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肥盆地寒武系底部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1
1
作者 曹高社 宋明水 +2 位作者 刘德良 周松兴 李学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 合肥盆地海相油气的勘探逐渐受到重视。盆地西部发现的寒武系底部海相泥质烃源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是进一步油气勘探的基础。层序地层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沉积构造环境为拉张裂陷向移离扩张的过渡阶段,盆地性质属于内裂谷盆地向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过渡类型,对于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极其有利。该套烃源岩有机碳平均含量为6.46%,有机质类型为I型,Ro(2%~3.5%)与Tmax(500~600℃)反映的成熟度已进入过成熟早期乃至晚期阶段。生物标志物反映该套烃源岩在强还原高盐度的环境中形成,生源为菌藻类低等生物,其演化程度处于生油阶段。两类有机地化指标反映的成熟度差异,可能是各自代表的有机质不同。Ro和Tmax主要反映烃源岩主体的成熟度,而生物标志物可能主要反映岩石包体有机质的成熟度。综合研究认为,该套烃源岩不仅处于生气高峰期,并具有生油的可能。该套烃源岩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为合肥盆地勘探下古生界天然气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寒武系底部 烃源岩 沉积环境 地球化学特征 海相油气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明水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5,共7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岩性主要有砂砾岩、砾状砂岩、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次之。成岩矿物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碳酸盐、黄铁矿等,其中粘土矿物有高岭石、伊利石、...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地区沙四段储层岩性主要有砂砾岩、砾状砂岩、砂岩和粉砂岩,砂岩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次之。成岩矿物类型主要有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碳酸盐、黄铁矿等,其中粘土矿物有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伊-蒙混层。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A1亚期,油气注入时间为7.5~25Ma前。砂岩储层成岩相划分为三种类型压实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碎屑溶蚀成岩相。储层性质明显地受到成岩相的控制,水下辫状河道砂体是油气储集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沙河街组 成岩矿物 成岩模式 成岩相 储层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 被引量:63
3
作者 鲁国明 朱光 +3 位作者 李学田 王道轩 宋传中 刘国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6-222,共7页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色泥岩,属于腐殖型的较差烃源岩。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伸展运动,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形成了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分别沉积了上白垩统响导铺组、张桥组和下第三系定远组。响导铺组和定远组中形成的烃源岩最大累计厚度不超过200m。新第三纪以来,随着中国东部受压、郯庐断裂带的逆冲活动,合肥盆地随之消亡。合肥盆地最有前景的勘探目的层应为石炭—二叠系含岩系。今后应加强对这套地层的构造、沉积相、煤生烃、二次生烃潜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合肥盆地 郯庐断裂带 早白垩世 走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聚集差异性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魏兆亮 刘全稳 +2 位作者 程有义 李洪玺 张学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40,共3页
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天然气探明储量、天然气成藏深度、天然气富集层位明显不同,文章从气源、盖层、断层和古构造背景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主力气源岩沙三段泥岩、油页岩进入不同的热演化阶段是天然气富集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区域... 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天然气探明储量、天然气成藏深度、天然气富集层位明显不同,文章从气源、盖层、断层和古构造背景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主力气源岩沙三段泥岩、油页岩进入不同的热演化阶段是天然气富集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区域性、地区性盖层与断层活动和古构造背景联合作用,控制了天然气的空间展布,盖层厚度越大,其延伸范围就越远,连续性越好,即使受断层破坏,其连续性比薄盖层要稳定,从而减少了因断层破坏引起的天然气散失。在盖层封闭能力相同条件下,构造活动较弱地区的盖层厚度对天然气藏长期保存起关键作用,断层活动影响到的层位即是天然气最终聚集位置,各坳陷中的古构造带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指向。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沙一段区域性盖层和沙三段、明化镇下部—馆陶组上部地区性盖层遮挡下,形成了现今的天然气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天然气 分布 气源岩 盖层 断层 古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控制 被引量:18
5
作者 宋明水 江来利 +2 位作者 李学田 储东如 杜森官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9-215,共7页
