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油田塔里木地区水基钻井液体系环保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潘丽娟 叶艳 +2 位作者 张謦文 牛晓 何仲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7-112,共6页
目前,国内尚未制定单独的钻井液环保标准,造成钻井液体系环保性优化的方向不明确。通过调研国内现行的各种水质及土壤环保排放标准,针对西北油田在用的水基钻井液及处理剂的COD值、BOD值、生物毒性、重金属离子(Hg、Cd、总Cr、As、Pb)... 目前,国内尚未制定单独的钻井液环保标准,造成钻井液体系环保性优化的方向不明确。通过调研国内现行的各种水质及土壤环保排放标准,针对西北油田在用的水基钻井液及处理剂的COD值、BOD值、生物毒性、重金属离子(Hg、Cd、总Cr、As、Pb)以及苯并芘等环保控制指标进行检测评价。依照GB 8978-1996《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两个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西北油田水基钻井液BOD值和COD值为30~3 000mg/L,苯并芘质量浓度大于0.000 3 mg/L,远超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而钻井液处理剂这3项指标达标率近100%;重金属离子部分达到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其中Cd、总Cr和Pb是主要的超标项。建议在实际指标控制中,针对钻井液体系和处理剂分开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并加强钻井液体系及处理剂尤其是润滑剂、降滤失剂等的环保指标检测,为后期研发环保钻井液体系和检测标准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环保 污染控制指标 BOD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中聚合物凝胶堵漏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李亮 方俊伟 +2 位作者 彭博一 于培志 耿云鹏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7-443,共7页
塔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缝洞性碳酸盐岩储层孔缝洞发育,在此储层钻进过程中常出现放空、发生井漏,并引发井喷、井塌、卡钻等复杂事故,常规桥堵技术难以有效封堵。针对塔河油田老井修完井过程中的漏失难题,研制了一种抗高温聚合物凝胶堵漏... 塔河油田地质条件复杂,缝洞性碳酸盐岩储层孔缝洞发育,在此储层钻进过程中常出现放空、发生井漏,并引发井喷、井塌、卡钻等复杂事故,常规桥堵技术难以有效封堵。针对塔河油田老井修完井过程中的漏失难题,研制了一种抗高温聚合物凝胶堵漏剂,对其进行性能评价可知,聚合物凝胶成胶前基液黏度在13~14.5 mPa·s范围内,150℃下成胶时间在30~150 min内可控,成胶后失去流动性,形成高强度凝胶塞,具有较高承压强度,使用3 mm裂缝钢铁岩心(长5 cm)模拟储层进行封堵能力评价,封堵压力可达2.1 MPa/42 cm;凝胶具有较好的抗污染性能,稳定性良好;凝胶破胶性能显著,加入碱液改变环境pH值后,可实现48 h破胶成为低黏流体,破胶后的凝胶可满足岩心渗透率恢复值≥85%。该耐温聚合物凝胶既能实现高效封堵,也能有效解堵,在修井作业、恶性漏失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凝胶 修井作业 自破胶 高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靶向压裂预制缝转向技术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房好青 赵兵 +1 位作者 汪文智 周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103,共7页
塔河油田超深油气资源主要储存于碳酸盐岩天然裂缝、孔洞中,应用预制缝靶向压裂技术可以控制裂缝转向,提高油气产量。采用修正降阻比法计算管柱沿程摩阻,结合裂缝不稳定渗流理论计算缝内压力变化,利用位移不连续法计算裂缝转向距离,建... 塔河油田超深油气资源主要储存于碳酸盐岩天然裂缝、孔洞中,应用预制缝靶向压裂技术可以控制裂缝转向,提高油气产量。采用修正降阻比法计算管柱沿程摩阻,结合裂缝不稳定渗流理论计算缝内压力变化,利用位移不连续法计算裂缝转向距离,建立了裂缝扩展一体化模型。计算分析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含有预制缝的靶向压裂裂缝扩展方向角度和扩展延伸长度等参数,并将施工参数与压裂裂缝转向距离进行关联,采用有限元法及物理模拟试验进行准确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液黏度、预制缝角度、地应力差和地层岩石弹性模量等参数与压裂裂缝转向距离呈负相关关系;预制缝长度与裂缝转向距离呈正相关关系;施工排量需要优选,才能得到最优转向距离。靶向压裂预制缝转向技术的模拟研究结果,为塔河油田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储集体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储层 碳酸盐岩 靶向压裂 裂缝转向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Ⅱ)强化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氧化再生性能研究
4
