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中段二叠系栖霞组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庄 苏成鹏 +5 位作者 宋晓波 石国山 汪仁富 李素华 董霞 胡永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9-970,共12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北段双鱼石构造、南段平落坝构造二叠系栖霞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而西部坳陷中段栖霞组勘探尚未突破。为了加快栖霞组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节奏,基于西部坳陷中段周边大量野外露头剖面,结合区内及邻区部分地震和钻...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北段双鱼石构造、南段平落坝构造二叠系栖霞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而西部坳陷中段栖霞组勘探尚未突破。为了加快栖霞组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节奏,基于西部坳陷中段周边大量野外露头剖面,结合区内及邻区部分地震和钻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栖霞组油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西部坳陷中段的勘探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栖霞组具有与西部坳陷北段和南段相同的沉积背景,具备台缘优势相带,具有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同时,该区栖霞组通源断裂发育,能有效沟通寒武系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上覆二叠系致密灰岩和泥页岩以及三叠系膏岩层可作为良好盖层,源—储—盖组合较好,具有形成规模性油气藏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潜力 白云岩储层 台地边缘 栖霞组 二叠系 西部坳陷中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地层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山俊杰 黄仕林 +4 位作者 毕有益 邓美洲 严焕榕 衡勇 郑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3,共11页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及三叠系须家河组作为陆上致密气资源增储上产重点的接替区,保有大量的难动用储量,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然而随着深入的滚动勘探开发,中浅层沙溪庙组气藏和深层须家河组气藏气井产水已严重制约了气井产能,部...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及三叠系须家河组作为陆上致密气资源增储上产重点的接替区,保有大量的难动用储量,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然而随着深入的滚动勘探开发,中浅层沙溪庙组气藏和深层须家河组气藏气井产水已严重制约了气井产能,部分气井甚至因水淹而停产。本文对研究区不同层位34口气井的地层水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和气藏成藏演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沙溪庙组气藏和须家河组气藏经历了先成藏后致密再改造的成藏演化过程,断层的沟通导致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的大量上涌,使断层附近高渗的砂体被充注,在水动力等驱动作用下,天然气以游离相或水溶相沿断裂带进行垂向高效运移。垂向上大部分离子含量都随着埋深逐渐增大,深层须家河组地层水气藏具有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并且经历了更为复杂的水岩相互作用,不同程度地使K、Ba、Sr、Li、Rb等元素更加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致密砂岩 沙溪庙组 须家河组 地层水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3
作者 孟宪武 徐康 +4 位作者 蒋小琼 王莹 王东 赵姗姗 宫晗凝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90,I0006-I0011,共16页
中国四川盆地栖霞组近年来多项勘探突破展现了较好的资源潜力,研究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储层形成机制对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 中国四川盆地栖霞组近年来多项勘探突破展现了较好的资源潜力,研究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沉积特征及储层形成机制对进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以野外剖面、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观察、常规及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孔渗测试等手段对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沉积及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储层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纵向可划分为2个4级层序.栖一段处于中-内缓坡,栖二段发育内缓坡高能浅滩沉积.储层岩性以细-中晶白云岩为主,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残余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栖二段高位体系域中上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川西龙门山前带北段和南段.厚大浅水高能滩相沉积是储层发育的基础.准同生期溶蚀作用形成大量组构选择性溶蚀孔隙,是储层形成的关键.浅埋藏热对流海水白云岩化提高岩石抗压实能力,利于孔隙保持.研究明确了川西地区栖霞组储层的特征和成因机制,为后期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沉积学 四川盆地 川西地区 栖霞组 沉积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8
