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滑塌浊积砂体精细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柳兴邦 史彦尧 陈绪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9,共4页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纵横向上连通性差、相变快,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3方面的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时沉积的观点,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首先在区域不整合... 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滑塌浊积砂体纵横向上连通性差、相变快,加大了小层对比的难度。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3方面的资料,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时沉积的观点,建立了适合研究区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首先在区域不整合面识别的基础上,划分了长期基准面旋回;在井震精细标定标志层的基础上,在标志层的控制下,建立了中期基准面旋回等时地层格架;然后结合自旋回、相序递变规律进行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进而实现了沉积时间单元的划分与对比;最后在沉积时间单元内部结合沉积相研究了单砂体的连通方式。最终将大芦湖油田樊107块沙三段中亚段划分为4,5,6和7共4个砂层组,26个沉积时间单元,识别了5种单砂体连通类型,实现了单砂体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塌浊积砂体 精细地层划分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沙三段中亚段 樊107块 大芦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油田“3+2”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内涵、机理及实践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勇 曹绪龙 +7 位作者 张世明 曹小朋 吕琦 元福卿 李绪明 季岩峰 赵方剑 孟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传统方式的化学驱项目一般采取“2+3”的协同方式,也就是先通过水驱井网调整一次到位,再实施化学驱,受剩余油认识和预测精度的影响,会出现部分低产低效井,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短,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为此,胜利油田通过基础攻关和探索... 传统方式的化学驱项目一般采取“2+3”的协同方式,也就是先通过水驱井网调整一次到位,再实施化学驱,受剩余油认识和预测精度的影响,会出现部分低产低效井,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短,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为此,胜利油田通过基础攻关和探索实践,创新提出了化学驱与动态优化调整加合增效的“3+2”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该技术是指在化学驱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利用驱油体系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调整动态非均质性的特点,主动培育、壮大动态剩余油富集区(“油墙”),适时井网调整、重构流场、均衡注采,高效动用、采出“油墙”,最大程度延长化学驱含水谷底平台期,实现三次采油和二次采油(“3+2”)适配优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大量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明确了“井网-驱油剂-剩余油”适配优化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该技术在胜坨油田二区东三段5砂组进行了应用,通过优化“3+2”井网调整方式、驱油体系和注入参数等,预计区块含水谷底平台期从3 a延长至8 a,最终采收率为60.5%,比原方案采收率再提高7.5百分点。该技术是老油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可以为中外同类型油藏延长化学驱见效高峰期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动态优化调整 见效高峰期 加合增效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查干油田基本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本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47,共3页
