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尺度离散裂缝的渗透率应力敏感研究——以顺北油田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冬梅 李会会 朱苏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为解决大尺度离散裂缝渗透率应力敏感模型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文中基于裂缝介质内秉渗透率和离散裂缝充填长方体支撑物模型,建立了大尺度离散裂缝的内秉渗透率-应力解析模型,分析了裂缝渗透率与孔隙压力、裂缝渗流物理/力学参数的关系。... 为解决大尺度离散裂缝渗透率应力敏感模型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文中基于裂缝介质内秉渗透率和离散裂缝充填长方体支撑物模型,建立了大尺度离散裂缝的内秉渗透率-应力解析模型,分析了裂缝渗透率与孔隙压力、裂缝渗流物理/力学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当裂缝面孔隙度大于0.8时,渗透率损失程度随着孔隙度的增加快速增加,导致大尺度离散裂缝和小尺度连续裂缝渗透率应力敏感的差异;同时,弹性模量平均每下降1000 MPa,渗透率应力敏感指数增加19.26%,而泊松比对应力敏感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文中建立的内秉渗透率应力敏感模型在顺北油田生产动态数值模拟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裂缝 内秉渗透率 应力敏感 力学参数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控型挥发油藏连通井组动态储量计算新方法与主控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会会 李冬梅 +2 位作者 梅胜文 万小勇 邹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657-3663,共7页
断控型碳酸盐岩挥发油藏地质条件和生产井间关系复杂,常规方法应用于计算动态储量的适用性差。考虑油藏缝洞发育、油气两相渗流和井间强连通性的特征,提出了挥发油藏拟压力函数并给出油相饱和度变化规律,建立了挥发油藏多相流动物质平... 断控型碳酸盐岩挥发油藏地质条件和生产井间关系复杂,常规方法应用于计算动态储量的适用性差。考虑油藏缝洞发育、油气两相渗流和井间强连通性的特征,提出了挥发油藏拟压力函数并给出油相饱和度变化规律,建立了挥发油藏多相流动物质平衡理论的井组动态储量计算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井底流压计算动态储量,且井组无静压测试需求。结果表明:基于多相拟压力函数的流动物质平衡方程描述了产油率和累计产量的线性关系。对井组动态储量主控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认为影响生产动态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平均产油量、产量递减率和地层能量。定量评价地层及流体重要参数误差对动态储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认为断控性油藏的地层压缩系数和孔隙度对动态储量计算精度影响大。将井组动态储量计算方法应用于顺北油田典型井组,利用多相拟压力代替压力绘制流动物质平衡诊断曲线,规整化产油量与规整化累计产油量关系趋势具有线性特征。实践表明,新方法为准确计算挥发油藏井组的动态储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藏 多井干扰 流动物质平衡 动态储量 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渗流角模型的顺北油田线性流地层渗透率确定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冬梅 邹伟 +2 位作者 谢进 李会会 朱苏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1-255,共5页
断溶体油藏中的流动存在明显的地层线性流特征,传统的试井解释采取复合径向流模型得到的渗透率难以反映线性流的渗透率特征。针对此问题,文中从渗流角的角度,建立了可以等效反映断溶体油藏形状对渗透率影响的方法,通过数值模型,反演得... 断溶体油藏中的流动存在明显的地层线性流特征,传统的试井解释采取复合径向流模型得到的渗透率难以反映线性流的渗透率特征。针对此问题,文中从渗流角的角度,建立了可以等效反映断溶体油藏形状对渗透率影响的方法,通过数值模型,反演得到了不同形状条件下的油藏渗流角。研究发现,线性流的等效渗流角与油井对应的泄流区域长宽比的反余切值相关。当油藏的长宽比小于10∶8.5时,地层流动以径向流为主,而当长宽比大于10∶3.0时,油藏的主控流态转变为线性流。当地层处于线性流阶段时,采用常规试井得到的等效径向流渗透率会明显低于储层的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油藏 线性流 等效渗流角 试井分析 数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田断溶体油藏孔隙压缩系数理论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冬梅 李会会 +1 位作者 朱苏阳 李传亮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0,共7页
