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耀忠 赵铭海 +2 位作者 周涌沂 张明安 孙业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4-28,共5页
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勘探开发的关键支撑技术,明确目前该领域的技术进展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得到改善,已有的盆地模拟、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油藏数值模拟等成熟的勘探开... 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成为勘探开发的关键支撑技术,明确目前该领域的技术进展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勘探开发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得到改善,已有的盆地模拟、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油藏数值模拟等成熟的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多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勘探储量落实、开发提高采收率工程中发挥了技术先锋的作用。不断涌现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油气藏整体精细建模、热力采油模拟、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等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新技术逐步成为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储量动用率及油藏采收率,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技术正在向勘探开发计算机应用一体化、数据软件共享化、跟踪应用模型化等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勘探开发 储层建模 油气藏数值模拟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油先导试验 被引量:12
2
作者 曹功泽 刘涛 +4 位作者 巴燕 徐登霆 王涛 赵凤敏 束青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96,117,共3页
为了探索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在室内筛选了激活剂配方,有效激活了试验区块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同时筛选了4株在油藏环境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的外源高效驱油菌种,对试... 为了探索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适应性和驱油效果,在孤岛油田中一区馆3区块开展了先导试验.在室内筛选了激活剂配方,有效激活了试验区块的内源微生物群落;同时筛选了4株在油藏环境下能大量生长繁殖的外源高效驱油菌种,对试验区原油具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微生物驱可提高驱油效率7.8% ~ 8.3%.在室内实验基础上开展了现场试验,油井产出液跟踪检测结果表明,油藏微生物得到了有效激活,且具有良好的代谢活性,代谢产物乙酸根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05 mg/L;生产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后油藏的生产动态得到了显著改善,提高采收率为1.27%,试验期间试验区采出程度提高了4.7%,达5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聚合物驱后 先导试验 提高采收率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储层构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建民 束青林 +1 位作者 张本华 毛卫荣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油藏非均质特征,采用油藏综合分析、测井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以成因单元为边界的微型构造及辫状河心滩坝、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研究,建立了厚油层层内10m×1cm级精细三维模型,... 针对孤岛油田河流相厚油层油藏非均质特征,采用油藏综合分析、测井响应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密井网条件下以成因单元为边界的微型构造及辫状河心滩坝、曲流河点坝内部构型研究,建立了厚油层层内10m×1cm级精细三维模型,进一步深化了特高含水期厚油层剩余油研究。针对孤岛油田正韵律厚油层剩余油富集规律,提出了采用水平井挖潜。在井区综合含水率已达93.7%,采出程度高达45.3%的情况下,矿场实施23口水平井。水平井初期产油量达31.9t/d,是同期投产直井产量的3—4倍,综合含水率比同期投产直井降低了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厚油层 储层构型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Z油田致密储层微观特征及介质变形敏感实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孟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5-99,共5页
致密储层普遍存在应力敏感现象,会造成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产量大幅递减。针对WHZ油田致密储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岩心核磁共振T2测试方法,得到孔喉半径及T2截止值等参数,分析了WHZ油田致密储层岩石组成、孔喉结构及孔渗分布等微... 致密储层普遍存在应力敏感现象,会造成油井生产一段时间后产量大幅递减。针对WHZ油田致密储层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岩心核磁共振T2测试方法,得到孔喉半径及T2截止值等参数,分析了WHZ油田致密储层岩石组成、孔喉结构及孔渗分布等微观特征,基于岩心流动实验及统计分析方法,得到升、降围压过程中随围压变化的渗透率,研究了致密储层无因次渗透率与无因次围压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了致密储层介质变形影响因素,并结合矿场实际分析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油田生产情况。结果表明:WHZ油田致密储层多孔介质经过升、降围压后,渗透率将产生不可逆损失,且压力降低会影响孔喉结构的重新分布,即使补充能量也难以恢复至初始值,存在储层介质永久性伤害。WHZ油田实际资料表明,降压开采使产能受损,同期产能同步注水开发高于未注水开发。因此,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合理的地层压力,避免因储层介质变形引起产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微观特征 应力敏感性 核磁共振 介质变形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地区不同类型油藏水平井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勇 王洪宝 +1 位作者 牛栓文 路智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2,86,共4页
东辛地区经过40多年的滚动勘探开发,已进入精细挖潜、深度开发阶段。作为老区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水平井技术经历了探索、发展和深化3个阶段,形成了目标区块筛选、地质优化设计、钻井跟踪调整、完井方式优化和开发管理的5步法优化设... 东辛地区经过40多年的滚动勘探开发,已进入精细挖潜、深度开发阶段。作为老区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水平井技术经历了探索、发展和深化3个阶段,形成了目标区块筛选、地质优化设计、钻井跟踪调整、完井方式优化和开发管理的5步法优化设计与管理模式,完善了不同类型油藏的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实现了水平井应用从单井优化设计到区块整体设计、从单一油藏类型向多种油藏的转变。截至2008年底,全区完钻投产水平井97口,累积产油量为336×104t,年产油量为34×104t,占东辛地区总产油量的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优化设计 底水锥进 采收率 油藏类型 东辛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地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页岩气潜力 被引量:8
6
作者 韩作振 李赟 +5 位作者 高丽华 秦祯 孟阳 韩梅 刘固耀 彭超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51-57,共7页
