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驱水与水驱气流体微观分布特征研究
1
作者 汪周华 张鸿宇 +2 位作者 张娟 廖浩奇 黄仕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气水相渗测试是描述有水气藏储层渗流过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测试方法和不同类型岩心的相渗测试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加深对气水渗流过程中的流体微观分布特征及渗流机理的认识,以四川盆地YB气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描... 气水相渗测试是描述有水气藏储层渗流过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测试方法和不同类型岩心的相渗测试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加深对气水渗流过程中的流体微观分布特征及渗流机理的认识,以四川盆地YB气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描述气水两相在相渗测试前后的微观分布,并结合前人利用可视化模型得到的气水两相渗流机理对分布结果进行解释。结果表明:2种测试方法相比,水驱气与气驱水过程中微米级(>1μm)孔隙驱替程度基本一致,但水驱气过程中亚微米级(0.1~1μm)与纳米级(<0.1μm)孔隙驱替程度相对较高,而气驱水过程中亚微米级与纳米级孔隙内水相大部分未被动用。裂缝型与孔隙型岩心相比,裂缝型岩心微米级孔隙驱替程度相对较低,而亚微米级与纳米级孔隙驱替程度则相对较高。2种测试方法下流体微观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孔隙内部毛管力的作用形式不同,而2类岩心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其主要渗流通道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两相渗流 核磁共振 微观分布特征 渗流机理 相渗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岩相古地理与常规—非常规双领域勘探意义
2
作者 宋晓波 陈安清 +7 位作者 苏成鹏 刘勇 孙娜 王泽宇 李雯 王宪峰 黄光辉 孙诗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1-741,共11页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最早的层系之一,但长期处于小气藏多点开花的勘探局面。近期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发育海相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双重前景,已有的古地理格局认识难以满足新的勘探需求。以四川盆地南部雷口坡组为研究对象... 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最早的层系之一,但长期处于小气藏多点开花的勘探局面。近期研究表明雷口坡组发育海相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藏的双重前景,已有的古地理格局认识难以满足新的勘探需求。以四川盆地南部雷口坡组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岩相古地理重建和沉积—储层发育模式研究。四川盆地南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的沉积环境类型包括台地潮坪、潮缘滩、陆棚海湾、咸化潟湖。海侵期(雷口坡组一段和三段)陆表海相对能量较高,有利于高能滩相和富有机质泥岩或泥灰岩发育;海退期(雷口坡组二段和四段)能量相对较低,有利于白云岩—蒸发岩系发育。川南雷口坡组常规碳酸盐岩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古地貌格局控制,波浪—潮汐复合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薄滩相白云岩储层。雷三段沉积期的海侵作用是富有机质泥岩或泥灰岩非常规储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既改变了原有的古地貌格局,又携带巴东组富有机质碎屑物源进入上扬子克拉通内部,并在后期强烈的蒸发作用下形成具有“盐岩—泥灰岩”旋回的盐间油气藏。四川盆地南部雷口坡组常规—非常规双领域的古地理重建,不仅揭示了雷口坡组海相非常规盐间油气藏的勘探新领域,同时也证实了雷口坡组本身具备发育优质烃源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泥灰岩储层 潮缘滩白云岩储层 岩相古地理 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中部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3
作者 刘建清 宋晓波 隆轲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1-312,共12页
储层成岩作用影响孔隙发育、分布及储层质量。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白云岩有序度分析、流体包裹体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川西中部雷口坡组成岩作用研究。研究表明:①雷口坡组白云岩主要包括2种岩石类型:泥晶白云岩和泥晶藻... 储层成岩作用影响孔隙发育、分布及储层质量。基于岩心和薄片观察、白云岩有序度分析、流体包裹体和碳氧稳定同位素等资料,系统开展了川西中部雷口坡组成岩作用研究。研究表明:①雷口坡组白云岩主要包括2种岩石类型:泥晶白云岩和泥晶藻砂屑(藻纹层)白云岩。白云石晶体有序度低、形成温度低,为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储集空间主要是沿藻格架、粒间孔及构造角砾间基础上发育的溶孔。②雷口坡组白云岩主要经历了破裂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表生去膏化作用等成岩作用类型,其中构造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着改善作用,而深部溶蚀是深部次生孔隙发育的根本因素。③溶孔发育与构造角砾岩、构造裂缝发育具有强相关性。印支运动晚期,酸性流体沿破裂空间注入砂屑滩、藻纹层骨架等剩余孔隙发育区域形成次生溶孔;喜马拉雅运动早期,形成垂直裂缝和晚期构造角砾岩,发生晚期溶蚀作用及方解石脉体的充填;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形成水平裂缝,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物性。研究明确了川西中部雷口坡组白云岩储层的成岩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提出“构造破裂-流体溶蚀-裂缝改造”三阶段的控储机制,为雷口坡组勘探生产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类型 成岩作用序列 孔隙演化 雷口坡组 川西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 被引量:58
