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兴文 李仲东 +3 位作者 过敏 惠宽洋 丁小琪 邓文龙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4-298,共5页
通过泥岩压实研究,结合油气分布,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平面上分布于东部稳定带和中央凹陷带,剖面上主要发育于长7段和延7段。油源断裂和较深的下切古河谷作为油气运... 通过泥岩压实研究,结合油气分布,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与油气关系。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区中生界过剩压力平面上分布于东部稳定带和中央凹陷带,剖面上主要发育于长7段和延7段。油源断裂和较深的下切古河谷作为油气运移通道,起泄压汇源作用,使得延长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延安组高效成藏;延安组区域过剩压力带增强了区域盖层的封盖能力,阻止油气向上运移或散失,使油气在其下圈闭中聚集成藏;小断层和裂缝系统对延7段区域过剩压力带有一定的泄压作用,这也是目前东部稳定带延安组区域过剩压力带之上发现少量油气的原因。麻黄山西区中生界在东部稳定带发育与过剩压力有关的下组合、中组合、上组合3种油气分布模式;而中央凹陷带和西部断裂带发育与过剩压力有关的中组合油气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剩压力 运移通道 封盖能力 成藏 麻黄山西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气举在川西地区定向井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董耀文 谭明文 周兴付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55,126,共3页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一般应用于直井,国内外尚没有在定向井中应用的先例。为了探索该工艺在定向井中的应用,在川西气田川孝601-4井(最大井斜角为38.49°)开展了柱塞气举试验。通过优化入井工具串长度以及施工程序,成功安装了井下设...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一般应用于直井,国内外尚没有在定向井中应用的先例。为了探索该工艺在定向井中的应用,在川西气田川孝601-4井(最大井斜角为38.49°)开展了柱塞气举试验。通过优化入井工具串长度以及施工程序,成功安装了井下设备,并对各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井安装柱塞气举后,柱塞运行正常,油套压差明显减小,增产天然气0.8×104m3/d,排水采气效果非常明显,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在定向井中的首次成功应用,表明该工艺可以适用于井斜角小于40°的定向井,拓宽了该项工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川西气田气井的排水采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柱塞气举 排水采气 参数 设计 优化 四川盆地 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合兴场须二气藏气井CaCO_3结垢及清垢技术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荣娟 周兴付 +1 位作者 周静 谢芳亭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5-397,共3页
讨论了川西合顺场须二气藏气井碳酸钙结垢机理。多次结垢预测结果表明,川合127井(井温125℃)、137井(126℃)气层水CaCO3饱和度指数均远高于1,结垢趋势强;127井井底油管内壁附着物中的无机盐,94%为CaCO3,6%为MgCO3。推荐使用成都孚吉公... 讨论了川西合顺场须二气藏气井碳酸钙结垢机理。多次结垢预测结果表明,川合127井(井温125℃)、137井(126℃)气层水CaCO3饱和度指数均远高于1,结垢趋势强;127井井底油管内壁附着物中的无机盐,94%为CaCO3,6%为MgCO3。推荐使用成都孚吉公司生产的UT3-3型解堵剂清除出水气井结垢。UT3-3为特种螯合剂与有机酸、缓蚀剂、多种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对碳酸钙的溶解时间随其用量增大而缩短,极限用量为CaCO3质量的40倍,温度升高时(28—70℃)溶解时间缩短,对NT-80SS钢试片的腐蚀速率很小,70℃时仅为0.0013mm/a。用UT3-3浸泡川合127井结垢严重的产气层4小时,然后加清水提喷排液,经清垢作业后该井油压、套压上升,产气量增加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水淹井 结垢 碳酸盐垢 清垢工艺 复配清垢剂 川西合兴场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气井的腐蚀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雨生 张云善 +1 位作者 郑凤 周静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5-330,339,共7页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为高温、高压、含CO2裂缝性有水气藏,地层水矿化度高,气井产水后对生产管柱及地面设备腐蚀严重。针对气井腐蚀环境及管材腐蚀特征,采用室内腐蚀模拟、软件模拟及现场试验,开展了气井管材CO2腐蚀、电偶腐蚀研究,深化了...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为高温、高压、含CO2裂缝性有水气藏,地层水矿化度高,气井产水后对生产管柱及地面设备腐蚀严重。针对气井腐蚀环境及管材腐蚀特征,采用室内腐蚀模拟、软件模拟及现场试验,开展了气井管材CO2腐蚀、电偶腐蚀研究,深化了腐蚀规律认识。为维持气井长期稳产,提出了一些针对性防腐蚀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特征 腐蚀机理 正交试验 主控因素 电偶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气田定向井柱塞气举最大井斜应用界限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筱璧 李祖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72,5,共2页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一般应用于直井,而川西气田大部分井钻井均采用大斜度定向井井身结构,由于井身结构的复杂性,与直井相比,常规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定向井中适应性较差。