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缩膨技术在现河采油厂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崔新栋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针对注水开发过程中黏土矿物含量高,储层黏土矿物发生水敏易膨胀、运移从而造成油层伤害的特点,开展了缩膨技术的研究。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评价了缩膨剂的缩膨、防膨性能以及岩心颗粒稳定性和腐蚀性等理化指标,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两口水... 针对注水开发过程中黏土矿物含量高,储层黏土矿物发生水敏易膨胀、运移从而造成油层伤害的特点,开展了缩膨技术的研究。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评价了缩膨剂的缩膨、防膨性能以及岩心颗粒稳定性和腐蚀性等理化指标,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了两口水井进行现场施工。效果表明缩膨技术起到了降压增注的作用,施工的两口注水井日注均增加15 m3以上,对应油井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膨技术 缩膨剂 注水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河采油厂腐蚀及防护
2
作者 崔新栋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07年第4期26-29,共4页
现河采油厂无论油水井、水处理站、注水泵站、配水间、计量间及其地面管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腐蚀直接影响油套管、抽油杆等地下设备以及地面流程管线的使用寿命,严重增加地面、井下设备的雏护成本同时,影响采油厂的原油生产的... 现河采油厂无论油水井、水处理站、注水泵站、配水间、计量间及其地面管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腐蚀直接影响油套管、抽油杆等地下设备以及地面流程管线的使用寿命,严重增加地面、井下设备的雏护成本同时,影响采油厂的原油生产的正常运行。为了减缓腐蚀,根据各系统腐蚀的现状,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不同的防腐蚀技术,从而将腐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应对措施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油水井套变预防措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再新 李芳 李之花 《海洋石油》 CAS 2005年第3期66-68,共3页
胜利油田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全面投入开发以来,截止到2002年底,已累计油水井套变井为2539口,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发展。套变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套管变形,二是套管破裂损坏。其套变机理主要是岩层滑移、泥岩吸水蠕变,造成非均匀应力作... 胜利油田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全面投入开发以来,截止到2002年底,已累计油水井套变井为2539口,严重制约了油田的发展。套变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套管变形,二是套管破裂损坏。其套变机理主要是岩层滑移、泥岩吸水蠕变,造成非均匀应力作用套管,使套管产生变型或损坏。针对套变套损原因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是防止外挤力超过套管屈服强度,二是提高套管强度。近两年来,通过对560口油水井应用了上述措施,油井套变率小于1.5%,水井套变率小于5%,取得了明显的防套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变 泥岩 蠕变 地应力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郝家油田河4断块沙二10油藏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福金 全宏 +2 位作者 郭峰 张戈 焦红岩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50-54,共5页
东营凹陷郝家油田河4断块沙二10砂组为深水浊积扇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好,为中孔中渗储层。沙二10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分布在河4断层及其派生断层附近、长轴背斜高部位,各主力油层... 东营凹陷郝家油田河4断块沙二10砂组为深水浊积扇沉积,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好,为中孔中渗储层。沙二10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分布在河4断层及其派生断层附近、长轴背斜高部位,各主力油层砂体不连片,油气的聚集和分布受构造幅度、断层及沉积微相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郝家油田 沉积微相 储层特征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油厂动态监测质量监督与管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云桐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03年第3期21-23,共3页
现河采油厂管理着现河庄、王家岗等不同类型的油田 ,各类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根据采油厂所管理油田的开发阶段和动态监测工作实际 ,在采油厂范围内全面实施了以建章立制、网络化管理为主线的动态监测质量监督与管理。主要实施了油田开发... 现河采油厂管理着现河庄、王家岗等不同类型的油田 ,各类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根据采油厂所管理油田的开发阶段和动态监测工作实际 ,在采油厂范围内全面实施了以建章立制、网络化管理为主线的动态监测质量监督与管理。主要实施了油田开发动态监测分类管理方法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工作运作网络、质量监督网络、验收结算网络等管理方法 ;加强技术培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厂 动态监测 质量监督 油田开发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68断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云桐 刘志萍 +3 位作者 郭志华 赵海燕 颜素娟 张英利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1-34,共4页