4
作者 李蓉 苏成鹏 +3 位作者 贾霍甫 石国山 林辉 李素华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栖霞组基质白云岩主要是细—中晶白云岩,其次为粉—细晶白云岩,并伴生少量粗晶鞍形白云石。(2)...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栖霞组基质白云岩主要是细—中晶白云岩,其次为粉—细晶白云岩,并伴生少量粗晶鞍形白云石。(2)研究区细—中晶白云岩与同期颗粒灰岩方解石胶结物的稀土配型模式一致,具有现代海水典型稀土配分特征,为半局限水体动荡环境下沉积的颗粒灰岩交代而成;粉—细晶白云岩具有∑REE含量较高、Ce微弱正异常、LREE整体抬升的平坦稀土配型形态特征,为半局限水体安静环境下沉积的泥晶灰岩或粒泥灰岩交代而成。不同类型白云石Fe,Mn元素含量随云化程度加深表现出协同性升高,表明其具有相同成因。(3)研究区沿坡折带发育的生屑滩滩间存在局部蒸发受限环境,形成浓缩咸化海水,发生准同生期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主要形成粉—细晶白云岩;早成岩—浅埋藏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提供异常高热,高温孔隙水与先期白云岩进一步进行水岩作用,形成细—中晶白云岩,具“雾心亮边”特征;埋藏期深部热液沿裂缝运移,在裂缝和围岩中沉淀出鞍形白云石。生屑滩导致的半局限环境与热源叠加是研究区白云岩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同生期回流渗透 热液作用 白云石化 滩间海 半局限环境 栖霞组 中二叠统 川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井研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蓉 李素华 +3 位作者 石国山 苏成鹏 贾霍甫 林辉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6,共8页
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勘探潜力大,川西南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尚未明确。近期,井研地区栖霞组白云岩获得油气突破,通过新钻井岩心、薄片和测试资料分析,开展了栖霞组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 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勘探潜力大,川西南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尚未明确。近期,井研地区栖霞组白云岩获得油气突破,通过新钻井岩心、薄片和测试资料分析,开展了栖霞组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储层发育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栖霞组岩性主要为基质白云岩、斑马构造白云岩和岩溶改造白云岩;储层以发育细—中晶白云岩为特征,晶间(溶)孔和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为一套Ⅲ类低孔低渗裂缝-孔隙(洞)型储层,在平落坝—井研一带储层厚度最大。沿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坡折带、微古地貌高地发育的生屑滩为储层发育提供物质基础;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淋滤溶蚀提高储层孔渗性能,同时为白云岩化流体提供优势渗流通道;早期白云岩化作用有效保持储集空间不被破坏,最大限度保存了早期孔洞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栖霞组 井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南二叠系茅口组一段滑石特征及其形成机理——以A1井茅一段样品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任海侠 林小兵 +4 位作者 刘叶 敬永红 钟玉梅 康保平 韩智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8-1047,共10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一段发育形态各异的滑石,作为一种热液蚀变矿物,其形成机理及对茅一段储层的影响尚待深入探索。以四川盆地西南地区茅一段的滑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扫描电镜、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测试数据,在精...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一段发育形态各异的滑石,作为一种热液蚀变矿物,其形成机理及对茅一段储层的影响尚待深入探索。以四川盆地西南地区茅一段的滑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扫描电镜、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测试数据,在精细描述滑石颜色、结构、赋存状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石形成机理。