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动单元划分的缝洞结构量化表征方法
1
作者 李成刚 任文博 +3 位作者 刘培亮 郭忠良 蒋林 宋利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0,共7页
断控型油藏缝洞结构的表征是该类型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基础难题,前期主要通过地震物探手段刻画表征,该方法与开发动态数据的关联性不强。借鉴砂岩流动单元的概念,计算流动系数和存储体积的变化,在缝洞单元内部及缝洞体内部划分流动单元... 断控型油藏缝洞结构的表征是该类型油藏精细描述的关键基础难题,前期主要通过地震物探手段刻画表征,该方法与开发动态数据的关联性不强。借鉴砂岩流动单元的概念,计算流动系数和存储体积的变化,在缝洞单元内部及缝洞体内部划分流动单元,有效突出了不同缝洞结构流动的差异性,将地质结构转化为数值结构,以此实现量化表征断溶体结构,应用于建模赋值与数模剩余油预测动态相互验证。实践证实,该方法在提高采收率与增产方面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断控型油藏 缝洞单元 流动单元 缝洞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动态连通性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易斌 崔文彬 +1 位作者 鲁新便 杨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9-472,共4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大型碳酸盐岩裂缝和岩溶缝洞型油藏。油藏的储渗空间主要为规模不同的溶洞、裂缝带、溶蚀孔隙和微裂缝。油藏开发实践证实,油藏呈现出多缝洞系统、多压力系统、多个渗流单元的特征。针对储集层复杂的特点,提出了利...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是大型碳酸盐岩裂缝和岩溶缝洞型油藏。油藏的储渗空间主要为规模不同的溶洞、裂缝带、溶蚀孔隙和微裂缝。油藏开发实践证实,油藏呈现出多缝洞系统、多压力系统、多个渗流单元的特征。针对储集层复杂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动态信息分析油藏缝系统与洞系统之间连通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包括油藏压力趋势分析法、井间生产干扰分析法、流体性质差异分析法、井间干扰试井法和示踪剂法等),并结合塔河油田实际资料,进行了流动单元初步划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动态分析 井间连通性 流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控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发育特征及其连通关系——以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T单元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军 唐博超 +3 位作者 韩东 卢海涛 耿春颖 黄米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72-579,共8页
断控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极强,油藏开发特征显示出井间连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厘清断裂和岩溶对储集体发育的影响,有利于油藏连通性分析及注采措施调整。以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T单元为例,综合地震解释结果、上覆水系特征以及生产动态... 断控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极强,油藏开发特征显示出井间连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厘清断裂和岩溶对储集体发育的影响,有利于油藏连通性分析及注采措施调整。以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T单元为例,综合地震解释结果、上覆水系特征以及生产动态响应规律,系统分析储集体的发育特征。储集体发育主要受控于断裂和地表水系,岩溶作用强度差异导致储集体发育特征不同,使开发井表现出不同的井间连通关系和生产特征。基于动静态资料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断控缝洞型油藏的井间连通模式,为后续措施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托甫台地区 断控缝洞型油藏 岩溶作用 主控因素 储集体分布 连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量化注水开发技术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利清 刘培亮 蒋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07,共4页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中期后,面临着注水效率低、有效期短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应用了以物质平衡方程为理论基础的量化注水开发技术。从注水时机量化、单井注水参数量化和单元注水参数量化等方面,...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中期后,面临着注水效率低、有效期短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应用了以物质平衡方程为理论基础的量化注水开发技术。