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桩129-1HF井钻井工程优化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贾江鸿 闫振来 +1 位作者 窦玉玲 马庆涛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21,共5页
桩129-1HF井是目前胜利油田浅海水平位移最大的一口非常规水平井。为了解决该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的摩阻与扭矩大、井壁易坍塌、井下温度高和固完井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分析地质特点和邻井实钻资料,结合软件模拟计算,优选七段制剖面类型,确... 桩129-1HF井是目前胜利油田浅海水平位移最大的一口非常规水平井。为了解决该井钻井过程中存在的摩阻与扭矩大、井壁易坍塌、井下温度高和固完井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分析地质特点和邻井实钻资料,结合软件模拟计算,优选七段制剖面类型,确定三开次井身结构,三开优化单弯双稳钻具组合,二开斜井段及三开优选聚合物有机胺钻井液体系。优化设计后该井平均机械钻速7.07 m/h,摩阻控制在300 k N以内,水平段复合钻比例高达83.55%,电测及下筛管作业均一次成功。实钻效果表明,较小的全角变化率、减摩降扭工具和优良的钻井液润滑性能是大位移井减摩降扭的关键;合理的底部钻具组合可以增大复合钻比例,提高机械钻速;聚合物有机胺钻井液具有较强的防塌抗高温性能,能够满足深层大位移水平井的携岩护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129—1HF井 大位移水平井 钻井工程 优化设计 摩阻 扭矩 减摩降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古潜山油藏抗高温无固相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邱春阳 周建民 +2 位作者 张海青 陈二丁 王宝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0-393,共4页
车古区块潜山油藏断层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井底温度高。前期使用的钻井液体系性能不完善,致使钻进过程中常常发生井漏、井喷及电测遇阻等复杂情况。通过分析车古区块复杂情况发生的原因,根据钻井液体系选配要求,优选了抗高温无固相钻... 车古区块潜山油藏断层发育,地层压力系数低,井底温度高。前期使用的钻井液体系性能不完善,致使钻进过程中常常发生井漏、井喷及电测遇阻等复杂情况。通过分析车古区块复杂情况发生的原因,根据钻井液体系选配要求,优选了抗高温无固相钻井液体系。室内实验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抗温性好,润滑性及封堵能力强。该体系在车古区块车古211井和车斜577井进行了现场应用,配合相应的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工艺,施工过程中井壁稳定,井身质量好,井眼净化效果好;通过辅助钻井工程,提高了机械钻速,取得了优快钻井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抗高温 无固相 封堵 车古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水平井环保型多硅基水基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7
3
作者 吴雄军 赵琳 +2 位作者 林永学 李海斌 党冰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6,共5页
针对页岩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使用水基钻井液时面临的井壁易失稳、钻具摩阻扭矩大,井眼清洁困难等技术难题,通过引入硅酸钾钠、有机硅改性腐植酸钾盐、聚倍半硅氧烷等硅基处理剂,构建了环保型多硅基水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所用处理剂EC 50&... 针对页岩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使用水基钻井液时面临的井壁易失稳、钻具摩阻扭矩大,井眼清洁困难等技术难题,通过引入硅酸钾钠、有机硅改性腐植酸钾盐、聚倍半硅氧烷等硅基处理剂,构建了环保型多硅基水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所用处理剂EC 50>3×10^(4)mg/L,为无毒级别,抗温180℃,流变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抑制性、封堵性和润滑性,页岩滚动回收率98.53%,页岩线性膨胀率0.26%,HTHP失水量≤2.8 mL,极压润滑系数0.081,泥饼黏滞系数0.042,重金属含量满足二级排放标准,BOD值/COD值高达31.7%,易生物降解,表现出优异的环境友好性。环保型多硅基水基钻井液在东平1井页岩水平段进行了成功应用,钻进期间未发生任何井下复杂情况,动塑比保持在0.41~0.48,钻具摩阻6~8 t,平均井径扩大率仅为3.85%,平均机械钻速达10.28 m/h,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水基钻井液在页岩水平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水平井 水基钻井液 硅基处理剂 环保性 抑制性 封堵性 润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固井注水泥顶替效率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建新 冯松林 +3 位作者 李明忠 李冲 曹秀义 王元庆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表明,注水泥顶替效率低主要是由套管偏心度过大、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形成和注水泥顶替界面失稳造成的。