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絮凝-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油田污水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丁慧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75,279,共5页
为了解决油田污水二级生化出水反渗透膜法资源化的预处理问题,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作为预处理,探讨了絮凝、超滤及絮凝-超滤联用对废水中TOC和浊度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最佳投加量为40 mg/L,PAM加量为0.5 mg/L,单独絮凝... 为了解决油田污水二级生化出水反渗透膜法资源化的预处理问题,采用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作为预处理,探讨了絮凝、超滤及絮凝-超滤联用对废水中TOC和浊度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剂PAC最佳投加量为40 mg/L,PAM加量为0.5 mg/L,单独絮凝对浊度去除率虽可达90.6%,但对有机污染物TOC去除率低于20%。絮凝-超滤联用使浊度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98%和30%以上,不仅能提高产水水质,而且对提高产水通量和减轻膜污染效果显著。絮凝-超滤组合工艺产水的污染指数SDI小于3,满足反渗透的进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二级生化出水 絮凝 超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生物降解过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海峰 刘俊强 包木太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1-453,471,共4页
为了研究烃类降解菌对原油的作用过程和对原油中主要烃类化合物的降解程度,本文利用筛选的烃类氧化菌以原油为唯一碳源,改变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时间,通过原油指纹分析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原油降解前后成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高温... 为了研究烃类降解菌对原油的作用过程和对原油中主要烃类化合物的降解程度,本文利用筛选的烃类氧化菌以原油为唯一碳源,改变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时间,通过原油指纹分析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原油降解前后成分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高温烃类降解菌主要降解饱和烃,降解程度与链长度有关。链长度越短越易降解,直链比支链容易降解。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油饱和烃的相对含量下降,严重的生物降解可使正构烷烃完全降解。多环芳烃中的萘及其烷基化萘系列的降解也较明显。生物标志物基本不受生物降解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油成分变化明显,原油降解速率与细菌的数量和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烃类降解菌 生物降解 族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界面性质和破乳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林梅钦 王浩 +3 位作者 田丹 毛雷霆 宗华 李明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53-758,共6页
用界面张力仪和表面粘弹性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体系对模拟油与模拟水(简称油水)界面特性、乳状液稳定性和采出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固体悬浮物... 用界面张力仪和表面粘弹性仪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二元复合体系对模拟油与模拟水(简称油水)界面特性、乳状液稳定性和采出液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固体悬浮物的采出液过滤后与模拟油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降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降低,而随HPAM浓度的增加,油水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剪切黏度增加;原油与二元复合体系所形成的W/O和O/W型乳状液稳定性随HPAM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采出液中HPAM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加,处理采出液的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乳状液 采收率 复合驱 石油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和油-水界面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林梅钦 丁波 +2 位作者 郑晓宇 毛雷霆 李明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7-621,共5页
用DCAT-21型表面张力及接触角仪测定了不同结构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_n-s-C_n·2Br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变化,为选择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烷基链长n均为12时,随联接基团数s的增加,季铵盐型... 用DCAT-21型表面张力及接触角仪测定了不同结构的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_n-s-C_n·2Br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变化,为选择一种较好的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提供基础。结果表明,烷基链长n均为12时,随联接基团数s的增加,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能力减小。s相同时,随着烷基链长n增加,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减小。加入无机盐可以进一步降低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CMC值较类似结构的单链单头普通表面活性剂的CMC值低,且达到最低界面张力时的浓度比单链单头普通表面活性剂低2个数量级。Gemini表面活性剂的高表面活性主要由其特殊的分子结构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脱硫剂在硫化氢去除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晓慧 唐梅 +1 位作者 贾金平 孙同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60-1766,共7页
采用两种不同路线合成了纳米氧化锌改性SBA-15的复合介孔材料,并在材料上进行了含有0.1%硫化氢气体的脱硫实验。使用氮吸附、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对实验前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不... 采用两种不同路线合成了纳米氧化锌改性SBA-15的复合介孔材料,并在材料上进行了含有0.1%硫化氢气体的脱硫实验。使用氮吸附、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方法对实验前后的材料进行了表征。不同路线合成材料的结构、硫化氢捕集能力有较大区别。两种合成途径制备的材料(S/Z、SZ)分别较商用氧化锌脱硫剂的穿透硫容高出336%和77.3%,其中超声波辅助浸渍法制备的介孔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最佳。高效的脱硫活性源自介孔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纳米颗粒的高反应活性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脱硫 纳米颗粒 改性 介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3530S对坨一原油各组分油水界面性质及乳状液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云 林梅钦 方洪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61-765,770,共6页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聚合物3530S对胜利坨一原油各组分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及胶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低于蜡组分模型油,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主要... 用界面张力仪、表面粘弹性仪和Zeta电位仪研究了聚合物3530S对胜利坨一原油各组分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特性及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质及胶质模型油与模拟水间的界面张力低于蜡组分模型油,原油中的界面活性组分主要为沥青质和胶质。聚合物加入模拟水后,含有聚合物的模拟水与沥青质、胶质及蜡组分模型油之间的界面剪切粘度与界面张力均上升,油滴表面的Zeta电位降低。沥青质和胶质模型油与含聚合物3530S的模拟水所形成的W/O乳状液较蜡组分模型油所形成的W/O乳状液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界面性质 组分 ZETA电位 乳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斌 韩霞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6,116-117,共4页
为了确定泡沫复合驱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寻找保持粘度稳定的有效措施,分析了金属阳离子、溶解氧、硫化物、化学需氧量、硫酸盐还原菌和泡沫剂及破乳剂对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污水中的还原性物质... 为了确定泡沫复合驱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严重的主要原因,寻找保持粘度稳定的有效措施,分析了金属阳离子、溶解氧、硫化物、化学需氧量、硫酸盐还原菌和泡沫剂及破乳剂对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的影响程度,确定了污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是导致聚合物溶液粘度损失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埕东油田泡沫复合驱污水配注聚合物溶液粘度的稳定方法,提出了适宜高效的曝气生物氧化工艺技术。利用曝气氧化方法,将通过硫化细菌和硝酸盐还原菌这2类菌株联合生化处理的污水用于配制聚合物溶液,可使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达到35mPa·s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还原性物质粘度损失 粘度稳定 曝气生物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天冬氨酸和原油中含铁组分的螯合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美蓉 李冉冉 +3 位作者 蒲铭 方洪波 宗华 王宇慧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8-352,共5页
分析了胜利油田孤六老化原油中铁的存在形态,实验考察了聚天冬氨酸(PASP)和老化原油中含铁组分的螯合效果。结果表明,胜利油田孤六老化原油中的铁主要以油溶性有机酸铁和络合铁的形式存在,其中有机酸铁50.01%、络合铁39.11%。水含率50%... 分析了胜利油田孤六老化原油中铁的存在形态,实验考察了聚天冬氨酸(PASP)和老化原油中含铁组分的螯合效果。结果表明,胜利油田孤六老化原油中的铁主要以油溶性有机酸铁和络合铁的形式存在,其中有机酸铁50.01%、络合铁39.11%。水含率50%的老化原油乳状液在破乳温度60℃、破乳剂BSE-238质量浓度100mg/L、PASP与乙酸1∶1复配且总质量浓度为200mg/L、螯合剂作用时间20min时,脱水和脱铁效果最佳;与不加螯合剂相比,脱水率从70.00%增加到85.50%,脱铁率从2.84%增加到29.26%,降低了老化原油的破乳处理难度,减轻了炼油厂电脱盐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原油 聚天冬氨酸(PASP) 脱铁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