孔隙压缩系数是计算油藏动态储量和弹性能量的重要参数,但断溶体油藏的储集空间复杂,孔隙压缩系数难以通过岩心实验获得,为此,以顺北油田为例,从连续介质和离散介质充填2个角度推导了裂缝的孔隙压缩系数模型,基于孔隙度加权方法,建立了... 孔隙压缩系数是计算油藏动态储量和弹性能量的重要参数,但断溶体油藏的储集空间复杂,孔隙压缩系数难以通过岩心实验获得,为此,以顺北油田为例,从连续介质和离散介质充填2个角度推导了裂缝的孔隙压缩系数模型,基于孔隙度加权方法,建立了断溶体油藏孔隙压缩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裂缝介质的孔隙压缩系数与裂缝的面孔隙度、裂缝充填物的杨氏模量和泊松比有关,裂缝面孔隙度和充填物泊松比越大,裂缝的孔隙压缩系数越大;断溶体储集层的孔隙压缩系数介于溶洞孔隙压缩系数和裂缝孔隙压缩系数之间,更接近于溶洞孔隙压缩系数;采用常规方法计算断溶体油藏孔隙压缩系数,会低估油藏的动态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北油田 断溶体 裂缝-溶洞介质 离散裂缝 裂缝面孔率 孔隙压缩系数 动态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溶开孔筛管支撑完井工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柳志翔 李会会 +3 位作者 邹伟 万小勇 王冲 马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为应对顺北断控油气藏支撑完井管柱无法穿越破碎带难题,研发了以高抗扭油管、酸溶开孔筛管和高抗扭液压丢手为关键技术的“酸溶开孔筛管”支撑完井工艺。设计的高抗扭油管和丢手器,满足下入期间旋转、钻磨对管柱抗扭能力的要求;设计的... 为应对顺北断控油气藏支撑完井管柱无法穿越破碎带难题,研发了以高抗扭油管、酸溶开孔筛管和高抗扭液压丢手为关键技术的“酸溶开孔筛管”支撑完井工艺。设计的高抗扭油管和丢手器,满足下入期间旋转、钻磨对管柱抗扭能力的要求;设计的酸溶开孔筛管,初始状态管体完全密封,完井液可循环至底端钻头,满足钻磨时冲洗钻头的要求,而注酸溶解可溶塞后管体变成带孔的筛管,又可满足储层改造和生产时大排量通道要求。通过开展一系列承压、耐盐、耐碱和酸溶等试验验证了工艺的可靠性。现场应用表明,酸溶开孔筛管支撑完井工艺有效解决了破碎带难以穿越的问题,已在现场应用6井次,支撑管柱到位率100%。该工艺简单可靠、便于现场操作,且与传统工艺相比,单井提高时效53.6%,节约费用90.0%。该成果可为其他类似井选择完井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带 支撑完井 高抗扭 酸溶开孔筛管 可溶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深水/超深水低温固井的纳米水化硅酸钙/明胶接枝磺化醛酮晶种早强剂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钦岳 陈顺理 +3 位作者 陈泽华 岳家平 冷雪霜 王成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7-392,共6页
针对深水/超深水低温固井作业面临着水泥浆强度发展缓慢、候凝时间长的难题,纳米水化硅酸钙(CSH)晶种可通过晶核作用有效促进水泥水化速率。然而,CSH易团聚,造成粒径不均匀,且制备过程中用到的分散剂又会延迟水泥水化,无法满足深水/超... 针对深水/超深水低温固井作业面临着水泥浆强度发展缓慢、候凝时间长的难题,纳米水化硅酸钙(CSH)晶种可通过晶核作用有效促进水泥水化速率。然而,CSH易团聚,造成粒径不均匀,且制备过程中用到的分散剂又会延迟水泥水化,无法满足深水/超深水低温固井作业要求。为此,以明胶、甲醛、丙酮等为原料制备明胶接枝磺化醛酮缩聚物(SG);以SG为高分子有机分散底液,采用溶液法制备纳米水化硅酸钙/明胶接枝磺化醛酮晶种(SG-CSH)。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镜、等温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SG-CSH的微观结构、水化放热规律、水化产物和低温早强性能。结果表明,SG具有优异的插层分散能力,与CSH形成的晶种具有低钙硅比(1.0)、粒径分布(3~100 nm)窄和分散性好的特性,体系在长久保存下稳定无沉淀;加入SG-CSH后在水化反应早期生成更多的氢氧化钙和钙钒石,加快水泥水化速率。水泥浆稠化实验和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实验相比,加入SG-CSH后水泥浆的稠化时间明显缩短,30℃下的稠化时间从210 min缩短至125 min;加入4%SG-CSH的水泥浆在10、15、30℃下候凝1 d后的抗压强度分别提升1.9、1.3、5.0 MPa,表现出优良的低温早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超深水 低温固井 纳米晶种 硅酸钙 油井水泥 早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溶体油气藏流动物质平衡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冬梅 李会会 +1 位作者 朱苏阳 李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4-162,共9页
断溶体油藏由于"竖板"状的特珠形态,需要针对其流动特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采用图示法分析了断溶体油藏油气流动模式,根据不同的流动特征以及对应的产能方程计算了油藏的渗透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断溶体油藏... 断溶体油藏由于"竖板"状的特珠形态,需要针对其流动特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流动物质平衡方法。采用图示法分析了断溶体油藏油气流动模式,根据不同的流动特征以及对应的产能方程计算了油藏的渗透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断溶体油藏的流动物质平衡新方法,并通过数值模型,验证了新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断溶体油藏直井中的流动模式为线性流,与常规油藏水平井的流动特征相似,而断溶体油藏水平井中的流动模式为径向流,类似于常规油藏直井的流动特征;该方法和物质平衡方法得到的动态储量误差小于5%;新方法对储层渗透率的计算更接近实际井况。该研究对断溶体油藏动态储量核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溶体油藏 流动物质平衡 拟稳态流动 井底流压 动态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岩石本体变形的孔隙度不变原则 被引量:2
8
