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背斜储层物性演化及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储层为例
1
作者 汪顺宇 王健 +3 位作者 李勇 王阿瑞 陈美伊 刘可禹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5,70,共17页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逆冲断层相关褶皱为研究对象,分析断背斜储层的粒间体积分布特征,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模拟断背斜的形成过程与物性演化,评价构造挤压与流体流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断... 以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逆冲断层相关褶皱为研究对象,分析断背斜储层的粒间体积分布特征,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模拟断背斜的形成过程与物性演化,评价构造挤压与流体流动对储层物性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断背斜形成过程中,储层处于压应变状态,受外弧扩张作用和逆断层的影响,断背斜的枢纽和后翼是高孔隙度储层的优势发育部位。晚期构造挤压型超压对储层储集空间的保护作用有限,保护孔隙度为0.25%~0.47%和0.18%~0.43%的断背斜枢纽和后翼免受构造挤压应力的破坏。压应变演化路径控制储层孔隙度演化,早期强压应变导致孔隙度快速下降,后期外弧扩张作用抵消部分压应变,早期损失的储层孔隙度不能完全恢复。该结果为挤压背景下的断背斜优质储层分布及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演化 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构造 流体 断背斜 有限元 白垩系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彭 梁则亮 +2 位作者 朱雨萍 邓先伟 杨扬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5期1-5,共5页
裂缝是形成火山岩有效储层的必要条件。从中拐凸起现今构造形迹特征入手,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模拟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古构造应力场和破裂接近程度系数(η);将η与实际资料和野外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不同裂缝发育级别及其对应的η... 裂缝是形成火山岩有效储层的必要条件。从中拐凸起现今构造形迹特征入手,利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技术,模拟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古构造应力场和破裂接近程度系数(η);将η与实际资料和野外观测结果对比,确定不同裂缝发育级别及其对应的η值;结合构造地质学理论以及生产实际,对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裂缝的发育程度、裂缝类型及产状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裂缝非常发育,裂缝分布比较有规律性,主要分布在沿北东向的克—乌断裂带、南北向的红车断裂带及红3井东断裂两侧,裂缝主要发育方位为东西向(EW)、北东向(NE)和北北西(NN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拐凸起 石炭系 火山岩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建设如何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西北油田高质量党建的积极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潘从文 李学仁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5期118-119,共2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党委围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以组织力建设为核心,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以"组团式共建、区域化联建、网络化促建"为主的"三建"融合式党建工作新机制,大力推进&qu...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党委围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以组织力建设为核心,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以"组团式共建、区域化联建、网络化促建"为主的"三建"融合式党建工作新机制,大力推进"清单化、流程化、节点化"的"三化"管理,把牢党建责任落实的牛鼻子,党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 党建 “一岗双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实施“三建”模式实现党建质量提升——西北油田向世界一流油公司阔步前进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满和 罗敏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116-118,共3页
作为中国石化主力油田企业之一,西北油田党委不断深化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架和实施以“组团式共建、区域化联建、网络化促建”为主要内容的“三建”党建管理模式,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党建工作质量... 作为中国石化主力油田企业之一,西北油田党委不断深化油公司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架和实施以“组团式共建、区域化联建、网络化促建”为主要内容的“三建”党建管理模式,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党建工作质量,推动西北油田向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油公司阔步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公司党建 共建 联建 促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微裂隙颗粒灰岩储集体的发现与勘探意义 被引量:42