从注水时机量化、单井注水参数量化和单元注水参数量化等方面,分析、阐述了量化注水开发技术的理论依据、技术方法和应用效果。研究发现,量化注水技术可很好地将注水开发从定性判断转为定量分析,解决前期开发过程中定性注水带来的问题。该技术已应用142井次,累计增油10.95×10^4 t,注水有效率高达84.3%。研究表明,量化注水开发技术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中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量化注水 注水时机 分水率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防气技术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小辉 刘毅 +2 位作者 于国龙 徐鑫 谢祥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2-95,共4页
塔河油田原始油气比较大,油井供液能力下降快,原油很容易脱气,气体影响已成为机抽井泵效低的重要原因。介绍了塔河油田主要的防气技术。防气技术应用结果表明,单从分气效率而言,伞形螺旋气砂锚优于螺旋气砂锚,螺旋式气锚最差。气锚因结... 塔河油田原始油气比较大,油井供液能力下降快,原油很容易脱气,气体影响已成为机抽井泵效低的重要原因。介绍了塔河油田主要的防气技术。防气技术应用结果表明,单从分气效率而言,伞形螺旋气砂锚优于螺旋气砂锚,螺旋式气锚最差。气锚因结构简单,价格便宜,防气效果较好,广泛应用于稀油井开采中,但使用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环阀式防气杆式泵宜在泵深小于3 100 m的稀油井使用,与气锚配套使用效果更佳。螺旋式气锚+毛细管+单流阀过泵排气防气工艺不仅能达到防气目的,而且还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气体的举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气锁 防气技术 气锚 泵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气机抽防腐防垢一体化管柱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培亮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8,共7页
针对塔河油田注氮气机抽井井筒及井下工具严重腐蚀结垢,易造成抽油泵卡泵、封隔器解封困难等井下故障的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优化改进结构、技术创新,研制了一种注氮气防腐防垢机抽一体化管柱。该管柱包括注气防垢杆式泵、防腐封隔... 针对塔河油田注氮气机抽井井筒及井下工具严重腐蚀结垢,易造成抽油泵卡泵、封隔器解封困难等井下故障的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优化改进结构、技术创新,研制了一种注氮气防腐防垢机抽一体化管柱。该管柱包括注气防垢杆式泵、防腐封隔器等关键工具,注气防垢杆式泵优化改进了柱塞和泵筒的结构,泵筒上部设计注气孔、下部设计封堵筒,柱塞下部设计密封堵头,注气时柱塞下部堵头将进油通道密封,能防止高压油液倒灌进入泵腔发生腐蚀结垢,消除柱塞下放失败的风险;防腐封隔器采用新型护肩式的胶筒组件及双“O”型圈、双向支撑密封结构、分级解封机构和分体式双向卡瓦锚定结构,提高封隔器胶筒的耐腐蚀性能、降低上提解封力和保证卡瓦锚定性能。经过理论校核和室内模拟试验均满足现场需求,现场应用表明,该管柱坐封、解封及注气均正常,转采成功率100%,满足开发需求,解决了注气腐蚀结垢卡泵和封隔器解封困难的工程难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氮气 杆式泵 防腐防垢 防腐封隔器 一体化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用弹性颗粒调堵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彬儒 郭继香 +2 位作者 罗强 王玉 甄建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综述了预交联型、缓膨型、核壳微球型和环境刺激响应型等功能性颗粒调堵体系的研究现状,颗粒型调堵体系能够克服常规凝胶堵剂初始黏度高不易于泵注、成胶时间不可控、地层水的稀释等缺点,近年来得到了积极发展。分析了颗粒体系的制备方... 综述了预交联型、缓膨型、核壳微球型和环境刺激响应型等功能性颗粒调堵体系的研究现状,颗粒型调堵体系能够克服常规凝胶堵剂初始黏度高不易于泵注、成胶时间不可控、地层水的稀释等缺点,近年来得到了积极发展。分析了颗粒体系的制备方法、组成成分、应用的环境条件等对颗粒物性及溶胀性能的影响,从颗粒的分子结构、颗粒间相互作用和动态运移行为等方面探讨了颗粒体系在油藏中的作用机理,对颗粒调堵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油藏中后期水驱开发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颗粒 溶胀性能 深部运移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岩溶型碳酸盐岩缝洞系统流体动态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康志宏 陈琳 +1 位作者 鲁新便 杨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体属于表生岩溶作用形成的喀斯特缝洞系统。其储集体孔隙空间类型主要为与原始组构无关的连通孔洞,其孔隙系统由岩溶洞穴、溶蚀裂缝和溶蚀孔三大类型的储集空间复合而成。油田开发实践证实,油藏...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体属于表生岩溶作用形成的喀斯特缝洞系统。其储集体孔隙空间类型主要为与原始组构无关的连通孔洞,其孔隙系统由岩溶洞穴、溶蚀裂缝和溶蚀孔三大类型的储集空间复合而成。