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层灰岩油藏岩溶纵向分带研究——以塔河油田四区油藏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曲全工 张敬轩 +1 位作者 陆友明 朱凤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共5页
塔河油田四区主要含油层系为奥陶系鹰山组,岩性为质纯厚层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孔隙,包括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孔、缝及溶洞,原生孔隙不发育。依据现代岩溶水动力单元研究成果,建立岩溶概念模型,划分出渗流岩溶带(包括渗... 塔河油田四区主要含油层系为奥陶系鹰山组,岩性为质纯厚层海相碳酸盐岩,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孔隙,包括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孔、缝及溶洞,原生孔隙不发育。依据现代岩溶水动力单元研究成果,建立岩溶概念模型,划分出渗流岩溶带(包括渗入亚带和渗流亚带)、潜流岩溶带和缓流岩溶带3个古水动力单元。应用随机地震反演技术,描述储层展布,揭示了储集层纵向上主要受控于古岩溶分带,平面上受控于岩溶古地貌单元的规律,研究成果通过实际钻井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分带 随机地震反演 储层发育规律 鹰山组 奥陶系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北缘春晖油田三叠系层序控制下圈闭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1-207,共7页
近期中石化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带哈山地区三叠系获得突破,由于地层超剥关系复杂,且前期受资料限制,圈闭类型及发育特征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展。运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依据野外露头、地震相、岩心相特征,结合20余... 近期中石化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山前带哈山地区三叠系获得突破,由于地层超剥关系复杂,且前期受资料限制,圈闭类型及发育特征制约了该区的勘探进展。运用陆相层序地层学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依据野外露头、地震相、岩心相特征,结合20余口井的钻录测井资料,在哈山地区三叠系内部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单元,识别出1期低位域、3期水进域和3期高位域沉积;分析认为体系域的纵向组合制约了储盖组合,从而控制了圈闭类型及有效性;区内三叠系发育构造地层、岩性两类圈闭,构造地层类圈闭主要发育在低位域,受三排北东向断层和尖灭线控制,岩性圈闭发育在高位域及水进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山地区 三叠系 层序地层 储盖组合 圈闭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山地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铁良 王圣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150-156,共7页
哈山地区构造演化史、油气充注过程及构造演化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认识不清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推进的关键难题。研究在构造地质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元素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哈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历程,认为该区经历了早二叠世后碰撞拉张伸展期、... 哈山地区构造演化史、油气充注过程及构造演化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认识不清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推进的关键难题。研究在构造地质学理论指导下结合元素分析等方法揭示了哈山地区的构造演化历程,认为该区经历了早二叠世后碰撞拉张伸展期、晚二叠世强烈逆冲推覆期、三叠纪冲断叠加期、侏罗纪-白垩纪振荡隆升期和新生代左旋走滑调整期5个构造演化阶段。利用油包裹体荧光特性、烃类包裹体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并结合埋藏史,确定了该区的3期油气充注,并确定其时间分别为距今250 Ma、200 Ma和130 Ma。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运动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明确了多期逆冲推覆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的充注成藏过程,指出研究区存在3个构造运动与油气充注的耦合期,为探索研究区油气成藏演化规律和深化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油气充注 流体包裹体 耦合关系 哈山地区 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多相复杂储集层预测——以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1砂组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玲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597-600,共4页
对于多物源、多沉积相类型、古地貌复杂的地区,常规地震属性储集层预测技术的预测精度会明显降低。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不同物源体系及沉积相类型分区域精确描述的储集层的预测方法,并在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进行了有效验证。春风油田沙... 对于多物源、多沉积相类型、古地貌复杂的地区,常规地震属性储集层预测技术的预测精度会明显降低。为此,文中提出了基于不同物源体系及沉积相类型分区域精确描述的储集层的预测方法,并在准噶尔盆地春风油田进行了有效验证。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1砂组具有西北和西南2个物源区,主要对应发育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针对西南物源远源辫状河三角洲地震强反射砂体,主要采用了振幅类地震属性特征进行储集层的识别和描述;针对西北物源近源扇三角洲地震空白反射砂体,在"坡折控砂"理论约束下利用地震资料拓频处理技术,实现地震资料有效高频成分的增强,提高地震分辨率,达到追踪描述超覆带砂体边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体系 沉积相带 储集层预测 坡折控砂 拓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北缘春晖油田不整合圈闭边界识别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健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417,共4页