北淮阳构造带由一系列向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组成,是建立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构造关系的纽带,先后经过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次向北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早期的构造以后缘滑脱、前缘推覆为特征;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以区域挤压、向北... 北淮阳构造带由一系列向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组成,是建立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构造关系的纽带,先后经过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次向北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早期的构造以后缘滑脱、前缘推覆为特征;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以区域挤压、向北逆冲为特征。合肥盆地经过坳陷、断陷两大阶段的沉陷。合肥盆地的坳陷形成强烈受到扬子陆块基底持续俯冲和大别山隆起的控制,晚白垩世后的断陷明显受到大别山差异隆起的影响,并表现出良好的构造耦合关系。合肥盆地东南的舒城坳陷是进一步寻找油气的构造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制 大别山构造带 合肥盆地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模拟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洪玺 刘全稳 +2 位作者 何家雄 张学才 刘婕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出,储集层岩石的非均质性是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水驱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未波及区、亲油岩石表面、死孔隙、狭小孔隙或低渗储集层以及部分堵塞的孔隙中;聚合物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小孔隙以及吸附在亲油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弱凝胶调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吸附在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微观分布 物理模拟 水驱 聚合物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国民 刘全稳 +2 位作者 徐剑良 胡海涛 张学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和勘探目的层之一,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储集特征和成藏规律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针对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的研究不多。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以此...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四川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和勘探目的层之一,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储集特征和成藏规律的认识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针对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的研究不多。该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可供勘探面积大,以此作为目的层的探井少,研究程度低。文章分析了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母质类型与生成时期、储层主要发育层位与控制因素、圈闭、保存条件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搞清了影响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的各项地质因素。认为蜀南地区油气来源较为充足、有利储层广泛存在、裂缝发育程度较高、盖层条件良好;圈闭的生储盖组合良好,烃源区油气大量生成时间、运移时间与圈闭形成时间和构造改造配套,具有良好的成藏地质条件,有望获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这为蜀南地区须家河组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天然气 生储盖组合 油气藏保存条件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扫描图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宁 陈攀峰 +1 位作者 郑胜利 徐春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00-504,共5页
岩心扫描图像分析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项岩心观察分析新技术。该文从岩心扫描、图像处理、地质分析3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阐述了岩心图像处理和相关沉积构造参数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对岩心图像进行孔... 岩心扫描图像分析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项岩心观察分析新技术。该文从岩心扫描、图像处理、地质分析3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阐述了岩心图像处理和相关沉积构造参数计算方法,并结合实例对岩心图像进行孔缝目标提取及相关参数的自动计算。以车古201井为例,通过岩心观察与岩心扫描图像分析并结合实验室岩矿鉴定和常规物性分析,对该井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及含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溶蚀孔洞 储集层 图像扫描 图像分析 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定量描述储层剩余油的新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全稳 李洪玺 +2 位作者 张学才 何家雄 程绪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3,共2页