通过对钻井、录井、岩心化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区域勘探成果,分析了查干油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下宗巴音组下段发育200m左右的油泥岩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为0.7%,生烃指标好,评价为优质烃... 通过对钻井、录井、岩心化验、试油等资料的研究,结合区域勘探成果,分析了查干油田的基本石油地质特征。研究表明,下宗巴音组下段发育200m左右的油泥岩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镜质体反射率平均值为0.7%,生烃指标好,评价为优质烃源岩;查干油田处于"凹中隆"上,其西、北、东三面被生油洼陷环绕,成为捕捉油气最有利的场所。查干组和下宗巴音组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查1和查27断块油藏储层物性好,为中孔中渗透储层;查14断块油藏为中孔低渗透储层。通过成藏特征分析认为,中央断裂背斜带因近油源、纵向上输导条件好而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构造带,并且与良好的储集相带相匹配,为查干油田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潜力 储集条件 石油地质特征 查干油田 蒙古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背斜上新世—第四纪右旋压扭变形解析及地质意义
4
作者 张关龙 王大华 +7 位作者 陈乾威 肖永军 杨帅 刘俊民 陈云锋 张俊锋 王勇 毛黎光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3-959,共7页
柴达木盆地具有克拉通结晶基底,其内部变形研究对理解青藏高原北缘构造演化意义重大。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背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析。南八仙背斜位于马海隆起西北角,呈东西走向。地震剖面揭示其不同部位断裂系... 柴达木盆地具有克拉通结晶基底,其内部变形研究对理解青藏高原北缘构造演化意义重大。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背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析。南八仙背斜位于马海隆起西北角,呈东西走向。地震剖面揭示其不同部位断裂系统特征各异,相干水平切片显示断裂系统有4组样式,分别为轴向伸展相关正断层、斜列式正断层、滑脱逆冲断层和基底右旋压扭断层。研究认为南八仙背斜形成于基底断裂的右旋压扭作用,西部地区滑脱面阻隔基底走滑应变的向上传导,使之转换为滑脱褶皱及褶皱长轴方向伸展,东部地区则为负花状右旋走滑断裂控制的垮塌背斜。本研究印证了柴达木盆地中新世晚期以来盆内变形受控于右旋剪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马海隆起 南八仙背斜 右旋走滑变形 滑脱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东戈壁盆地万利特凹陷石油地质新认识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传鹏 李晓清 杨慧臣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7-31,共5页
万利特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凹陷,此前,因勘探程度低,凹陷内部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层不清楚,含油气远景不被看好。通过近期在凹陷内的一口深探钻井,对该凹陷的石油地质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万利特凹陷与二连盆地、宗巴音凹... 万利特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凹陷,此前,因勘探程度低,凹陷内部的地层层序和构造层不清楚,含油气远景不被看好。通过近期在凹陷内的一口深探钻井,对该凹陷的石油地质情况有了新的认识:万利特凹陷与二连盆地、宗巴音凹陷具有相同的地层层序,凹陷的主体沉积为下白垩统陆相沉积,与邻近的宗巴音凹陷一样,具有较好的含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利特凹陷 古生物组合 地层层序 烃源岩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唐述凯 郭天魁 +1 位作者 王海洋 陈铭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9-177,共9页
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储层渗流-应力-损伤耦合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将模型结果与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该模型探讨了压裂液黏度、排量、水平地应力差以及储层岩石非均质性对缝内暂堵... 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储层渗流-应力-损伤耦合裂缝扩展数值模型,将模型结果与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该模型探讨了压裂液黏度、排量、水平地应力差以及储层岩石非均质性对缝内暂堵转向压裂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储层渗流-应力-损伤耦合裂缝扩展数值模型是联合流体流动控制方程与岩石变形方程形成整体控制方程,通过在初始裂缝扩展路径上某一区域人为设置高强度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和较小的储层渗透率值,实现缝内暂堵的模拟。(2)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模型数值模拟的分支缝数量、主裂缝面积、主裂缝延伸方向等与室内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可实现缝内暂堵后基质的破裂与新裂缝扩展模拟,对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扩展情况也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3)压裂液的黏度和排量越大,缝内暂堵转向压裂裂缝长度、改造面积及偏转角度均明显增大,且逐渐由单一裂缝向复杂裂缝转变。当水平地应力差小于7.5 MPa时,缝内暂堵转向压裂的效果较好;当水平地应力差为10~15 MPa时,压裂效果变差;当水平地应力差大于15 MPa时,裂缝几乎不偏转;储层非均质性会影响裂缝局部的扩展路径,但对裂缝总体扩展趋势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缝内暂堵转向压裂 裂缝扩展数值模型 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 裂缝偏转 损伤力学 水平地应力差 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水驱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小朋 于春磊 +1 位作者 赵文景 张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共9页