油田开发实践证实,油藏呈现出多压力系统、差异连通的特征。文中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连通缝洞孔隙系统的特征,分析了区别于分散型碳酸盐岩储集体的特征。基于油藏的孔洞系统复杂的特点,说明利用各类动态资料对油藏储层缝洞体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动态研究方法,推测喀斯特缝洞系统中的连通体——"缝洞单元"。笔者提出了利用动态信息分析油藏之间缝洞连通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同一缝洞单元内,单井地层压力趋势下降相似;(2)井间干扰系统测试是较直接的连通确定方法;(3)开发井生产异常,导致同一缝洞单元相邻井出现相应动态变化;(4)注水井的示踪剂注入,检测邻近井检测示踪剂的含量、受效时间等,判断井间的连通级别;(5)不通缝洞单元的流体组分、密度和粘度等存在差异。结合塔河油田实际资料,共划分了42个缝洞单元,认为缝洞储集体的分布与岩溶古地貌、古水系和断裂带有一定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储集体 岩溶油藏 缝洞系统 动态连通 流动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溶体油藏注采井网构建方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青 李小波 +3 位作者 谭涛 宋正聪 张杰 刘洪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17,共5页
为构建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井网,增大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提高断溶体油藏的水驱开发效率,以塔河油田缝洞结构精细识别和刻画为基础,根据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展布特征,裂缝连通状况及油水分布模式,提取出典型缝洞组合模式... 为构建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井网,增大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提高断溶体油藏的水驱开发效率,以塔河油田缝洞结构精细识别和刻画为基础,根据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展布特征,裂缝连通状况及油水分布模式,提取出典型缝洞组合模式,建立概念模型。依据概念模型,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能反映断溶体油藏特点的数值模型,考虑其平面及纵向储集体发育都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设计了"平面上不同位置注采,纵向上不同深度注采"的井网优化方案。通过结果优选,得到适用于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最佳井网模式。研究表明,平面上,针对有一定破碎宽度的带状油藏,两翼同时注水,核部采油效果最好,针对破碎带宽度较小的板状油藏,宜采用线状井网,且注水井部署在断裂带中间的开发效果好于注水井部署在两端;纵向上,深注浅采的注采关系更有利于断溶体油藏水驱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断溶体 缝洞组合 注采井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储层酸化智能复合酸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平礼 孙庚 +2 位作者 邢希金 潘亿勇 赵立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8-143,共6页
常规砂岩酸化为了实现有效解堵,必须采用前置液、处理液和后置液多段液体,其作业程序复杂,研制出一套智能复合酸液体系——InteAcid。该酸液能替代常规砂岩酸化的多段酸液,实现单步酸化,显著简化作业程序,特别适合于海上酸化作业。室内... 常规砂岩酸化为了实现有效解堵,必须采用前置液、处理液和后置液多段液体,其作业程序复杂,研制出一套智能复合酸液体系——InteAcid。该酸液能替代常规砂岩酸化的多段酸液,实现单步酸化,显著简化作业程序,特别适合于海上酸化作业。室内实验表明,InteAcid在溶解砂岩矿物和解除伤害的同时,能有效抑制二次沉淀,对金属氟化物、氟硅/铝酸盐和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抑制率可分别达到71.81%、70.51%和78.59%;单步岩芯流动实验后,无伤害、轻微伤害、重度伤害岩芯渗透率提高为原始渗透率的1.35倍、3.60倍和15.00倍;酸处理后孔隙结构微观分析表明,该酸液具有提高岩芯渗透率和稳定黏土作用,对岩石骨架破坏很小。该酸液现场单步酸化11口注水井,成功率100%,效果显著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酸化 单步 二次沉淀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气液比气井井下节流携液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永辉 张中宝 +2 位作者 陈定朝 唐治平 胡世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5-497,共3页
