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S菌的趋化性与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 被引量:6
1
作者 吴柏志 李宜强 +1 位作者 张琪 张艳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2-375,390,共5页
实验验证了PBS菌的趋化性,在物理模型上考察了PBS菌的驱油机理和效果。PBS菌为假单胞杆菌属,兼性厌氧,可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产物主要为化学结构已确认的一种鼠李糖脂,以及少量脂肪酸、有机醇、气体等。菌液中PBS菌数105~106个/mL... 实验验证了PBS菌的趋化性,在物理模型上考察了PBS菌的驱油机理和效果。PBS菌为假单胞杆菌属,兼性厌氧,可利用原油为碳源生长,代谢产物主要为化学结构已确认的一种鼠李糖脂,以及少量脂肪酸、有机醇、气体等。菌液中PBS菌数105~106个/mL,培养温度51℃,实验原油51℃下粘度35 2mPa·s,驱替水矿化度3 7g/L。在显微镜载玻片上培养0 5天后,距油水界面10μm以内的水相(菌液+营养液)中菌数达108个/mL,2天后更达109个/mL,而在10μm以外的水相中仅为103个/mL。在玻璃盒内培养0 5天后,靠近油水界面处水相中菌数为109个/mL,pH值4 4,鼠李糖脂浓度2 87g/dL,距油水界面10、20、30mm处水相中,菌数分别为107、106、105~104个/mL,形成细菌浓度分布梯度。以上实验结果用细菌的趋化性解释。在仿真网络模型上,水驱油后注入1PV菌液+营养液,51℃培养10天后再水驱,观察并记录了以下驱油机理:①乳化携带,启动剩余油;②剥离油膜或油团;③堵塞大孔道,液流转向。在渗透率1μm2的板状填砂模型上水驱油采收率为48%,注入1PV菌液+营养液,在51℃培养10天后再水驱,提高采收率13 6%。图12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原油采收率 PBS 趋化性 油水界面 驱油机理 鼠李糖脂 假单胞杆菌 营养液 物理模型 兼性厌氧 化学结构 代谢产物 培养温度 水矿化度 浓度分布 网络模型 水驱油 菌数 菌液 水相 实验 脂肪酸 有机醇 显微镜 pH值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