5
作者 翟晓先 俞仁连 +1 位作者 何发岐 周家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87-392,共6页
塔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南部,在奥陶系大型古潜山背景上形成了塔河地区奥陶系大型地层不整合-古岩溶圈闭。该圈闭的进一步勘探表明,圈闭主体部位储集层为奥陶系下统鹰山组岩溶缝洞型储集体,而圈闭南部新发现奥陶系下统一间房组... 塔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南部,在奥陶系大型古潜山背景上形成了塔河地区奥陶系大型地层不整合-古岩溶圈闭。该圈闭的进一步勘探表明,圈闭主体部位储集层为奥陶系下统鹰山组岩溶缝洞型储集体,而圈闭南部新发现奥陶系下统一间房组颗粒灰岩孔隙型储层。该类储层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和针尖状溶蚀孔,在微裂缝、缝合线等连通下形成了厚度约20~30m、分布约200km2的较广泛的层状孔隙型储层。成像测井资料的进一步解释处理发现,其溶孔孔隙度达5%。该类储层主要受台地边缘生屑滩相展布的控制,后期溶蚀作用有利于改善其储集性能。颗粒灰岩储集体与上覆奥陶系中—上统泥质灰岩、石炭系下统泥岩区域性盖层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并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在烃源区高成熟油气多期充注下形成了中质—轻质油藏,具有良好的勘探效益。在已完钻的几口探井中经酸压获高产油流,充分展现了这一勘探领域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地区 奥陶系 一间房组 微裂隙 颗粒灰岩储集体 油气勘探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隆起奥陶系古岩溶的电成像测井识别 被引量:27
6
作者 钟广法 刘瑞林 +2 位作者 柳建华 祁兴中 马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60,i002,共5页
基于电成像测井解释 ,结合岩心标定和常规测井约束 ,建立了塔北隆起下奥陶统溶洞及其充填物的电成像测井识别模式。在电成像测井图像上 ,未充填溶洞一般呈黑色 ,而充填溶洞则可呈现出黑、棕、黄、白等各种颜色 ,这取决于充填物的类型和... 基于电成像测井解释 ,结合岩心标定和常规测井约束 ,建立了塔北隆起下奥陶统溶洞及其充填物的电成像测井识别模式。在电成像测井图像上 ,未充填溶洞一般呈黑色 ,而充填溶洞则可呈现出黑、棕、黄、白等各种颜色 ,这取决于充填物的类型和特征。溶洞充填物主要有角砾岩、砂泥岩和结晶碳酸盐岩三种类型 :角砾岩呈斑状 ,其中浅色斑块解释为从围岩跨塌下来的角砾 ,斑块间深色部分为砂、泥质填隙物 ;洞穴砂、泥岩一般呈黑色—棕色高导显示 ,其中常见图像纹理 ,解释为各种层理构造 ;洞穴结晶碳酸盐岩因电阻率最高 ,图像呈白色 ,并可见纹层状生长构造。洞穴及其充填物与碳酸盐围岩浅棕—亮黄色中高阻电成像测井特征易于区别。研究表明 ,利用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图像 ,结合岩心标定和常规测井资料 ,能够有效地识别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古洞穴 ,并判断其充填与否及充填物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成像测井技术 碳酸盐岩 喀斯特 测井解释 奥陶纪 砾岩 砂泥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何发岐 翟晓先 +1 位作者 俞仁连 蒲仁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综合古生物、测井、岩心、地震、地化等资料 ,对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沉积特点及成因的分析表明该组砂岩总体具有向上变粗变厚的进积式沉积序列 :上部的Ⅰ -Ⅲ油组主要为河流相 ,下部Ⅳ -Ⅴ油组为受潮汐影响的扇三角洲前缘... 综合古生物、测井、岩心、地震、地化等资料 ,对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沉积特点及成因的分析表明该组砂岩总体具有向上变粗变厚的进积式沉积序列 :上部的Ⅰ -Ⅲ油组主要为河流相 ,下部Ⅳ -Ⅴ油组为受潮汐影响的扇三角洲前缘和平原相。该组受潮汐影响体现在 :(1)富含陆相轮藻化石 ,并见个别半咸水介形虫类和疑源类微体化石 ;(2 )局部有波状、透镜状层理、生物扰动层理和冲刷充填层理 ;(3)该组底部泥岩的锶钡比值介于 0 0 2 1~ 0 716 ,具半咸水 -微咸水 -淡水的变化特点 ;(4 )Ⅳ -Ⅴ油组总体处于巴楚组双峰灰岩潮坪相到Ⅰ -Ⅲ油组河流相沉积的过渡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卡拉沙依组 沉积特征 河流相 潮坪相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8
作者 郑小敏 孙雷 +1 位作者 王雷 易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了更好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渗流机理,根据某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全直径缝洞型岩芯模型,实验岩样来源于油田的实际岩芯,采用油田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了模型水平、倾斜30°、倾斜60°三种... 为了更好地认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特殊渗流机理,根据某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全直径缝洞型岩芯模型,实验岩样来源于油田的实际岩芯,采用油田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了模型水平、倾斜30°、倾斜60°三种不同角度的水驱油机理物理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认为缝洞型碳酸盐岩采收率、含水率、无水采收期等与缝洞倾斜情况和缝洞结构有密切关系。并将实验数据应用于Cruz-HernandezJ等人基于对流-扩散渗流理论建立的缝洞型油水两相流动系统数学模型的拟合中,讨论了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扩散系数和流动速度对模型拟合的影响情况,并提出了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作用、流体流速、孔洞配位数等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水驱油机理 模拟实验 油水两相流动 油藏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中卡塔克隆起加里东构造运动的古地震证据 被引量:18