为此,引进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为了探索该工艺在川西气... 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一般应用于直井,而川西气田大部分井钻井均采用大斜度定向井井身结构,由于井身结构的复杂性,与直井相比,常规的泡沫排水采气工艺在定向井中适应性较差。为此,引进了柱塞气举排水采气工艺。为了探索该工艺在川西气田定向井的应用,根据柱塞下入过程中与井眼轨迹的相对关系,采用三角函数法及交汇法,推导了柱塞气举在在大斜度定向井中最大造斜率应用界限的计算方法。在川西气田大斜度定向井川孝601-4井开展了柱塞气举试验,试验过程中顺利下入柱塞,柱塞运行平稳,产气量、产水量均大幅增加,排水效果较好,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该试验的成功拓宽了该项工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川西气田气井的排水采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气田 定向井 柱塞气举 排水采气 造斜率 应用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沙溪庙组气藏水平井多级多簇压裂管柱优化
6
作者 傅春梅 邹一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4期39-41,共3页
为满足水平井压裂分段数增加的需求,在川西沙溪庙组气藏开展了水平井多级多簇分段压裂工艺研究和现场试验。通过综合考虑水平井多级多簇压裂施工压力和水平井临界携液流量,对川西沙溪庙组气藏多级多簇压裂水平井压裂管柱结构进行了优化... 为满足水平井压裂分段数增加的需求,在川西沙溪庙组气藏开展了水平井多级多簇分段压裂工艺研究和现场试验。通过综合考虑水平井多级多簇压裂施工压力和水平井临界携液流量,对川西沙溪庙组气藏多级多簇压裂水平井压裂管柱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多级多簇压裂水平井采取φ88.9 mm+φ73 mm组合管柱。通过计算分析表明,多级多簇压裂水平井组合管柱可以同时兼顾压裂大排量的施工和水平井排水采气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多级多簇压裂 管柱优化 施工压力 临界携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气田井底积液污染物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殷鸿尧 鲁光亮 +2 位作者 李祖友 瞿超超 冯玉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1,共5页
泡沫排水是维持天然气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形成的井底积液极易污染储层,且污染物组成不明确,导致难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制备合适的泡排药剂开展高效排水采气作业。本文以川西气田6口气井井底积液为样本,联合使用红外光谱仪、核磁... 泡沫排水是维持天然气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形成的井底积液极易污染储层,且污染物组成不明确,导致难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制备合适的泡排药剂开展高效排水采气作业。本文以川西气田6口气井井底积液为样本,联合使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和色谱-质谱联用仪等多种仪器建立了污染物分析方法,测定了积液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分析了污染物来源,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川西气田不同气井积液中各类污染物含量差别较大,污染物主要为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和凝析油。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井底积液,采用的泡排剂中应少加醇类或不加醇类物质,以减轻气井乳化物污染;采用抗盐性能较优异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泡排剂主要成分或用酸液溶解无机物可降低无机盐对泡排作业的影响;对于凝析油含量高的气井,可以用长链烷基氧化胺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泡排剂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气田 井底积液 污染物 成分分析 泡沫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气田斜井井筒压降预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季强 周兴付 +1 位作者 郭兴午 董耀文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3,4,共3页
气水同产井井筒压降监测是排水采气措施制定的基础,常规的井筒压降监测主要依靠下入电子压力计实测和依靠模型预测来获取。下电子压力计实测方式存在耗时、成本高的缺点,通过模型预测方式在垂直井中应用效果较好,但在斜井中由于流动形... 气水同产井井筒压降监测是排水采气措施制定的基础,常规的井筒压降监测主要依靠下入电子压力计实测和依靠模型预测来获取。下电子压力计实测方式存在耗时、成本高的缺点,通过模型预测方式在垂直井中应用效果较好,但在斜井中由于流动形态较垂直井差别较大造成准确性较差。川西气田普遍采用丛式井组开发,由于气井产量、压力差异及井身结构复杂性,气井井筒压降难以有效监测,排水采气措施的实施很难做到"有的放矢"。为此,根据川西气田斜井井眼轨迹特征,将斜井井眼轨迹按照垂直段和倾斜段进行井筒压降分段模拟,通过实测数据和预测数据对比实现分段压降模型优选,得到川西气田斜井井筒压降预测组合模型,并通过全井筒压力计算与实测对比表明该模型准确可靠。运用该组合模型在川西气田斜井中开展井筒压力计算31井次,并对井筒流态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施的排水采气措施,平均措施有效率提高了10%,现场应用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气田 斜井 排水采气 井筒压降 流态分析 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气井CO_2腐蚀机理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唐林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1,128-129,共6页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属于高温、高压、含CO2酸性气体的有水气藏,在气井开采过程中,发现部分气井管柱腐蚀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气井正常生产,制约了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开发。