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取样、室内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钻井资料,从富有机质页岩的地质背景、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储层特征等方面,探讨鲁西石炭-二叠系太原组页岩特征。研究发现,鲁西地区太原组页岩... 通过野外剖面观测取样、室内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合钻井资料,从富有机质页岩的地质背景、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储层特征等方面,探讨鲁西石炭-二叠系太原组页岩特征。研究发现,鲁西地区太原组页岩厚度20-140m,平均70m,单层页岩厚度一般5-80m,埋深140-4000m,厚度大,埋深适中。太原组页岩有机碳含量为0.82%-10.1%,平均值达3.59%,有机质含量高,属非常好的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为Ⅱ1、Ⅱ2和Ⅲ型,生气及吸附能力强;Ro为1.05%-1.9%,平均值为1.31%,处于高成熟热裂解生气阶段。太原组页岩脆性矿物含量30%-60%,平均值为46.44%,含量高,易于水力压裂人工造缝;页岩孔隙主要为晶间微孔、粒内溶蚀微孔和裂缝。鲁西地区太原组页岩与美国Barnett页岩具有相似性,具有良好的页岩气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太原组 海相页岩 鲁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蒸汽驱提高驱油效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魏新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6,117,共3页
化学蒸汽驱的目的是解决胜利油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因油层压力高导致蒸汽驱采收率低的技术瓶颈。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研究高温泡沫剂一高温驱油剂一原油组分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温度、油水界面张力对驱油效率的影... 化学蒸汽驱的目的是解决胜利油区中深层稠油油藏因油层压力高导致蒸汽驱采收率低的技术瓶颈。采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研究高温泡沫剂一高温驱油剂一原油组分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温度、油水界面张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对比高温泡沫剂辅助蒸汽驱、高温驱油剂辅助蒸汽驱、高温泡沫剂与高温驱油剂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揭示了化学剂与蒸汽复合作用提高采收率机理。结果表明,高温驱油剂的油水界面张力达到10^(-3)mN/m数量级,才能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可提高驱油效率5.1%;高温泡沫剂的临界含油饱和度为0.25~0.3,可提高驱油效率8.1%;与蒸汽驱相比,化学蒸汽驱可发挥高温驱油剂和泡沫剂的协同作用,提高驱油效率14.6%,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泡沫 驱油剂 化学蒸汽驱 物理模拟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因素及规律
8
作者 胡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1-1135,共5页
以石油磺酸盐(PSA)-烷醇酰胺(AMD)-疏水缔合聚合物(HAWP)复配体系为研究对象,油砂为色谱分离介质,考察环境因素(包括矿化度、钙镁离子质量浓度、温度、进样量、油砂量等)对该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SA与HAWP之间不存在... 以石油磺酸盐(PSA)-烷醇酰胺(AMD)-疏水缔合聚合物(HAWP)复配体系为研究对象,油砂为色谱分离介质,考察环境因素(包括矿化度、钙镁离子质量浓度、温度、进样量、油砂量等)对该体系色谱分离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SA与HAWP之间不存在色谱分离现象,环境因素对其无影响;AMD与PSA或HAWP之间存在色谱分离现象,矿化度、钙镁离子质量浓度和进样量对色谱分离无影响,而温度和油砂量对色谱分离有明显影响。分别以绝对分离度和色谱分离度(Rs)为评价指标,建立该体系的色谱分离模型和色谱重叠模型,对模型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流出液中PSA和AMD的质量浓度50 mg/L为始点和终点进行计算,Rs>1.5,PSA-AMD体系达到完全色谱分离;以10 mg/L为始点和终点进行计算,0<Rs<1.5,体系具有色谱重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体系 驱油剂 石油磺酸盐 烷醇酰胺 疏水缔合聚合物 色谱分离 油砂 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替代率与产量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卢广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0-64,115,共5页
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主要是按照SEC准则根据油气产量等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评估得到的,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替代率与产量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非常直接的。目前对2个指标及其关系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且其对企业的宏观指导方面还... 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主要是按照SEC准则根据油气产量等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评估得到的,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替代率与产量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非常直接的。目前对2个指标及其关系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且其对企业的宏观指导方面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以胜利油区SEC储量评估为参考,从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替代率和产量的相关定义、共性及个性影响因素、相互影响关系等方面着手,以宏观的思路和实例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替代率的阶段性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替代率和产量从年度变化规律来看并不一致,但阶段变化趋势一致;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及其在当年的变化、产量构成、经济参数、评估条件和敏感性差异等。以此为基础,初步形成了储量评估分析的宏观框架,可作为储量评估分析体系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替代率 产量SEC储量评估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单元及其在储层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闫羽 闫斐 +1 位作者 桂传松 李小辉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5年第4期14-16,22,共4页
为了能够合理地划分储集层,对流动单元的概念、原理以及研究流程进行分析,通过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方法对储层分类界限进行验证。根据子洲气田和HFY地区不同岩性储层的样品做孔隙分析,利用流动单元中能够反映地层微观孔隙特征的流动层... 为了能够合理地划分储集层,对流动单元的概念、原理以及研究流程进行分析,通过流动单元的划分和识别方法对储层分类界限进行验证。根据子洲气田和HFY地区不同岩性储层的样品做孔隙分析,利用流动单元中能够反映地层微观孔隙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FZI)与其他地质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再对各类流动单元做频率直方图和反向累计频率分布图,得到的储层界限值与用地质方法划分的界限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FZI 聚类分析 频率直方图 储层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