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N生物酶解堵剂及其在胜利海上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孔金 李海波 +1 位作者 周明亮 盖海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4,19,共3页
SUN生物酶解堵剂含有蛋白质复合酶Noyees,生物活性物Bio-P和Bio-A,异化菌,天然生物提取物等,溶于水.3%SUN水溶液可使被掺砂原油污染的岩心恢复80%~98%的渗透率.简介了SUN的解堵和增产机理.SUN可用于油田多种措施和作业:油井(包括稠油井... SUN生物酶解堵剂含有蛋白质复合酶Noyees,生物活性物Bio-P和Bio-A,异化菌,天然生物提取物等,溶于水.3%SUN水溶液可使被掺砂原油污染的岩心恢复80%~98%的渗透率.简介了SUN的解堵和增产机理.SUN可用于油田多种措施和作业:油井(包括稠油井)解堵;洗井;清防蜡;稠油井化学吞吐;三次采油井解堵;酸化、防砂工艺前置液;注水井解堵增注等.介绍了解堵施工井选择,施工工艺,在处理半径1 m、SUN溶液浓度5%~8%条件下对胜利海上油田8口油井实施解堵,效果良好,有效期超过180 d.详细介绍了其中1口井的施工及效果.图1表1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堵剂 复配酶制剂 有机垢去除 油层解堵 胜利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油田盐227块致密砂砾岩油藏井工厂开发技术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明宸 徐赋海 +4 位作者 姜亦栋 覃忠校 高师华 王瑞军 李友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06,118,共4页
东辛油田盐227块致密砂砾岩油藏前期采用常规方式开采,实施直斜井压裂投产,油井产能和区块采油速度均较低,经济效益差。研究区采用集中钻井、集中压裂、集中投产的集约化建设型井工厂非常规开发模式,强化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针对油藏地... 东辛油田盐227块致密砂砾岩油藏前期采用常规方式开采,实施直斜井压裂投产,油井产能和区块采油速度均较低,经济效益差。研究区采用集中钻井、集中压裂、集中投产的集约化建设型井工厂非常规开发模式,强化技术研究及集成应用,针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储层性质,开展了井网优化、钻井工程、多级分段压裂以及井筒举升工艺等井工厂开发配套技术研究。在东辛油田盐227块的应用效果较好,平均单井钻井周期仅为87.6 d,压裂施工速度平均为3.5段/d,储量动用率为96.7%,平均单井产液量为26.3 m3/d,产油量为13.7 t/d,含水率为47.8%,明显改善了盐227块致密砂砾岩油藏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厂开发技术 致密砂砾岩油藏 钻井技术 裂技术 举升工艺 盐227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油田稠油举升井筒保温对策研究及现场试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崔传智 盛倩 +2 位作者 姜亦栋 杨峰 贾培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4,共6页
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由于热损失造成温度下降,致使其黏度迅速增大,举升负荷较大。因此,研究稠油举升中的井筒保温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采用计算稠油井井筒温度场的Hansan模型,以东辛油田Y12X2X3井为例对井筒温度... 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由于热损失造成温度下降,致使其黏度迅速增大,举升负荷较大。因此,研究稠油举升中的井筒保温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采用计算稠油井井筒温度场的Hansan模型,以东辛油田Y12X2X3井为例对井筒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影响稠油井井筒温度的油管类型、油管长度和产液量等3项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采用长度1 000m的D级隔热油管和普通油管组合、产液量由11m3/d提高到20m3/d的井筒保温措施。现场试验显示,井口温度由调整前的20.5℃升高至41.5℃,井深1 000m以浅井段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原油流动性增强,有杆泵充满程度增加,泵效提高了47%。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稠油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能准确描述井筒温度的分布情况,并能有针对性地制订稠油井井筒保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损失 井眼 温度分布 保温油管 采液量 东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卫 路智勇 牛栓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7,共5页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 为明确辫状河沉积体系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特征,更好地指导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在河流相沉积界面分级体系的指导下,将东辛油田营13断块辫状河沉积分为6级储层构型界面,并确定3—6级储层构型界面的成因及分布特征。根据储层构型界面的级别不同,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模式分析、储层构型要素分类及心滩坝内部解剖等多种方法,将研究区辫状河储层构型模式由大到小划分为辫状河复合砂体、河道砂体、河道砂体内部及心滩坝内部4种不同级别。营13断块东二段发育4期辫状河复合砂体,可以划分为深切大面积叠置型、浅切小面积叠置型、非下切交错叠置型、非下切层状叠置型以及孤立型共5类辫状河河道砂体储层构型模式。在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发育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沉积共5种储层构型要素,而心滩坝由辫状河河道砂体内部最重要的顺流增生构型要素构成,其内部储层构型呈现明显的顺流加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储层构型界面 储层构型模式 储层构型要素 心滩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7