9
作者 乔秀夫 郭宪璞 +2 位作者 叶留生 何碧竹 周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3-252,共10页
从塔中顺2井、中12井、顺8井岩心中识别出奥陶系及志留系古地震记录。其中志留系中地震触发沉积物变形记录最强烈,并且出现的变形层也较密集。志留系的软沉积物变形类型有:负载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碟状构造、液化底劈及混滑... 从塔中顺2井、中12井、顺8井岩心中识别出奥陶系及志留系古地震记录。其中志留系中地震触发沉积物变形记录最强烈,并且出现的变形层也较密集。志留系的软沉积物变形类型有:负载构造、液化砂岩脉、液化角砾岩、碟状构造、液化底劈及混滑层。卡塔克隆起演化受断裂控制,北缘为塔中1号断裂,中部为塔中10号、2号断裂,塔中2号断裂位于隆起的顶部。顺2井位于塔中1号断裂末端、中12井位于塔中10号断裂旁。断裂活动诱发地震,志留系频繁的古地震记录表明塔中地区是一个加里东期断裂与构造隆起地带。塔里木板块内部加里东运动特点是:断裂活动、强地震、隆起与坳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软沉积物液化变形 加里东运动 卡塔克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及与邻区的对比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美衡 郭建华 +1 位作者 石媛媛 赵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6,共4页
根据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塔河地区石炭系可划分为6个标准三级层序,反映了海平面的6次升降旋回。在归纳总结塔河地区石炭纪沉积演化和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分析并结合海平面变化对地层沉积及演化... 根据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塔河地区石炭系可划分为6个标准三级层序,反映了海平面的6次升降旋回。在归纳总结塔河地区石炭纪沉积演化和石炭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分析并结合海平面变化对地层沉积及演化的影响,认为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砂砾段与塔中、满西地区的生屑灰岩段为同期沉积,岩性的差异是同期异相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地区 层序地层 石炭系 平衡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风化壳古岩溶作用标志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曹建文 金意志 +2 位作者 夏日元 梁彬 邹胜章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河油田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其储层类型主要为风化壳古岩溶作用下形成的岩溶缝洞系统。通过对塔河油田4区岩心、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研究区内风化壳古岩溶发育,作用标志明显:岩心中具有... 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塔河油田的重要勘探领域之一,其储层类型主要为风化壳古岩溶作用下形成的岩溶缝洞系统。通过对塔河油田4区岩心、钻井、录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研究区内风化壳古岩溶发育,作用标志明显:岩心中具有与原岩岩性不一致的沉积充填物;钻进中常有放空、井漏、井涌等现象发生;测井曲线上各物性参数大幅度变化;地震反射剖面见杂乱反射、弱反射、串珠状反射等特征。研究区风化壳古岩溶发育主要受可溶性岩石、不整合面、风化壳古地貌及古气候等因素控制,其中可溶性岩石和不整合面控制了古岩溶的空间分布,古地貌决定了风化壳古岩溶的深度、范围及强度,古气候决定了古岩溶的总体发育程度,在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岩溶缝洞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风化壳古岩溶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林江 李志芬 张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43-45,共3页
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预测是采油方式论证与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提出了一套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均质地层中不同含水条件下垂直井、斜井及水平井采液指数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尤其适合新区块的产能评... 不同含水条件下采液指数的预测是采油方式论证与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提出了一套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均质地层中不同含水条件下垂直井、斜井及水平井采液指数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尤其适合新区块的产能评价及举升方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采液指数 预测方法 采油方式 相对渗透曲线 产能预测 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非线性优化校正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超 李彦兰 +1 位作者 徐兵祥 赵庆兵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4-399,共6页