4
作者 谢刚平 叶素娟 田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3,共10页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暗色含煤泥页岩烃源条件极佳,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②侏罗系具有多个物源方向,具备形成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条件,具有"满盆富砂"的特点;③碎屑岩储层砂岩致密化程度虽较高,但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均发育相对优质储层;④深层和中浅层普遍发生超压,源储压差是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⑤致密砂岩气藏存在网状和面状两种供烃方式;⑥中浅层气藏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结论认为:川西坳陷负向构造带不仅砂体发育,而且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坳陷 负向构造 致密砂岩气藏 运聚模式 成藏模式 岩性地层气藏 生储盖组合 天然气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大型盆地致密砂岩油气“甜点”类型与特征 被引量:37
5
作者 蔡勋育 邱桂强 +3 位作者 孙冬胜 朱宏权 王威 曾治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4-695,共12页
中国中西部主要盆地致密砂岩油气资源丰富,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致密砂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复杂、多变,制约勘探开发获得更好的效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评价、筛选和开发利用其中的"甜点",以减少不确定性。... 中国中西部主要盆地致密砂岩油气资源丰富,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但致密砂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复杂、多变,制约勘探开发获得更好的效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评价、筛选和开发利用其中的"甜点",以减少不确定性。分析中西部大型盆地碎屑岩层系致密油气的特点,同时考虑现场资料与预测技术友好、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相对统一、经济与技术策略相对一致等要求,以控制甜点储层形成、分布的主要地质作用为线索,将甜点分为相控型、缝控型和壳控型三大类以及不同类型。其中,相控型甜点储层受控于埋藏过程中的成岩作用,发育于特定的岩石相内部;缝控型甜点形成于断裂和褶皱等强构造变形位置,以裂缝网络作为油气储、渗的关键要素;壳控型甜点形成于长期抬升的强风化淋滤作用下,在风化壳内部淋滤层的约束下发育和分布。在此基础上,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东坡侏罗系的"窄河道"、四川盆地北部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的"断缝体"以及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地区的石炭系为实例,分析了不同类型甜点形成、分布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以成储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对甜点进行分类,可以促进对致密砂岩油气甜点(区)形成、分布规律的研究与表征,也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地质、地球物理及工程技术策略,更好地评价、优选和开发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河道 断缝体 相控型甜点 缝控型甜点 壳控型甜点 储层 致密砂岩油气 中国中西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沉积特征与勘探目标 被引量:20
6
作者 许国明 谢刚平 +1 位作者 隆轲 宋晓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33,共7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大中型气藏的勘探方向和目标是日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大气田的成功勘探经验表明,有利的沉积相带是大气田形成的基础。为此,基于地震资料、地表露头资料及钻井资料,对该盆地西南...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大中型气藏的勘探方向和目标是日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而川中高石梯一磨溪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大气田的成功勘探经验表明,有利的沉积相带是大气田形成的基础。为此,基于地震资料、地表露头资料及钻井资料,对该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从沉积相控的角度提出以下观点:①该区中二叠统沉积时处于浅水缓坡高能带,发育大规模礁滩相沉积;②中二叠世时期基底抬升,茅口组顶部遭受剥蚀,形成不整合面风化壳,盆地西南部处于岩溶斜坡带,古表生岩溶作用强烈;③礁滩相沉积叠加风化壳岩溶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礁滩相岩溶型储层。进一步结合研究区资源条件和成藏条件的综合研究结论指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基础地质条件优越,有望寻找到大规模礁滩相岩溶型气藏;该盆地西南部龙门山前隐伏构造带、川西坳陷斜坡带中二叠统圈闭发育,成藏条件好,是寻找大规模礁滩相岩溶型气藏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西南部 中二叠世 高能浅水缓坡 礁滩相 不整合面风化壳 岩溶斜坡带 岩溶储层 勘探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茅口组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7
7