5
作者 胡秋媛 车雄伟 +3 位作者 谢伟 李萧 孔雪 张瑞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6期208-214,共7页
沉积微相分析是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以东营凹陷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为对象,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从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粒度特征、电测曲线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沙二段沉积微相进行详细研究;... 沉积微相分析是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以东营凹陷东辛油田辛23断块区沙二段为对象,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从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粒度特征、电测曲线特征等方面入手,对沙二段沉积微相进行详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其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辛23断块区沙二段发育三角洲相、河流相、湖泊相3种沉积相,可划分出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曲流河亚相、滨浅湖亚相4种亚相,共识别出主河道砂坝、分流河道、河口坝、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等14种沉积微相。沙二段2砂组、3砂组、5砂组、6砂组主要发育主河道砂坝、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优质沉积微相,砂体发育厚度大、孔渗性好,是研究区目的层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层位,蕴含70%的剩余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沙二段 辛23断块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东辛油田的堵—固一体化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伟 吴国斌 +1 位作者 殷泉东 朱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17,共4页
为解决东辛油田部分套窜井、出砂井封堵有效期短(甚至封不住)问题,采用堵—固一体化工艺治理不同区块的6口高含水油井,施工成功率为85.7%,有效率为83.3%.目前,正常生产的5口井恢复产能21.6 m3/d,累计增油5 664.5 m3,最长有效期已超... 为解决东辛油田部分套窜井、出砂井封堵有效期短(甚至封不住)问题,采用堵—固一体化工艺治理不同区块的6口高含水油井,施工成功率为85.7%,有效率为83.3%.目前,正常生产的5口井恢复产能21.6 m3/d,累计增油5 664.5 m3,最长有效期已超过554 d且继续有效.堵—固一体化工艺具有货源广、成本低、有效期较长等特点,为同类井的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固一体化 工艺 东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模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车雄伟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1,共3页
合理的确定油层水淹级别,掌握剩余油分布规律,最大程度地提高油田采收率是油田中后期挖潜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选取典型井例,利用对子井分析、相关分析及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注水开发油藏的测井地质评价工作,结合数值模拟,将数模中... 合理的确定油层水淹级别,掌握剩余油分布规律,最大程度地提高油田采收率是油田中后期挖潜增效的重要途径。文章选取典型井例,利用对子井分析、相关分析及统计分析等技术手段,进行注水开发油藏的测井地质评价工作,结合数值模拟,将数模中的剩余油饱和度与测井成果中所读取的剩余油饱和度进行拟合校正,以实现模型与油藏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水淹层 储层参数 测井解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辛油田永3断块低级序断层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侯甫 杨少春 +3 位作者 路智勇 王欣 赵娟 文璐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8-491,共4页
东辛油田永3断块构造复杂,低级序断层发育,沙河街组沙二段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局部富集,注水开发效率低。文中基于蚂蚁追踪技术的三维地震解释和局部构造应力场分析,阐明了永3断块断层规模、封闭性及组合样式,揭示了低级序断层对注水开... 东辛油田永3断块构造复杂,低级序断层发育,沙河街组沙二段油藏开发后期剩余油局部富集,注水开发效率低。文中基于蚂蚁追踪技术的三维地震解释和局部构造应力场分析,阐明了永3断块断层规模、封闭性及组合样式,揭示了低级序断层对注水开发的影响。研究认为:平面上永3断块低级序断层主要表现为"y"型、反"y"型、地堑型和地垒型,在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帚状、平行状和放射状等多种断裂组合形式;该区低级序断层主要为四级断层和五级断层,其中四级断层控制剩余油分布,而五级断层影响注采井网部署。低级序断层封闭性好,具有渗流遮挡作用;不同的断层组合样式形成不同的剩余油区,局部地区注采关系不匹配。低级序断层发育是导致永3断块区注采矛盾严重、开发效率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序断层 断裂组合 注水开发 永3断块 东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构型解剖——以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瑞香 王延章 +3 位作者 孔雪 车雄伟 邴欣 戴厚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0,共6页