茅一段滑石主要赋存于泥晶生屑灰岩、生屑泥晶灰岩和灰质云岩中,以交代生屑颗粒或呈星点状赋存于泥晶灰岩中;滑石是硅质热液流体与富镁碳酸盐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属于热液交代型;储层中滑石含量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关系,滑石在形成过程中产出大量CO_(2)酸性气体,对茅一段储层孔隙具有一定的溶蚀改造及保存作用,有利于提高储集性能;滑石具有指示含硅流体运移路径及分布范围的作用,热液高能区为下一步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 成因机理 茅一段 二叠系 川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威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一段泥灰岩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蓉 宋晓波 +4 位作者 苏成鹏 李素华 赵黔荣 朱兰 林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8-1038,共11页
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的二叠系茅口组一段(下文简称茅一段)勘探程度较低,根据早期的钻井资料所进行的铸体薄片和氩离子电镜分析认为,滑石孔缝为最主要储集空间,滑石化作用对储层贡献最大。而最新钻井实物资料显示,茅一段泥灰岩储层的储... 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的二叠系茅口组一段(下文简称茅一段)勘探程度较低,根据早期的钻井资料所进行的铸体薄片和氩离子电镜分析认为,滑石孔缝为最主要储集空间,滑石化作用对储层贡献最大。而最新钻井实物资料显示,茅一段泥灰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成因与前期的认识有较大偏差,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该区茅一段泥灰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氮气吸附—脱附、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和孔隙定量表征,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剖析了茅一段泥灰岩主要储集空间和储层类型,结合总有机碳(TOC)含量测定、稀土元素分析以及全岩X衍射等手段,明确了该套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川南威远地区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在泥灰岩中,为一套低孔、低渗裂缝—孔隙型泥灰岩储层,主要发育Ⅲ类储层,少量为Ⅱ类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有机质孔和滑石孔缝为主,孔隙发育与TOC含量具有较好相关性,滑石化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和硅化作用并未产生明显的次生储集空间,对孔隙贡献不明显;泥灰岩储层受早期溶蚀作用、沉积相和有机质丰度共同控制,早期溶蚀作用是泥灰岩溶蚀孔缝形成的关键,内缓坡浅水环境的高初级生产力和高有机质沉降率为有机质孔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该认识可为盆地内相似油气储层的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灰岩 储层特征 茅口组 二叠系 威远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中二叠统栖霞组地层沉积特征
8
作者 王东 王海军 +3 位作者 杨成 张俊辉 赵姗姗 胡永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 川西龙门山前带栖霞组是近期油气勘探的热点,龙门山中段栖霞组勘探程度低,明确其地层沉积特征,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对龙门山中段北川通口剖面实测,结合薄片鉴定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对栖霞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沉积环境。北川通口剖面梁山组—栖霞组识别出2个三级和1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2个四级层序。梁山组—栖霞组发育滨岸—沼泽、开阔台地及台地边缘3种沉积相,开阔海、滩间海、台内滩和台缘滩4种亚相,台内生屑滩、台缘生屑滩和台缘砂屑、生屑滩3种微相。栖一段至栖二段下部整体处于开阔台地,栖二段中上部则处于台地边缘,建立了龙门山中段栖霞组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栖霞组沉积期整体处于温暖、湿润、富氧、古生物大量繁殖的海水—陆表海沉积环境,栖二段中上部高位体系域Sr/Ba比值整体最低,MgO/CaO比值最高,平均古水温高,V/(V+Ni)、V/Cr低值,古盐度m值明显较高,代表远离陆地的浅水、高能台地边缘沉积环境,厚大高能台缘砂屑、生屑滩发育,是规模优质滩相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发育有利部位。龙门山中段栖二段与北段、南段具有相似的沉积相带和储集条件,是栖霞组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有望成为实现规模增储的重要战略接替阵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量、微量元素 层序地层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栖霞组 中二叠统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拓扑分形方法的裂缝网络体系
