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薛雁 张奎华 +3 位作者 王艺豪 王圣柱 程世伟 宋梅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692,共6页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演化过程不甚清楚,严重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岩心地化分析,重建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对油...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演化过程不甚清楚,严重影响着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进程。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岩心地化分析,重建了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古洋壳俯冲碰撞(晚石炭世)、伸展裂陷—早期冲断变形(早二叠世)、强烈逆冲推覆(中—晚二叠世)、冲断叠加(三叠纪)、振荡隆升(侏罗纪—白垩纪)、隆升剥蚀兼走滑调整(新生代)6个阶段。早二叠世晚期伸展裂陷构造背景下,研究区发育了厚层的烃源岩;中二叠世到三叠纪,持续强烈逆冲推覆,不仅改善了储集层物性,还形成了大量构造圈闭;侏罗纪以后,构造活动趋于静止,对早期形成的油藏起到了很好的保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 冲断带 演化阶段 构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铀成矿条件及矿化特征
2
作者 冀天潇 张鹏飞 +4 位作者 乔玉雷 陈友良 李松涛 张翊 吴春文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3-155,共3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大范围显示GR值异常,指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铀矿勘探潜力。近期研究发现,GR值异常主要发育在新近系沙湾组(N_(1)s)的砂岩中,但目前仍缺少天然样品的实测数据支持以及铀赋存状态研究。本研究在明确车排子地区铀成矿...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大范围显示GR值异常,指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铀矿勘探潜力。近期研究发现,GR值异常主要发育在新近系沙湾组(N_(1)s)的砂岩中,但目前仍缺少天然样品的实测数据支持以及铀赋存状态研究。本研究在明确车排子地区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N_(1)s的铀成矿特征,以期为该地区铀矿勘探取得突破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化特征 铀成矿条件 沙湾组 车排子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滑断裂的三维空间生长与内部结构特征——来自准噶尔盆地近期研究的启示
3
作者 宋健 商丰凯 +2 位作者 吕铁良 曲彦胜 郑丹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1-74,共4页
断裂多数情况下并非单一断面,而是具有宽度、长度和高度的复合三维地质体。国内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断裂带结构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传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于“宽”的空间刻画,包括以核带结构模式为主的二元结构模式(陈伟等,2007)或... 断裂多数情况下并非单一断面,而是具有宽度、长度和高度的复合三维地质体。国内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断裂带结构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传统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于“宽”的空间刻画,包括以核带结构模式为主的二元结构模式(陈伟等,2007)或断层核—滑动破碎带—诱导裂缝带的三元型结构模式(罗群,2023)等,对断裂的“长”和“高”刻画相对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内部结构 三维空间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亚洲洋最终闭合的火山岩记录:来自准噶尔卡拉麦里早石炭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证据
4
作者 蔡倩茹 宋智华 +3 位作者 倪胜利 于洪洲 周健 熊峥嵘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91-93,共3页
中亚造山带(CAOB)是显生宙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区。早期认为其由单一洋壳持续俯冲和岛弧横向生长形成,近期研究多认为是新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多个洋岛、海山等持续增生所致。确定大洋闭合时间和构造体制转换方式,对解释其地质历史和大陆地... 中亚造山带(CAOB)是显生宙显著的新生地壳生长区。早期认为其由单一洋壳持续俯冲和岛弧横向生长形成,近期研究多认为是新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多个洋岛、海山等持续增生所致。确定大洋闭合时间和构造体制转换方式,对解释其地质历史和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后碰撞期 地球化学 构造演化 卡拉麦里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条件研究
5
作者 张仲达 高阳 +2 位作者 辛也 姜超 魏亦晗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21-322,共2页
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聚煤时期,上古生界煤层分布范围广(邵龙义等,2014)。煤系烃源岩以腐殖型为主(李美芬等,2024),其生成的天然气聚集到各类储集层中形成煤成气藏,按照储集层岩性和运移特点可以划分为未发生运移的煤... 晚古生代石炭—二叠纪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聚煤时期,上古生界煤层分布范围广(邵龙义等,2014)。煤系烃源岩以腐殖型为主(李美芬等,2024),其生成的天然气聚集到各类储集层中形成煤成气藏,按照储集层岩性和运移特点可以划分为未发生运移的煤层气藏、煤系页岩气藏和发生运移的砂岩气藏、灰岩气藏等(图1)。临清坳陷东部钻遇上古生界探井12口,其中莘县凹陷GG4井在太原组致密砂岩中试气获得2.0×10^(4) m^(3)/d的工业气流,气源对比结果显示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展现出上古生界煤成气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清坳陷东部 上古生界 煤成气 成藏条件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油油藏注空气强化热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
