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南洼陷沙四段膏泥岩中高丰度孕甾烷成因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雷春生 杜振京 卢鸿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渤南洼陷沙四段膏泥岩样品中检出了高丰度孕甾烷(相对于规则甾烷),孕甾烷/规则甾烷值为0.52~7.88,平均值为3.12。这些膏泥岩样品具有指示性较强的盐湖相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如较低的姥鲛烷/植烷值(Pr/Ph=0.12~0.76)、高伽马蜡烷指数... 渤南洼陷沙四段膏泥岩样品中检出了高丰度孕甾烷(相对于规则甾烷),孕甾烷/规则甾烷值为0.52~7.88,平均值为3.12。这些膏泥岩样品具有指示性较强的盐湖相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如较低的姥鲛烷/植烷值(Pr/Ph=0.12~0.76)、高伽马蜡烷指数(GI=0.04~1.45)、高升藿烷指数(HHI=0.03~0.22)和较高的二苯并噻吩/菲值(DBT/P多大于1),均指示了高盐度水体、强还原性和富硫沉积环境,生源输入主要为嗜盐菌和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根据渤南洼陷沙四段原油中检出丰富的含硫甾烷,推测渤南洼陷高丰度孕甾烷可能与含硫甾烷形成过程中的不完全硫化作用有关。通过剖面上各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随埋深的纵向变化特征发现,孕甾烷与Pr/Ph、HHI和GI值等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它们均指示还原、高盐度以及富硫贫铁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南洼陷 膏泥岩 孕甾烷 含硫甾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宋明水 向奎 +3 位作者 张宇 蔡攀 刘建磊 杨仁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40-751,共12页
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推动了泥页岩沉积机理研究的快速发展,使得细粒物质的搬运和沉积成为当今沉积学界和油气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尽管海洋环境下的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成果频见报道,但有关我国新生代湖泊环境中的泥质重力流沉积尚未引... 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推动了泥页岩沉积机理研究的快速发展,使得细粒物质的搬运和沉积成为当今沉积学界和油气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尽管海洋环境下的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成果频见报道,但有关我国新生代湖泊环境中的泥质重力流沉积尚未引起沉积学界的关注。故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基础上,以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为重点,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湖相泥质重力流沉积特征;探讨了湖相泥质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湖泊沉积学研究和陆相页岩油气开发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泥质块体流、泥质碎屑流、泥质浊流及泥质异重流等多种重力流沉积类型;泥质滑塌岩、泥质碎屑岩、泥质浊积岩和泥质异重岩在时空上可以共生共存。认为泥质沉积物可以在动荡水体和较强水动力条件下沉淀;泥质重力流沉积在深水沉积区占有重要地位;泥质重力流对于泥页岩中的粗粒碎屑物质、有机质的搬运和沉积以及有机质的埋藏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的非常规油气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细粒物质 泥质碎屑岩 泥质浊积岩 泥质异重岩 非常规油气 东营凹陷 古近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各向异性参数层析反演策略与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瑞合 赵金玉 +2 位作者 印兴耀 马妮 谷玉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4-490,共7页
随着宽方位和全方位采集方法的广泛应用,地震数据处理中更多地使用大炮检距数据,而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往往对大炮检距数据影响较大,导致成像精度降低。此外,现阶段各向异性偏移算法发展迅速,但是各向异性参数建模技术还相对滞后。为此,... 随着宽方位和全方位采集方法的广泛应用,地震数据处理中更多地使用大炮检距数据,而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往往对大炮检距数据影响较大,导致成像精度降低。此外,现阶段各向异性偏移算法发展迅速,但是各向异性参数建模技术还相对滞后。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P-SV波分离的射线追踪方法,为层析反演提供准确的旅行时和射线路径等信息,通过推导VTI介质层析矩阵的形式,介绍同时迭代重建方法,重点分析VTI介质的三个各向异性参数对不同角度的敏感性,并制定基于角度约束的三参数顺序反演策略。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成像深度恢复到真实位置,提高了与井数据的匹配度,能较好地适应复杂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各向异性参数 射线追踪 层析反演 反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数据驱动的紧框架微地震数据随机噪声压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唐杰 张文征 +1 位作者 梁雨薇 谷玉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61,I0007,共9页
地面微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很低,严重影响初至拾取的精度及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首先采用基于弱纹理块的噪声估计方法求取含噪微地震数据中的噪声方差,然后采用数据驱动紧框架方法去噪,有效地压制实际微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提高数据的... 地面微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很低,严重影响初至拾取的精度及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首先采用基于弱纹理块的噪声估计方法求取含噪微地震数据中的噪声方差,然后采用数据驱动紧框架方法去噪,有效地压制实际微地震数据中的随机噪声,提高数据的信噪比。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去除传统方法在低信噪比数据去噪后引入的背景斑块,且去噪后的信噪比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方法,本文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及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方差估计 数据驱动紧框架 地震去噪 弱纹理块 微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缝长压裂模拟技术的致密储层压裂改造效果定量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培刚 杜书恒 侯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18,共9页