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发育频繁,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布复杂。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建筑结构要素法,对辫状河三角洲进行了详细剖析,识别出层状砂砾岩、交错层理中砂岩、波状层理细砂岩等6种岩相,划分... 东辛油田营66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发育频繁,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分布复杂。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及建筑结构要素法,对辫状河三角洲进行了详细剖析,识别出层状砂砾岩、交错层理中砂岩、波状层理细砂岩等6种岩相,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主体和坝缘等4个3级构型单元。早期阶段,河道分岔频繁,河道下切河口坝,形成"河在坝上走"的沉积模式;中期阶段,河道分支由岔口分流向河道侧向决口演变;晚期阶段,河道侧向决口明显增多,主河道侧向侵蚀叠置。根据储层解剖分析,建立了区内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近端—中端—远端构型模式,可为后期剩余油的挖潜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要素 构型组合 储层构型 构型模式 辫状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及其应用——以孤岛东区南部馆陶组3-4层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秀田 谢向东 +3 位作者 徐宏光 王宏 张亚男 张仲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多维度井网、多轮次注入和多方位流线调整可以实现储量控制最大化、段塞组合最优化和驱替作用最佳化,最终实现剩余油的多层、多向、全面动用;孤岛东区南高黏度油藏二元复合驱通过全过程高效调整,单元段塞优化到1.15PV,目前单元采收率为52.4%,相较于水驱提高了17.0百分点,标定采收率达到61.27%,创出了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采收率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后续类似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聚/表二元驱 大段塞 综合调控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孔祥平 包木太 +5 位作者 马代鑫 宋永亭 高光军 李强 潘永强 王修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2-376,共5页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是必要的。介绍了油田水中常见的7类细菌对微生物采油的有益和有害作用。采用三管平行MPN或绝迹稀释法和浇注平板法对胜利油田S12块回注污水和5口油井产出水中有益... 油田水中细菌群落分析,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都是必要的。介绍了油田水中常见的7类细菌对微生物采油的有益和有害作用。采用三管平行MPN或绝迹稀释法和浇注平板法对胜利油田S12块回注污水和5口油井产出水中有益菌(石油烃降解菌HDB,脱氮菌DNB,产甲烷菌MPB)和有害菌(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IB,硫细菌SB,腐生菌TGB)群落进行了计数分析,求得了最大可能含菌量,结果表明胜利S12块油藏内源微生物群落较丰富,3种有益菌和4种有害菌普遍存在,在各水样中各类菌的含量有所不同,含量总体较低。认为S12块油藏可以注入合适的营养物质,选择性地激活微生物采油有益菌,抑制有害菌,提高油藏采收率。表2参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采油 油田水 细菌群落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密井网砂质辫状河厚砂层单砂体识别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钰铭 李园园 +3 位作者 张友 苏爱芹 陈世泽 张厚源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6-559,共4页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组2_3小层(PⅠ2_3)厚砂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砂质辫状河单砂体分布模式,并相应探索了一套密井网区单砂体识别方法。辫状河厚砂层由多期辫状河叠加而成,发育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以心滩坝砂体为主。依据单井泛滥平... 以大庆喇嘛甸油田葡Ⅰ组2_3小层(PⅠ2_3)厚砂层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砂质辫状河单砂体分布模式,并相应探索了一套密井网区单砂体识别方法。辫状河厚砂层由多期辫状河叠加而成,发育心滩坝和辫状水道砂体,以心滩坝砂体为主。依据单井泛滥平原细粒夹层垂向上对厚砂层进行期次划分对比,然后分别对每期辫状河连片砂体采用"单井识别、侧向划界、平面组合"的方法识别出单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单砂体 心滩坝 构型模式 喇嘛甸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家油田油水井结垢原因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兴 黄敏 +4 位作者 卢明昌 罗丽 张新丽 刘凯 聂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对地层温度65~75℃的盐家油田油水井近井地带、井底、井筒发生严重结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7口油井采出的地层水均为NaCO3型水.矿化度6.4~10g/L,HCO3浓度高(1.6~3.7g/L),Ca^2++Mg^2+浓度较低;1口水源井水及1口水井... 