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裂防砂技术在胜利油田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33
1
作者 谢桂学 李行船 杜宝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9-102,共4页
压裂防砂技术是完全不同于常规防砂方法的新型防砂工艺 ,具有防砂和增加产能的双重作用。根据胜利油田近几年在该方面的研究及试验成果 ,从 3个方面 (裂缝对缓解或避免岩石破坏的作用 ,裂缝对降低流体携带微粒运移能力的作用 ,填砂裂缝... 压裂防砂技术是完全不同于常规防砂方法的新型防砂工艺 ,具有防砂和增加产能的双重作用。根据胜利油田近几年在该方面的研究及试验成果 ,从 3个方面 (裂缝对缓解或避免岩石破坏的作用 ,裂缝对降低流体携带微粒运移能力的作用 ,填砂裂缝对地层微粒的机械桥堵作用 )总结了压裂裂缝的防砂作用原理。介绍了压裂防砂工程方案设计要点和现场试验情况以及技术改进建议。压裂防砂技术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表 4参 4(谢桂学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防砂技术 胜利油田 研究 应用 原理 方案设计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单六块超稠油乳化降粘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曹均合 孙克己 +4 位作者 麻金海 郭省学 盖平原 王秋霞 唐培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3-105,108,共4页
在实验室评价了质量比7/3的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降粘剂SB 3(有效物含量≥30%)对胜利滨南油田单6断块蒸汽吞吐井超稠油井筒乳化降粘的性能。所用油样为脱气脱水单6 12 X42井原油,在10s-1下50℃粘度为6.4×104mPa·s,60... 在实验室评价了质量比7/3的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降粘剂SB 3(有效物含量≥30%)对胜利滨南油田单6断块蒸汽吞吐井超稠油井筒乳化降粘的性能。所用油样为脱气脱水单6 12 X42井原油,在10s-1下50℃粘度为6.4×104mPa·s,60℃粘度为3.3×104mPa·s;水相为模拟地层水,含NaCl1.5×104mg/L,Ca2+800mg/L,Mg2+200mg/L及设定量SB 3。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积比为90/10~50/50的原油和水在60℃时形成油包水乳状液,其粘度较原油大幅上升;在水相中加入2.0×104mg/LSB 3后,相同体积比的原油和水在60℃时形成水包油乳状液,60℃、50s-1下乳状液粘度为260mPa·s(油水体积比70/30)和~130mPa·s(60/40);温度由35℃升到80℃时,油水体积比70/30的乳状液的粘度(50s-1)由579mPa·s降至65mPa·s;SB 3加量增大时(≤5.0×104mg/L)乳状粘度还会降低;SB 3不影响稠油乳状液的化学破乳脱水。因此,SB 3可用于胜利滨南油田单6断块超稠油的井筒乳化降粘。图3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单六块 超稠油 乳化降粘 室内实验 阴离子/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采油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被引量:43
3
作者 汪卫东 魏斌 +1 位作者 谭云贤 王修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8-91,共4页
探讨制约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认为制约的主要因素不是油藏条件,而是研究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对油藏中微生物结构认识的局限性。目前鉴定和分析微生物使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和显微技术,只能发现生态环... 探讨制约微生物采油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认为制约的主要因素不是油藏条件,而是研究技术本身不够完善。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对油藏中微生物结构认识的局限性。目前鉴定和分析微生物使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和显微技术,只能发现生态环境中很少的一部分微生物,不能得到油藏产出液中有多少种微生物及其含量、所希望的微生物种群在其中是否属优势菌群等关键参数。其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的局限性。目前的微生物驱油物理模拟研究基本沿用化学驱物理模拟研究设备和方法,一般使用人造岩心(国外多数使用天然岩心),不能真实模拟油藏环境而准确反映微生物驱油的真实效果,研究得出的参数也就不能用于现场试验。最后,提出了微生物采油技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技术 油藏微生物生态结构 物理模拟驱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爱山 杨彪 +1 位作者 鞠玉芹 左家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2,共4页