为此,通过气井管柱腐蚀形貌特征与腐蚀... 川西须家河组气藏属于高温、高压、含CO2酸性气体的有水气藏,在气井开采过程中,发现部分气井管柱腐蚀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气井正常生产,制约了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的高效开发。为此,通过气井管柱腐蚀形貌特征与腐蚀产物组成分析,明确了川西须家河组气井腐蚀类型主要为CO2腐蚀。通过井口挂片试验、室内腐蚀模拟实验及腐蚀分析软件模拟实验,研究了气井的腐蚀机理,结合川西须家河组气井腐蚀环境,分析了腐蚀的主控因素,根据正交实验数据极差分析,找出了各腐蚀因素对气井腐蚀速率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气井压力、温度、pH值、水气比、CO2含量和流速),并提出了通过提高气井管柱自身抗腐蚀性能或阻碍腐蚀介质与气井管柱接触(如涂层、表面处理、加注缓蚀剂等方法)来保护井下油管的腐蚀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晚三叠世 CO2腐蚀 气井管柱 腐蚀产物 腐蚀形貌 腐蚀机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丰谷地区须四段钙屑砂岩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文军 彭军 +4 位作者 曾小英 刘焕 肖艳 唐勇 杨小陈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2-416,421,共6页
川西坳陷丰谷地区须家河组四段钙屑砂岩储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以碳酸盐岩岩屑含量高(达到碎屑组分90%以上)、碳酸盐胶结发育、低孔低渗为特征,但在普遍致密的背景下部分层段发育优质储层(孔隙度达到12%以上)。通过对储层特征及成岩... 川西坳陷丰谷地区须家河组四段钙屑砂岩储层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以碳酸盐岩岩屑含量高(达到碎屑组分90%以上)、碳酸盐胶结发育、低孔低渗为特征,但在普遍致密的背景下部分层段发育优质储层(孔隙度达到12%以上)。通过对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的深入分析,认为储层方解石的差异胶结作用是优质储层原生孔隙保存的关键,而后的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沟通了储层与油气侵位的酸性流体,使储层得到大幅改善,后期油气的充注使储层孔隙得到良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屑砂岩 优质储层 形成机理 须四段 丰谷地区 川西坳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浅层水平井高低井斜扭方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建忠 朱礼平 周志林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9-41,3,共3页
在"十二五"川西地区中浅层水平井规模开发下,因工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耕地紧张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强等条件限制,使得部分水平井存在着井口-A靶-B靶三点连线不在同一方位问题,同时因参与川西地区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差异化,... 在"十二五"川西地区中浅层水平井规模开发下,因工区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耕地紧张以及储层非均质性强等条件限制,使得部分水平井存在着井口-A靶-B靶三点连线不在同一方位问题,同时因参与川西地区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差异化,使得对井眼轨迹优化设计和造斜井段扭方位施工等系列问题存在认识差异,影响着川西地区中浅层的开发进程。为此,从水平井轨迹设计入手,根据川西工区气藏埋深等特点,通过开展不同扭方位井眼轨迹工程因素评价,结合工区水平井定向及测井技术水平等特点,提出该类水平井宜采用低井斜扭方位轨迹设计和轨迹控制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川西地区水平井设计及钻井施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水平井 高低井斜 扭方位 井眼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ZOP分析在川科1井站脱硫试采工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江健 王黎明 江楚天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介绍了HAZOP分析在川科1井的应用情况,分析了20类偏差和16个工艺节点,识别出了工艺过程的最大风险,其事故发生频率为1×10^(-3),风险级别为D5。提出了57条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并采纳了其中17项建议措施。采取措施后,系统最大风险事... 介绍了HAZOP分析在川科1井的应用情况,分析了20类偏差和16个工艺节点,识别出了工艺过程的最大风险,其事故发生频率为1×10^(-3),风险级别为D5。提出了57条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并采纳了其中17项建议措施。采取措施后,系统最大风险事故发生频率降低到1×10^(-6),风险级别降低到D1。通过HAZOP分析及针对风险制定的整改措施的实施,川科1井站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AOP 川科1 单井脱硫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甲烷天然气溶解实验及水溶气析离成藏特征 被引量:19
13
作者 范泓澈 黄志龙 +2 位作者 袁剑 高岗 童传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33-1039,共7页