作者 宋晓波 隆轲 +1 位作者 王琼仙 许国明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为碳酸盐岩浅水缓坡相沉积,高能浅滩亚相颗粒岩发育。茅口组沉积末期,研究区古表生岩溶作用强烈,有利于岩溶储层发育。中二叠统发育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梁山组泥质岩等多套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品质较好...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为碳酸盐岩浅水缓坡相沉积,高能浅滩亚相颗粒岩发育。茅口组沉积末期,研究区古表生岩溶作用强烈,有利于岩溶储层发育。中二叠统发育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梁山组泥质岩等多套烃源岩,烃源岩厚度大,品质较好;各套烃源岩从中三叠世末起相继达到生烃高峰,资源潜力大。茅口组中上部发育两类储层:裂缝-孔洞型(或裂缝型)储层和白云岩孔隙型储层。钻井及露头剖面揭示茅口组含气性好。高能滩相沉积区与岩溶斜坡带叠合区是茅口组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茅口组之上的区域盖层发育,保存条件好。认为川西地区茅口组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茅口组 沉积特征 油气地质条件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中段三叠系雷口坡组—马鞍塘组油气地质条件及有利勘探目标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许国明 宋晓波 王琼仙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9,共6页
川西地区三叠系发育马鞍塘组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岩溶缝洞型储层以及雷口坡组台地边缘滩和台内滩相孔隙型储层等多套多种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地质条件良好。认为川西坳陷中段孝新—合丰构造带主要以雷口坡组... 川西地区三叠系发育马鞍塘组滩相裂缝-孔隙型储层、雷口坡组顶部不整合面岩溶缝洞型储层以及雷口坡组台地边缘滩和台内滩相孔隙型储层等多套多种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油气地质条件良好。认为川西坳陷中段孝新—合丰构造带主要以雷口坡组台内滩、不整合面岩溶储层及马鞍塘组滩相储层为主要勘探目标层系,其中孝泉、新场构造是近期该构造带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坳陷西缘构造带主要以雷口坡组台缘滩及马鞍塘组浅滩相储层为主要勘探目标层系,圈闭面积较大的安县、鸭子河、大邑构造是该构造带风险勘探的有利目标。坳陷东坡构造带主要以雷口坡组台内滩相及不整合面岩溶储层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三叠系 雷口坡组 马鞍塘组 储层特征 油气地质条件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谢渊 王剑 +16 位作者 汪正江 刘建清 李旭兵 王传尚 杨平 李嵘 丘东洲 陈厚国 柏道远 刘早学 汪启年 周文 王宗秀 梁彬 王信 张景华 梁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50-1768,共19页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 近年来针对雪峰山西侧盆山过渡带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新区新层系所开展的主要油气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综合利用野外地质调查、微古化石和同位素地层测试及以往资料成果,建立完善了震旦系—下古生界统一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方案,新建了几丁虫等典型微古化石剖面和同位素地层剖面;二是基本查明区内构造格架和主要褶皱、断裂、滑脱层的分布特征,明确雪峰山主要为准原地构造隆起成因;三是较高精度地恢复了震旦纪—早古生代重点时期岩相古地理面貌及其沉积充填演化序列,揭示了沉积相带对生储岩石发育分布的控制关系;四是更详细地圈定了震旦系—下古生界9个重点层组烃源岩和储集岩的发育分布特征,划分出3套有利生储盖组合;五是解剖总结认为构造抬升和断裂活动是区内及邻区古油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断裂是决定现今油气保存与勘探选区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六是优选出利川—恩施等4个有利含气远景区及2个较有利含气远景区,为深入开展油气勘探目标区优选、实现油气勘探新发现奠定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西侧地区 盆山过渡带 震旦系-下古生界 油气地质调查 油气远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中段二叠系栖霞组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庄 苏成鹏 +5 位作者 宋晓波 石国山 汪仁富 李素华 董霞 胡永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9-970,共12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北段双鱼石构造、南段平落坝构造二叠系栖霞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而西部坳陷中段栖霞组勘探尚未突破。为了加快栖霞组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节奏,基于西部坳陷中段周边大量野外露头剖面,结合区内及邻区部分地震和钻...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北段双鱼石构造、南段平落坝构造二叠系栖霞组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而西部坳陷中段栖霞组勘探尚未突破。为了加快栖霞组超深层海相油气勘探节奏,基于西部坳陷中段周边大量野外露头剖面,结合区内及邻区部分地震和钻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了栖霞组油气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西部坳陷中段的勘探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栖霞组具有与西部坳陷北段和南段相同的沉积背景,具备台缘优势相带,具有形成优质储层的条件;同时,该区栖霞组通源断裂发育,能有效沟通寒武系筇竹寺组生烃中心,上覆二叠系致密灰岩和泥页岩以及三叠系膏岩层可作为良好盖层,源—储—盖组合较好,具有形成规模性油气藏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潜力 白云岩储层 台地边缘 栖霞组 二叠系 西部坳陷中段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寒武系筇竹寺组勘探潜力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熊亮 葛忠伟 +4 位作者 王同 温真桃 钟文俊 周桦 何显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1期14-21,55,共9页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勘探实践表明,页岩厚度薄且多套叠置,页岩层段测试及试采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落实该区有利勘探目标,实现寒武系筇竹寺组效益开发,开展了系统取心、岩心观察及实验分析。