针对井下节流是否有利于携液这一热点问题,以高气液比井下节流气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油嘴为函数节点的井下节流气井井筒压力温度数学模型,并引入李闽教授提出的椭球体携液临界气量模型来定量分析其携液能力,耦合得到了井下节流气井携... 针对井下节流是否有利于携液这一热点问题,以高气液比井下节流气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油嘴为函数节点的井下节流气井井筒压力温度数学模型,并引入李闽教授提出的椭球体携液临界气量模型来定量分析其携液能力,耦合得到了井下节流气井携液临界气量剖面。实例分析表明:井下节流气井携液临界气量呈典型3段分布,可能存在3个极大值,应取其最大值配产。产层至节流油嘴上游的临界气量明显大于节流下游至井口的值,表明节流后在较小的气量下就可携液生产,利于携液,而节流油嘴处存在一临界气量极大值,说明气体通过油嘴形成高速射流,与周围流速差增大,携液所需气量增加,不利于携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下节流 井筒压降 亚临界流 携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储集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廖小漫 张本健 +2 位作者 徐后伟 张帆 秦雪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2-315,共4页
根据薄片、阴极发光、微量元素等测试分析,对川西地区主要的产气层段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序列及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中二叠统储集层经历了调整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三期溶解、三期胶结... 根据薄片、阴极发光、微量元素等测试分析,对川西地区主要的产气层段栖霞组和茅口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序列及其与孔隙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川西地区中二叠统储集层经历了调整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三期溶解、三期胶结、充填和压实、压溶等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对储集层影响较大的是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解作用。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成岩作用序列与孔隙演化的关系,对川西地区二叠系储集层有较全面、正确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中二叠统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砾岩油藏绒囊流体辅助聚合物驱效果 被引量:11
13
作者 魏攀峰 郑力会 +3 位作者 纪成 陈启龙 黄颖 樊爱彬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非均质砾岩油藏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共存时,常规聚合物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困难。绒囊流体中囊泡在高渗通道低流动阻力诱导下进入并大量堆积,降低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间流动阻力差,促使驱替介质转向进入低渗区,提高油藏采收率。选择45 mm&#... 非均质砾岩油藏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共存时,常规聚合物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困难。绒囊流体中囊泡在高渗通道低流动阻力诱导下进入并大量堆积,降低高渗通道与低渗通道间流动阻力差,促使驱替介质转向进入低渗区,提高油藏采收率。选择45 mm×45 mm×300 mm渗透率200~1200 mD人造岩心,模拟多种渗流通道,并联渗透率10~1200 mD的岩心模拟非均质储集体,驱替压力为0.11~0.57 MPa,水驱和聚合物驱后,高渗与低渗岩心原油采收率差值为16.69%~37.93%,且随渗透率比值的增大而增大。随后注入0.6 PV绒囊流体,低渗岩心原油采收率较高渗岩心高11.15%~19.97%,驱替压力为33.89~39.12 MPa,高渗与低渗岩心内流体流动阻力差反转,驱替介质转向进入低渗岩心,原油采收率提高8.17%~11.54%,提高驱油效果显著。在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砾岩油藏TX井和TY井应用,分别累计注入绒囊流体150 m3和123 m3,井口压力升高4.70 MPa和1.28 MPa,对比注入前后90 d,日产油量分别提高64.15%和17.74%,整体含水率下降7.94%和10.91%,说明绒囊流体辅助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非均质 渗透率 聚合物驱 绒囊流体 选择性封堵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80油管接箍螺纹联接的应力分析与失效评估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宝栋 段庆全 +2 位作者 刘啸奔 于洋 吴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60,共5页
