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西部探区哈山地区组合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1
作者 周文迪 庞敏 +2 位作者 贺文卿 周汉国 张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为解决胜利西部探区哈山地区中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坚硬地层可钻性差、地层倾角大、井斜难控制、井壁易失稳等技术难题,实现油气储量的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在现用常规钻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段组合钻井技术适用性研究与工艺优化,针对石... 为解决胜利西部探区哈山地区中深层石炭系、二叠系坚硬地层可钻性差、地层倾角大、井斜难控制、井壁易失稳等技术难题,实现油气储量的高效勘探、效益开发,在现用常规钻井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分段组合钻井技术适用性研究与工艺优化,针对石炭系、二叠系的云质岩、火成岩难钻地层,提出气体钻井相关提速及安全施工配套技术,形成了地区施工规范;在气体钻井转钻井液施工后,优先选用“气体钻井+‘孕镶钻头+涡轮钻具/高速螺杆’”组合钻井技术,并针对地层特点研发了不同尺寸的高效孕镶钻头系列,实现井斜控制与机械钻速双提高。该组合钻井技术在哈山3和哈山2等井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哈山3井气体钻井机械钻速达到5.2m/h,较常规钻井方式提速3倍以上,转钻井液施工后采用孕镶钻头+涡轮钻具/高速螺杆施工,地层倾角为30°,井斜控制良好,机械钻速接近1m/h,较常规钻井技术表现出良好的区域应用效果。现场应用表明,“气体钻井+‘孕镶钻头+涡轮钻具/高速螺杆’”组合钻井技术是实现胜利西部探区哈山地区中深层钻井提速提效的一种有效手段,但该组合钻井技术也存在瓶颈,结合对粒子冲击钻井技术的适用性研究,建议下步引进并完善粒子冲击钻井技术,力争实现区域钻井提速提效再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涡轮钻具 孕镶钻头 提速提效 哈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钻井工况与Bi-GRU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伟峰 刘凯 +3 位作者 张德志 李威桦 徐黎明 戴永寿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4,共8页
现有根据钻井液池体积和钻井液出口流量变化监测溢流与井漏的方法,未考虑开、停泵工况对出口流量和钻井液池体积变化的影响,易导致误报。为了降低误报率,分析了钻井工况与钻井液池体积和钻井液出口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结合钻... 现有根据钻井液池体积和钻井液出口流量变化监测溢流与井漏的方法,未考虑开、停泵工况对出口流量和钻井液池体积变化的影响,易导致误报。为了降低误报率,分析了钻井工况与钻井液池体积和钻井液出口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结合钻井工况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directional-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的溢流与井漏智能监测方法。利用23口井的溢流与井漏监测数据,对提出的模型与现有典型模型分别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Bi-GRU的溢流与井漏智能监测模型的识别准确率为94.25%,优于其他模型;与未考虑钻井工况的Bi-GRU模型相比,误报率由12.52%降至1.12%。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消除溢流与井漏监测时因开、停泵导致的风险误报,能为安全钻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流 井漏 监测 钻井工况 人工智能 风险识别 风险误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缘非生烃洼陷它源油气运聚方式及勘探意义——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彭存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1-1037,共7页
盆缘非生烃洼陷的油气勘探受制于较差的油气输导条件,使之往往成为勘探“禁区”。为探索盆缘非生烃洼陷多样化的油气运聚方式,拓展油气勘探空间,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为例,在系统梳理前人认识基础上,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 盆缘非生烃洼陷的油气勘探受制于较差的油气输导条件,使之往往成为勘探“禁区”。为探索盆缘非生烃洼陷多样化的油气运聚方式,拓展油气勘探空间,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三合村洼陷为例,在系统梳理前人认识基础上,基于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资料,开展了油气运聚方式分析。结果显示:三合村洼陷存在东营组沉积期和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期两次油气充注过程,分别对应于早期成藏与中、晚期成藏。早成藏期渤南洼陷与三合村洼陷连为一体,来自渤南洼陷的油气经侧向运聚进入三合村洼陷沙河街组聚集成藏。中、晚成藏期,渤南洼陷生成油气经“网毯”和“不整合体”复合运聚进入三合村洼陷东营组及其以上地层中聚集成藏。盆缘非生烃洼陷油气运聚方式再认识的理论意义在于拓展了油气勘探空间,在现实上发现了三合村油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向构造区 油气运聚方式 非生烃洼陷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兴仁堡凹陷烃源岩特征与勘探方向
4
作者 彭存仓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7-582,共6页
兴仁堡凹陷位于六盘山盆地的东南部,为中生代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处于早期评价阶段。基于该区钻井、露头取心、二维地震和重磁等综合资料,对凹陷内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化参数及成藏有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凹陷内三叠系延... 兴仁堡凹陷位于六盘山盆地的东南部,为中生代盆地,勘探程度较低,处于早期评价阶段。基于该区钻井、露头取心、二维地震和重磁等综合资料,对凹陷内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化参数及成藏有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凹陷内三叠系延长组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成熟度为低熟—成熟,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下一步应以自生自储油藏勘探为主;侏罗系直罗组烃源岩是较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成熟度属低熟—成熟,是下一步构造、岩性勘探的物质基础和重点方向,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化参数 烃源岩 三叠系 侏罗系 兴仁堡凹陷 六盘山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