结果表明:①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发育泥页岩、... 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勘探实践表明,页岩厚度薄且多套叠置,页岩层段测试及试采效果不佳。为进一步落实该区有利勘探目标,实现寒武系筇竹寺组效益开发,开展了系统取心、岩心观察及实验分析。结果表明:①川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发育泥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页岩等多种岩性,页岩厚度相对较薄,纵向不连续沉积;②页岩热演化程度过高,储集空间类型以无机孔为主,含粉砂质储层段无机孔也占主导地位;③不同岩性的储层品质相当,均具备储集能力;④钻井揭示位于筇竹寺组中部的含粉砂泥页岩段厚度大、储层物性好、含气性好,是有利目标层段。研究认识对该区拓宽勘探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张槽 筇竹寺组 富有机质页岩 粉砂质泥页岩 无机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岩相划分类型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熊亮 曹勤明 +1 位作者 张玲 王玲辉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5期548-558,F0002,共12页
为解决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以下简称须五段)细粒沉积岩岩性复杂“、甜点”类型难以明确的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有机碳、元素分析等多种地质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在分析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关系... 为解决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以下简称须五段)细粒沉积岩岩性复杂“、甜点”类型难以明确的问题,利用X射线衍射、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有机碳、元素分析等多种地质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在分析岩相类型和沉积古环境演化关系的基础上,划分了14种岩相类型,并基于页岩气评价参数对比分析,确定了发育“甜点”的主要岩相类型,为须五段陆相页岩气勘探指明了方向。结果表明:(1)川西坳陷须五段主要发育块状黏土质粉砂岩、块状混合沉积岩,其次为纹层混合沉积岩、纹层黏土质粉砂岩和块状粉砂质黏土岩;(2)须五段沉积环境经历了微咸水—浅水—干热、淡水—水体较深—湿润、微咸水—浅水—干热的演化过程,陆源输入先减少后增加,须五段中部是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层段;(3)纹层黏土质粉砂岩和纹层混合沉积岩有机质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以碎屑颗粒溶孔为主,脆性矿物含量较高,可压裂性较好,是“甜点”发育的有利岩相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五段 细粒沉积岩 岩相划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海相下组合油气勘探的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海军 孟宪武 +2 位作者 王东 张小青 石国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5-90,共6页
为了探索四川盆地北部坳陷区海相下组合的油气勘探潜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该区域部署了A1井。通过对该井与下组合相关各重点层段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实验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海相下组合的烃源特征、储层特征及主控... 为了探索四川盆地北部坳陷区海相下组合的油气勘探潜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该区域部署了A1井。通过对该井与下组合相关各重点层段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实验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海相下组合的烃源特征、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北地区下组合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以碳质页岩为主,TOC平均为2.19%,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厚度达247 m,油气资源丰富;②海相下组合发育4套两类储层,其中震旦系灯影组以发育藻丘相溶蚀孔洞储层为主,寒武系仙女洞组、龙王庙组、洗象池群主要发育浅滩相孔隙型储层;③下组合油气显示活跃,沥青丰富,经历了早期成藏、晚期原地保存的过程,受储层非均质性或沥青封堵带控制,在紧邻烃源岩的斜坡区发育岩性圈闭气藏;④近源、优储及后期稳定保持是海相下组合油气成藏的关键,现今广大斜坡区稳定保持区,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海相 下组合 岩性圈闭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MLB地区须二段气藏开发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迪 杨丽兵 +2 位作者 毕有益 杨杰 徐守成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6,4-5,共3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MLB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是一套以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的致密砂岩储层,近几年来随着勘探、开发上对川内致密砂岩气藏不断突破,尤其是MLB地区的M101的获产,均证实该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因此针对MLB须二段致... 