作者 钟荣强 李金环 +2 位作者 白文轩 张丽 余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解决铁基离子液体[Fe(Ⅲ)-IL]湿法氧化脱除硫化氢(H_(2)S)技术再生效率低的问题,利用二价铜离子Cu(Ⅱ)对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的再生性能进行强化。方法为避免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中未反应的溶解态H_(2)S分子对再生过程的干扰,制... 目的解决铁基离子液体[Fe(Ⅲ)-IL]湿法氧化脱除硫化氢(H_(2)S)技术再生效率低的问题,利用二价铜离子Cu(Ⅱ)对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的再生性能进行强化。方法为避免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中未反应的溶解态H_(2)S分子对再生过程的干扰,制备了模拟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Fe(Ⅱ/Ⅲ)-IL],并通过FT-IR、Raman和CV等表征,验证模拟体系的可靠性。随后,将二价铜基离子液体[Cu(Ⅱ)-IL]引入至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富液中,并添加了聚乙二醇二甲醚(NHD)以降低脱硫富液的黏度,构建了Cu(Ⅱ)-IL+Fe(Ⅱ/Ⅲ)-IL/NHD复合体系。结果当复合体系中Cu(Ⅱ)质量浓度为4.36 g/L时,在120 min内可实现脱硫富液的全部再生。结论通过考查溶剂配比、亚铁离子质量浓度、铜离子质量浓度、水质量分数、温度等因素对脱硫富液再生性能的影响,优化了金属基离子液体脱硫体系,使其为适应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工业应用过程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离子液体 硫化氢 脱硫富液再生 铜基离子液体 氧化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堵重复压裂转向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毛金成 卢伟 +4 位作者 张照阳 宋志峰 赵金洲 张俊江 王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02-2206,2211,共6页
介绍了机械转向、化学转向和纤维转向三大类暂堵重复压裂转向技术的优缺点。讲述了堵球转向、最大压差及注入速率转向、连续油管转向和封隔器转向的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概括了机械转向的特点;介绍了化学微粒转向、泡沫转向、聚合物转向和... 介绍了机械转向、化学转向和纤维转向三大类暂堵重复压裂转向技术的优缺点。讲述了堵球转向、最大压差及注入速率转向、连续油管转向和封隔器转向的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概括了机械转向的特点;介绍了化学微粒转向、泡沫转向、聚合物转向和VES转向酸的发展历程,以及最新纤维转向的机理和最新的发展情况,并对暂堵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转向 机械转向 化学转向 纤维转向 新型暂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戴彩丽 方吉超 +2 位作者 焦保雷 何龙 何晓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8,共12页
围绕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难题,阐述缝洞型油藏储集体描述、物理模拟方法、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方法 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并展望未来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与发展方向。缝洞储集体精细描述是提高采收率技术... 围绕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难题,阐述缝洞型油藏储集体描述、物理模拟方法、剩余油分布及提高采收率方法 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并展望未来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与发展方向。缝洞储集体精细描述是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基础,也是实现相似性物理模拟的依据;缝洞型油藏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和连通屏蔽区,目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主要为注气顶替高部位原油,措施较为单一;未来中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的发展在于储集体勘探与三维模拟相结合的精细地质描述和实现缝洞型油藏均衡驱替两个方面,等密度流体和流道调整技术是两个潜力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提高采收率方法 储集体描述 物理模拟 剩余油分布 流道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碳酸盐岩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曲占庆 林强 +1 位作者 郭天魁 王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3-536,共4页