实验室测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仅代表了井点取心段的流动特征,往往与实际生产特征不符,需要在数值模拟历史拟合阶段进行校正,该过程繁琐且耗时耗力。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非线性优化理论校正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该方法假定油水相对渗透... 实验室测得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仅代表了井点取心段的流动特征,往往与实际生产特征不符,需要在数值模拟历史拟合阶段进行校正,该过程繁琐且耗时耗力。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非线性优化理论校正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该方法假定油水相对渗透率呈广泛使用的指数函数关系,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际含水-采出曲线进行拟合,确定相对渗透率曲线关系式。该方法需要参数少,计算方便、速度快。通过吐哈油田温西3区块历史拟合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验证,校正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与历史拟合相对渗透率曲线更吻合,表明校正方法是可行的。校正后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形态良好,克服了曲线上凸。通过新的油水相对渗透曲线计算的理论含水率-采出程度曲线与实际曲线拟合较好,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束条件 历史拟合 非线性优化 含水率 采出程度 油水相对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天然气气层损害机理及其预防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志伟 张宁生 吕洪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8-31,共4页
低渗气藏通常具有束缚水饱和度高、毛细管压力高、地表面积大等特点 ,使得低渗透气层在钻井、完井和开发过程中引起的损害更具特殊性。文章研究了低渗透气藏在气层打开后主要产生的损害特点和损害机理 ,并对预防各种损害的方法进行了探... 低渗气藏通常具有束缚水饱和度高、毛细管压力高、地表面积大等特点 ,使得低渗透气层在钻井、完井和开发过程中引起的损害更具特殊性。文章研究了低渗透气藏在气层打开后主要产生的损害特点和损害机理 ,并对预防各种损害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液相滞留、应力敏感性、水敏性和反向自吸效应损害是气层损害的主要特点。在预防和治理气层损害问题时 ,应综合考虑 ,系统运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气藏 损害机理 液相滞留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井筒降粘技术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6
15
作者 赵海洋 王世杰 李柏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2-84,共3页
针对塔河油田油层埋藏深、原油粘度及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分析了常用稠油降粘井筒举升工艺(包括电伴热井筒举升工艺和掺稀油降粘采油工艺)的适应性,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供液能力较足、自喷能力较强、原油含水较低、... 针对塔河油田油层埋藏深、原油粘度及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分析了常用稠油降粘井筒举升工艺(包括电伴热井筒举升工艺和掺稀油降粘采油工艺)的适应性,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供液能力较足、自喷能力较强、原油含水较低、原油温度敏感性较好、原油粘度(50℃)小于20 000 mPa.s的稠油井,可采用电伴热井筒举升工艺;对于粘度20 000-100 000 mPa.s的稠油井,可采用掺稀降粘采油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降粘 电加热 掺稀油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完善井条件下三重介质试井解释模型求解方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姚军 王子胜 +1 位作者 孙鹏 李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4,共4页
无论是均质油藏还是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模型,求解时负表皮系数会引起早期数据的不稳定。将Ramey提出的无限大均质油藏负表皮系数计算方法推广至具有边界的多重介质油藏,即引入折算半径的同时,对无因次时间、井筒储存系数、窜流系数以... 无论是均质油藏还是碳酸盐岩油藏试井解释模型,求解时负表皮系数会引起早期数据的不稳定。将Ramey提出的无限大均质油藏负表皮系数计算方法推广至具有边界的多重介质油藏,即引入折算半径的同时,对无因次时间、井筒储存系数、窜流系数以及测试井到边界的距离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求解解释模型,早期数据不发散、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均质油藏 试井解释模型 负表皮系数 多重介质油藏 折算半径 井筒储存系数 窜流系数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交替段塞调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蒲万芬 赵帅 +3 位作者 袁成东 王松 马新平 谢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4期69-73,共5页