针对河 68断块复杂的构造、储层、多种油藏类型并存的特点 ,应用了精细三维地震、储层预测、隐蔽油藏描述、油藏数值模拟、开发测井等技术手段 .在找准问题及查清剩余油潜力的基础上 ,重塑注采井网 ,配套运用工艺技术 ,使断块预测采收... 针对河 68断块复杂的构造、储层、多种油藏类型并存的特点 ,应用了精细三维地震、储层预测、隐蔽油藏描述、油藏数值模拟、开发测井等技术手段 .在找准问题及查清剩余油潜力的基础上 ,重塑注采井网 ,配套运用工艺技术 ,使断块预测采收率由治理前的 32 .4%提高到 45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68断块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分布 研究 应用 油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MT测井技术及在断块油田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吴云桐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B04期41-43,共3页
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确定水淹程度,找出高剩余油层段已成为保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RMT储层评价仪作为一种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仪,它有2种可控操作模式:非弹性模式(C/O模式)和俘获模式(∑),其突出的优点是小直径、... 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确定水淹程度,找出高剩余油层段已成为保持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RMT储层评价仪作为一种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仪,它有2种可控操作模式:非弹性模式(C/O模式)和俘获模式(∑),其突出的优点是小直径、双源距、大晶体、多参数、多模式组合测井。在现河油区的整装块、复杂小断块、低渗油藏分别进行RMT非弹模式测井,通过实际资料分析,RMT测井技术在评价储层水淹特征,确定水淹程度以及求解剩余油饱和度等方面有其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T测井技术 断块油田 挖潜 应用 饱和度 水淹级别 低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式陀螺测井技术在油田老区调整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云桐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现河油区的油藏类型多、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剩余油高度分散。介绍了动力式陀螺测井技术的应用方法及在现河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应用程序、测井成果应用方法 ,在油田老区调整挖... 现河油区的油藏类型多、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剩余油高度分散。介绍了动力式陀螺测井技术的应用方法及在现河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经过几年的应用实践 ,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应用程序、测井成果应用方法 ,在油田老区调整挖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了油田整体开发水平。为其它油田提供了现场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式陀螺测井技术 油田老区 调整挖潜 应用 套管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技术研究——以河135断块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谭光明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1期49-57,共9页
低渗透油藏受特殊的成藏条件、沉积环境影响,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半径细小,油藏渗透率低,一般小于50×10-3μm2;储层非均质严重,平面渗透率级差最高达几百个数量级;驱替压力大、存在一定的启动压力;天然裂缝发育且存在人工裂缝... 低渗透油藏受特殊的成藏条件、沉积环境影响,具有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半径细小,油藏渗透率低,一般小于50×10-3μm2;储层非均质严重,平面渗透率级差最高达几百个数量级;驱替压力大、存在一定的启动压力;天然裂缝发育且存在人工裂缝等特点;因此,在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如何建立起有效的驱替半径,建立合理、经济的井网密度,对提高低渗油藏水驱油效率及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低渗透油藏河135断块区为例,通过系统地对河135断块区储层非均质、裂缝进行研究,建立储层非均质—裂缝模型,在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渗透率级别、不同沉积相带,确定了不同的技术极限井距及经济合理井距,并考虑裂缝推出了适合的井网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成藏条件 渗透率级差 驱替半径 井网密度 技术极限井距 经济合理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31断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及挖潜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秋菊 《海洋石油》 CAS 2005年第3期73-77,共5页
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开展了河31断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在新认识指导下,确立了断块重建井网、细分层系开发的原则。开发中,应用定向斜井及侧钻井技术、水动力学方法进行调整挖潜。实施后,断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 从精细油藏描述入手,开展了河31断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对策研究。在新认识指导下,确立了断块重建井网、细分层系开发的原则。开发中,应用定向斜井及侧钻井技术、水动力学方法进行调整挖潜。实施后,断块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采收率由42.2%提高到45.9%。此次调整的成功,对类似油藏高含水后期高效挖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特高含水 剩余油 细分层系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及其现场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谭光明 《海洋石油》 CAS 2006年第2期97-103,共7页