顺北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以酸化压裂为主。针对该油田高温、高压、纯石灰岩储层的特性,利用FCES-100导流仪开展室内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测试。岩样选用该油田一间房组储层石灰岩。实验结果表明:在酸岩接触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转向酸的... 顺北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以酸化压裂为主。针对该油田高温、高压、纯石灰岩储层的特性,利用FCES-100导流仪开展室内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测试。岩样选用该油田一间房组储层石灰岩。实验结果表明:在酸岩接触时间相同的条件下,转向酸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大于交联酸;转向酸的最佳酸岩接触时间为40 min;转向酸和交联酸的转折闭合压力分别为40 MPa和46 MPa,闭合压力低于转折闭合压力时,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大于加砂酸蚀裂缝,闭合压力高于转折闭合压力时,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小于加砂酸蚀裂缝;转向酸和交联酸的长期导流能力分别在48 h和72 h以内迅速下降,并分别于96 h和120 h以后趋于稳定。研究表明,在顺北油田酸化压裂设计中需优化注入方式和酸液用量,以提高酸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酸蚀加砂裂缝 长期导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高温特高盐油藏冻胶堵水剂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娜 武俊文 +3 位作者 李亮 张汝生 廖星奥 陈立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11-3015,共5页
针对塔河油田高温特高盐缝洞油藏堵水困难的技术难题,通过配方优选获得了一种耐温抗盐选择性堵水冻胶,从微观形貌、亲水性角度分析了耐温抗盐机理,并对其封堵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优冻胶由聚丙烯酰胺磺酸盐共聚物和低浓度的3种... 针对塔河油田高温特高盐缝洞油藏堵水困难的技术难题,通过配方优选获得了一种耐温抗盐选择性堵水冻胶,从微观形貌、亲水性角度分析了耐温抗盐机理,并对其封堵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最优冻胶由聚丙烯酰胺磺酸盐共聚物和低浓度的3种交联剂(苯酚、间苯二酚、六亚甲基四胺)组成,冻胶强度为G级、成胶时间为12 h、130℃、30 d脱水率为8.9%;该冻胶微观网格中的孔洞较小,分布密集,且冻胶骨架粗壮,冻胶中的水易于存留在孔洞中,同时,冻胶中的结合水含量较高,说明冻胶体系对水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因而冻胶不易脱水失稳;老化30 d后,冻胶经过5 PV地层水的冲刷其残余阻力系数和封堵率仍然分别高于5和80%,由此表明冻胶具有优异的耐冲刷性能和长期封堵能力,有利于延长堵水有效期。该研究填补了塔河油田耐温抗盐选择性堵水冻胶的技术空白,对于塔河油田堵水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特高盐 堵水 冻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人工举升技术 被引量:6
9
作者 彭振华 张园 +3 位作者 丁雯 任向海 李晓君 熊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90,共7页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具有"两超五高"的特点,人工举升困难,目前存在深抽能力不足、杆断严重、井筒掺稀降黏成本高和井下抽油泵故障率高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攻关研究了大型皮带抽油机、大排量抽稠泵、减载深抽和高温抗... 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具有"两超五高"的特点,人工举升困难,目前存在深抽能力不足、杆断严重、井筒掺稀降黏成本高和井下抽油泵故障率高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攻关研究了大型皮带抽油机、大排量抽稠泵、减载深抽和高温抗稠油电动潜油泵等技术,形成了掺稀气举举升、稠油复合举升和稠油螺杆泵举升等工艺,并针对油藏开发的技术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和建议,为塔河油田超深超稠油油藏高效、经济开发指明了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碳酸盐岩 超稠油 超深井 举升工艺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超深井稠油地面热裂化降黏回掺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仲富 任波 +2 位作者 姜莹芳 刘磊 杨祖国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2期90-93,共4页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井稠油掺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稀油不足、经济性差等问题,提出蒸馏轻组分回掺+热裂解改质开采方法。一方面,进行稠油蒸馏循环掺稀实验,确定轻组分油循环回掺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将蒸馏后的重组分油进行热裂解改质,降黏至...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井稠油掺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稀油不足、经济性差等问题,提出蒸馏轻组分回掺+热裂解改质开采方法。