剩余油描述是剩余油研究的核心和难点,多数剩余油描述的方法都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对于定量描述剩余油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引入参数“剩余油量”来定量描述剩余油,给出了单井控制剩余油量的计算公式及其解法。通过计算某区块的剩余油量,... 剩余油描述是剩余油研究的核心和难点,多数剩余油描述的方法都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对于定量描述剩余油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引入参数“剩余油量”来定量描述剩余油,给出了单井控制剩余油量的计算公式及其解法。通过计算某区块的剩余油量,描述了该区块的剩余油分布,对单井控制的剩余油量作等值线图,并将剩余油量直观地展现在平面图上。研究认为“剩余油量”不仅能够描述剩余油的详细分布情况,还能够获得不同区块剩余量大小,为油田剩余油挖潜和生产调整提供参考意见。“剩余油量”在剩余油研究中将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分布 开发后期 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莱盆地白垩系烃源岩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3
10
作者 翟慎德 任拥军 查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92-395,共4页
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技术,对胶莱盆地白垩系莱阳组烃源岩的甾萜烷和芳烃化合物进行了测试。结合分析结果对烃源岩的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为缺氧还原的微咸水-咸水的半... 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技术,对胶莱盆地白垩系莱阳组烃源岩的甾萜烷和芳烃化合物进行了测试。结合分析结果对烃源岩的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等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烃源岩发育的沉积环境为缺氧还原的微咸水-咸水的半深湖-深湖环境;有机母质来源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尤其是原生生物和细菌为主,混有少量陆源高等植物;烃源岩的成熟度明显已进入生油窗,逍仙庄段以成熟晚期和高成熟为特征,水南段正处于最佳生油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白垩系 烃源岩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磁场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董波 张德润 +5 位作者 李学田 刘英会 陈斌 于永生 王觉富 李书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3-249,共7页
合肥盆地经过高精度航磁测量获得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圈定了区内基岩的起伏形态,进行了断裂构造和区域构造单元的划分,并进行了基底岩相构造的讨论;另外还进行了局部构造异常的圈定及分类解释,最后进行了油气远景预测,为该区进一步勘探指... 合肥盆地经过高精度航磁测量获得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圈定了区内基岩的起伏形态,进行了断裂构造和区域构造单元的划分,并进行了基底岩相构造的讨论;另外还进行了局部构造异常的圈定及分类解释,最后进行了油气远景预测,为该区进一步勘探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磁场特征 基底 断裂 构造 岩石磁化率 航磁异常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电性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升平 汪启年 +4 位作者 张交东 战双庆 李学田 汪传奇 赵建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0-254,共5页
合肥盆地的电性资料反映:a)盆地盖层电阻率总体较低,E、K为低阻层,侏罗系为相对高阻层;b)基底电性差异较大,上古生界为低阻电性层,且在盆地南部广泛发育,下古生界为相对高阻层,元古界等古老地层为高阻层;c)盆地经过印支期、燕山期等多... 合肥盆地的电性资料反映:a)盆地盖层电阻率总体较低,E、K为低阻层,侏罗系为相对高阻层;b)基底电性差异较大,上古生界为低阻电性层,且在盆地南部广泛发育,下古生界为相对高阻层,元古界等古老地层为高阻层;c)盆地经过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次南北向挤压、拉张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展布的隆凹相间的构造体系,在喜山期随着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形成北东向构造带;d)舒城断裂附近为大别地块和华北地台的结合地带,华北地台向大别地块之下俯冲;e)在盆地南侧推覆体之下可能掩盖着上古生界沉积盆地,这可能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电性特征 电性层 推覆体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地震属性技术识别构造岩性物性复合油气藏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志军 刘全稳 +1 位作者 邹鲁新 张学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0-62,共3页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主要是借助各种数学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拾取有关岩性及含油性等多种属性的信息,同时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进行储层参数转换,进而直接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文章在地震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拐16井油...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主要是借助各种数学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拾取有关岩性及含油性等多种属性的信息,同时结合工区内测井资料进行储层参数转换,进而直接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文章在地震属性认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拐16井油气藏地震属性识别技术的应用,分析研究了该油气藏属于构造岩性物性复合油气藏类型的例子。