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调研了目前固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水泥... 理论研究与现场实践表明,注水泥顶替效率低主要是由套管偏心度过大、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形成和注水泥顶替界面失稳造成的。针对上述三方面问题,调研了目前固井注水泥顶替机理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注水泥顶替机理后续研究的相关目标:建立套管极限偏心度与井斜角、流体流变性能等参数的定量模型,进而指导下套管时扶正器安放设计(尤其是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中);针对环空壁面上钻井液滞留层问题,理论分析其形成条件,确定无滞留层形成时流体性能参数之间满足的定量关系;为保证注水泥顶替界面的稳态,需研究适用于在不同井斜角的偏心环空中两相流体(非牛顿流体)之间顶替界面的理论模型,从而推导实现界面稳态的定量条件。通过对注水泥顶替机理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可为提高顶替效果、改善固井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 顶替效率 套管偏心 顶替界面稳定性 钻井液滞留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大排量旁通筛管设计与应用
5
作者 陈阳 齐志刚 +3 位作者 陈宗毅 董恩博 宋翰林 邵茹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84,共6页
水平井砾石充填过程中因形成砂桥易导致桥堵,为提高旁通通道的过流截面利用率和工作可靠性,基于旁通分流砾石充填技术原理,研制了大排量旁通筛管,优化了旁通通道结构,将传统旁通筛管中的充填管替换为喷砂环,形成了“喷砂环−输送管”结... 水平井砾石充填过程中因形成砂桥易导致桥堵,为提高旁通通道的过流截面利用率和工作可靠性,基于旁通分流砾石充填技术原理,研制了大排量旁通筛管,优化了旁通通道结构,将传统旁通筛管中的充填管替换为喷砂环,形成了“喷砂环−输送管”结构。通过地面物理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验证,相比传统型旁通筛管,大排量旁通筛管在输送管过流截面扩大了47.1%,沿程摩阻压降降低了53.8%,充填速率提高了180%,应用井投产后360 d内累计产油量提高了31.2%。研究结果表明,大排量旁通筛管具有优异的旁通通道输送能力,可实现快速循环充填,有效降低储层污染,减少砾石与地层砂的掺混,为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砾石充填 旁通通道 过流截面 充填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曲影响下悬链锚腿系泊系统在南海涠洲海域适用性分析
6
作者 张宗峰 薛绪田 +2 位作者 杜鹏 魏羲 陈同彦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38,共7页
针对弯曲影响下悬链锚腿系泊(CALM)系统在南海涠洲海域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该系泊系统在南海涠洲海域极限环境条件下的自存能力,并提出了考虑弯曲影响后的极限系泊力校核方法。建立了南海涠洲海域波浪有义波高-平均上穿零周期联合... 针对弯曲影响下悬链锚腿系泊(CALM)系统在南海涠洲海域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该系泊系统在南海涠洲海域极限环境条件下的自存能力,并提出了考虑弯曲影响后的极限系泊力校核方法。建立了南海涠洲海域波浪有义波高-平均上穿零周期联合概率分布模型,根据该模型推算并绘制南海涠洲海域波浪有义波高-平均上穿零周期百年回归周期等值线。联合百年回归周期风条件和十年回归周期流条件,构建南海涠洲海域极限校核海况。通过莫里森方程(Morison equation)分别对直径为76.2、88.9、101.6 mm R4S级无挡锚链系泊系统进行了时域下系泊水动力分析,并通过耿贝尔分布(Gumbel distribution)评估了最可能出现的极限系泊张力。通过有限元分析,解析了止链器和锚链管系泊布置形式所致的锚链环平面外弯曲与平面内弯曲对系泊链应力分布的影响,最终对分析系泊系统在南海涠洲远海海域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分析结论表明:采用止链器和锚链管系泊布置形式,系泊锚链会受到额外的平面内弯曲与平面外弯曲所致的应力集中,需额外考虑1.3倍弯曲安全系数。直径101.6 mm锚链系泊系统在南海涠洲海域具有适用性;直径88.9 mm锚链系泊系统可以满足标准校核,但无法满足考虑锚链间弯曲影响下的系泊分析要求;直径76.2 mm锚链系泊系统则不能满足标准校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M系统 南海涠洲海域 系泊分析 弯曲影响 极限海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岩地热开发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伟莉 马庆涛 付怀刚 《石油机械》 2015年第8期11-15,共5页
干热岩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首先需要解决深层、高温、硬质和易失稳地层的钻井问题。通过研究干热岩地质特征和赋存条件,提出了干热岩钻井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调研了国内外油气钻井技术的耐高温性能指标,分析了高效破岩工具、随钻测控仪器... 干热岩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首先需要解决深层、高温、硬质和易失稳地层的钻井问题。通过研究干热岩地质特征和赋存条件,提出了干热岩钻井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调研了国内外油气钻井技术的耐高温性能指标,分析了高效破岩工具、随钻测控仪器、钻井液体系和固完井技术的适用性,并对气体钻井、干法固井和泡沫增压钻井等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干热岩钻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以期为干热岩地热开发的钻井方案优选和钻井技术攻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钻井技术 耐高温 高效破岩 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基钻井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振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88,共5页