作者 朱苏阳 李冬梅 +2 位作者 李传亮 李会会 刘雄志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油藏岩石的本体变形中,骨架颗粒形状不变的假设认为岩石在压缩过程中孔隙度保持不变,然而,岩石骨架颗粒的形状并非严格保持不变。为研究骨架颗粒形状变化对孔隙度的影响,基于弹性变形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本体变... 油藏岩石的本体变形中,骨架颗粒形状不变的假设认为岩石在压缩过程中孔隙度保持不变,然而,岩石骨架颗粒的形状并非严格保持不变。为研究骨架颗粒形状变化对孔隙度的影响,基于弹性变形模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多孔介质本体变形过程中的骨架颗粒变形及其对孔隙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骨架颗粒在约束方向(颗粒接触位置)位移较小,在无约束方向(孔隙位置)位移较大,从而改变了颗粒的形状,降低了岩石的孔隙度,然而,岩石矿物的杨氏模量较大,且岩石中骨架颗粒的约束条件比数值实验中更为苛刻。因此,骨架颗粒变形对于孔隙度的影响极为微弱。数值实验中的刚性表皮仅对孔隙度的初始值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岩心夹持器中的柔性表皮则对测量过程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导致实验中孔隙度较大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油藏开采过程中,岩石的变形过程依然可以认为遵循“孔隙度不变性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骨架 孔隙度 本体变形 有约束变形 数值模拟 表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识别随钻扩眼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崔龙兵 胡亮 +3 位作者 席步祥 阮臣良 程光明 赵建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74,I0005,共5页
为了解决当前常规随钻扩眼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控制技术的随钻扩眼器,实现了控制命令的井下无线传输和接收,并通过液压执行机构控制扩眼刀翼动作,实现井下扩眼操作。工具设计过程中,在射频识别天线外部安装铁... 为了解决当前常规随钻扩眼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控制技术的随钻扩眼器,实现了控制命令的井下无线传输和接收,并通过液压执行机构控制扩眼刀翼动作,实现井下扩眼操作。工具设计过程中,在射频识别天线外部安装铁氧体屏蔽环,解决了井下金属涡流对天线磁场强度的削弱问题,保证了井下射频识别通讯系统对控制命令的可靠接收;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确定了液压执行系统最大承压能力,为电磁阀优选和液压回路承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保证扩眼刀翼的可靠锁止。设计的RFID随钻扩眼器成功进行了4口井的现场扩眼作业,验证了工具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扩眼 射频识别 电磁屏蔽 液压锁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片式叶片泵漏失模型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汤敬飞 吴晓东 +2 位作者 周朝 马国锐 葛磊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89,共5页
介绍了一种经过改进的,并已在大庆和新疆油田应用的滑片式叶片泵。依据流体力学原理,并利用CFD流体计算软件,在系统分析泵内部复杂泄漏通道的基础上,建立了滑片式叶片泵内部泄漏通道的漏失模型。以实际泵结构、生产参数为例,分析研究了... 介绍了一种经过改进的,并已在大庆和新疆油田应用的滑片式叶片泵。依据流体力学原理,并利用CFD流体计算软件,在系统分析泵内部复杂泄漏通道的基础上,建立了滑片式叶片泵内部泄漏通道的漏失模型。以实际泵结构、生产参数为例,分析研究了不同间隙、不同黏度、不同转速下,漏失泵效的变化。计算表明:间隙的增大会导致漏失泵效的降低;定转子端面漏失和滑片尖端与定子内壁接触漏失对漏失泵效影响最大;合理地增加转速可以有效地增加泵漏失泵效;该泵对于稠油井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片式叶片泵 泄漏通道 漏失泵效 间隙 黏度 转速 稠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能域中子伽马能谱测井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娟 陈通 陈绪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4期34-38,共5页
宽能域中子伽马能谱测井是一种脉冲中子测井技术,通过记录中子与地层作用的俘获伽马射线和自然伽马放射性的全伽马射线谱,经过解谱得到地层元素含量及地层密度,并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介绍了宽能域中子—伽马测井原理、解释方法,并结合实... 宽能域中子伽马能谱测井是一种脉冲中子测井技术,通过记录中子与地层作用的俘获伽马射线和自然伽马放射性的全伽马射线谱,经过解谱得到地层元素含量及地层密度,并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介绍了宽能域中子—伽马测井原理、解释方法,并结合实例认为,该项技术在确定砂泥岩剖面的储层骨架和泥质的矿物成分及其含量、储层物性、剩余油饱和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能域中子伽马能谱测井 剩余油饱和度 地层密度 地层元素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化改性纤维素纳米纤丝制备纳米刷复合物及其应用
12
作者 刘练 伍亚军 +3 位作者 张伟风 罗浪漫 耿绍 温洋兵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27,共8页