对不同温度(90~200℃)和压力(20~120 MPa)条件下的富甲烷天然气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值进行了实验测定,阐述了甲烷溶解度随温度、压力及矿化度的变化特征。综合前人的实验结果,将天然气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划分为3个阶段:①... 对不同温度(90~200℃)和压力(20~120 MPa)条件下的富甲烷天然气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值进行了实验测定,阐述了甲烷溶解度随温度、压力及矿化度的变化特征。综合前人的实验结果,将天然气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划分为3个阶段:①缓慢递减阶段(0~80℃);②快速递增阶段(〉80~150℃);③缓慢递增阶段(〉150℃)。在温压的共同作用下,溶解度随埋藏深度的增加,也具有不同的阶段变化特征;且当地层水温度、压力足够高时,甲烷的溶解能力趋近于某一极限值。利用甲烷溶解度回归方程有助于对不同地区水溶气析离脱气界限的估算。我国主要存在包括侧向阶段脱气、断裂-底辟脱气、盖层渗滤脱气和构造抬升脱气4种与构造和渗滤作用有关的水溶气析离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压力 甲烷 溶解度 水溶气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须家河组气井产出液中缓蚀剂的含量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云善 徐晓峰 +2 位作者 周兴付 胡钟琴 王雨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98-302,308,共6页
为了防止CO2酸性气体对川西须家河组气井井下管柱的腐蚀,依据经验,定期向气井添加缓蚀剂。为了建立更合理的缓蚀剂加药制度,需要测定产出液中缓蚀剂的浓度。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对气井产出液干扰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消除干扰方法... 为了防止CO2酸性气体对川西须家河组气井井下管柱的腐蚀,依据经验,定期向气井添加缓蚀剂。为了建立更合理的缓蚀剂加药制度,需要测定产出液中缓蚀剂的浓度。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对气井产出液干扰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消除干扰方法,并建立气井产出水中缓蚀剂浓度标准曲线。在缓蚀剂质量浓度为0~100 mg/L范围内,缓蚀剂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气井产出水配制的缓蚀剂水溶液的测定表明,测定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产出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咪唑啉缓蚀剂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高温高压深井超深井酸压改造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谭明文 张应科 +1 位作者 钟水清 张绍彬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40,114,共6页
川东北地区大部分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强、高温、高压、含硫等特征,给酸压施工的安全性、成功率和有效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在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深井、超深井酸压改造的难点分析基础上,以提高酸压施工的安全性为目的,进行... 川东北地区大部分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强、高温、高压、含硫等特征,给酸压施工的安全性、成功率和有效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在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深井、超深井酸压改造的难点分析基础上,以提高酸压施工的安全性为目的,进行了酸压管柱强度和抗H2S、CO2、酸液腐蚀及酸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以提高酸压施工成功率为目的,开展了震荡挤酸、前置酸压、溴盐加重前置液酸压、高密度压裂液加重前置液酸压技术研究;以提高酸压施工有效率为目的,开展了酸液配方优选、酸压工艺优选及参数优化、残酸高效返排技术研究。形成了针对川东北地区高温高压深井、超深井的酸压改造工艺、配套技术及酸液配方体系,并在川东北地区共实施了5口井8层次的现场试验,施工成功率为100%,酸压有效率为80%,平均无阻流量由压前的1.09×104m3/d上升到124.27×104m3/d,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东北 高温 高压 超深井 酸压 胶凝酸 腐蚀 破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溶解度试验 被引量:45
16
作者 范泓澈 黄志龙 +3 位作者 袁剑 高岗 童传新 冯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1,19,共7页
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碳酸氢钠型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对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机制不同,导致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值随温度、压力条... 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碳酸氢钠型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对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机制不同,导致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值随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演变特征;综合前人低温(小于90℃)测试的溶解度数据,可将甲烷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演变关系划分为缓慢递减(0~80℃)、快速递增(80~150℃)和缓慢递增(大于150℃)3个阶段;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大,其溶解与析离能力受压力影响更为明显;实际地层中,两种气体间溶解度的差异演变影响了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甲烷 二氧化碳 溶解度 析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孔喉结构参数与悬浮物粒径匹配关系 被引量:17
17
作者 叶珏男 唐洪明 +2 位作者 吴小刚 王自力 王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2-94,共3页