油管与接箍的螺纹联接部分是保证油管正常工作的关键纽带。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N80油管接箍的轴对称模型,对油管接箍的上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工况分析了不同井深条件下油管接箍螺纹的应力状况,... 油管与接箍的螺纹联接部分是保证油管正常工作的关键纽带。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N80油管接箍的轴对称模型,对油管接箍的上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结合实际工况分析了不同井深条件下油管接箍螺纹的应力状况,得到了油管与接箍螺纹的失效特征。结果表明:上扣过程中油管和接箍螺纹的Mises应力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形式分布,过盈上扣3圈时接箍两端的螺纹已经进入塑性状态;实际工况下,油管螺纹的Mises应力随着井深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井口处油管两端的螺纹已经超过屈服强度,而接箍螺纹的Mises应力随着井深的增加而增大,3 000 m井深时接箍两端的螺纹均已进入塑性状态,易发生粘扣而导致密封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油管 接箍 应力分布 有限元分析 密封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不稳定渗流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永寿 郑华 +1 位作者 贺正刚 鄢宇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9480-9485,共6页
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是油气在低渗透储层中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主要原因。基于超低渗透岩心非线性渗流实验,建立了在低速情况下渗流定律数学模型和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介质变形的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由于... 启动压力梯度和介质变形是油气在低渗透储层中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的主要原因。基于超低渗透岩心非线性渗流实验,建立了在低速情况下渗流定律数学模型和同时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及介质变形的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由于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的解法复杂,主要原因是控制方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同时流体流动边界也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为简化计算,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利用油藏压力分布近似表达式,研究了超低渗透油藏非线性不稳定渗流压力分布特征,并讨论了不同非线性因素对不稳定渗流的影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非线性 不稳定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介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势调控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控水稳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任文博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7-134,共8页
为解决缝洞型油藏因见水和含水上升导致的产量递减,在现有常规砂岩油藏流势表征的基础上,根据缝洞型油藏的地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流势表征新方法,并通过计算和模拟,明确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势主要由位能和压能构成。基于流势是控制... 为解决缝洞型油藏因见水和含水上升导致的产量递减,在现有常规砂岩油藏流势表征的基础上,根据缝洞型油藏的地质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流势表征新方法,并通过计算和模拟,明确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势主要由位能和压能构成。基于流势是控制地下流体流动的决定性因素,提出了通过改变生产压差实现流势调控从而改变流体流动方向的控水技术策略,形成了与水侵方向和水体强弱相关的选井和调整设计等流势调控的关键技术。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流势调控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控水稳油的一种有效手段,截至目前在塔河油田已经实施13单元,11单元有效,累计增油近10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势调控 生产压差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控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抽杆式泵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小辉 《石油机械》 2016年第12期93-95,共3页