在考虑压裂液滤失的压裂缝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石油工程地质一体化的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储层地质分析及精细油气藏三维建模,对松辽盆地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开展水力压裂的目的储层段压裂改造效果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研... 在考虑压裂液滤失的压裂缝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石油工程地质一体化的全缝长压裂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储层地质分析及精细油气藏三维建模,对松辽盆地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开展水力压裂的目的储层段压裂改造效果定量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微观裂缝较为发育,黏土矿物含量较高,自生石英较为发育,对岩石的力学性质影响较大,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水力裂缝的张开及导流能力的非均质性;各小层压裂改造效果的“有效导流范围”均可进一步细分为四级导流区,对原油开采将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提出的“单砂体产液量极限值”及“微地层单元产液量极限值”概念及计算方法,可为评估单砂体内部产能贡献提供借鉴,有利于开展单砂体“靶向”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单砂体 水力压裂 导流能力 产液量极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准中4区块侏罗系断裂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辉 胡修权 +5 位作者 梁家驹 徐国盛 淡永 向奎 赵永福 张建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9-1504,共16页
准中4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勘探程度低。结合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开展了侏罗系断层对油气藏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以走滑断层为主,构造样式有4种。D1井—D1井西区域以孤立... 准中4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腹部,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但勘探程度低。结合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开展了侏罗系断层对油气藏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以走滑断层为主,构造样式有4种。D1井—D1井西区域以孤立或雁列式的中等角度逆断层为主,部分正花状构造,表现为早侏罗世拉张,中晚侏罗世压扭; D2井北区域以负花状构造为主,构造环境为张扭; D6井区域以直立缺少分支的走滑断层和负花状构造为主,表现为早侏罗世拉张,中晚侏罗世张扭。从时间上来说,中侏罗世断裂平均活动速率最强,早侏罗世次之,晚侏罗世最弱。从区域上来说,D2井北区域在早中侏罗世断裂平均活动速率最大,在晚侏罗世弱于D1井—D1井西区域,D6井区域在整个侏罗纪时期断裂平均活动速率最弱。同时,探讨了油源断裂、断层相关圈闭、断层侧向封闭性对油气成藏的疏导、富集场所、聚集可能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中4区块 侏罗系 走滑断层 断裂活动速率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叠系残留地层沉积相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仁超 李阳 +2 位作者 汪勇 李文厚 赵永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25-538,共14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叠系残留地层为近年来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为明确古潜山储集层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规律,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依据测井曲线、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及沉积序列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叠系残留地层为近年来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为明确古潜山储集层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规律,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依据测井曲线、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及沉积序列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叠系古潜山区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1)古潜山区石炭系—二叠系残留地层厚度变化很大,石千峰组被剥蚀殆尽;(2)石炭纪—二叠纪研究区经历了海陆交互相→海陆过渡相→河流相的演化过程,其中本溪组及太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潟湖、潮坪及障壁岛相,山西组沉积时期发育三角洲相,以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可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天然堤及泥炭沼泽等微相,而上、下石盒子组沉积时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心滩、河床滞留沉积及泛滥平原微相;(3)受沉积环境演化的控制,本溪组—太原组的砂体呈斑块状展布,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的砂体呈近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对济阳坳陷北部潜山区沉积相与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为该古潜山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关键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石炭系 二叠系 残留地层 沉积相 砂体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中部4区块侏罗系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成藏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沈澈 蒋有录 +2 位作者 杨佳颖 方旭庆 鲁修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5,共13页
准中4区块侏罗系油气藏具有混源、多期充注的特征,而断层和砂体复合形成的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刻画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特征,明确优势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分布和成藏模式... 准中4区块侏罗系油气藏具有混源、多期充注的特征,而断层和砂体复合形成的断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刻画输导体系类型及分布特征,明确优势输导体系及其对油气分布和成藏模式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具备强输导能力(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系数小于3.5、启闭系数大于1)并沟通烃源岩层与储层的油源断裂为垂向输导通道,砂地比大于30%的部分连通和完全连通砂体为油气横向运移通道;优势输导体系为强输导断层汇聚面与连通砂体构造凸面脊,控制了油气分布;综合输导体系演化和油气充注过程建立混源供烃-两期充注-断砂复合输导油气成藏模式,第一期成藏期为断层和砂体共同输导至三工河组与头屯河组,而第二期成藏期断层为主要输导通道,垂向输导至头屯河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导体系 断层 砂岩输导层 控藏作用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