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作为一种常见的油藏类型,低序级断层引起的断层部分封闭导致其与完全封闭油藏具备不同的流体渗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现有技术难以定量刻画整个水驱进程中油藏深部的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进而影响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 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作为一种常见的油藏类型,低序级断层引起的断层部分封闭导致其与完全封闭油藏具备不同的流体渗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现有技术难以定量刻画整个水驱进程中油藏深部的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进而影响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因此,设计制作了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物理模型并开展水驱油实验,根据模型参数及实验结果建立数值反演模型。基于标准化过流量算法定量表征优势渗流通道,利用数值反演模型与无断层油藏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进行对比,揭示了含部分封闭断层油藏物理模型优势渗流通道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断层遮挡区域采出井累积产油量较低、产油速度较慢,断层不连续处过流面积减小导致该处采出井见水最早。处于断层另一侧采出井虽初期产油量接近,但断层对注入水阻挡作用导致强阻挡区采出井分流率较高且后期产油速度最高。在无水采油期发育对驱油起积极作用的优势渗流区,该区域经过垂向均衡展布、“指状”展布发育形成油藏底部“纺锤体状”优势渗流通道。各井见水后除在强遮挡区外区域形成由注水井至生产井井底的优势渗流通道,随着注入量增大,该通道在垂向及采出井井周发育且对驱油起消极作用。与无断层油藏相比,部分封闭断层使优势渗流通道在强遮挡区发育滞后且强阻挡区注入水波及困难,导致各区域剩余油分布差异较大,集中分布于强遮挡区上部及强阻挡区断层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封闭断层 水驱 优势渗流通道 物理模拟 数值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地质工程一体化高效建产--以东营凹陷N25区块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任泽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东营凹陷低渗透油藏分布散、埋藏深、品位低,开发过程中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效益建产面临单井产能低、自然递减大、采收率低等问题,高效开发难度大。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N25-42A低渗透浊积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实施以储层... 东营凹陷低渗透油藏分布散、埋藏深、品位低,开发过程中注不进、采不出矛盾突出,效益建产面临单井产能低、自然递减大、采收率低等问题,高效开发难度大。以东营凹陷牛庄洼陷沙三段中亚段N25-42A低渗透浊积砂岩油藏为例,通过实施以储层精细刻画、复杂缝网压裂改造储层、正向压驱注水补能、钻井与地面工程优化设计施工为核心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建产方案,有效提高地质甜点刻画精度,大幅缩短钻井周期,形成复杂缝网提高波及体积,快速补充地层能量,改善驱油效果。N25区块实施地质工程一体化建产方案后,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0.6倍,单井控制可采储量增加6倍,实现少井高产,投资大幅缩减。实践证明,地质工程一体化开发技术对于提升断陷盆地低渗透油藏的动用率、推动低品质油藏的产能建设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地质工程一体化 储层甜点 压驱注水 效益开发 产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效热采/水驱稠油转化学降黏复合驱技术 被引量:12
9
作者 束青林 郑万刚 +5 位作者 张仲平 杨晓敏 吴伟 吴光焕 赵红雨 郑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1,共10页