现河庄油田由数个面积较小且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断块组成,目前已开采三十多年,大部分区块已进入高含水期,水淹严重,层间矛盾极为突出。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放射性测井技术,对于油田开发,特别是对于油藏高... 现河庄油田由数个面积较小且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断块组成,目前已开采三十多年,大部分区块已进入高含水期,水淹严重,层间矛盾极为突出。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放射性测井技术,对于油田开发,特别是对于油藏高含水阶段的进一步开采,与其他测井方法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对硼中子寿命测井技术进行介绍的同时,着重阐述了该项技术在现河庄油田的应用情况,对几口典型井进行了重点剖析,通过应用硼中子寿命测井,定性地对该区进行剩余油评价,指导了单元开发调整,最大限度挖掘层间、层内剩余油潜力,同时为该技术在同类型油田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 俘获截面 选井原则 剩余油 现河庄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水平井裂缝分布对产能影响的电模拟实验 被引量:21
12
作者 曲占庆 曲冠政 +2 位作者 何利敏 张永昌 田相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2-58,共7页
水平井压裂是开发页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等难动用储层的有效方法,但其渗流机理非常复杂,而水电模拟实验则是研究压裂水平井储层流体渗流规律直观有效的方法。根据水电相似原理,利用电模拟实验装置,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别考察了裂缝位置... 水平井压裂是开发页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等难动用储层的有效方法,但其渗流机理非常复杂,而水电模拟实验则是研究压裂水平井储层流体渗流规律直观有效的方法。根据水电相似原理,利用电模拟实验装置,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别考察了裂缝位置、分布、条数、长度等影响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因素,绘制了各种裂缝分布情况下的储层压力场分布图,并综合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压裂参数对压裂后水平井产能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①压裂水平井控制的储层有效生产区域存在差异,垂直缝控制储层有效生产区最大,水平缝次之,然后是30°、60°、75°斜交缝;②压裂裂缝有效缓解了近井筒区域的应力集中现象;③水平井筒长度与裂缝长度存在产量变化临界点,该临界点随井筒长度变化而变化。压裂裂缝参数对水平井产能影响程度依次为:裂缝长度、裂缝条数、裂缝间距、裂缝与水平井井筒之间的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水平井 生产能力 电模拟实验 正交试验 灰色关联分析 裂缝参数 等压线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CO_2最小混相压力的状态方程法 被引量:25
13
作者 孙业恒 吕广忠 +1 位作者 王延芳 董艾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4,共3页
混相压力是确定油藏能否采用混相驱的重要依据,测定混相压力的最好方法是细管实验法,但室内实验法测定费时费力。基于细管实验的结果,结合“混相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利用组分分割和组合的方法,即将C7+组分分割为几种以后,对利用修正... 混相压力是确定油藏能否采用混相驱的重要依据,测定混相压力的最好方法是细管实验法,但室内实验法测定费时费力。基于细管实验的结果,结合“混相函数”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利用组分分割和组合的方法,即将C7+组分分割为几种以后,对利用修正的Redlich-kwong状态方程确定CO2最小混相压力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克服了原方法中重组分临界值难以确定的缺点;同时提高了温度对计算结果的敏感性。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确定的最小混相压力误差小于5%,充分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混相压力 细管实验 组分分割 组分重组 状态方程 混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射孔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刁刚田 刘志华 +4 位作者 周家驹 刘志萍 陈兆芳 张东荣 许树利 《钻采工艺》 CAS 2003年第6期30-33,共4页
经过近几年普通射孔在现场中的应用分析 ,发现其存在着无法解除地层污染、射孔形成的渗流面积小 ,同时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将普通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分开进行的方式改为一次进行的方式 ,即复合射孔技术 ,在王家岗... 经过近几年普通射孔在现场中的应用分析 ,发现其存在着无法解除地层污染、射孔形成的渗流面积小 ,同时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将普通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分开进行的方式改为一次进行的方式 ,即复合射孔技术 ,在王家岗油田王 5 4 1沙三中油藏开发实践中应用 ,事实证明 ,复合射孔技术比普通射孔技术产能增加近 3.5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射孔 油井 油层参数 油藏开发 固井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水深对碳酸盐岩滩坝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延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1,共5页