鉴于早期VES压裂液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备了VES-SL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并研究了其流变性。VES-SL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由SL表面活性剂和助剂Ⅰ合成,SL表面活性剂烃基结构对VES-SL压裂液黏度的影响较小,SL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低时,VE... 鉴于早期VES压裂液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备了VES-SL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并研究了其流变性。VES-SL黏弹性表面活性剂由SL表面活性剂和助剂Ⅰ合成,SL表面活性剂烃基结构对VES-SL压裂液黏度的影响较小,SL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较低时,VES-SL压裂液仍然保持较高的黏度,助剂Ⅰ的使用可以明显提高VES-SL压裂液的黏度,无机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压裂液有增黏作用。VES-SL压裂液的抗热降解和剪切降解的能力强于HPG压裂液,且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压裂液黏度高、成本低,对岩心基质伤害率低,因此,其性能明显优于HPG压裂液。胜利油田营543区块现场试验效果对比表明,VES-SL压裂液的性能明显优于HPG压裂液,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S-SL压裂液 黏度 地层伤害 裂缝导流能力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油管注入头管-块配合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发光 梁政 +2 位作者 张梁 孙保全 申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1-164,22-23,共4页
连续油管注入头是连续管作业设备中操控连续油管下入和上提的重要装置,连续油管和摩擦块配合直接影响连续油管的工作性能与寿命,也决定着两者之间的夹持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安全。从连续油管作业设备中摩擦块与连续油... 连续油管注入头是连续管作业设备中操控连续油管下入和上提的重要装置,连续油管和摩擦块配合直接影响连续油管的工作性能与寿命,也决定着两者之间的夹持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连续油管作业设备的安全。从连续油管作业设备中摩擦块与连续油管之间的接触工况入手,以11/2英寸连续油管设备注入头为对象,研究管-块接触时的受力状态,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参数化设计,通过对不同组合的管-块配合模型进行分析,求得连续油管-摩擦块之间的最优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油管 注入头 摩擦块 管-块配合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驱低渗非均质油藏抗高温封窜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凡 罗跃 +5 位作者 肖清燕 丁康乐 汪庐山 刘承杰 刘巍 刘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50,共5页
针对高温低渗非均质油藏CO2驱普遍存在的气窜问题,研制了耐温抗盐CO2气驱封窜剂,考察了其抗盐性和封堵性。在135℃条件下,封窜剂最佳配方为:4.5%丙烯酰胺、0.2%阳离子改性剂、0.2%乳化型引发剂、0.25%甲醛、0.005%N,N'-亚甲基双丙... 针对高温低渗非均质油藏CO2驱普遍存在的气窜问题,研制了耐温抗盐CO2气驱封窜剂,考察了其抗盐性和封堵性。在135℃条件下,封窜剂最佳配方为:4.5%丙烯酰胺、0.2%阳离子改性剂、0.2%乳化型引发剂、0.25%甲醛、0.005%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0.8%缓聚剂。其抗盐能力强,Na+、Mg^(2+)、Ca^(2+)的使用范围分别为:Na+<25 g/L、Mg^(2+)<15 g/L、Ca^(2+)<12 g/L。封堵实验结果表明,成胶时间越长,封堵率越高,成胶时间大于40 h时的封堵率约98%;随着堵剂注入量的增加,填砂管封堵率提高,注入量为0.6 PV时的封堵率可达91.5%;该堵剂有良好的选择性封堵能力,可将高渗填砂管渗透率降低92.5%。对CO2气驱的封窜能力强,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高温 低渗非均质油藏 封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CO_2驱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凡 罗跃 +4 位作者 丁康乐 汪庐山 刘承杰 刘巍 刘磊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环氧氯丙烷、含氢硅油和有机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6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ASiE-500,ASiD2-500,ASiD4-500,ASi E-700,ASiD2-700和ASiD4-700。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界面性质以及...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环氧氯丙烷、含氢硅油和有机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6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ASiE-500,ASiD2-500,ASiD4-500,ASi E-700,ASiD2-700和ASiD4-700。