一方面,进行稠油蒸馏循环掺稀实验,确定轻组分油循环回掺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将蒸馏后的重组分油进行热裂解改质,降黏至满足外输要求。结果表明:循环掺稀实验中,采用350℃蒸馏得到的轻组分收率稳定在27%左右,掺稀比稳定在0.39∶1,说明轻组分循环掺稀可行;热裂解改质实验中,蒸馏得到的重组分在380℃条件下反应60 min后,黏度从398800 mPa·s降低至1704 mPa·s,已能满足长距离输送要求,且密度从1.0018 g/cm^3降低至0.9911 g/cm^3,实现了稠油轻质化。该方法实现了稀油轻组分的循环利用,大幅减少了稀油用量,同时实现了稠油提质增效,为超深井稠油高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稠油 降黏 热裂解 稠油改质 循环掺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上浮剂封堵及泵注参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新勇 纪成 +3 位作者 王涛 郭天魁 王晓之 曲占庆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温度高且厚度大,采用常规酸压工艺难以实现有效纵向改造及安全高效开发,为此提出了上浮剂隔挡控缝高酸压工艺。基于现场地质参数及酸压施工要求,优选了漂珠作为目标工艺的上浮剂;利用上浮剂隔板... 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温度高且厚度大,采用常规酸压工艺难以实现有效纵向改造及安全高效开发,为此提出了上浮剂隔挡控缝高酸压工艺。基于现场地质参数及酸压施工要求,优选了漂珠作为目标工艺的上浮剂;利用上浮剂隔板性能评价装置,明确了颗粒组合和最优质量比;基于大型可视化平行板颗粒运移铺置模拟装置,优化了相应的泵注参数。结果表明:优选堆积密度为0.4~0.8 g/cm^3的漂珠作为耐高温上浮剂,颗粒(20~40,100~120,180~200目)的最优质量比为1.0∶2.0∶5.2,封堵厚度15.9 cm,可以满足10 MPa的最高暂堵压力要求。采用低黏度滑溜水压裂液时,建议以0.350~0.625 m/s的线性流速泵注上浮剂,质量分数应控制在5%左右,注入后仅需停泵1次,各级颗粒混合注入即可。研究成果为顺北油田及相关缝高控制改造工艺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缝高 上浮剂 颗粒质量比 工艺参数 顺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自生酸深穿透酸压技术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洋 袁清芸 李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93,共4页
随着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区块向外围扩展,储层条件越来越差,需要通过酸压提高产能,高温条件下常规酸液酸岩反应速度快、滤失量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酸液深穿透效果。为此,研制了一种在高温下缓慢生酸的耐温型自生酸体系,该... 随着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勘探开发区块向外围扩展,储层条件越来越差,需要通过酸压提高产能,高温条件下常规酸液酸岩反应速度快、滤失量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酸液深穿透效果。为此,研制了一种在高温下缓慢生酸的耐温型自生酸体系,该体系由高聚合羰基化合物(A剂)和含氯有机铵盐类(B剂)组成。室内试验结果表明,A剂、B剂的体积比为1:1时生酸能力最强,自生酸具有较低的酸岩反应速率及较好的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且与塔河油田地层水及常用工作液体系的配伍性良好。该自生酸体系在塔河油田累计应用15井次,油井酸压后的自喷时间和产油量比邻井(未应用自生酸酸压)平均提高了1.5~2.5倍,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研究表明,自生酸深穿透酸压技术能够满足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深穿透改造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自生酸 导流能力 酸压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古生界钻井提速技术 被引量:19
13
作者 于洋 南玉民 +2 位作者 李双贵 刘景涛 贾厚刚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0-783,共4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古生界岩性复杂、岩石强度高、研磨性强、机械钻速慢等问题,开展了古生界钻井提速技术的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古生界的地层特征和岩石力学参数,提出了基于高效破岩理论和破岩能量连续平稳传递的协同提速技术;然后,... 针对塔里木盆地顺北油田古生界岩性复杂、岩石强度高、研磨性强、机械钻速慢等问题,开展了古生界钻井提速技术的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古生界的地层特征和岩石力学参数,提出了基于高效破岩理论和破岩能量连续平稳传递的协同提速技术;然后,开展了个性化提速技术研究,设计了混合钻头和尖圆齿PDC钻头,同时改进螺杆钻具,提高输出扭矩,集成优化形成了"个性化钻头+大扭矩螺杆"钻井提速技术。