胜利油田罗家区块和乔庄地区沙三段油、泥页岩裂缝发育,在该区块钻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使用油基钻井液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目前,油基钻井液已在多口井进行了应用。在对油基钻井液性能进行介绍的同时,对在渤页平1井、渤页平2井及梁页... 胜利油田罗家区块和乔庄地区沙三段油、泥页岩裂缝发育,在该区块钻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使用油基钻井液可以很好地解决此问题。目前,油基钻井液已在多口井进行了应用。在对油基钻井液性能进行介绍的同时,对在渤页平1井、渤页平2井及梁页1井的现场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基钻井液 泥页岩 现场应用 乳液稳定性 封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9
作者 郭先敏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为优化生产并实现利润最大化,石油及天然气行业在不断地寻求经济、有效的钻井和油气开采方法。常规钻井方法面临采购成本、检验、操作、运输等诸多作业和经济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底部钻具组合(BHA)更换或钻至总深度时起下钻柱,不仅产生大... 为优化生产并实现利润最大化,石油及天然气行业在不断地寻求经济、有效的钻井和油气开采方法。常规钻井方法面临采购成本、检验、操作、运输等诸多作业和经济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底部钻具组合(BHA)更换或钻至总深度时起下钻柱,不仅产生大量的非生产时间,而且引起井眼不稳定和漏失等井控难题。套管钻井已经历了10多年的研发,直到最近几年,该先进技术才得到成功应用,它能在一个钻进过程中同时完成钻井、下套管与固井作业。文中介绍了目前的套管钻井技术及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其优势与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对BHA可回收尾管钻井系统的优势、局限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钻井 底部钻具组合 钻具锁定工具 发展趋势 可回收尾管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换减压法开发天然气水合物工艺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77,共4页
天然气水合物是能源领域尚未开发的领域之一,有巨大的潜力来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降压、热刺激、碳交换和抑制剂注入是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四种开采方法。文章提出了采用双水平井降压+二氧化碳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应用油藏模拟器CMG... 天然气水合物是能源领域尚未开发的领域之一,有巨大的潜力来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降压、热刺激、碳交换和抑制剂注入是其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四种开采方法。文章提出了采用双水平井降压+二氧化碳置换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应用油藏模拟器CMG对矿藏条件下水合物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拟了多组分、多相流体和热流在地下的流动和传输,以及甲烷饱和度和温度分布,估算了水合物解离产气量和出砂量。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开采的进行,甲烷饱和度降低,顶部的水合物优先开始分解,二氧化碳置换区域地层温度提高2~5℃,温度升高促进甲烷持续解离,形成了一个连续交换和生产的循环过程;同时随着甲烷产量的增加,生产井出砂量也随之增加。采用双水平井开采技术,扩大了水合物储层的波及面积,有效增加了产气量,达到商业开采价值规模。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水合物分解 减压技术 数值模拟 置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钻井技术在漏涌同存地层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海叶 苗智瑜 +4 位作者 陈永明 燕修良 王树江 李宗清 曹强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0-663,共4页