对地层温度65~75℃的盐家油田油水井近井地带、井底、井筒发生严重结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7口油井采出的地层水均为NaCO3型水.矿化度6.4~10g/L,HCO3浓度高(1.6~3.7g/L),Ca^2++Mg^2+浓度较低;1口水源井水及1口水井注入水为CaCl2型水,矿化度32~33g/L,Ca^2++Mg^2+浓度高(3.1~3.8g/L)而HCO3浓度低;采用CaCO3饱和指数法和CaSO4热力学溶解度法预测,在70℃下所有水样均有CaCO3结垢趋势,除3口油井采出的地层水外,均有CaSO4结垢趋势。3口油井采出的地层水与水源水在25℃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悬浮物含量大幅度上升。在70℃放置7天后再次大幅度上升,烘干的悬浮物易溶于稀盐酸.其主要成分为碳酸盐.说明注入水、地层水不配伍。1口电泵采油井和1口注水井油管垢样含盐酸可溶物(碳酸盐)超过90%。讨论了碳酸盐、硫酸盐垢的生成条件:温度、压力及pH值。图1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水 采出地层水 水质分析 配伍性 结垢趋势预测 碳酸盐垢 硫酸盐垢 结垢条件 胜利东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利油田水质结垢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令娣 黄敏 +1 位作者 史足华 徐赋海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74,共3页
广利站采用电化学预氧化技术后注入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近期局部区域结垢现象突出。对污水站、注水站、配水间到井口的注入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利用结垢趋势预测及垢样的分析等手段,最终确定了结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下一步改善水质减缓... 广利站采用电化学预氧化技术后注入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但近期局部区域结垢现象突出。对污水站、注水站、配水间到井口的注入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利用结垢趋势预测及垢样的分析等手段,最终确定了结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下一步改善水质减缓结垢趋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注水井 结垢 腐蚀 矿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发育特征及成因——以塔河七区T615井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文博 邵珠福 +3 位作者 张英敏 田飞 康逊 李志诚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1-59,共9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中分布有大量的充填砂岩,它们是极好的油气储集体。通过对塔河油田七区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以T615井岩心为主要剖析对象)的岩矿分析与对比、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对盆地西北野外相似的奥陶系露头...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中分布有大量的充填砂岩,它们是极好的油气储集体。通过对塔河油田七区奥陶系古溶洞充填砂岩(以T615井岩心为主要剖析对象)的岩矿分析与对比、铸体薄片观察和测井资料分析,结合对盆地西北野外相似的奥陶系露头区的对比考察,查明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充填砂岩的成因与发育特征。认为该充填砂岩属于晚泥盆世东河塘期无障壁海岸砂充填奥陶系地下暗河溶洞所形成。充填砂岩的成分主要是亚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砂岩物性好,原生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发育,表现出极佳的油气储集特性。在未来勘探开发中,应注重充填砂岩的沉积分布、溶洞的空间展布和前石炭纪古微地貌等方面的研究,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古溶洞 砂岩 储层特征 岩石成因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利油田污水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德山 黄敏 +2 位作者 李芳田 罗丽 张新丽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58,190,共6页
对用碱剂处理高腐蚀性的广利回注污水、进行水质改性及缓蚀、阻垢问题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用单一碱剂(NaOH ,Ca(OH) 2 ,NaCO3 ,NaSiO3 )处理后的广利污水 (pH =8.5 ) ,腐蚀速率达到注水要求 ,但悬浮物含量急剧上升。碱处理后加入筛选... 对用碱剂处理高腐蚀性的广利回注污水、进行水质改性及缓蚀、阻垢问题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用单一碱剂(NaOH ,Ca(OH) 2 ,NaCO3 ,NaSiO3 )处理后的广利污水 (pH =8.5 ) ,腐蚀速率达到注水要求 ,但悬浮物含量急剧上升。碱处理后加入筛选的二元复配絮凝剂沉淀 30分钟的中层水样 ,腐蚀速率、总铁、悬浮物、含油、SRB数均符合注水要求 ,但残渣量很大 ,沉降 4小时以后 ,湿渣率为 6 %~ 9% ,干渣率为 0 .0 9%~ 0 .4 6 %。根据各碱剂的优缺点将碱剂复配 ,优选出了未报道其组成的 3种复配碱剂 ,与絮凝剂结合使用 ,使湿渣率降至 5 %~ 8% ,干渣率降至0 .0 6 4 7%~ 0 .0 70 9%。其中复碱F用量中等而pH值易调 ,干渣率 0 .0 6 4 7%。与地层水相比 ,复碱改性污水及其与地层水的混合水更易结垢。根据理论预测 (6 0℃ ) ,复碱改性使广利污水的CaCO3 结垢性由临界变为结垢 ,使CaSO4结垢性由不结垢变为结垢或临界。筛选了供复碱改性广利污水使用的阻垢剂。以一种标准盐水测定的渗透率为基准 ,精细过滤广利站处理后回注污水和复碱处理广利污水先后流过 3支地层岩心 ,使渗透率分别下降6 .2 %~ 7.8%和 3.9%~ 4 .7%。因此 ,复碱改性并作絮凝、阻垢处理的广利污水可用作注水。