通过现场应用,顺北油田古生界的机械钻速由优化前的2.90 m/h提高至优化后的4.63 m/h,提速5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钻速 协同提速 个性化钻头 大扭矩螺杆 顺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一区柯吐尔组失稳特征及钻井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翼 方俊伟 +1 位作者 于培志 吕忠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1-286,共6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顺北一区三叠系柯吐尔组坍塌掉块、井径扩大的问题,通过开展微观结构分析,以及进一步实验评价不稳定地层阳离子交换量、岩屑膨胀率和分散性等理化性能,详细研究了复杂地层的坍塌机理。结果表明,三叠系柯吐尔组属于微裂隙... 针对塔里木盆地顺北一区三叠系柯吐尔组坍塌掉块、井径扩大的问题,通过开展微观结构分析,以及进一步实验评价不稳定地层阳离子交换量、岩屑膨胀率和分散性等理化性能,详细研究了复杂地层的坍塌机理。结果表明,三叠系柯吐尔组属于微裂隙发育的中硬到硬脆性泥岩地层,具有"易水化、强分散"的性质。在16 h热滚、90℃条件下,岩屑回收率仅为7.22%。通过聚合物改性,优选了胺基页岩抑制剂HPA和三元共聚物RHTP-2,形成了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在顺北1-9井二开4 802 m的超长裸眼段地层成功应用,柯吐尔组平均井径扩大率为9.6%,井径规则,大大节约了钻井时间,表现出优良的抑制防塌性能,解决了顺北区块上部复杂泥岩钻井技术难题,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井壁失稳 微裂缝 泥页岩水化抑制 钻井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钻杆在短半径水平井中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培亮 孙伟光 +2 位作者 钟文建 练章华 彭先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8-44,共7页
随着超深井、短半径井和大位移井钻探数量的逐渐增多,钻杆在井下的服役条件越来越苛刻,常规的钢钻杆已经不能满足复杂井的作业需求,钛合金钻杆以其密度小、弹性模量低和耐蚀性好等特点成为油气井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研究钛合金钻杆在... 随着超深井、短半径井和大位移井钻探数量的逐渐增多,钻杆在井下的服役条件越来越苛刻,常规的钢钻杆已经不能满足复杂井的作业需求,钛合金钻杆以其密度小、弹性模量低和耐蚀性好等特点成为油气井领域研究的热点。为了研究钛合金钻杆在短半径水平井中的使用性能,首先对钛合金钻杆管体基本强度准则进行了分析,接着开展了钛合金钻杆的疲劳试验,对其疲劳性能进行了测定,最后以超深水平井为例,对比了钛合金钻杆和钢钻杆在井下的使用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低应力水平下,钛合金钻杆在空气和钻井液中的疲劳寿命均达到107次以上;当应力水平一定时,钛合金钻杆试样在钻井液中的疲劳寿命略低于空气中,但二者相差不大;在滑动钻进、旋转钻进、上提和下放等不同工况下,钛合金钻杆的侧向力、扭矩和摩阻均小于钢钻杆,其作业摩阻约为钢钻杆的60%。所得结论可以为钛合金钻杆在短半径水平井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钻杆 短半径水平井 大位移井 疲劳性能 摩阻 侧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对塔河油田裂缝性储层酸岩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洋 袁清芸 +2 位作者 赵兵 方裕燕 秦飞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2,共5页
为提高塔河油田裂缝性油藏的酸压改造效果,研究了CO_2对裂缝性油藏酸岩反应影响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裂缝性储层酸岩反应仪,基于网状裂缝模型,对考虑CO_2影响的不同类型、不同黏度和不同浓度酸液的酸岩反应情况进行了试验评价。试验得... 为提高塔河油田裂缝性油藏的酸压改造效果,研究了CO_2对裂缝性油藏酸岩反应影响的问题。利用自主研制的裂缝性储层酸岩反应仪,基于网状裂缝模型,对考虑CO_2影响的不同类型、不同黏度和不同浓度酸液的酸岩反应情况进行了试验评价。试验得出:随着回压增大,酸岩反应产生的CO_2转变为超临界态后大量溶于酸液中,酸液流动阻力大幅降低,酸蚀量增大;与胶凝酸及Ⅰ型地面交联酸相比,HCl质量分数为20%的Ⅱ型地面交联酸滤失量小、黏度高,受CO_2影响最大,酸岩反应最慢,有利于实现裂缝性储层深穿透酸压的目的。Ⅱ型地面交联酸在YJY井重复酸压中进行了现场试验,与该井应用胶凝酸的首次酸压效果相比,液体效率大幅提高,酸蚀缝缝长大幅增加,压裂后累计产油1.2×104 t,增油效果显著。研究表明,超临界CO_2有助于降低酸液流动阻力,提高酸液深穿透能力,提高塔河油田裂缝性储层酸压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集层 酸化压裂 超临界 二氧化碳 酸岩反应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YT1断块深层凝析油气藏乳化油堵水技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秦飞 金燕林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塔河油田YT1断块经过长时间衰竭开采,加之底水锥进,气井已普遍进入高含水阶段,气举、排水采气等常规措施不同程度失效,堵水成为后期主要接替措施。结合塔河堵水经验,以相渗调整剂作为主要研发方向,形成了以塔河中质稀油、“阴离子+非离... 塔河油田YT1断块经过长时间衰竭开采,加之底水锥进,气井已普遍进入高含水阶段,气举、排水采气等常规措施不同程度失效,堵水成为后期主要接替措施。