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对目标产物进行了表/界面性质以及CO_2驱油实验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6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产物ASiE-500水溶液在25℃下的表面张力最低可达25.3 mN/m;随NaCl和MgCl_2质量分数的增大,6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有上升趋势;6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溶液与胜利油田G89区块原油的界面张力分别为0.025,0.30,0.50,0.11,0.43和0.63 mN/m;选用表面活性较好的ASiE-500进行CO_2驱油实验,能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1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CO2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液物质油水界面扩张黏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雷光伦 马继业 +1 位作者 郭省学 汪卫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4-77,共4页
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法,研究了常温菌与高温菌菌液物质在油-水界面上的扩张黏弹特性及动态界面张力,阐述了菌液物质黏弹模量随扩张频率及温度的变化规律,获得了菌液物质油水界面吸附动态微观信息,并将扩张流变性质与动态界面张力相关联,定... 采用小幅低频振荡法,研究了常温菌与高温菌菌液物质在油-水界面上的扩张黏弹特性及动态界面张力,阐述了菌液物质黏弹模量随扩张频率及温度的变化规律,获得了菌液物质油水界面吸附动态微观信息,并将扩张流变性质与动态界面张力相关联,定量考察了菌体本身对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液物质黏弹模量随扩张频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菌体本身具有界面活性,能够降低界面张力和黏弹模量,改变油水界面性质,提高原油流动性能.但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存在最佳活性温度.现场应用时应注意油藏温度与菌液最佳活性温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液物质 菌体扩张黏弹特性 动态界面张力 界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单井处理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蒋焱 徐登霆 +2 位作者 陈健斌 岳胜辉 孙裕治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6,共3页
通过分析含蜡原油和常规稠油的不同族组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具防蜡作用的细菌F18菌组和具降黏作用的F16菌组,并通过其与原油作用实验探索细菌防蜡和降黏的机理.研究表明,F18菌组对长链脂肪烃的降解能力强,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强,经F1... 通过分析含蜡原油和常规稠油的不同族组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具防蜡作用的细菌F18菌组和具降黏作用的F16菌组,并通过其与原油作用实验探索细菌防蜡和降黏的机理.研究表明,F18菌组对长链脂肪烃的降解能力强,产表面活性剂能力强,经F18菌组作用后,原油中对结蜡贡献较大的烷烃组分减少,使原油含蜡量和凝固点下降;F16菌组能降低原油黏度,对黏度50~3000mPa·s(50℃)的原油的降黏率在30%~85%,经F16菌组作用后,原油的非烃组分减少,同时代谢产物中的生物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改善常规稠油的流动性.已在696口油井上实施了微生物单井处理,取得了显著的增油和油井维护效果.已累计增油72843.5t,平均单井增油104.66t.其油井维护作用(特别是对含蜡油井)主要表现为延长热洗周期甚至代替热洗和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单井处理 现场应用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注入后油藏微生物群落16S rRNA基因的T-RFLP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程海鹰 肖生科 +2 位作者 马光东 汪卫东 王修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6-359,373,共5页
