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石化生产商纷纷扩大裂解产能
1
作者 庞晓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5,共1页
韩国石化工业协会日前表示,估计2011年韩国的乙烯生产能力将增加250~7860kt,而2010年韩国的乙烯产能为7610kt。
关键词 生产能力 石化工业 韩国 生产商 裂解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斯夫公司和英力士公司计划合并苯乙烯类业务
2
作者 庞晓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9-79,共1页
巴斯夫公司和英力士公司日前发布联合公告,双方将合并苯乙烯类业务,组建一个命名为Styrolution的合资公司,双方的持股比例均为50%。两公司已于2010年11月29日签署意向书,不过还有待管理机构的批准,预计在2011年完成。
关键词 巴斯夫公司 苯乙烯类 业务 合并 合资公司 管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克森美孚公司计划大幅提高新加坡炼油厂超低硫柴油产量
3
作者 庞晓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4,共1页
埃克森美孚公司日前表示,该公司计划2014年前在其位于裕廊岛上日处理能力605kbbl(1bbl≈159L,下同)的新加坡炼油厂内新建一套柴油加氢装置,以提高超低硫柴油产量。
关键词 埃克森美孚公司 油产量 超低硫 炼油厂 新加坡 柴油加氢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产低碳烯烃工艺参数的变化对产品选择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昀 田辉平 +1 位作者 刘宇键 朱亚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0,共5页
针对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现有两套催化裂化装置(一催和二催)的目的产品不同(一催多产低碳烯烃,二催保持较高的液体收率和汽油产率),希望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满足要求。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剂油比和再生温度对产物分布和选择性的影响。... 针对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现有两套催化裂化装置(一催和二催)的目的产品不同(一催多产低碳烯烃,二催保持较高的液体收率和汽油产率),希望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满足要求。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剂油比和再生温度对产物分布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热裂化反应深度会显著增加,干气选择性和氢气产率明显增加,热裂化指数明显上升;增加剂油比是保持丙烯收率、增加总液体收率的优选方案;较高的初始油剂接触温度有利于低碳烯烃的生成,但如果以汽油、柴油为目的产物,则应该适当降低再生温度和油剂的初始接触温度,而不是降低反应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烯烃 操作参数 反应时间 剂油比 再生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催化裂解装置再生立管气固输送状态 被引量:9
5
作者 罗勇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32,共3页
荆门分公司催化裂解装置由于使用高堆密度催化剂 ,再生立管出现了气固输送故障 ,对反应温度和产品收率影响较大。采取改进措施后取得了显著效果 ,液化气收率可提高约 4个百分点 ,丙烯收率可提高 1~
关键词 炼油 催化裂化装置 再生立管 气固输送 高堆密度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氢装置转化催化剂用天然气作为还原剂的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克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利用天然气作为制氢装置转化催化剂的还原介质还原催化剂,在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制氢装置取得成功。该新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既缩短了开工时间,又降低了开工成本,节约了燃料和电的消耗,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关键词 制氢装置 转化催化剂 天然气 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池封装用蜡的研制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5,共3页
研究了电池封装用蜡的配方、产品性能(熔点、粘度、韧性、附着力、抗张强度等)和主要测试方法。采用石蜡、微晶蜡、聚乙烯蜡、增韧剂1和增韧剂2,依分别占55%,20%,1%,4%和20%比例调配的电池封装用蜡产品,其柔韧性(以弯曲度计)大于70mm,10... 研究了电池封装用蜡的配方、产品性能(熔点、粘度、韧性、附着力、抗张强度等)和主要测试方法。采用石蜡、微晶蜡、聚乙烯蜡、增韧剂1和增韧剂2,依分别占55%,20%,1%,4%和20%比例调配的电池封装用蜡产品,其柔韧性(以弯曲度计)大于70mm,100℃运动粘度小于10mm2/s,熔点为70~80℃,无味,浅黄色。工业产品经武汉长江电源厂试用,可满足厂家要求,实际使用效果好,可以替代该厂目前使用的进口电池封装用蜡产品,而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蜡 增韧剂 熔点 附着力 替代 柔韧性 粘度 工业产品 厂家 进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