结合塔河堵水经验,以相渗调整剂作为主要研发方向,形成了以塔河中质稀油、“阴离子+非离子”复配乳化体系为主体的乳化油堵剂,地层条件下黏度达到50~60 mPa·s,对储层低伤害。通过单、双填砂管驱替实验发现,乳化油体系水相封堵率83.4%、油相封堵率仅仅在11.9%,具有较好的耐冲刷性、油水相态选择性和地层渗透率调整能力。乳化油堵水工艺段塞设计为“稀油隔离液+乳化油体系+稀油隔离液+清水顶替液”,不动管柱,焖井1~2 d,可实施1~2轮次。现场乳化油堵水效果较好,对同类凝析油气藏堵水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YT1断块 凝析油气藏 乳化油 堵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含氮天然气回注安全性及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国光 尹晨阳 +2 位作者 何金蓬 熊好羽 姚丽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6,共5页
塔河油田随着注氮开采的进行,其采出气氮含量不断上升,天然气热值不达标,故有必要开展含氮天然气回注的安全性及经济性研究。从含氮天然气对注气井腐蚀速率、含氮天然气爆炸极限和含氮天然气临界氧比例等3个方面讨论了含氮天然气回注的... 塔河油田随着注氮开采的进行,其采出气氮含量不断上升,天然气热值不达标,故有必要开展含氮天然气回注的安全性及经济性研究。从含氮天然气对注气井腐蚀速率、含氮天然气爆炸极限和含氮天然气临界氧比例等3个方面讨论了含氮天然气回注的安全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含氮天然气注气工艺和变压吸附制氮注氮工艺的能耗。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含氮天然气中的氧对注气井无腐蚀危险;在注气压力下,含氮天然气爆炸极限范围极窄,含氮天然气中氧含量远低于临界氧比例,回注无爆炸危险,含氮天然气回注安全性较高。工艺能耗对比结果表明,含氮天然气回注工艺所需能耗仅为变压吸附制氮注氮工艺的三分之一,具有更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天然气 能耗对比 腐蚀速率 爆炸极限 临界氧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断溶体油气藏钻完井储层保护技术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4
19
作者 方俊伟 贾晓斌 +3 位作者 游利军 周贺翔 康毅力 许成元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7,共8页
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储层裂缝发育,易导致大量工作液漏失,造成严重储层损害。以顺北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考虑储层超深、超高压、超高温与断裂带特点,综合工区钻井液漏失情况、储层物性特征、矿物组成和裂缝发育情况,结合流体敏感... 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储层裂缝发育,易导致大量工作液漏失,造成严重储层损害。以顺北区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为例,考虑储层超深、超高压、超高温与断裂带特点,综合工区钻井液漏失情况、储层物性特征、矿物组成和裂缝发育情况,结合流体敏感性、应力敏感性与储层润湿性评价,揭示了深层断溶体油气藏储层损害机理。钻井液漏失是深层断溶体油气藏最重要的储层损害方式,岩体结构破碎、储层非均质性强、走滑断层裂缝缝面光滑及高温长井段循环进一步加大了储层保护的难度;通过采用控压钻井技术,结合抗高温高酸溶屏蔽暂堵技术与抗高温强滞留堵漏技术,可以达到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根据深层断溶体碳酸盐岩油气藏裂缝发育特征,钻进全程加入高强度架桥材料,利用鳞片状岩屑作为填充材料,达到钻井过程防漏与开发过程预防裂缝应力敏感性的效果,实现漏失控制—储层保护—增产增渗的一体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断溶体 储层损害 漏失 预撑裂缝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眼强化随钻防漏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银婷 高强 +2 位作者 董小虎 申威 严思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126,共5页
长段裸眼孔隙—裂缝发育带来的漏失问题,严重影响钻井提速,并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在孔隙—微裂缝地层或诱导性裂缝地层中作业,钻井液密度较低时会出现井壁不稳定现象,而钻井液密度较高时又出现井漏、安全密度窗口较窄等问题,文章研... 长段裸眼孔隙—裂缝发育带来的漏失问题,严重影响钻井提速,并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在孔隙—微裂缝地层或诱导性裂缝地层中作业,钻井液密度较低时会出现井壁不稳定现象,而钻井液密度较高时又出现井漏、安全密度窗口较窄等问题,文章研究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井眼强化随钻防漏体系。体系中的微米级和纳米级高强度刚性颗粒随钻头破岩时迅速嵌入到井周孔隙和微裂缝中,产生沿井眼切线方向的挤压,微米级纤维材料快速充填,形成致密的网络封堵结构,在井壁形成“桶箍效应”,大大提高了井眼承压能力和井壁稳定性。室内评价实验表明,清水封堵体系承压5 MPa以上,井浆封堵体系承压7 MPa以上。在实际现场应用中,井眼强化随钻防漏体系在解决安全密度窗口较窄问题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微裂缝地层 诱导性裂缝地层 井眼强化随钻防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