为了监测油藏微生物群落动态,应用不依赖微生物培养与克隆的T-RFLP方法研究了模拟油藏环境中营养物的注入对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用细菌和古菌的荧光标记引物对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 为了监测油藏微生物群落动态,应用不依赖微生物培养与克隆的T-RFLP方法研究了模拟油藏环境中营养物的注入对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基因组总DNA为模板,用细菌和古菌的荧光标记引物对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RsaI和MspI消化,用毛细管凝胶电泳分离酶切产物后利用LIFD检测器精确检测T-RFs,以确定每个片断的长度和丰度。不同时期微生物群落的T-RFLP对比分析表明,营养物注入后,T-RF的数量与丰度都有显著提高,且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群落结构。在内源微生物驱油研究中,T-RFLP方法是跟踪油藏微生物群落动态和对比分析群落结构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微生物群落 16S RRNA 分子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T-RFLP 毛细管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交联型黄原胶/魔芋胶水基冻胶压裂液的研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彪 杜宝坛 +1 位作者 杨斌 刘红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基于黄原胶(XG)和魔芋胶(KG)在水溶液中形成嵌合结构体的原理,研制了非化学交联型XG/KG冻胶压裂液,给出了压裂液配方.XG/KG压裂液的表观粘度与XG、KG用量及其配比有关,用量为0.62%+0.22%~0.46%+0.42%时超过200 mPa·s,用量0.51%+0.... 基于黄原胶(XG)和魔芋胶(KG)在水溶液中形成嵌合结构体的原理,研制了非化学交联型XG/KG冻胶压裂液,给出了压裂液配方.XG/KG压裂液的表观粘度与XG、KG用量及其配比有关,用量为0.62%+0.22%~0.46%+0.42%时超过200 mPa·s,用量0.51%+0.36%时最高,为330 mPa·s.对于0.50%XG/0.35%KG压裂液,其表观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50~80℃时在50 mPa·s上下;pH值在7.0~4.2时维持高表观粘度,pH值<4.2时表观粘度下降,pH值=1.0时仍>210 mPa·s;盐度(KCl浓度)增大时表观粘度增大,盐度为30 g/L时接近400 mPa·s;30℃和80℃下的滤失性能、常温下陶粒的沉降速率均符合常规压裂要求;加入0.1%过硫酸铵和0.2%盐酸后,100~130℃下8小时破胶液粘度为5.4~2.5 mPa·s.该体系压裂液可用于碱敏、天然裂缝发育储层的压裂.图3表5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原胶/魔芋胶压裂液 水基冻胶压裂液 非交联型压裂液 配方研究 应用性能 碱敏性储层 大分子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温缓凝剂WHJ在深井固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彭志刚 许遵见 +2 位作者 冯茜 陈军 曹会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1-44,共4页
缓凝剂对于保证水泥浆在高温下的流变性是不可缺少的,但目前国内自主开发的高温缓凝剂使用温度均低于180℃。为了确保深井高温条件下固井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含磷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高分子油井水泥缓凝剂WHJ。该缓凝剂中含有多种易... 缓凝剂对于保证水泥浆在高温下的流变性是不可缺少的,但目前国内自主开发的高温缓凝剂使用温度均低于180℃。为了确保深井高温条件下固井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含磷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研制出了高分子油井水泥缓凝剂WHJ。该缓凝剂中含有多种易被水泥颗粒吸附、抑制水泥水化能力强的基团,分子与水泥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大,另外缓凝剂分子量大,在高温下的脱附能力差,高温下缓凝性能优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缓凝剂WHJ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抑制水泥水化的能力,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超深井 固井 水泥浆 缓凝剂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射孔渗流场模型及计算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根生 宋剑 +2 位作者 熊伟 黄中伟 牛继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7-100,共4页
为计算和对比高压水射流射孔完井与裸眼完井、常规射孔完井的渗流场,在合理假设基础上,建立了井眼附近有限元渗流场模型,裸眼完井的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常规射孔完井污染带和压实带对油井产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高压水射流射... 