四川盆地东北部MLB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是一套以岩屑砂岩、石英砂岩为主的致密砂岩储层,近几年来随着勘探、开发上对川内致密砂岩气藏不断突破,尤其是MLB地区的M101的获产,均证实该区致密砂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因此针对MLB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的特点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镜下分析等资料开展了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有利沉积微相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基础,成岩作用决定着储层的储集性能,压实作用是破坏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同时裂缝的发育有效改善了储渗性能,形成渗透率相对高的区域,这些区域就是有望获高产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须二段气藏 致密砂岩储层 储层特征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荣深层页岩气田开发水平井测试选段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浩宇 熊亮 +3 位作者 史洪亮 董晓霞 魏力民 简万洪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1期86-94,共9页
国内外成功开发的经验表明,压裂改造是实现页岩气开发的重要步骤,而测试选段是压裂改造前期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选段好坏决定着压裂改造的效果。以威荣页岩气田平台井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评价井和后期开发井基础资料的特征,结合测试... 国内外成功开发的经验表明,压裂改造是实现页岩气开发的重要步骤,而测试选段是压裂改造前期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步,选段好坏决定着压裂改造的效果。以威荣页岩气田平台井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评价井和后期开发井基础资料的特征,结合测试选段原则,对后期开发井的选段思路进行深化,并从轨迹、地质、工程、裂缝预测四大方面对开发井资料进行合理利用,形成以轨迹穿行评价、地质参数评价、工程参数评价、裂缝预测、综合分段"五步法"的页岩气水平井地质—工程一体化测试选段技术。使用该项技术开发井的测试无阻流量较前期评价井提高1~2倍,节约40%方案时间。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对提高深层页岩气的效益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荣页岩气田 测试选段 水平井 效益开发 非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勘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耿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0-122,共3页
"油气田勘探生产信息系统"的建立就是使油气田勘探生产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保证勘探生产信息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勘探生产动态情况,满足生产管理需要,以提高勘探效率。该系统是基于B/S架构,利用Java、Jsp、XML... "油气田勘探生产信息系统"的建立就是使油气田勘探生产管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保证勘探生产信息能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勘探生产动态情况,满足生产管理需要,以提高勘探效率。该系统是基于B/S架构,利用Java、Jsp、XML等技术建立3层结构模式,实现系统的操作系统无关性、数据库无关性,实现数据录入、文件及图片上传、信息发布、网上查询浏览等多项功能;系统引入了"自由定制"这一概念,解决了各油气田生产实际的多样性、个性需求及企业发展的持续变革这个重点及难点的问题。也解决了各气田数据重复录入、资源共享性差这一问题,既能满足中国石化股份总公司对勘探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的需求,又能满足下属各分公司以及油气田对勘探信息管理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勘探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该系统已在中石化各油气田推广应用,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生产管理 信息处理 系统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高产富集规律研究——以川西坳陷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严焕榕 詹泽东 +3 位作者 李亚晶 毕有益 邓美洲 冯英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8,576,共9页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 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储量巨大,具有砂体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气水分布复杂等特点,给气藏的开发评价及建产选区带来极大难度。为实现气藏高效评价开发,以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藏静、动态特征,深度分析了典型井的古、今构造位置,断层特征,裂缝和储层品质等对产能的影响,明确气井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通过分析各控制因素的综合作用,结合成藏研究成果,探讨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结果表明新场—合兴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气井可分为高产高效、中产中效、低产低效3种类型。高产高效和中产中效气井产量高、稳产好,主要分布在北南向四级烃源断层和五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优质储层厚度大,具有良好的地质条件。