为了解决某油田活跃沥青层造成钻井复杂情况的难题,在A井、C井分别应用了恒定井底压力控压钻井技术和加压泥浆帽控压钻井技术,对控压钻进、控压接立柱时的回压施加方式和井底压力变化、加压泥浆帽钻进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施工... 为了解决某油田活跃沥青层造成钻井复杂情况的难题,在A井、C井分别应用了恒定井底压力控压钻井技术和加压泥浆帽控压钻井技术,对控压钻进、控压接立柱时的回压施加方式和井底压力变化、加压泥浆帽钻进的施工工艺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施工工艺的描述,分析了气侵对钻井液密度和井底压力的影响,对加压泥浆帽施工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根据施工参数分析和温度测井结果解释,分析了漏失层层位;结合地质研究成果和沥青层地层压力测试数据,分析了沥青层的成因和沥青层压力,总结了解决沥青侵造成复杂的3种方案。这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了经验,指出了需要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侵 漏涌同存 恒定井底压力 加压泥浆帽 漏失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用非离子型微乳液WR-Ⅰ的研制及其封堵和润滑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作为油田处理剂,微乳液主要应用于三次采油,在钻井液中的应用未见报道。水平井和定向井钻进过程中经常遇到井壁失稳和摩阻过大的问题,常用的钻井液处理剂功能单一,难以同时兼顾封堵和润滑功能。针对上述问题,以Span-80和Tween-80复合表... 作为油田处理剂,微乳液主要应用于三次采油,在钻井液中的应用未见报道。水平井和定向井钻进过程中经常遇到井壁失稳和摩阻过大的问题,常用的钻井液处理剂功能单一,难以同时兼顾封堵和润滑功能。针对上述问题,以Span-80和Tween-80复合表面活性剂为基础,以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研制了非离子型微乳液WR-Ⅰ,考察其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并重点研究其封堵和润滑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微乳液WR-Ⅰ的粒度中值为75nm,界面张力低至0.005mN/m,对钻井液的流变性影响小,有降滤失作用;通过快速吸附及封堵作用,该微乳液封堵率高达95%,对泥页岩井壁稳定具有突出作用;该微乳液具有优异的润滑作用,其极压润滑系数为0.051,滤饼粘附系数为0.138,可大幅度降低钻具与井壁、钻具与钻屑间的摩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微乳液 钻井液 润滑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力响应释放的水基钻井液用靶向微胶囊润滑剂
13
作者 刘均一 宋华 +1 位作者 陈二丁 夏晔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1-99,共9页
常规水基钻井液用润滑剂有效浓度低,持效润滑性不足且消耗量大。为此,基于微胶囊结构与靶向释放的润滑剂研制新思路,以改性脲醛树脂为壁材,油基润滑剂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反应,研制了一种基于压力响应释放的靶向微胶囊润滑剂(T-LUBE);... 常规水基钻井液用润滑剂有效浓度低,持效润滑性不足且消耗量大。为此,基于微胶囊结构与靶向释放的润滑剂研制新思路,以改性脲醛树脂为壁材,油基润滑剂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反应,研制了一种基于压力响应释放的靶向微胶囊润滑剂(T-LUBE);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极压润滑、四球动态摩擦磨损等实验方法,表征了T-LUBE的微胶囊特征与持效润滑性能,揭示了T-LUBE的关键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T-LUBE是一种“核壳”结构的微胶囊,抗温150℃,与钻井液配伍性能良好,加量3%时极压润滑系数降低率可达80%以上;②T-LUBE具有受压释放、靶向润滑特性,微胶囊释放临界摩擦压力为28.3 N·m,在井下高摩阻、大扭矩环境下,微胶囊可持续受压释放出润滑剂,实现对井下关键部位的靶向润滑,并保证较高的润滑剂浓度,从而充分发挥持效润滑作用;③研制的T-LUBE已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现场试验3口井,试验井段摩阻同比降低率都在30%以上,钻井液润滑剂总用量降低40%以上,效果良好。结论认为,该新型靶向微胶囊润滑剂可为大位移井、长水平井等复杂结构井的高效钻井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油气钻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润滑剂 微胶囊 压力敏感 靶向润滑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位移井摩阻扭矩监测方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唐洪林 孙铭新 +2 位作者 冯光通 杨春旭 胥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6,共6页
对于井下摩阻扭矩的监测和控制是事关大位移井钻井成败的关键,但目前对摩阻扭矩的分析还停留在预测阶段,而随钻过程中对其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尚不成熟。为此,在摩阻扭矩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摩阻扭矩的实时监测方法研究:钻进过程中,连... 对于井下摩阻扭矩的监测和控制是事关大位移井钻井成败的关键,但目前对摩阻扭矩的分析还停留在预测阶段,而随钻过程中对其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尚不成熟。为此,在摩阻扭矩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摩阻扭矩的实时监测方法研究:钻进过程中,连续记录接立柱时上提钻具、下放钻具和旋转提离井底时的大钩载荷,记录不同井深条件下复合钻进扭矩值和旋转提离井底扭矩值;将所记录的值标注于摩阻扭矩监测图版上,形成实时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的对比曲线,并将其用于评价井眼清洗程度、井眼缩径、垮塌等井下情况,及时地掌握钻井液性能变化、井眼轨迹光滑度、减摩降扭工具的使用情况。桩129-1HF井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在摩阻扭矩较大的井段及时采取循环钻井液、短起下钻、调整钻井液性能、增加润滑剂含量、优化钻具组合等措施,控制摩阻扭矩效果良好,保证了该井安全顺利完钻。结论认为,所建立的摩阻扭矩实时监测方法可为大位移井安全优质高效钻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阻扭矩 监测方法 大位移井 井眼清洁 井眼稳定 钻井液性能变化 井眼轨迹光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超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琳 王增林 +2 位作者 吴雄军 何牛仔 肖淑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75,116,共4页