为计算和对比高压水射流射孔完井与裸眼完井、常规射孔完井的渗流场,在合理假设基础上,建立了井眼附近有限元渗流场模型,裸眼完井的计算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常规射孔完井污染带和压实带对油井产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高压水射流射孔完井可以避免常规聚能弹射孔完井方式伴随的射孔压实带对油井产能的严重影响,并且可以减少钻井污染带对产能的影响;在低渗透率地层,应尽量避免采用常规聚能弹射孔而采用高压水射流射孔完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水射流 水力射孔 渗流场 污染带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交联酸液体系的研制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温长云 王磊 +1 位作者 马收 黄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针对滩坝砂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储量规模大、储层物性差、非均质严重、层间差异大等地质特点,研制了新型地面交联酸液体系,通过室内交联和破胶实验,筛选出了能在强酸性务件下交联,成本较低的稠化剂和交联剂,并配制了交联酸进行室温成... 针对滩坝砂低渗透油藏渗透率低、储量规模大、储层物性差、非均质严重、层间差异大等地质特点,研制了新型地面交联酸液体系,通过室内交联和破胶实验,筛选出了能在强酸性务件下交联,成本较低的稠化剂和交联剂,并配制了交联酸进行室温成胶和破胶实验,确定了室内最优的交联比和聚合物黏度,加入添加剂配制成交联酸体系,分别进行成胶、破胶、缓蚀、助排、耐温实验。新型地面交联酸液体系具有高黏度、低滤失,低酸岩反应速度,更大改造半径等优点,在滨10X1井应用取得良好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 低渗透油藏 交联酸 稠化剂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油管柱应力与轴向变形分析 被引量:26
15
作者 吕彦平 吴晓东 +2 位作者 郭士生 付豪 张国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2,共3页
气井投产前后温度和压力变化会引起油管应力及轴向变形的改变。若改变量超过某一限度则将导致封隔器解封或管柱损坏等。目前对气井油管柱研究较少,且很多研究在计算时将状态改变前后的温度压力均考虑为定值,或者将温度分布简单考虑为关... 气井投产前后温度和压力变化会引起油管应力及轴向变形的改变。若改变量超过某一限度则将导致封隔器解封或管柱损坏等。目前对气井油管柱研究较少,且很多研究在计算时将状态改变前后的温度压力均考虑为定值,或者将温度分布简单考虑为关于井深的线性函数,这样将导致计算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利用考虑传热、相变、生产时间等因素的气井井筒温度、压力分布模型以及弹性力学理论分析并计算温度、气体压力、油管自重、封隔液、产气量等对油管柱应力和轴向变形的影响。将其应用于现场实际气井表明:管柱轴向变形随产量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减小;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表明,计算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井 气井 油管柱设计 温度 轴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反相破乳剂研制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刚 徐闯 +2 位作者 徐鹏 张守献 汪刚跃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70,共3页
孤岛二元驱采出污水稳定性强,破乳困难。采用电镜分析、激光粒度分布分析、电位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二元驱乳状液的特性。针对乳状液特性,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方法,研制了适用于二元驱污水的新型反相破乳剂WRD-34。WRD-34... 孤岛二元驱采出污水稳定性强,破乳困难。采用电镜分析、激光粒度分布分析、电位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二元驱乳状液的特性。针对乳状液特性,采用自由基水溶液聚合方法,研制了适用于二元驱污水的新型反相破乳剂WRD-34。WRD-34对二元驱污水的除油率达到80%以上,明显优于其他常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驱 乳状液 反相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聚合多元酸的合成及其对BaSO_4垢的阻垢能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麻金海 刘万顺 +1 位作者 王登庆 张波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48-51,共4页
由四种不同单体通过嵌段共聚合成了顺酐-烯丙基磺酸钠-次亚磷酸钠-丙烯酸四元共聚物(BR-01).对BR-01的合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当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时间为5 h时生成物的阻垢效果最好,当-SO3^2-,-COO^-,-PO3^3-三基团的物质... 由四种不同单体通过嵌段共聚合成了顺酐-烯丙基磺酸钠-次亚磷酸钠-丙烯酸四元共聚物(BR-01).对BR-01的合成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当反应温度为110~120℃,反应时间为5 h时生成物的阻垢效果最好,当-SO3^2-,-COO^-,-PO3^3-三基团的物质的量比为1:7:2时,分子的阻垢率最大.对不同温度、不同pH值和不同矿化度下BR-01对BaSO4的阻垢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SaSO4的阻垢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很小;pH值在4~9之间阻垢效果较好,阻垢率(25℃,30 mg/mL加药量)都大于80%,在pH<4和pH>9时阻垢剂的阻垢能力明显下降;随着溶液矿化度的增大,BR-01对BaSO4的阻垢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矿化度由1×10^4 mg/L到15×10^4 mg/L时,阻垢率由原来的99%减小至85%.