6
作者 黄丽娟 李茂恒 +4 位作者 裴树峰 陈志伟 周小淞 李宗法 刘家旭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注空气采油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水驱后小井距稀油油藏注空气开发的热效应问题,开展了注空气强化热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烧管含油饱和度、注气量、点火温度是影响热驱前缘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和... 注空气采油技术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式之一。针对水驱后小井距稀油油藏注空气开发的热效应问题,开展了注空气强化热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燃烧管含油饱和度、注气量、点火温度是影响热驱前缘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在含油饱和度30%~45%、气体加热温度300℃和注气强度4~6 L/min的条件下,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300~400℃的高温反应前缘,采收率达到74%。此外,在较低的注空气强度下,火烧前缘不稳定,通过注富氧空气有利于原油的氧化反应,同时提高火线温度,但反应消耗的油量较多,降低了实际采收率。油田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在低渗、低含油饱和度地层内维持较高的空气通量和火线温度,以实现强化热驱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现场实施注空气强化热驱工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油油藏 注空气 热驱 燃烧管实验 点火温度 注气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储层裂缝正演模拟及叠前各向异性反演预测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静 束青林 +2 位作者 杜玉山 张强 朱惠永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038,共8页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发育,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对页岩油开发的有利方面表现为能有效提高页岩油储层的产能,而不利方面主要是增加了钻井难度,造成钻井过程中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的效率,因此裂缝的准... 济阳坳陷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油气资源丰富,裂缝发育,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裂缝对页岩油开发的有利方面表现为能有效提高页岩油储层的产能,而不利方面主要是增加了钻井难度,造成钻井过程中井涌井漏频发,严重影响了钻井的效率,因此裂缝的准确预测是该区块页岩油勘探开发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文中开展了纵波反射系数各向异性理论的分析,利用正演模拟研究了页岩储层裂缝方位、裂缝角度、裂缝组系等对反射系数特征的影响,同时结合研究区页岩油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利用OVT域数据研究分方位道集叠加及地震属性差异,并进行叠前AVAZ反演预测裂缝的发育特征。与实际的钻井情况及成像测井结果对比表明,叠前各向异性反演预测的裂缝结果可靠性高,可为后续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正演模拟 各向异性分析 叠前AVAZ反演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上石炭统巴山组烃源岩沉积环境分析及物源示踪——来自泥岩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4
8
作者 蔡倩茹 王金铎 +4 位作者 张关龙 宋智华 王圣柱 熊峥嵘 倪胜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7,共12页
烃源岩分布规律和生烃潜力是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沉积背景和环境变化是控制烃源岩成因、分布以及有机质类型的主要因素,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受古气候、古水体化学条件、古环... 烃源岩分布规律和生烃潜力是制约准噶尔盆地东北地区油气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沉积背景和环境变化是控制烃源岩成因、分布以及有机质类型的主要因素,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在沉积过程中往往受古气候、古水体化学条件、古环境以及古物源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沉积岩中元素分布规律的全面分析,有助于确定沉积环境和演变过程。对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富蕴地区上石炭统巴山组暗色泥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样品的岩石学特征,揭示古沉积环境和物源区构造背景,为烃源岩形成和发育条件提供地质约束。泥岩的化学风化作用指标、元素含量和元素比值的综合分析表明,巴山组沉积期的古气候条件温暖湿润、水体属氧化条件下的半咸水—淡水,且水体较浅、沉积速率相对稳定。主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物源来自卡拉麦里岛弧酸性火成岩区的风化产物,反映了后碰撞阶段由挤压向伸展的构造转变。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控制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增多,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中等,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巴山组 准东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征沙村地区征10井的勘探发现与启示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惠民 张关龙 +3 位作者 范婕 曾治平 郭瑞超 宫亚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8-1128,共11页