大量污泥的处理是待解决的问题。图 1表 11参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利油田 油田污水 污水处理工艺 改性技术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侏罗系构造样式及其控油规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立民 李志鹏 +3 位作者 林承焰 董波 卜丽侠 崔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侏罗系构造特征和油气分布研究发现,大规模的差异隆升造成侏罗系引张,在形成披覆背斜的同时,背斜翼部转换带部位形成了张性正断裂,同时也是造成油气分布在构造相对低部位的重要因素。隆升过程中,相对隆起区的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侏罗系构造特征和油气分布研究发现,大规模的差异隆升造成侏罗系引张,在形成披覆背斜的同时,背斜翼部转换带部位形成了张性正断裂,同时也是造成油气分布在构造相对低部位的重要因素。隆升过程中,相对隆起区的侏罗系在挤压作用下形成流体高势能区,导致断层开启时输导的油气难以进入圈闭成藏,隆升结束后断层封闭,遮挡沿斜坡带上倾方向运移的油气,从而使油气在相对低部位断层下降盘的圈闭内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西油田 侏罗系 构造样式 差异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四段永1砂砾岩体演化过程及成藏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孟阳 李宇志 +4 位作者 杨海中 周杰 欧浩文 赵博 张文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65,共8页
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永1砂砾岩体演化过程的不明确使油藏类型难以确定,制约了下步勘探部署工作的开展。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测井和录井分析、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及物性分析等方法,对永1砂砾岩体的演化过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研究。... 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永1砂砾岩体演化过程的不明确使油藏类型难以确定,制约了下步勘探部署工作的开展。通过三维地震解释、测井和录井分析、岩心观察、薄片观察及物性分析等方法,对永1砂砾岩体的演化过程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永1砂砾岩体沉积符合“沟扇对应”原理,由西北部陈家庄凸起提供物源,碎屑沿凸起与永1地区之间的北西南东向古沟道搬运;永1砂砾岩体孤立凸起的形态由辉绿岩的后期侵入作用导致,侵入时间最早发生在沙四段上亚段纯上次亚段沉积时期,此时辉绿岩体仅侵入花岗片麻岩基底,未发生岩体刺穿,此过程可持续到沙三段沉积早期;沙三段沉积中期之后,辉绿岩体持续侵入,永1砂砾岩体持续隆起,逐渐发生岩体刺穿,此过程可持续至沙三段沉积晚期;岩浆活动导致砂砾岩周缘产生高角度断层及裂缝,改善储层储集空间及渗流条件的同时,有效地沟通了沙四段和沙三段的烃源岩,形成了油气有利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岩浆侵入 演化过程 永1砂砾岩体 永安镇油田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过程中断层纵向封闭性解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志鹏 卜丽侠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0-195,共6页
通过大量野外断层观察分析,认为断层结构主要由断层面和断层岩2个部分组成。断层纵向封堵能力主要受断层面的应力稳定性、断层岩孔隙结构封堵能力及断层岩破裂性的影响。利用便于生产调控的压力参数表征各影响因素,断层重开启压力表征... 通过大量野外断层观察分析,认为断层结构主要由断层面和断层岩2个部分组成。断层纵向封堵能力主要受断层面的应力稳定性、断层岩孔隙结构封堵能力及断层岩破裂性的影响。利用便于生产调控的压力参数表征各影响因素,断层重开启压力表征断层面的应力稳定性,断层岩封堵压力表征断层岩孔隙结构的封堵能力,断层岩破裂压力表征断层岩的破裂性。根据地质力学理论推导了三维地应力条件下断层面重开启压力的解析方法,建立了考虑断层岩厚度的断层岩封堵压力解析方法,依据断层与注入井的距离,结合渗流理论得出了注入井井底流压的安全界限。对高89地区CO2驱油及封存实验区的注入井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纵向封堵性 断层面重开启压力 断层岩封堵压力 断层岩破裂压力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的制备及油田应用潜力展望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定祥 许强 +2 位作者 王若玙 康红兵 晏翔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51-257,共7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常需控制化学药剂的近井消耗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微胶囊具有缓释控释的特性,因此,考虑利用微胶囊技术实现远井增产措施。本文综述了微胶囊的优势、壁材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微胶囊凭借其隔...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常需控制化学药剂的近井消耗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微胶囊具有缓释控释的特性,因此,考虑利用微胶囊技术实现远井增产措施。本文综述了微胶囊的优势、壁材材料、常用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微胶囊凭借其隔离保护芯材、控释缓释的优势已成功应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制造、生物医学等领域。随着微胶囊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望应用于石油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微胶囊 缓释 壁材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