最后在同一条件下进行了BS-2E,CT4-52,V-953,PBTA四种类型的阻垢剂和BR-01对BaSO4的阻垢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BR-01对BaSO4的阻垢能力远远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垢剂 合成 油田水 SaS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液降低水锁伤害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靳宝军 邢景宝 +2 位作者 郑锋辉 杨安林 任占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0,共2页
为了降低大牛地气田储层压裂过程中水伤害的损害程度,改善低渗透气藏压裂效果,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水伤害处理剂。该处理剂通过降低气/水界面张力,减弱了毛细管力效应和贾敏效应,其耐温性好,渗透率保留率达85%以上,且与目前使用的压裂液配... 为了降低大牛地气田储层压裂过程中水伤害的损害程度,改善低渗透气藏压裂效果,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水伤害处理剂。该处理剂通过降低气/水界面张力,减弱了毛细管力效应和贾敏效应,其耐温性好,渗透率保留率达85%以上,且与目前使用的压裂液配伍性好,将其添加到前置液中可有效地降低压裂液的返排阻力,降低了压裂液的水锁伤害。从而达到改善压裂效果、提高采气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锁伤害 压裂 低渗气藏 大牛地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快速检测产甲烷菌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君 李强 +3 位作者 侯煜彬 李建兵 张磊 范维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49,共5页
针对油藏中的产甲烷菌检测繁琐、费时的问题,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产甲烷菌,并结合产甲烷菌数量、低分子有机酸和甲烷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分析模拟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油过程中产甲烷菌的变化规律。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培养30d后... 针对油藏中的产甲烷菌检测繁琐、费时的问题,研究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产甲烷菌,并结合产甲烷菌数量、低分子有机酸和甲烷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分析模拟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油过程中产甲烷菌的变化规律。在模拟油藏条件下,培养30d后,产甲烷菌的数量逐渐升高;培养50d后,总菌数增加;前期由其他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乙酸等产物作为产甲烷菌所需的代谢底物被消耗,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产甲烷菌的生长代谢又促进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将检测时间缩短到1d以内,快速、准确地检测模拟油藏条件下产甲烷菌的变化,为明确各种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对驱油效果的贡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产甲烷菌 微生物采油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寡核苷酸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压缩Y445型封隔器的研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世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3-165,共3页
井下封隔器是CO2驱油田注气管柱的关键工具,目前使用的封隔器普遍存在密封气体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此,研制了二次压缩Y445型封隔器。该封隔器在结构设计上巧妙引入了二次加载持续压缩胶筒的设计理念,增加了利用管柱加载持续压缩胶筒功能... 井下封隔器是CO2驱油田注气管柱的关键工具,目前使用的封隔器普遍存在密封气体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此,研制了二次压缩Y445型封隔器。该封隔器在结构设计上巧妙引入了二次加载持续压缩胶筒的设计理念,增加了利用管柱加载持续压缩胶筒功能,使胶筒永久保持与套管的接触应力。设计了卡瓦张紧机构,胶筒松驰所产生的微小坐封距被卡瓦张紧机构所吸收,从而提高了封隔器的气密性能。设计了新型双丢手机构,可适应多种工况对丢手作业的要求。该封隔器经过长期反复试验,其坐封、丢手、解封性能可靠,尤其是封隔器的密封性能有了质的提高,能够长期、反复、双向承压30 MPa,达到了设计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445型封隔器 二次压缩 胶筒 接触应力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