油气勘探领域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对准噶尔盆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准噶尔盆地腹部征沙村地区征10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准中地区超深层巨大的勘探潜力。以征沙村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特征入手,在分析源岩、储层和输导条件等成藏要素... 油气勘探领域向深层-超深层拓展对准噶尔盆地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准噶尔盆地腹部征沙村地区征10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准中地区超深层巨大的勘探潜力。以征沙村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特征入手,在分析源岩、储层和输导条件等成藏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明确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并指出其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的新启示。研究结果表明,征沙村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包括3个方面:①低温-超压控烃机制延长了生油时窗,提高了生油转化率,极大地增加了油气资源量;②“冷盆、超压、颗粒包壳、沸石溶蚀”四元控储模式突破了传统的碎屑岩储层发育的深度下限,扩展了油气勘探空间;③断-压双控输导机制提供了高能油气输导通道,控制了油气在纵向上差异运移,保障了超深层油气高效充注。根据超深层烃源岩演化史、压力演化史、成岩演化序列、成藏期和构造演化史等多要素演化叠合特征,建立了征沙村地区“温-压控烃、四元控储、断-压控输”的油气成藏模式,以期为征沙村地区勘探部署和培育新的战略接替阵地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机制 源岩演化 优质储层 深层-超深层 征沙村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雁 林会喜 +1 位作者 张奎华 聂文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3-852,共10页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变形复杂。为研究哈山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及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构造变形整体以推覆叠加为主,中段整... 哈拉阿拉特山地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冲断带的一部分,构造变形复杂。为研究哈山地区的构造变形过程及成因机制,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根据构造变形样式的差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构造变形整体以推覆叠加为主,中段整体表现为冲断叠加的特征,东段主要表现为冲断褶皱的模式。构造变形过程主要经历了早二叠世伸展裂陷、中晚二叠世-三叠纪强烈逆冲推覆、侏罗纪-白垩纪弱挤压逆冲和新生代隆升兼走滑调整四个阶段。采用物理模拟手段对哈山地区不同区段典型剖面的构造变形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挤压速率和强度是决定哈山地区不同区段地层叠置程度的主要因素,塑性地层的分布控制了不同区段滑脱断层与冲断断层发育的先后顺序,而塑性地层的长度则决定了滑脱断层的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山地区 冲断带 构造变形 物理模拟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性上、下限计算的致密砂岩储层分级评价——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为例 被引量:28
11
作者 周磊 王永诗 +1 位作者 于雯泉 卢双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8-1316,1323,共10页
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是致密油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确定致密油储层的不同物性界限能准确有效的建立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为致密储层分级提供理论依据。以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运用含油产状法、核磁共振法确定了致... 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是致密油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确定致密油储层的不同物性界限能准确有效的建立致密储层分级评价标准,为致密储层分级提供理论依据。以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运用含油产状法、核磁共振法确定了致密储层的含油物性下限,运用核磁共振法、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试油法等确定了致密储层的可动物性下限,运用力平衡法确定了致密储层的物性上限;结合致密储层的渗流特征并辅以孔隙结构分类验证,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的分级评价标准,将高邮凹陷阜宁组一段致密砂岩储层划分为无效致密储层、致密含油储层、可动致密储层及易动致密储层4个级别,渗透率界限分别对应0. 07×10-3,0. 12×10-3,0. 50×10-3和1. 13×10-3μm2。致密储层的分级结果与储层试油试采结果相一致,印证了利用致密储层物性界限进行致密储层分级评价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下限 物性上限 分级评价 致密砂岩储层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缓坡带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彭艳霞 杜玉山 +5 位作者 蒋龙 方正 晁静 杨依庆 孙宁 曹增辉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5-544,共10页
页岩孔隙主要为微—纳米级孔,其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对页岩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定量表征了济阳坳陷缓坡带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结果表明... 页岩孔隙主要为微—纳米级孔,其微观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对页岩油储层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定量表征了济阳坳陷缓坡带陆相页岩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和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济阳坳陷缓坡带主要发育碳酸盐质页岩、混合碳酸盐质页岩、含硅灰质页岩、含灰(硅)混合质页岩等4种岩相类型。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曲线主要呈现为Ⅳ类,发育4种迟滞回线类型。