针对超低渗透岩心,通过宏观驱替实验研究不同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对单相启动压力、油水两相启动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降压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分析表面活性剂对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驱替液界面张力... 针对超低渗透岩心,通过宏观驱替实验研究不同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对单相启动压力、油水两相启动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降压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分析表面活性剂对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驱替液界面张力的降低,单相启动压力明显降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实验中,在油水两相相同流速比下,随界面张力的降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逐渐降低,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大。从束缚水饱和度到残余油饱和度,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相渗曲线实验中,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两相渗流区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气采收率升高,水相(端点以内)渗透率基本没有变化。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替实验中,岩心一次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可明显降低超低渗透岩心的注入压力、提高岩心采收率,且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降压效果越好,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启动压力 相渗曲线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随钻地层倾角解释方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歧峰 李娜 +2 位作者 段友祥 李洪强 唐海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3-850,共8页
鉴于随钻方位伽马测井面临实时数据传输的信息有限且解释难度大的问题,将人工智能与随钻测井解释相结合以提高实时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阐述了具体方法并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应用。通过研究方位伽马测井曲线的地层响应特征,基... 鉴于随钻方位伽马测井面临实时数据传输的信息有限且解释难度大的问题,将人工智能与随钻测井解释相结合以提高实时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阐述了具体方法并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应用。通过研究方位伽马测井曲线的地层响应特征,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方法初步判断地层变化位置并确定动态阈值,进而得到描述地层边界的轮廓点集合。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设计地层识别分类器模型,判定轮廓点集合描述地层信息的真伪,提高地层识别的准确度。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实现地层相对倾角的计算。方位伽马数据解释与随钻实时数据处理两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有效、准确地判断地层变化的同时,提高了倾角解释的准确率,且能够满足随钻实时地质导向的需要。图8表3参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钻测井 方位伽马 地层识别 人工智能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控流完井数值模拟耦合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阳 彭志刚 +3 位作者 王绍先 张建国 张磊 马明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117,共8页