9
作者 孟宪武 王莹 +6 位作者 李南颖 张毫生 李智武 李金玺 张俊辉 邓大平 杨崇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4984-14991,共8页
川南地区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变形事件,形成了多期构造复合-联合的叠加构造变形带,并伴生着较为发育的裂缝网络体系。为了定量化表征永川地区的构造变形强度,通过提取永川地区裂缝数据,基于拓扑结构分析的方法,运用了裂缝线密度、裂... 川南地区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变形事件,形成了多期构造复合-联合的叠加构造变形带,并伴生着较为发育的裂缝网络体系。为了定量化表征永川地区的构造变形强度,通过提取永川地区裂缝数据,基于拓扑结构分析的方法,运用了裂缝线密度、裂缝连通率两项拓扑指标对永川地区的构造变形强度进行了量化。并对量化评价结果与页岩气井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裂缝线密度的数值在0~0.986×10^(-3)的区间范围内,裂缝线密度与页岩气井产量强正相关,即裂缝网络体系越发育,页岩气产量越高,超过0.986×10^(-3)并在0.986×10^(-3)~1.342×10^(-3)区间内某一点开始,过于发育的裂缝网络体系反而致使页岩气产量降低。而裂缝连通率数值与页岩气井产量呈弱的负相关,即裂缝连通率数值越高,页岩气产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南复杂构造带 裂缝线密度 裂缝连通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岩石微相特征及储层成因——以华蓥山二崖剖面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庄 宋晓波 +3 位作者 苏成鹏 李蓉 王东 石国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5-414,共10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然而,茅一段岩石类型划分较为粗略,沉积环境认识尚不统一。四川盆地中部华蓥山二崖剖面露头十分优质,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共识别出6类16种岩石类型,...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简称茅一段)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然而,茅一段岩石类型划分较为粗略,沉积环境认识尚不统一。四川盆地中部华蓥山二崖剖面露头十分优质,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共识别出6类16种岩石类型,并对各岩石微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茅一段储层特征,探讨了茅一段优质储层发育与岩石微相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了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华蓥山二崖剖面茅一段为中缓坡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生物化石类型丰富,发育相对低能的生屑滩;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生屑泥粒灰岩、富有机质生屑泥粒灰岩和纹层状生屑泥粒灰岩中;储层的形成主要与早期海水埋藏阶段差异成岩作用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有关,而优质储层的发育则主要受低能生屑滩和早成岩期暴露岩溶作用的联合控制。该认识可为今后四川盆地茅一段的勘探部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微相 沉积环境 储层 次生溶蚀孔隙 岩溶作用 茅一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二叠系长兴组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水侵早期识别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亚军 刘莉萍 +2 位作者 代平 任海侠 刘远洋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5-252,共8页
探讨四川盆地元坝二叠系长兴组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水侵早期识别,可为下一步开发部署指明方向,为气藏稳产提供实用方法。通过动态跟踪气井流体变化特征,结合静态地质特征,明确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产水气井出水类型... 探讨四川盆地元坝二叠系长兴组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水侵早期识别,可为下一步开发部署指明方向,为气藏稳产提供实用方法。通过动态跟踪气井流体变化特征,结合静态地质特征,明确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产水气井出水类型,建立基于生产数据及产出液化学特征的水侵早期识别模式。研究认为:元坝长兴组气藏气井产出液中凝析水与地层水并存,总矿化度与日产水量、日水气比均呈指数正相关关系。游离气与溶解气并存,随着水侵程度增加,CH4含量降低、H2S含量增加。(3)、(4)号礁带以游离气为主,古油藏应该位于此或范围更小;(1)、(2)号礁带及礁滩叠合区为气水过渡带,局部构造及储层非均质性调整气水分布。裂缝发育程度控制气井产水速度,水产量的上升与多条裂缝逐渐被突破而沟通周边水体相关;元坝长兴组储层裂缝欠发育,气井出水生产类型以线性型为主,存在水侵预警期;对裂缝发育、出水生产类型为多次方型的气井,应加强监控,开展合理配产分析,延长无水采气时间。构造高部位或构造相对低部位裂缝欠发育的礁滩发育区为开发部署首选目标。建立的水侵早期识别模式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天然气组分 气水分布 出水生产类型 水侵早期识别 长兴组 元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坪相白云岩储层核磁共振扩散耦合效应——以四川盆地龙门山山前带中三叠统雷四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迪 程洪亮 +2 位作者 丁蔚楠 李定军 刘昊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55,共12页