选取多层吸附区域氮气吸附数据,计算分形维数,页岩样品分形维数介于2.4106~2.6160,平均为2.5275,页岩样品孔隙结构整体复杂,粗糙程度中等偏高,非均质性较强。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变化主要受陆源碎屑质量分数的影响。分形维数与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关系密切,页岩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越小,分形维数越大。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多与页岩层理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纹层状页岩具有更大的平均孔径、更好的孔隙结构及更弱的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低温氮气吸附 孔隙结构 多层吸附区 分形维数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宁宁 王永诗 +3 位作者 张守鹏 邱隆伟 张向津 林茹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62,共11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的发育机制,开展了储层含气性分析、铸体薄片鉴定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并通过对岩石成岩微观特征分析和定量统计,明确了研究区二叠系盒1段气层段和干层段的岩石学...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致密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岩圈闭的发育机制,开展了储层含气性分析、铸体薄片鉴定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并通过对岩石成岩微观特征分析和定量统计,明确了研究区二叠系盒1段气层段和干层段的岩石学特征和成岩-孔隙演化的差异性,阐释了成岩圈闭发育机制。结果表明:①大牛地气田二叠系盒1段干层段比含气段的石英颗粒体积分数低15%左右,填隙物以方解石胶结物和假杂基为主。干层段主要分布于沿主河道方向的2个沉积中心之间的过渡地带、横向河道边部以及较为孤立的透镜体砂岩中。②研究区成岩圈闭封堵层按照成因差异可划分为钙质胶结交代型和压实压溶硅质胶结型,前者方解石胶结特征显著,在成藏期前(中晚侏罗世—白垩世)达到致密程度;后者颗粒间紧密接触,假杂基化特征显著,表现为“边成藏边致密”,储层致密化和油气充注同时发生。③研究区2类圈闭的形成得益于2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储层致密化-成藏耦合关系,二是中成岩A1期的大规模方解石胶结和高塑性岩屑含量导致的持续减孔效应。该研究成果对具有类似地质条件的成岩圈闭勘探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成岩圈闭 成岩相 盒1段 二叠系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伦古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倪胜利 王金铎 +3 位作者 王千军 白仲才 程世伟 汪佳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576-3584,共9页
乌伦古地区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探区之一,目前已获工业油气流,但仍存在石炭系资源潜力不清、富集规律不明、勘探开发风险大等问题。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探讨区内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源区以及构造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姜巴斯套组火山岩... 乌伦古地区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探区之一,目前已获工业油气流,但仍存在石炭系资源潜力不清、富集规律不明、勘探开发风险大等问题。采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探讨区内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源区以及构造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姜巴斯套组火山岩具有低TiO2含量,且Nb、Ta等元素负异常的岛弧火山岩特征;而巴山组具有高TiO2含量,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较为富集等特征,为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但受到火山岛弧的混染;同时揭示上下石炭统火山岩均来自于壳源,在物质来源判别图和构造判别图解中也得到很好的印证。这也表明研究区石炭系经历了从岛弧环境向陆内裂谷环境演变的过程,该研究成果对本区及邻区构造演化及成藏条件研究均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姜巴斯套组 巴山组 石炭系 乌伦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晚中生代断裂系统特征研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健 王金铎 +4 位作者 王千军 任新成 郑胜 谭星宇 范婕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289-290,共2页
准中地区构造上归属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中央坳陷带,整体位于深洼带,隶属于深层—超深层勘探领域,也是十四五期间规划的重要增产阵地。近年来的勘探研究表明,准中地区具有圈源分离的特点,在源、储分离的空间格架下,断裂体系即是沟通“源... 准中地区构造上归属于准噶尔盆地腹部的中央坳陷带,整体位于深洼带,隶属于深层—超深层勘探领域,也是十四五期间规划的重要增产阵地。近年来的勘探研究表明,准中地区具有圈源分离的特点,在源、储分离的空间格架下,断裂体系即是沟通“源—藏”桥梁,又对油气富集起到圈闭遮挡作用。但多期应力背景下准中断裂系统整体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认识对现有探区并不完全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进地区 断裂系统 形成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的影响——以乌伦古地区石炭系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胜利 王金铎 +3 位作者 王千军 梅文科 白仲才 熊峥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3-64,共2页