针对胜利油田东营断陷湖盆碳酸盐岩滩坝储层的主控因素不清的实际问题,研究古水深度对碳酸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在厚度计算、剥蚀量恢复和压实校正等方法恢复古地貌的基础上,用泥岩颜色、层理规模、古生物及岩心的元素分析资料等综合... 针对胜利油田东营断陷湖盆碳酸盐岩滩坝储层的主控因素不清的实际问题,研究古水深度对碳酸盐岩发育的控制作用。在厚度计算、剥蚀量恢复和压实校正等方法恢复古地貌的基础上,用泥岩颜色、层理规模、古生物及岩心的元素分析资料等综合确定古湖岸线和古水体深度。古水深是碳酸盐岩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不同类型碳酸盐岩沉积受到古水深控制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化学岩沉积序列的控制,碳酸盐岩发育有利的古水深为3~32m,白云岩与石灰岩对古水深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别,最适合的水深分别为20m和25m,随着气候、盐度的周期性变化,在垂向上形成了多期次的石灰岩一白云岩互层沉积。沙四段纯下亚段可以划分为2个中长期碳酸盐岩的蒸发旋回序列,进一步可分为8个短期蒸发旋回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深 碳酸盐岩 滩坝 蒸发旋回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微球堵剂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新栋 董丽新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2期83-87,共5页
为了解决现河油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通过乳液或微乳液制备方法,研制开发了活性微球系列堵剂,开展了活性微球堵剂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评价了活性微球的原始尺寸、形态、膨胀性、稳定性、封堵效果... 为了解决现河油区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通过乳液或微乳液制备方法,研制开发了活性微球系列堵剂,开展了活性微球堵剂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评价了活性微球的原始尺寸、形态、膨胀性、稳定性、封堵效果等理化指标,并模拟油藏条件对微球进行适用性评价,确定现河油区复杂断块不同渗透率条件下不同级差的微球,筛选出了适合本油区特点的微球体系,开展了矿场深部调剖试验,最终得出了利用活性微球堵剂进行深部立体调剖,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低浓度、小剂量、在线注入的结论,从而在地层深部实现逐级逐步的液流改向,提高了注入水波及面积和体积,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微球 深度调剖 断块油藏 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磺酸盐降压增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新栋 毕志峰 董丽新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4期57-59,共3页
针对低渗区块注水困难的状况,在室内开展了石油磺酸盐的溶解性、表面张力变化及岩心试验,检验石油磺酸盐的降压增注效果,并对添加石油磺酸盐是否对注水井造成损害进行了结垢趋势和腐蚀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石油磺酸盐可降低污水的表面张... 针对低渗区块注水困难的状况,在室内开展了石油磺酸盐的溶解性、表面张力变化及岩心试验,检验石油磺酸盐的降压增注效果,并对添加石油磺酸盐是否对注水井造成损害进行了结垢趋势和腐蚀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石油磺酸盐可降低污水的表面张力,具有降压增注的功效,并且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降压 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庄洼陷东坡沙四段沉积相及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利 《海洋石油》 CAS 2006年第4期44-46,61,共4页
牛庄洼陷东坡沙四段是2004年以来发现的一套新的含油层系。根据岩性、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等特点,其沉积相为来自南部物源的远岸浊积扇沉积,中扇的辫状水道微相是主要的含油微相。沙四段油气成藏特征为中高压、中等渗透、低阻油层岩性油... 牛庄洼陷东坡沙四段是2004年以来发现的一套新的含油层系。根据岩性、粒度分析、沉积构造等特点,其沉积相为来自南部物源的远岸浊积扇沉积,中扇的辫状水道微相是主要的含油微相。沙四段油气成藏特征为中高压、中等渗透、低阻油层岩性油藏或构造岩性油藏,储层横向变化控制成藏,砂体厚度大、物性好、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庄洼陷东坡 沙四段 沉积相 油气成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边水封堵实践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凡玉梅 《海洋石油》 CAS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以氚水和35S作为示踪剂进行的监测结果表明,边水垂直于等高线由外向内连续侵入,在边部中间其侵入速度大于边部两边;通过室内试验,对堵剂构成和施工参数进行优化,利用超细水泥-粉煤灰进行稠油油藏边水封堵现场实验,对延缓边水内侵起到了... 以氚水和35S作为示踪剂进行的监测结果表明,边水垂直于等高线由外向内连续侵入,在边部中间其侵入速度大于边部两边;通过室内试验,对堵剂构成和施工参数进行优化,利用超细水泥-粉煤灰进行稠油油藏边水封堵现场实验,对延缓边水内侵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增油效果,但不能阻止边水内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边水 封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加密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肖刚 《河南石油》 2005年第5期30-32,共3页
以乐安油田草20块馆陶二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开发地质和开发动态评价、动态监测等方法,研究了草20馆二砂体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后期加密调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馆二砂体吞吐阶段加热半径约为50m,平面动用程度低,井间剩... 以乐安油田草20块馆陶二砂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开发地质和开发动态评价、动态监测等方法,研究了草20馆二砂体吞吐后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后期加密调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馆二砂体吞吐阶段加热半径约为50m,平面动用程度低,井间剩余油较高,存在较大的开发调整潜力;馆二砂体目前的井网井距具有加密调整的物质基础,通过加密调整可以提高采收率5%以上。依据上述研究成果,实施了草20馆陶二砂体的加密调整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剩余油 数值模拟 加密 实践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