为了预测控流完井条件下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并设计关键控流参数,以数值模拟方法为数学求解手段,建立三维空间油水两相混合网格耦合模型,引入'拟传导率'概念,使得耦合模型中包含的油藏渗流、井筒管流和筛管控流3种数学模型... 为了预测控流完井条件下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并设计关键控流参数,以数值模拟方法为数学求解手段,建立三维空间油水两相混合网格耦合模型,引入'拟传导率'概念,使得耦合模型中包含的油藏渗流、井筒管流和筛管控流3种数学模型可写成统一线性数学表达形式,从而方便建立大型线性方程组求解。结果表明:拟传导率反映相邻网格之间井筒管流或筛管控流流动过程中某相流体流量和压降的比率,流体流动阻力越大,则拟传导率越小,反之亦然;相比常规裸眼井下滤砂管完井,用耦合模型设计控流参数的控流完井方法使得实例井流入流率剖面、油藏渗流压降剖面、水脊前缘上升剖面和见水时间剖面更加均衡,见水时间大幅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控流完井 数值模拟 耦合模型 混合网格 拟传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内径钻柱中微波传输衰减规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夏文鹤 孟英峰 +1 位作者 唐波 官文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0-506,共7页
为确定钻柱内孔微波传输的最佳工作频点,获取微波信道的衰减规律及有效传输距离,将钻柱内孔视为超长不规则有耗圆波导,采用电磁波耦合理论计算了微波传输最佳工作频点,分析了波导中的微波模式,采用微波传输等效电路法建立了信道模型及... 为确定钻柱内孔微波传输的最佳工作频点,获取微波信道的衰减规律及有效传输距离,将钻柱内孔视为超长不规则有耗圆波导,采用电磁波耦合理论计算了微波传输最佳工作频点,分析了波导中的微波模式,采用微波传输等效电路法建立了信道模型及信号衰减规律模型。针对超长钻柱,提出单位长度功率衰减系数从而对有效传输距离进行简化分析。研究表明,139.7 mm(5.5 in)和127.0 mm(5 in)API标准钻杆最佳工作频点分别为2.04 GHz和2.61GHz,钻柱内孔沿轴向存在多个内径渐变段和突变点,微波传输存在大量反射过程,信道的阻抗变化是影响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室内及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微波传输衰减规律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可用于微波传输随钻监测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随钻测量 微波传输 钻柱内孔 最佳频点 圆波导 有效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置换法开采水合物井网系统及注采参数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致学 朱旭晨 +4 位作者 张建国 张磊 都巾文 刘垒 何楚翘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了探究井网系统及注采参数对水合物开发的影响,建立矿场尺度的非均质性水合物矿体三维模型,提出降压法辅助CO2置换法开采水合物的方法,并对井网形式、井距、CO2注气速度、生产井井底压力以及初始水合物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探究井网系统及注采参数对水合物开发的影响,建立矿场尺度的非均质性水合物矿体三维模型,提出降压法辅助CO2置换法开采水合物的方法,并对井网形式、井距、CO2注气速度、生产井井底压力以及初始水合物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九点法井网相比于五点和七点法井网具有更大甲烷累积产气量和埋存率,并且大井距有利于增加甲烷累积产量,具有较好的埋存率和置换率;2.5 MPa井底压力的甲烷累积产气量和置换效率较高;CO2置换主要发生在井网的控制范围内,甲烷置换区域的储层温度上升5~10℃,CO2未波及区域储层温度下降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CO2置换 降压法 埋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井径液压式扩眼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裴学良 陈忠帅 丛海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5-100,共6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土耳其TuzGlü天然气地下盐丘储气库,需要将井眼由215.9mm扩至444.5mm,此类扩眼作业在国内外均属首次。在分析扩眼施工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有限元和三维ProE软件对扩眼器进行了力学分...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土耳其TuzGlü天然气地下盐丘储气库,需要将井眼由215.9mm扩至444.5mm,此类扩眼作业在国内外均属首次。在分析扩眼施工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有限元和三维ProE软件对扩眼器进行了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最终研制出了YK304-444.5液压式扩眼器。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由本体、活塞总成、上下限位机构和切削刀翼等组成;依靠钻井液流经活塞上的喷嘴产生一定的压降,推动活塞下行张开3个扩眼刀翼,并由活塞上的支撑装置锁紧。采用新研制的扩眼器顺利地完成了UGS-6等井的扩眼施工作业,未出现工具损坏问题,扩眼后的井眼直径达到设计要求。同时还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了盐岩层的大井径扩眼作业技术,并优选出如下作业技术参数:1钻压应控制在30kN以内,以减小扩眼过程中的扭矩;2排量介于45~55L/s,转速介于60~70r/min;3在进行盐层扩眼时要求使用饱和盐水钻井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盐丘 地下储气库 大井径 液压式 扩眼器 活塞 断裂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