准噶尔盆地北缘春晖油田浅层主要发育超覆-削蚀油藏,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位置对于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受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的限制,地震识别超覆线和削蚀线与实际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存... 准噶尔盆地北缘春晖油田浅层主要发育超覆-削蚀油藏,准确确定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位置对于指导油气勘探有重要意义。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受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的限制,地震识别超覆线和削蚀线与实际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存在一定的外推距离,该外推距离随地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地层纵波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地震频率的增大而减小,从而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外推公式,落实了地层超覆线和削蚀线的准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春晖油田 相位属性 正演外推模拟 超覆线 削蚀线 不整合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烃增压在超压形成中的作用——以东营凹陷西部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国庆 宋国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177-181,共5页
通过单井压力、剖面压力及地化特征分析表明了生烃增压在东营凹陷西部超压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质评价及烃源岩埋藏史-演化史分析探讨了生烃作用成为东营凹陷西部超压成因重要因素的机理。结合生烃增压分析,建立了东营凹陷西部增... 通过单井压力、剖面压力及地化特征分析表明了生烃增压在东营凹陷西部超压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质评价及烃源岩埋藏史-演化史分析探讨了生烃作用成为东营凹陷西部超压成因重要因素的机理。结合生烃增压分析,建立了东营凹陷西部增压模式,认为异常压力的演化分为三个阶段:正常压力阶段、欠压实及早期生烃阶段、大量生排烃阶段,生烃增压在超压形成的后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超压 生烃增压 增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油气运聚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7
作者 沈扬 林会喜 +4 位作者 赵乐强 曾治平 宫亚军 郭瑞超 闵飞琼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09,共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地层超覆剥蚀频繁,远离油源,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结合地质研究、测试分析、盆地模拟认识,剖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揭示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具有"三源供烃、三期充注、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地层超覆剥蚀频繁,远离油源,油气运聚过程复杂。结合地质研究、测试分析、盆地模拟认识,剖析了油气成藏要素及其时空匹配关系,揭示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具有"三源供烃、三期充注、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毯砂边缘-壳下聚集"的成藏特征。超剥带主要有"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淋滤层-毯砂"等3种油气输导样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超剥带总体具有"远源供烃,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输导效能主控成藏与富集"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超剥带 断层-毯砂-淋滤层输导 油气运聚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2
8
作者 隋风贵 林会喜 +2 位作者 赵乐强 张奎华 乔玉雷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大量地质与地震资料,分析总结了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地质结构及地层充填特征,研究了隆起带圈闭、烃源岩及输导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后指出,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发育着持续隆升、先拗后隆、隆拗反复等3种垂向演化类型,对应形成3种地质... 基于大量地质与地震资料,分析总结了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地质结构及地层充填特征,研究了隆起带圈闭、烃源岩及输导体系空间配置关系后指出,准噶尔盆地周缘隆起带发育着持续隆升、先拗后隆、隆拗反复等3种垂向演化类型,对应形成3种地质结构。持续隆升型隆起具有"旁源侧圈"空间配置关系,先拗后隆型、隆拗反复型隆起具有"下源上圈"、"圈源同位"、"旁源侧圈"等空间配置关系,不同的圈源配置关系有不同的输导体系。受不同地质结构控制下圈团、烃源岩、输导体系发育特点及其空间配置关系的影响,盆地周缘隆起带具有3种油气成藏模式。盆地周缘隆起带的车排子南部、哈山地区—红旗坝、木垒等地区资源潜力较大,应是今后勘探的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周缘隆起带 圈源空间配置 油气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毯砂成藏期孔隙度恢复及其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林 许涛 +3 位作者 石好果 张曰静 张敏 修金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6-493,共8页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储层物性等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油气充注史研究,通过分析成藏期毯砂成岩特征,建立成岩演化序列与油气充注的对应关系,并分别采用压实趋势法与反演回剥法对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J1s2(1)]毯砂在... 