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及粒径是注入水水质的重要指标,是造成地层损害的重要因素。在目前中国油田执行的行业标准中,对于渗透率大于600×10-3μm2的储层,笼统采用相同的水质标准不合适,给矿场水质指标优化带来一定困难。为了有效地保护储... 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及粒径是注入水水质的重要指标,是造成地层损害的重要因素。在目前中国油田执行的行业标准中,对于渗透率大于600×10-3μm2的储层,笼统采用相同的水质标准不合适,给矿场水质指标优化带来一定困难。为了有效地保护储层,必须确定合理的水质指标,系统地研究悬浮物粒径与储层孔喉匹配关系。通过对渤海油区大量砂岩压汞曲线进行归纳,特别是对高渗透和特高渗透储层的孔喉结构参数进行了系统统计,结合过滤理论,提出了根据主流喉道半径优化悬浮物粒径中值的原则和依据。当悬浮物粒径中值小于1/10主流喉道时,才能能顺利通过岩石孔喉。根据孔喉分布大小和动态评价实验结果,推荐了不同类型渗透率储层允许通过的最佳悬浮物粒径中值:低—中渗透储层的最大值为2.5μm,中等渗透储层的最大值为3.0μm,中—高渗透储层的最大值为3.5μm,高渗透储层的最大值为4.0μm,特高渗透储层的最大值为5.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参数 悬浮物粒径 水质指标 正交实验 储层 悬浮物粒径中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敏感对低渗油藏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唐兴建 杜建芬 +2 位作者 郭平 赵娜 徐晓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0,共2页
低渗油田储量在我国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低渗油田经济、有效开发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低渗油藏不断开采,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岩石净有效覆盖压力不断增加,岩石孔隙产生变形,油藏流体渗流不再遵循... 低渗油田储量在我国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低渗油田经济、有效开发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低渗油藏不断开采,地层压力不断下降,岩石净有效覆盖压力不断增加,岩石孔隙产生变形,油藏流体渗流不再遵循达西渗流规律,随着油藏的进一步开采,储层应力敏感增强,应力敏感对油藏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低渗油藏考虑应力敏感效应已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应力敏感对低渗油藏开发动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藏 应力敏感 单井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在水平井分段压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杨炳祥 杨英涛 +2 位作者 李榕 苏黎晖 邹一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50,3-4,共3页
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通过安放在邻井中的检波器来监测正在压裂井在压裂过程中诱发的微地震波来描述压裂过程中裂缝延伸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展布。川西气田水平井开展分段压裂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多级多簇压裂工艺能够在... 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通过安放在邻井中的检波器来监测正在压裂井在压裂过程中诱发的微地震波来描述压裂过程中裂缝延伸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展布。川西气田水平井开展分段压裂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多级多簇压裂工艺能够在一个封隔段内压开多条裂缝,但是在一个封隔段只形成一条主裂缝,为进一步优化多级多簇压裂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下微地震 裂缝监测 水平井 多级多簇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率及含油饱和度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露 李华斌 +2 位作者 黄浩 郭程飞 吴灿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7,共5页
针对油层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不同使同种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有较大差异,开展了不同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研究。研究依靠室内驱替实验测定压力表读数,计算不同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的阻... 针对油层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的不同使同种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有较大差异,开展了不同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研究。研究依靠室内驱替实验测定压力表读数,计算不同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的阻力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泡沫起泡能力增加、封堵能力变好,当渗透率大于463 mD后,渗透率对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的影响变小;同时随着运移位置的增加阻力系数降低,泡沫体系起泡能力小于消泡能力,封堵能力变差;而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泡沫起泡能力和封堵能力逐渐降低,但在不同含油饱和度条件下降低幅度不同,可以分为3个阶段:缓慢下降、急剧下降和平衡阶段,在含油饱和度低于33%情况下,阻力系数高于23,此时起泡能力强、封堵性能好。为下阶段研究泡沫驱在油田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驱 驱替实验 渗透率 含油饱和度 起泡能力 封堵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