拐16井区油气藏最初被作为构造圈闭,随后被预测为岩性圈闭,但后期的钻探结果表明这都是不正确的。利用均方根振幅、瞬时相位、反射能量等地震属性并结合沉积、构造等储层信息,对拐16井油气藏的岩性、物性、构造和含油气性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油气藏为构造岩性物性复合油气藏,所提出的滚动勘探开发建议已通过专家评审,并被生产管理部门所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岩石性质 物性参数 复杂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广达 程军 +2 位作者 赵克斌 李学田 孙长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合肥盆地地球化学空间场属低背景、低湿度和非均匀场范畴。烃类指标浓度在盆地周边高、中间低。化探异常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北分带,异常上方三维荧光图谱以B型为主、P型次之,与轻质油、煤成烃特征相对应。从地球化学角度建议合肥... 合肥盆地地球化学空间场属低背景、低湿度和非均匀场范畴。烃类指标浓度在盆地周边高、中间低。化探异常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北分带,异常上方三维荧光图谱以B型为主、P型次之,与轻质油、煤成烃特征相对应。从地球化学角度建议合肥盆地下一步勘探工作应继续采用综合勘探手段,重点解剖吴山庙—双墩集、桃溪—三河、曹庵—朱巷—白龙镇等不同类型的化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区域地球化学场 特征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峰油气藏概念(Ⅱ)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全稳 雷向阳 +2 位作者 程绪彬 李洪玺 张学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5-48,共4页
比较了正峰油气藏与源控、源盖共控、满凹含油等概念的异同,分析了在“油气藏”位置、形态、规模、所属类别、如何寻找油气藏和建立油气勘探的方向与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相同点在于对盆地控油论的依赖,不同点在对“藏”的位置、结构、“... 比较了正峰油气藏与源控、源盖共控、满凹含油等概念的异同,分析了在“油气藏”位置、形态、规模、所属类别、如何寻找油气藏和建立油气勘探的方向与方法等方面所存在的相同点在于对盆地控油论的依赖,不同点在对“藏”的位置、结构、“藏”中流体属性、油气藏所属勘探开发阶段及开发的后效性认识上。针对正峰油气藏的属性与结构特点,给出了判断和寻找此类油气藏的方式方法。提出了开发正峰油气藏应注意控制产量、延长一次采油时间、不要轻易对油田注水注气、不要随便运用采油新技术、有些油气藏可以先抽底水等认识。研究认为:正峰油气藏的勘探可以不针对圈闭而展开,即可不以圈闭为勘探目标进行;开发不能以突击增产为前提,而应以累积增产为目标;要注意保护正峰油气藏结构;要及时做好一些老油气田的“唤醒”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圈闭 勘探 开发 老油气田 自生自储 油气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峰油气藏概述(Ⅰ)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全稳 李洪玺 +2 位作者 程绪彬 雷向阳 张学才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4-48,共5页
正峰油气藏概念的提出,开启了对油气藏属性与结构的新认识,以及对其勘探开发的一套新观念。正峰油气藏的属性之一就是它的储量是动态的,最终储量大于容积、产量大于可采储量,其结构不是单一的“藏”,而是由“油气藏”、“油气场”、“... 正峰油气藏概念的提出,开启了对油气藏属性与结构的新认识,以及对其勘探开发的一套新观念。正峰油气藏的属性之一就是它的储量是动态的,最终储量大于容积、产量大于可采储量,其结构不是单一的“藏”,而是由“油气藏”、“油气场”、“油气源”组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正峰油气藏结构的优质与否决定了其藏续能力(藏续能力是指油气藏继续捕获油气的能力)。文章分别简单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的油气场结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油矿的复苏原因和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所存在的正峰油气藏实例,从我国西、中、东部的实例选择性地说明了我国存在着这种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盆地 烃源 中国 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速度场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成斋 赵宗举 +3 位作者 易万霞 孙树海 李学田 沈金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5-260,共6页
通过地震测井及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合肥盆地沉积岩速度场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看,埋深及岩性是控制速度的主要因素,中、新生界以侏罗系特别是下侏罗统的层速度高,普遍达5000~6000m/s以上,反映其岩性致密及埋深较大;以中... 通过地震测井及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合肥盆地沉积岩速度场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看,埋深及岩性是控制速度的主要因素,中、新生界以侏罗系特别是下侏罗统的层速度高,普遍达5000~6000m/s以上,反映其岩性致密及埋深较大;以中、上白垩统及第三系层速度较低,成为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侏罗系下伏的古生界—上元古界遭受了印支期强烈的冲断叠覆改造,其速度场异常复杂。综合分析认为,大桥凹陷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有利地区,以勘探白垩系低幅度背斜—半背斜圈闭及岩性圈闭天然气藏为主,因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地震速度分析处理及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解释、有效地识别这些圈闭就成为当前勘探工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速度场 特征 油气 地震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