综合利用岩石薄片、储层物性等资料,结合埋藏史及油气充注史研究,通过分析成藏期毯砂成岩特征,建立成岩演化序列与油气充注的对应关系,并分别采用压实趋势法与反演回剥法对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二段下亚段[J1s2(1)]毯砂在关键成藏期的孔隙度进行了定量恢复。结果表明,在成藏关键期,毯砂埋藏浅,物性较好,可做为较好的油气输导层及储集层,表明该毯砂在成藏关键期的重要输导作用,同时明确了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演化 物性恢复 毯砂 三工河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压力系统及其成藏特征——以沾化凹陷孤南洼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付启 王永诗 +2 位作者 宋国奇 林会喜 刘雅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5,共6页
受构造演化与沉积过程的控制,断陷盆地在纵向上会发育不同的压力系统,不同压力系统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明确该类盆地的压力分布与油气成藏特征,对沾化凹陷孤南洼陷进行剖析.根据实测及测井计算数... 受构造演化与沉积过程的控制,断陷盆地在纵向上会发育不同的压力系统,不同压力系统的成藏条件、成藏模式及油气分布规律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了明确该类盆地的压力分布与油气成藏特征,对沾化凹陷孤南洼陷进行剖析.根据实测及测井计算数据可知,孤南洼陷埋深3 000 m之上(Es2及其以上地层)古近系的压力系数主要为1.0-1.2,为常压系统;3 000 m之下(Es3以下地层)压力系数大于1.2,为高压系统.根据地层压力及油气分布,将研究区古近系划分为源外常压和源内高压2个油气成藏体系,前者位于烃源岩之上,以断块等构造圈闭为主,其油气成藏模式为源外断裂输导成藏,即沙三段中、下亚段油气沿断层垂向运移至沙二段及其以上地层,或直接在断块、滚动背斜等圈闭中成藏,或改为横向运移在合适圈闭中成藏,油气主要分布在油源断裂附近;后者位于烃源岩之内,以岩性、构造-岩性圈闭为主,油气成藏模式是源内高压充注成藏,即沙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异常高压的驱动下直接向紧邻的砂岩体、构造-岩性圈闭侧向运移成藏,油气在高压区岩性体内聚集成藏,油藏分布受压力及岩性体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压力系统 源外常压源内高压 油气成藏特征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00
11
作者 隋风贵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9-793,共15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及演化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最新勘探进展及区域研究资料,重新梳理了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合演化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资源丰富,但地质结构及演化十分复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最新勘探进展及区域研究资料,重新梳理了该区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叠合演化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段、上下分层"的构造特征,二叠纪以来先后经历了早二叠世后造山伸展、中—晚二叠世强烈挤压逆冲、三叠纪继承性逆冲叠加、侏罗纪—白垩纪整体振荡升降和新生代陆内前陆等五大构造阶段,总体上三叠纪前构造活动强烈,三叠纪之后构造趋于稳定。不同地区构造演化过程具有差异性,自北向南3种垂向叠加演化方式形成3类复式地质结构:哈山地区属于"推覆-超剥型",克拉玛依地区属于"逆掩-超剥型",车排子地区属于"冲断-超剥型"。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一是不同的叠加演化方式决定了不同的地质结构类型,进而控制不同的源、圈、输导体系等成藏要素及其空间配置关系;二是多期构造活动导致多个成藏期,形成了多种油气成藏模式。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经历了多次逆冲抬升,是油气长期指向区,复杂的构造演化导致其具有多源供烃、多期成藏、立体含油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构造 叠加演化方式 地质结构 圈源配置 成藏模式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饶阳凹陷武强地区沙二、沙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姜超 邓爱居 +2 位作者 李凤群 张新见 李运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共6页
为明确饶阳凹陷武强地区沙二、沙三段有效储层的成因和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分析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结合物性测试和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等资料,研究该区储层的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过程及其对物... 为明确饶阳凹陷武强地区沙二、沙三段有效储层的成因和分布规律,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分析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结合物性测试和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等资料,研究该区储层的成岩阶段和成岩演化过程及其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是研究区主要的砂岩类型,结构和成分成熟度为中等;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溶蚀孔隙,此外发育少量原生孔隙和裂缝;储层埋藏深度大,整体以中低孔、中—低渗储层为主;储层成岩阶段主要处于早成岩B期 中成岩A期,受烃源岩成熟过程的影响,垂向上次生孔隙主要发育深度为2 400-2 800 m.该研究对武强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武强油田 沙二段 沙三段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沉积旋回识别方法在银川盆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向峰 崔红庄 郇玉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7-592,共6页