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微球S5和耐温抗盐低界面张力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GH。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测定了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采用并联岩心物理模拟驱替装置,开展不同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交替段塞调... 通过室内实验,优选出耐温抗盐型聚合物微球S5和耐温抗盐低界面张力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GH。在高温高盐条件下,测定了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采用并联岩心物理模拟驱替装置,开展不同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交替段塞调驱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体系在95℃和22×10~4mg/L矿化度条件下老化三个月后可以将界面张力降低至超低水平;在渗透率为(70~350)×10^(-3)μm^2的岩心中,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注入性和封堵性;在非均质条件下,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交替段塞的调驱效果明显好于表面活性剂体系,开展水驱+微球驱+表活剂驱+后续水驱和水驱+微球驱+再次水驱+表活剂驱+后续水驱,其低渗透率岩心提高采收率分别为25.59%和14.72%。该研究对聚合物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注入方案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抗盐 非均质条件 聚合物微球 表面活性剂 交替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赵海洋 郭宗诚 +1 位作者 周永章 毛万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2年第6期34-36,共3页
综述了国内外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应用体系以及现场应用的要求,重点介绍了欠平衡钻井液的六种常用钻井液体系、欠平衡钻井液的选择依据和影响因素,以及欠平衡钻井液的关键技术,这对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 综述了国内外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的研究发展概况、应用体系以及现场应用的要求,重点介绍了欠平衡钻井液的六种常用钻井液体系、欠平衡钻井液的选择依据和影响因素,以及欠平衡钻井液的关键技术,这对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 钻井液 研究现状 井控 钻井设备 石油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及勘探靶区选择 被引量:14
19
作者 云露 蒋华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06-511,共6页
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南部海相烃源含油气系统和北部陆相烃源含油气系统。两种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油气藏圈闭类型及发育层位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处于海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塔河地区主要勘探层位集中在侏罗纪以下层位... 沙雅隆起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南部海相烃源含油气系统和北部陆相烃源含油气系统。两种含油气系统关键时刻、油气藏圈闭类型及发育层位均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处于海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塔河地区主要勘探层位集中在侏罗纪以下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早奥陶世地层不整合-岩溶缝洞型圈闭、石炭纪披覆背斜圈闭、三叠纪背斜-断块圈闭、盐边低幅度背斜圈闭及早石炭世内部岩性-构造复合圈闭等;处于陆相含油气系统分布区的雅克拉—轮台地区的主要勘探层位是侏罗纪以上层位,主要勘探目标是晚第三纪、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构造圈闭、侏罗纪和早白垩世地层圈闭。在亚南断裂与轮台断裂间应重视对下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披覆背斜圈闭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北部 沙雅隆起 含油气系统 勘探靶区 选择 勘探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反射波强度斜率识别层序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明友 韩强 蒲仁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0-381,共2页
基于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反射强度斜率对层序的敏感性,研究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的沉积相。根据地震属性反射强度斜率横向变化图,通过沉积旋回对比,识别出涨潮三角洲、沿岸滨面砂、消舄湖、障壁岛等沉积环境,较... 基于岩心和测井综合分析,充分利用反射强度斜率对层序的敏感性,研究塔河地区下石炭统巴楚组底部砂泥岩段的沉积相。根据地震属性反射强度斜率横向变化图,通过沉积旋回对比,识别出涨潮三角洲、沿岸滨面砂、消舄湖、障壁岛等沉积环境,较以往利用地震属性划分沉积相的其他方法更贴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地震属性 反射强度斜率 涨潮三角洲 障壁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