胜利油区稠油油藏开发以热采吞吐和水驱为主,热采中,稠油油汽比逐轮次下降,井间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钻新井不经济;水驱中,稠油油水流度比大,吨油操作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变差,采收率不足20%。“十三五”以来,为了提高低效稠油开发效果,立... 胜利油区稠油油藏开发以热采吞吐和水驱为主,热采中,稠油油汽比逐轮次下降,井间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钻新井不经济;水驱中,稠油油水流度比大,吨油操作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变差,采收率不足20%。“十三五”以来,为了提高低效稠油开发效果,立足多级调驱、化学降黏改善流度,提高采收率,确立了加合增效均衡驱替技术思路。从稠油致黏机理研究出发,深化了降黏剂的解聚、乳化等作用机制研究,开展了多级调驱、防膨及气体增溶等与化学降黏相结合的加合增效复合机理研究,研发了低聚型降黏驱油剂、黏弹性乳化调驱剂和双重功能泡沫调驱剂等关键化学剂,完善了方案优化决策调控技术,从而形成了以“强调驱、强降黏、强防膨、强活性、强增溶”为核心的稠油化学降黏复合驱技术。该技术有别于常规稀油的聚合物“二元”、“三元”复合驱以及普通稠油化学驱等技术,已成功推广应用到多轮次吞吐后、敏感性及高温高盐水驱等多种类型稠油油藏,覆盖地质储量1500×10^(4) t,预计提高采收率8%以上,有效支撑了低效稠油油藏的变革性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稠油 多级调驱 化学降黏 复合驱 水驱 热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尔干纳盆地油气资源潜力与勘探新领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传鹏 林承焰 +1 位作者 赵玉华 张交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6-102,共7页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地区的一个老油区,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勘探和开发,但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主要勘探新领域有:寻找非构造油气藏(隐蔽油气藏)、老油田内部滚动勘探、钻探古中生界深层。费尔干纳盆地此前的钻探目标均是围绕大构造背景上... 费尔干纳盆地是中亚地区的一个老油区,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勘探和开发,但仍有较大的资源潜力。主要勘探新领域有:寻找非构造油气藏(隐蔽油气藏)、老油田内部滚动勘探、钻探古中生界深层。费尔干纳盆地此前的钻探目标均是围绕大构造背景上的背斜圈闭进行,非背斜构造的研究和钻探很少。笔者研究认为费尔干纳盆地寻找非背斜圈闭油藏前景广阔;在对老油田内部钻采、试油资料的详细分析后,认为老油田内部主力逆断层的下盘和背斜构造的侧翼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盆地的古中生界不仅可以新生古储,而且其本身也可以生油,在盆地局部隆起及边部都存在古中生界成藏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干纳盆地 资源潜力 勘探新领域 非背斜油藏 滚动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高压CO_2环境中的强凝胶封窜剂的研发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耐 董平川 +3 位作者 林士尧 丛海龙 王娟 刘潇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2-466,共5页
为了封堵裂缝性特低渗油藏中的高压气窜通道,研发了一种用于高压CO_2环境下的配方为2%改性纤维素+2%丙烯酰胺+0.1%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数0.1%引发剂(过硫酸盐)的改性纤维素类强凝胶封窜剂,并考察了所形成凝胶的黏弹性... 为了封堵裂缝性特低渗油藏中的高压气窜通道,研发了一种用于高压CO_2环境下的配方为2%改性纤维素+2%丙烯酰胺+0.1%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3%数0.1%引发剂(过硫酸盐)的改性纤维素类强凝胶封窜剂,并考察了所形成凝胶的黏弹性、热稳定性和封堵性。研究结果表明,堵剂在10 MPa的高压CO_2环境下成胶时间为6数24 h,凝胶黏度为18×104m Pa·s,所形成的凝胶具有很高的强度,在1 Hz下弹性模量为3500 Pa、耗损模量为500 Pa。该凝胶能在高压气体环境下长期稳定存在。在高压气体中放置120 d后由于酸性作用和气体穿透作用,凝胶的性能相对减弱、其微观结构变得相对稀疏,但仍具有半固体的性质,弹性模量为2100 Pa、耗损模量为280 Pa。封堵前裂缝性岩心在出口端的气体流速高达23000 mL/min,而封堵后裂缝性岩心在出口端气体流速降至830 m L/min,接近于均质岩心的气体流速(640 mL/min)。该纤维素凝胶可被用于封堵裂缝性油藏中的高压气窜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窜通道 改性纤维素 强凝胶 突破压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基神经网络油气层损害诊断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师涛 蒋官澄 陈应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1,共4页
在诊断油气层损害方面,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许多优越性,尤其是BP神经网络,但BP神经网络存在的一些缺点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通过对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对比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具有收敛速度快和预测精度高等优点,其网络模型的预... 在诊断油气层损害方面,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许多优越性,尤其是BP神经网络,但BP神经网络存在的一些缺点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通过对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对比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具有收敛速度快和预测精度高等优点,其网络模型的预测绝对误差平均为13.89%,而L-M优化算法网络的为32.63%。建立了径向基神经网络在油气层损害诊断领域的应用方法,对油气层敏感性和损害程度进行了预测,网络预测值和实际值的相关系数达0.991以上,准确率大于80%。该方法在孤东油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成功率达100%,实现了对油气层损害类型和程度的定量诊断,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诊断结果准确性高、推广应用方便、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 油气层损害诊断 网络预测 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传鹏 查明 +2 位作者 李晓清 林承焰 樊德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0,113-114,共5页