受扩散耦合效应影响,采用核磁共振资料评价白云岩储层物性及含气性面临以下难点:①目前尚无白云岩储层扩散耦合效应影响机理的研究;②对于扩散耦合效应的研究主要是针对T_(2),极少有对T_(1)的研究;③目前缺乏考虑钻井液滤液侵入条件下... 受扩散耦合效应影响,采用核磁共振资料评价白云岩储层物性及含气性面临以下难点:①目前尚无白云岩储层扩散耦合效应影响机理的研究;②对于扩散耦合效应的研究主要是针对T_(2),极少有对T_(1)的研究;③目前缺乏考虑钻井液滤液侵入条件下残余气对扩散耦合影响的先例。鉴于上述问题,选取四川盆地龙门山山前带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以下简称雷四上亚段)白云岩岩心,通过实验观测雷四上亚段潮坪相白云岩储层扩散耦合效应对物性的敏感程度,并在不同离心力条件下进行T_(2)和T_(1)实验,比较T_(1)扩散耦合效应与T_(2)的差异;最后通过观测气信号及水信号的二维谱响应特征,分析位于中等孔隙中的残余气对扩散耦合效应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扩散耦合效应在白云岩中普遍存在,扩散耦合效应强度与岩性、物性等因素有关;②不同物性的岩心扩散耦合效应程度存在差异,T_(1)的扩散耦合效应略强于T_(2);③冲洗带残余气对氢核在大、小孔隙之间的扩散起阻碍作用。结论认为,扩散耦合效应导致潮坪相白云岩核磁共振弛豫谱偏离其储层孔隙结构分布,其形态特征与偏离程度受物性因素控制,且冲洗带残余气的存在进一步增大了两相流体的核磁共振弛豫谱的复杂程度;由于弛豫谱对大、小孔隙的分辨能力模糊化,使得T_(2)截止值在计算白云岩束缚水饱和度时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扩散耦合 潮坪相 白云岩 孔隙结构 束缚水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二气藏地层水成因研究——水化学和锶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13
作者 山俊杰 毕有益 +3 位作者 邓美洲 严焕榕 周小荣 郑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5-744,共10页
地层水是影响气田产能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气井遇水会降低储层气相渗透率,从而导致气产量迅速下降,严重制约单井产能的提高。目前已有的研究对须二气藏地层水的物质来源认识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从主微量元素、水岩相互作用以及锶同... 地层水是影响气田产能开发的重要因素之一,气井遇水会降低储层气相渗透率,从而导致气产量迅速下降,严重制约单井产能的提高。目前已有的研究对须二气藏地层水的物质来源认识仍然存在一定争议。本文从主微量元素、水岩相互作用以及锶同位素组成特征方面对川西坳陷新场气田须二气藏11口生产井的地层水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须二气藏地层水具有低矿化度(55 166.00~122 547.41 mg/L)、高Br-和Sr^(2+)含量(分别为642.00~1 711.00 mg/L和670.00~1 780.00 mg/L)及^(86)Sr/^(87)Sr值(0.715 27~0.721 77)的特征,表明研究区地层水Sr同位素来源区别于海相碳酸盐岩,更符合砂岩风化特征。地层水中Ca的富集主要与砂岩储层成岩自生矿物的溶解有关,在深部水岩相互作用下,Sr以类质同象的方式代替Ca并且获得了有机质中的Br,同时使得Br更加富集。以上研究结果为今后该气藏赋水层位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二气藏地层水 水化学 锶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致密碎屑岩气藏“甜点”预测——以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气藏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亚晶 陈天胜 邓美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12031-12039,共9页
四川盆地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超致密砂岩气藏资源量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具有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高温高压、裂缝控产等复杂特征,需要针对性地开展“甜点”预测研究。为此,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实现优质储层预测,利用相... 四川盆地新场-合兴场地区须家河组二段超致密砂岩气藏资源量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具有储层埋藏深、非均质性强、高温高压、裂缝控产等复杂特征,需要针对性地开展“甜点”预测研究。为此,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实现优质储层预测,利用相干、断层因子、熵属性刻画不同尺度裂缝发育情况,在高精度优质储层预测和裂缝检测的基础上,实现了新场-合兴场地区须二气藏“甜点”预测。结果表明:I类“甜点”发育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向断层附近,已经在开发评价井实施中获得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合兴场 须二气藏 优质储层 “甜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