传统费希尔图解方法主要用于识别海相碳酸盐岩露头剖面沉积层序和反演长周期海平面变化,并需要人工识别沉积旋回,识别困难且存在多解性。以银川盆地深层钻井自然伽马曲线为研究对象,提出通过最小二乘法、一阶差分等数据处理,并将此图解... 传统费希尔图解方法主要用于识别海相碳酸盐岩露头剖面沉积层序和反演长周期海平面变化,并需要人工识别沉积旋回,识别困难且存在多解性。以银川盆地深层钻井自然伽马曲线为研究对象,提出通过最小二乘法、一阶差分等数据处理,并将此图解技术引入陆相湖泊碎屑岩沉积中,定量分析旋回特征。在银川盆地渐新统清水营组湖相沉积中识别出426个高频沉积旋回,平均厚度为4.5 m,图解显示银川盆地渐新世主要经历2次较大的三级湖平面升降变化。通过岩屑录井剖面旋回对比分析,证实了该方法在划分湖相碎屑岩沉积旋回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旋回 费希尔图解 银川盆地 湖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千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1-58,8,共8页
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岩石结构构造和古生物,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可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以及水上分流河道、... 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岩石结构构造和古生物,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可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以及水上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泥滩、滩坝微相.总体为滨浅湖沉积背景,西北部为隆起区,提供物源,向东、南方向逐渐演化为宽缓的斜坡,碎屑物质主要沉积于斜坡的滨浅湖区.从清水河组到连木沁组沉积范围不断往西南部扩大.受湖平面升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影响,扇三角洲砂体规模较小,滩坝砂体广泛发育,砂体紧靠生油凹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易于形成下生上储型油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地区 白垩系 沉积相 扇三角洲相 湖泊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未发生旋转的古地磁证据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千军 时保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7,共7页
四川盆地中生代以来沉积中心经历弧形迁移,盆地是否发生旋转具有争议。根据古地磁数据计算古纬度表明,四川盆地晚二叠世以来主要经历了大规模北向漂移、南向漂移、快速北向漂移过程。以现有精度古地磁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盆地中生代以来,... 四川盆地中生代以来沉积中心经历弧形迁移,盆地是否发生旋转具有争议。根据古地磁数据计算古纬度表明,四川盆地晚二叠世以来主要经历了大规模北向漂移、南向漂移、快速北向漂移过程。以现有精度古地磁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盆地中生代以来,其相对于欧亚大陆、扬子地块旋转量都小于数据本身的误差值,相对于欧亚大陆和扬子地块都没有有效意义的旋转。综合分析认为,四川盆地中新生代沉积中心的弧形迁移,反映了周缘造山带不同时期的构造活动对四川盆地沉降及沉积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弧形迁移 古地磁 旋转 沉积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层序划分的界面沉积标志及地球化学指示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琳 许文国 +3 位作者 杨仓 黄一舟 王乾右 王兴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4-533,共10页
页岩油气勘探需解决的一个基础核心问题是建立富有机质页岩高精度岩相层序,准确预测页岩甜点段。受页岩沉积相对连续与特征变化难识别等因素控制,页岩地层层序关键界面识别难度较大。文章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北美和国内部分页岩沉... 页岩油气勘探需解决的一个基础核心问题是建立富有机质页岩高精度岩相层序,准确预测页岩甜点段。受页岩沉积相对连续与特征变化难识别等因素控制,页岩地层层序关键界面识别难度较大。文章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结合北美和国内部分页岩沉积储层实例特征,指出在页岩沉积中的相对较浅区域,小型冲刷面、低角度的页岩层断面、软质沉积物变形、壳质纹层和冲断构造碎屑等沉积特征的出现是层序边界的重要沉积学指示。对应等时地层中未出现以上明显剥蚀面的连续页岩层沉积,岩相组合转换面、不同类型滞留沉积物、黄铁矿鲕粒层或磷酸盐结核面,加之配合指示氧化-还原条件(有机地化参数、无机微量/主量元素等)及有机物/矿物富集变化规律(有机质丰度、沉积物密度、矿物成分含量等)的地球化学指标可综合判断层序边界或最大海泛面。文章结合国内外实例,详细总结梳理了在测井资料辅助下,使用沉积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判断层序界面的关键问题和理论解释,提倡在页岩层序地层划分中,利用钻测井曲线和岩相组合划分三级层序,并结合使用沉积特征和地球化学参数准确搭建四级及以上高频层序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面 沉积特征 地球化学 层序地层学 海相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山前带构造建模技术探讨——以准南阿什里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学良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5期585-589,共5页
山前带构造变形强烈,地表条件复杂,受地质、地表条件影响,地震剖面反射不清,构造解释困难。文中充分利用野外露头、地震等基础资料,建立了准南山前带阿什里地区多个初始构造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运用平衡剖面技... 山前带构造变形强烈,地表条件复杂,受地质、地表条件影响,地震剖面反射不清,构造解释困难。文中充分利用野外露头、地震等基础资料,建立了准南山前带阿什里地区多个初始构造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运用平衡剖面技术验证,最终确立了相对合理的构造地质模型,并将构造样式划分为逆掩推覆带、山前变形带和前缘变形带。其中山前变形带又可分为上、下2个构造层,上构造层为侏罗系组成的宽缓背斜构造,下构造层为三叠系和二叠系组成的早期冲断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山前带 构造建模 平衡剖面 构造样式 准南阿什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