明确了气藏富集高产遵循古、今构造控藏,烃源断层控富,有效裂缝控产,优质储层控稳的规律,为该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坳陷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气藏 富集高产规律 新场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再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熊亮 董晓霞 +4 位作者 王同 魏力民 欧阳嘉穗 王保保 冯少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9-1001,共13页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四川盆地产油主力层系之一。近年来,随着非常规勘探理论的发展,开始转变思路针对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开展勘探,川北地区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的认识得到提高。基于LY1及YY2等页岩油探井的岩心、实验、钻井、压裂... 川北地区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四川盆地产油主力层系之一。近年来,随着非常规勘探理论的发展,开始转变思路针对大安寨段页岩储层开展勘探,川北地区陆相页岩油勘探方向的认识得到提高。基于LY1及YY2等页岩油探井的岩心、实验、钻井、压裂等资料,对其油气形成条件、资源潜力、工程地质条件等3个方面进行了再认识。研究表明:(1)阆中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形成条件,勘探潜力巨大。大二亚段主要发育页岩、介壳灰岩、页岩夹介壳灰岩3种岩性,页岩烃源品质较好,整体处于中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烃强度为(20~90)×10^(4)t/km^(2),滞留烃量占总生烃量的66%~78%,页岩油资源量为3.26×10^(8)t;(2)研究区大二亚段页岩样品的裂缝网络不发育,具有渗流条件差、可钻性和可压性条件差的特征,基质型页岩油具有原油黏度大、含蜡量高的特征,页岩样品渗流条件和页岩油流动性之间的耦合配置关系是目的层高产的关键;(3)在目前基质型页岩勘探成效不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常规—非常规结合的勘探思路,对研究区页岩—灰岩互层型储层成藏体系进行研究,将优质页岩与裂缝—孔隙型灰岩的层段作为有利的勘探目标,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方法,对可钻性、可压性及排采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提升工程工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资源量 勘探方向 大安寨段 下侏罗统 川北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川西地区复杂油气地质条件的物探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爽 高博乐 +1 位作者 马如辉 张聪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1-683,共13页
川西地区以负向构造为主,多期构造演化叠加,断裂发育、储层致密,气水关系复杂,物探采集、成像及储层预测技术适应性较差。概要介绍了分公司在川西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随着地质目标变化而形成的物探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 川西地区以负向构造为主,多期构造演化叠加,断裂发育、储层致密,气水关系复杂,物探采集、成像及储层预测技术适应性较差。概要介绍了分公司在川西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随着地质目标变化而形成的物探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了现有采集、处理、解释技术对地质目标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剖析了侏罗系近源薄互层致密砂岩气藏、须家河近源致密气藏以及山前带超深层碳酸盐岩气藏等下一步重点勘探开发目标的研究难点,展望了高精度成像、低频资料储层预测、多尺度断裂系统刻画以及油气水识别等关键物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对应用物探前沿技术支撑川西复杂油气区高效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川西地区 油气勘探开发 物探技术进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场JS_(2)致密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加密界限研究
20
作者 刘言 刘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10,共8页
加密调整作为开发中后期气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加密调整界限模糊,调整效果不尽理想。以典型致密砂岩气藏新场JS2气藏为例,以经济评价为依据,利用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储量区加密调整经济技术界限,提出针对性... 加密调整作为开发中后期气藏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加密调整界限模糊,调整效果不尽理想。以典型致密砂岩气藏新场JS2气藏为例,以经济评价为依据,利用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不同储量区加密调整经济技术界限,提出针对性的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Ⅰ类储量区加密调整界限:地层压力大于原始地层压力的59%,直井和水平井均可;当储量丰度大于4.96×10^(8)m^(3)/km^(2),水平井更优;地层压力仅为原始地层压力的47%∼59%只适用于直井。2)Ⅱ类储量区:地层压力大于原始地层压力的67%且储量丰度大于2.03×10^(8)m^(3)/km^(2)直井及水平井均可,储量丰度小于2.20×10^(8)m^(3)/km^(2)适用于直井,储量丰度大于2.34×10^(8)m^(3)/km^(2)水平井更优;地层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的51%∼67%,只适用于直井。3)Ⅲ类储量区:仅水平井适宜加密调整,且地层压力大于原始地层压力的88%,储量丰度大于1.30×10^(8)m^(3)/km^(2)。4)通过加密调整,预测增加可采储量4.02×10^(8)m^(3),提高采收率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加密调整 数值模拟 地层压力 储量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