利用丙烯酰氯(ACL)对纤维素纳米纤丝(CNF)进行改性,得到表面带有双键基团的丙烯酸纤维素纳米纤丝(ACL-CNF),然后以ACL-CNF为主链,在自由基引发的条件下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 利用丙烯酰氯(ACL)对纤维素纳米纤丝(CNF)进行改性,得到表面带有双键基团的丙烯酸纤维素纳米纤丝(ACL-CNF),然后以ACL-CNF为主链,在自由基引发的条件下与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进行自由基共聚以合成毛刷状复合物(PAADAC);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固态^(13)C核磁共振(^(13)C NMR)对ACL-CNF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流变仪、旋转黏度计对PAADAC结构和性能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模拟驱替实验验证PAADAC驱油性能。结果表明,ACL-CNF的取代度随着ACL用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ACL与CNF质量比为3∶1时,ACL-CNF取代度最大,为2.31;与PAAD (无ACL-CNF)相比,PAADAC表现出较强的黏弹稳定性、耐温抗盐性;相对于水驱,PAADAC可提高原油采收率8.8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物 丙烯酰氯 丙烯酸纤维素纳米纤丝 耐温 抗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压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长海 赵伦 +5 位作者 朱强 李云海 马彩琴 李晓胜 杨坤 张丽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9,共12页
酸压技术已成为石油工程领域增产的常规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火山岩等储层中,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区块,缺少对其研究进展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全面调研了国内外酸压技术的最新进展,系统梳理了最新的酸压热点技... 酸压技术已成为石油工程领域增产的常规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碳酸盐岩、致密砂岩、火山岩等储层中,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区块,缺少对其研究进展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全面调研了国内外酸压技术的最新进展,系统梳理了最新的酸压热点技术、不同类型储层酸压改造的难点及应对措施、酸压机理和酸压效果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成果,指出了酸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差异化分段酸压技术、体积酸压技术和控缝高酸压技术是当前酸压热点技术,不同类型储层酸压改造的难点存在一定差异,需根据储层特征制定相对应的酸压技术政策。酸压机理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法和模拟实验法进行分析,理论计算法是酸压技术研究的基础,模拟实验法可以为酸压机理的研究及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重要指导。酸压技术受到地质和工程因素的双重影响,地质因素是酸压技术政策的依据,工程因素是提高酸压效果的关键。酸压技术目前有4大发展方向,即酸压层位深层超深层化,酸压对象精准化,酸压范围扩大化和酸压技术可控化。建议加强酸压理论研究,不断改进和提高工艺与设备,建立典型酸压技术实施模板,为酸压技术实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研究现状 改造难点 机理 影响因素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跃水缝洞漏失堵漏模拟评价装置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金华 李大奇 +2 位作者 李凡 宋碧涛 杨云龙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针对目前没有活跃水缝洞漏失层模拟装置的现状,在调研含活跃水缝洞漏失层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堵漏模拟装置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相对应的参数,确定了装置结构及组成部分,开发了活跃水缝洞漏失堵漏模拟装置,该装置由缝洞模拟系统、地层水模... 针对目前没有活跃水缝洞漏失层模拟装置的现状,在调研含活跃水缝洞漏失层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堵漏模拟装置需要实现的功能和相对应的参数,确定了装置结构及组成部分,开发了活跃水缝洞漏失堵漏模拟装置,该装置由缝洞模拟系统、地层水模拟系统、堵漏浆注入系统、井筒模拟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等五部分组成,可模拟10 m/min的水流速度,抗压2 MPa,满足大部分含活跃水缝洞漏失堵漏要求,为活跃水层缝洞漏失堵漏提供了实验条件。利用该装置评价了凝胶在活跃水漏失层中的滞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针对常压下的含水漏失层,当凝胶的泵入速度大于1.2倍水流速度、凝胶黏结力大于10.1 N/m^(2)、凝胶密度介于1.1~1.2 g/cm^(3)凝胶滞留效果较好,为活跃水缝洞漏失层堵漏施工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跃水 缝洞 堵漏 凝胶 滞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