相超深大斜度井井身结构优化及钻井配套技术 被引量:19
18
作者 胡大梁 欧彪 +3 位作者 何龙 肖国益 李文生 唐宇祥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8,共7页
川西气田海相雷口坡组气藏埋藏超深、地质条件复杂,前期采用的四开井身结构难以满足钻井提速和经济高效开发的要求。通过分析工程地质特征,在保证雷口坡组专层专打的基础上,基于地层三压力剖面和井壁稳定性研究结果优化了必封点位置,设... 川西气田海相雷口坡组气藏埋藏超深、地质条件复杂,前期采用的四开井身结构难以满足钻井提速和经济高效开发的要求。通过分析工程地质特征,在保证雷口坡组专层专打的基础上,基于地层三压力剖面和井壁稳定性研究结果优化了必封点位置,设计了超深大斜度井三开井身结构。结合地层岩性特点,优化设计了井眼轨道,进行了高研磨性地层定向钻头和配套工具的优选,研制了复合盐强抑制聚磺防塌钻井液和强封堵高酸溶聚磺钻井液。超深大斜度井三开井身结构及钻井配套技术在PZ4-2D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解决了长裸眼复杂地层的井眼失稳问题,完钻井深6 573.77 m,钻井周期199.3 d,平均机械钻速3.53 m/h,提速40%以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三开井身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钻井配套技术提速效果显著,可在川西气田海相气藏大斜度井钻井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斜度井 井身结构优化 钻井 雷口坡组 海相 川西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二叠系超深风险井永胜1井钻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20
19
作者 胡大梁 欧彪 +3 位作者 郭治良 谭玮 廖凯飞 王世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4-528,共5页
针对川西二叠系超深风险井永胜1井在钻探中存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上部陆相地层软硬交错、易发生井斜超标、可钻性差,海相地层高温高压、含硫化氢等难题,优化必封点位置,设计井身结构为四开备五开;配套采用复合钻井、垂直钻井等提速工艺... 针对川西二叠系超深风险井永胜1井在钻探中存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上部陆相地层软硬交错、易发生井斜超标、可钻性差,海相地层高温高压、含硫化氢等难题,优化必封点位置,设计井身结构为四开备五开;配套采用复合钻井、垂直钻井等提速工艺;优选高效钻头,优化深部井段钻井液体系和性能。实钻结果表明,永胜1井钻井工程设计科学合理,全井钻井周期356.45 d,平均机械钻速2.39 m/h,创川西地区钻达6 000 m井深的最快纪录。该井顺利完钻也为川西地区7 000 m超深井钻井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井身结构 垂直钻井 钻头选型 抗高温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排水采气适用界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永辉 吴朋勃 +3 位作者 罗程程 刘通 倪杰 王华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0-496,共7页
为明确各流型下泡沫排水工艺排液效果进而有效指导选井,设计一套可视化的空气-水-泡沫三相管流模拟实验装置,通过表面张力实验确定实验起泡剂浓度,开展不同气相表观流速和液相表观流速的泡沫举升效果实验.研究发现:在空气-水两相流动中... 为明确各流型下泡沫排水工艺排液效果进而有效指导选井,设计一套可视化的空气-水-泡沫三相管流模拟实验装置,通过表面张力实验确定实验起泡剂浓度,开展不同气相表观流速和液相表观流速的泡沫举升效果实验.研究发现:在空气-水两相流动中加入起泡剂能够有效降低两相流动压降,显著抑制流动振荡;随着气相表观流速的增加,泡沫对井筒中压降和持液率的降低幅度呈先增后减;在泡沫排水有效区域内,井筒气和水搅动剧烈,促使加入的起泡剂与水充分接触产生大量泡沫,降低了井筒压降和持液率;将携液临界气流速作为泡沫排水有效区域的气相表观流速上限,该区域的气相表观流速下限为泡状流到段塞流的转换界限,确定泡沫排水效果最佳区域气相表观流速界限为段塞流到搅动流的转换界限.泡沫排水适用界限将两相流流型转换界限与泡沫实验结果紧密结合,明确了泡沫排水适用气量界限,降低排采成本,为气田泡沫排水工艺的高效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 泡沫排水 可视化实验 表面张力 流型 井筒压降 持液率 携液临界气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