宗巴音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主要生油凹陷,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近期在宗巴音凹陷内的勘探开发异常活跃。随着钻井工作量的增加及地质研究的深入,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的基础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运用各种地质资料,首次采... 宗巴音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主要生油凹陷,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近期在宗巴音凹陷内的勘探开发异常活跃。随着钻井工作量的增加及地质研究的深入,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的基础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运用各种地质资料,首次采用盆地模拟的方法对宗巴音凹陷的油气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宗巴音凹陷下宗巴音组下段"特殊岩性段"为很好的烃源岩,下宗巴音组中、上段烃源岩为中等烃源岩,查干组及上宗巴音组烃源岩为中等—差烃源岩。宗巴音凹陷石油资源总量为8814×104~11017.5×104t,天然气资源量为17.3×108~27.6×108m3;上宗巴音组沉积期是主要生烃高峰期,中央带南段与西北斜坡带是主要的油气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资源评价 盆地模拟 资源量 宗巴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孔隙尺度应力敏感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丛海龙 吴子森 +3 位作者 李虹 杨凯 向洋 张涵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05-110,共6页
油田开发过程中,有效应力随地层压力减小而增加,储层岩石发生形变,孔隙度及渗透率降低,应力敏感现象明显。基于应力敏感实验以及岩心CT扫描图像,采用MIMICS和ANSYS软件,利用有限元方法从孔隙尺度对致密砂岩岩心单轴受力及三轴受力过程... 油田开发过程中,有效应力随地层压力减小而增加,储层岩石发生形变,孔隙度及渗透率降低,应力敏感现象明显。基于应力敏感实验以及岩心CT扫描图像,采用MIMICS和ANSYS软件,利用有限元方法从孔隙尺度对致密砂岩岩心单轴受力及三轴受力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应力条件下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均质性对储层应力敏感具有明显影响;单轴应力作用下,岩心孔隙边缘和孔隙连接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节点位移呈层状分布且受应力传递的影响;三轴应力作用下,岩心骨架受力变形,孔隙概率分布左移,导致平均孔径、孔隙度及渗透率损失。孔隙度越高,其平均孔径降低幅度越大,即孔隙度降低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尺度 应力敏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分形压裂水平井缝网参数反演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宪文 赵振峰 +2 位作者 李喆 王文东 丛海龙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页岩复杂水力裂缝网络表征是研究体积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和产能预测的基础。由于缝网形成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大多数复杂裂缝描述方法都是将主、次裂缝简化为规则排列的裂缝网络系统,无法精细刻画缝网的微结构特征。文中基于体积压裂形成... 页岩复杂水力裂缝网络表征是研究体积压裂水平井渗流规律和产能预测的基础。由于缝网形成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大多数复杂裂缝描述方法都是将主、次裂缝简化为规则排列的裂缝网络系统,无法精细刻画缝网的微结构特征。文中基于体积压裂形成的复杂裂缝分布规律,考虑次裂缝交互的分叉特性和微观形态,运用随机分形理论构建了体积压裂水平井缝网数值模型,准确刻画了复杂裂缝分形几何扩展规则和次级裂缝的相互连通性。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复杂裂缝网络结构特征控制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微地震信号和历史产量约束下的随机分形缝网参数反演方法。结果表明,随机分形缝网几何形态和属性具有局部或整体可调节性,为压裂水平井历史拟合以及裂缝参数反演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积压裂 随机分形 历史拟合 参数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