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水层地下储氢圈闭盖层密封性评价——以Y含水圈闭为例
1
作者 贾善坡 张玥 +2 位作者 温曹轩 李健 张宗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9-740,共12页
结合国内外含水层储气库建设中影响盖层密封性的关键指标,构建含水层地下储氢圈闭盖层密封性评价体系,分析得出适合中国含水层盖层密封性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了华东某油气... 结合国内外含水层储气库建设中影响盖层密封性的关键指标,构建含水层地下储氢圈闭盖层密封性评价体系,分析得出适合中国含水层盖层密封性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分析了华东某油气区内的Y含水圈闭盖层静态密封能力。结果表明:(1)盖层静态密封性评价体系中直接盖层厚度、岩石脆性等传统评价因素占比较高,其次为地层水的酸碱性、矿物类型等特殊因素。(2)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法分析可知,Y含水圈闭的盖层在静态条件下具备一定的封气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封隔储集层中的氢气,避免氢气逸散。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可为初步评价含水层地下储氢盖层密封性提供一定的指导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 氢气储存 盖层密封性 层次分析法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剩余压力梯度与油气分布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华 李君 +3 位作者 冯月琳 郝雪峰 林红梅 袁飞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3-1091,共9页
为了量化表征超压对油气运聚和分布的关系,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在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地层流体压力预测的基础上,计算了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剩余压力梯度,并分析了剩余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 为了量化表征超压对油气运聚和分布的关系,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和分析测试等资料,在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地层流体压力预测的基础上,计算了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剩余压力梯度,并分析了剩余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渤南洼陷沙三段富含油气且超压普遍发育,深洼带剩余压力较大,剩余压力梯度最高,其次为陡坡带和断阶带,缓坡带剩余压力较小,梯度最低。受超压中心分布的影响,各地区油气运移动力条件及其油气富集空间存在较大差异:超压中心区油气运移动力较强,高剩余压力梯度主要分布于断层附近,油气多富集在渤深4断层附近;近超压中心区砂体侧向输导阻力不同,高剩余压力梯度主要出现在非均质性较强的地层中,剩余压力梯度较低的地区是油气运聚的指向区;而远离超压中心的地区剩余压力较小,油气运移浮力作用明显占主导,剩余压力梯度与油气分布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 剩余压力梯度 剩余压力 油气分布 沙河街组三段 渤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型储气库圈闭应力场扰动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玥 贾善坡 +4 位作者 温曹轩 张品金 李健 张鲁钢 施少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5-128,I0007,I0008,共16页
气藏型储气库的季节性周期注采过程引起储层局部压力变化,圈闭应力场受到扰动,应力路径发生改变。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考虑储气层—盖层—底板—围岩复合地质体,建立储气库力学数值模型,分析天然气注采周期内储气库圈闭应力场及应... 气藏型储气库的季节性周期注采过程引起储层局部压力变化,圈闭应力场受到扰动,应力路径发生改变。基于渗流—应力耦合理论,考虑储气层—盖层—底板—围岩复合地质体,建立储气库力学数值模型,分析天然气注采周期内储气库圈闭应力场及应力路径变化,探讨盖层物理力学参数对储气库圈闭应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注采作业后,储气库圈闭应力场不均匀分布,距离储层越近的应力场受扰动程度越大,储层与盖层交界面受扰动程度最大,其次是盖层与底板交界处,上覆层受扰动程度最小;采气阶段的应力场受扰动程度大于注气阶段的,且垂直总应力增量大于水平总应力增量,水平总应力增量大于剪切应力增量;应力路径在储层与盖层交界面发展速度最快,在储气库圈闭水平距离内,垂直应力路径因数总体发展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水平应力路径因数为先上升后下降;盖层物理力学参数对储层与盖层交界面的应力场扰动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盖层弹性模量、盖层渗透率、盖层泊松比。该结果为气藏型储气库建库设计及安全运行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圈闭应力场 扰动规律 应力路径效应 盖层物理力学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