针对塔河油田储层埋藏深,常规泵因下深有限无法满足深抽开采的难题,研制了深抽杆式泵。该泵的游动阀罩采用加强型分体式结构,并在排油阀体上设计了长短不一的出油槽,以提高阀罩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强度;采用底部机械和皮碗双密封、双锁... 针对塔河油田储层埋藏深,常规泵因下深有限无法满足深抽开采的难题,研制了深抽杆式泵。该泵的游动阀罩采用加强型分体式结构,并在排油阀体上设计了长短不一的出油槽,以提高阀罩的承载能力和抗疲劳强度;采用底部机械和皮碗双密封、双锁固结构,密封效果好;泵筒外部增加由支撑管和加固支承环组成的扶正机构,对泵筒起到支承和扶正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泵筒强度和泵效。在现场6井次试验中,最深泵挂可达4 000 m,满足油田深抽采油的需要。该泵的研制成功有助于油层埋藏深、能量低、渗透性差和注水效果差的油藏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式泵 深抽 泵挂 泵效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变异系数对S/P驱各小层驱油效果及动态特征的影响
18
作者 申乃敏 李华斌 +3 位作者 张振平 张连锋 姚君波 李正民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5-239,共5页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在45℃及大庆地层水条件下,研究了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V_k)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复合驱时各小层驱油效果及动态特征的影响。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理想地质模型,纵向分为7个小层,V_k相同时(V_k>0),1~7小层的...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在45℃及大庆地层水条件下,研究了油层非均质变异系数(V_k)对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复合驱时各小层驱油效果及动态特征的影响。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建立理想地质模型,纵向分为7个小层,V_k相同时(V_k>0),1~7小层的渗透率从小到大。当0<V_k<0.3时,各小层及全区的最终采出程度受V_k的影响小,稳定在60%OOIP左右。随着V_k的增大,第1~4小层以及全区的最终采出程度随着V_k的增大而降低;而第5~7小层的最终采出程度基本稳定。V_k越大,低渗小层的采出程度越低。当V_k=0.9时,第1~7小层的采出程度分别为OOIP的3.39%、8.22%、21.13%、41.83%、63.38%、63.95%、63.97%。对应的,第1~7小层的S/P体系注入量分别为0.0014、0.0031、0.0077、0.02、0.051、0.1183、0.1971 PV。与水驱采收率相比,中、低渗层S/P驱采收率增幅高于高渗层,且渗透率不同,采收率增幅最大值对应的V_k不同。第1~5小层采收率增幅最大值对应的V_k分别为0.3、0.3、0.5、0.72和0.9;第6、7小层的采收率增幅受V_k的影响较小。当全区综合含水达到98%时,随V_k增大,各小层的含水率曲线与对应的采出程度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最终采出程度低的层位,同时也是含水率低的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P复合驱 数值模拟 非均质变异系数 采出程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向非均布外压作用下厚壁筒的应力求解与工程应用
19
作者 夏梦莹 张宏 +3 位作者 刘啸奔 陈严飞 于洋 郑伟 《压力容器》 2014年第7期11-15,共5页
由于工程应用的广泛性,厚壁筒问题作为一类经典的力学问题长期被学者关注与研究。但现有的针对厚壁筒受外压的应力分析结果几乎都针对特定的载荷条件,没有得到通用的环向任意外压下的厚壁筒应力分布规律。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基本理论,给... 由于工程应用的广泛性,厚壁筒问题作为一类经典的力学问题长期被学者关注与研究。但现有的针对厚壁筒受外压的应力分析结果几乎都针对特定的载荷条件,没有得到通用的环向任意外压下的厚壁筒应力分布规律。为此,基于弹性力学基本理论,给出了厚壁筒受环向任意非均布外压作用下的应力解析解。以套管受非均布地应力案例为例进行了应用分析,通过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解析法的实用性,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筒 非均布外压 应力分析 解析方法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腐蚀缺陷N80油管的剩余强度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啸奔 张宏 +2 位作者 李勐 夏梦莹 于洋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3-916,920,共5页
针对N80油管腐蚀问题,使用APDL编程语言建立了剩余强度数值计算的参数化模型,模型可分析轴长型与短型两种缺陷形式。以某油田油井数据为背景,对比分析了腐蚀缺陷轴向长度、环向宽度、径向深度及油管轴向应力和内压对油管剩余强度的影响... 针对N80油管腐蚀问题,使用APDL编程语言建立了剩余强度数值计算的参数化模型,模型可分析轴长型与短型两种缺陷形式。以某油田油井数据为背景,对比分析了腐蚀缺陷轴向长度、环向宽度、径向深度及油管轴向应力和内压对油管剩余强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含腐蚀缺陷油管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油管腐蚀 剩余强度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APDL编程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