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如松辽盆地营城组)中,烃源岩形成过程中常常伴有火山-热液活动(赵岩等,2016),因此,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相关报道。乌伦古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登记面积约7.4×103km,油气显... 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如松辽盆地营城组)中,烃源岩形成过程中常常伴有火山-热液活动(赵岩等,2016),因此,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相关报道。乌伦古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登记面积约7.4×103km,油气显示较为活跃,且全区受火山活动影响较为强烈,火山岩与碎屑岩同层的现象尤为普遍。因此,探讨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生成演化影响,对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能力的客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火山活动 乌伦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下亚段油气成藏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肖肖 隋风贵 +1 位作者 王学军 李宇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16-318,共3页
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的推进,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油气勘探逐渐从浅层转向3000 m以下的深层。民丰地区沙四段下亚段地层埋深较大(多数>4000 m),主要由膏盐岩、含膏盐质泥岩、纯泥岩以及被季节性洪水搬运而来并沉积的大套砂砾岩组成... 近年来,随着深层油气勘探的推进,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油气勘探逐渐从浅层转向3000 m以下的深层。民丰地区沙四段下亚段地层埋深较大(多数>4000 m),主要由膏盐岩、含膏盐质泥岩、纯泥岩以及被季节性洪水搬运而来并沉积的大套砂砾岩组成。丰深斜11、丰深1和丰深斜101等井在沙四段下亚段砂砾岩储层产出了大量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四段下亚段 油气来源 成藏期 成藏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有利目标区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磊 卢双舫 +1 位作者 吴建平 郭永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23-125,共3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油气需求的日益攀升以及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步消耗、枯竭,非常规油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储层相比,致密岩储层的渗流性、可压裂改造性相对更好,是目前更为现实的勘探开发目标。渤海湾...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油气需求的日益攀升以及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步消耗、枯竭,非常规油气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页岩油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储层相比,致密岩储层的渗流性、可压裂改造性相对更好,是目前更为现实的勘探开发目标。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简称沙三下亚段)发育一套湖相泥灰岩—砾岩储层,是致密油勘探的重点目标层系(赵贤正等,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评价 致密储层评价 有利区带预测 束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伦古地区巴山组烃源岩发育特征
19
作者 倪胜利 王金铎 +4 位作者 王千军 梅文科 白仲才 鲁红利 熊峥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69-170,共2页
乌伦古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登记面积约7.4×10^3 km,油气源分析表明,上石炭统巴山组是主要的油气来源之一。烃源岩是新区勘探的首要问题,也是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之一(颜小宁,2011)。针对乌伦古地区巴山组烃源岩受火山活... 乌伦古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登记面积约7.4×10^3 km,油气源分析表明,上石炭统巴山组是主要的油气来源之一。烃源岩是新区勘探的首要问题,也是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对象之一(颜小宁,2011)。针对乌伦古地区巴山组烃源岩受火山活动影响强烈导致烃源岩生烃潜力存在差异的现状,笔者在对乌伦古地区及周缘多条野外露头进行观测、取样及分析化验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岩芯等资料,对巴山组同一层段不同岩石组合特征的烃源岩进行了生烃潜力的评价,以期为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组 岩性组合 乌伦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活动影响下的沉积特征及相模式:以乌伦古地区姜巴斯套组为例
20
作者 倪胜利 王金铎 +3 位作者 王千军 张关龙 熊峥嵘 白仲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45-250,276,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是目前我国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深入探讨火山活动对碎屑岩沉积特性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地区为对象,综合利用岩芯、野外露头及大量沉积学实验手段,对其姜巴斯套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了沉积相类...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是目前我国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为了深入探讨火山活动对碎屑岩沉积特性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地区为对象,综合利用岩芯、野外露头及大量沉积学实验手段,对其姜巴斯套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了沉积相类型,主要为海相沉积。同时结合构造环境分析,最终建立了火山活动影响下乌伦古地区姜巴斯套组不同构造背景下发育的火山-沉积岩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相模式 姜巴斯套组 乌伦古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