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表征——以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为例
1
作者 杜娟 尹艳树 +2 位作者 文斌 任丽 吴伟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7,共9页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N1g45小层—N1g16小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内部构型复杂,需精细解剖储集层结构,揭示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采用Miall构型要素分析法,以现代辫状河规模作为约束,进行砂体储集层构型表征,采用动静结合手段检验研究成果,... 孤东油田七区西馆陶组N1g45小层—N1g16小层为辫状河沉积,砂体内部构型复杂,需精细解剖储集层结构,揭示其对油气开发的影响。采用Miall构型要素分析法,以现代辫状河规模作为约束,进行砂体储集层构型表征,采用动静结合手段检验研究成果,总结储集层构型对注水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为砂质辫状河沉积,主要发育辫状河道、心滩、溢岸以及泛滥平原4种构型单元;辫流带宽度为150~750 m,宽厚比为47~74;在辫流带内,有辫状河道-辫状河道、心滩-心滩、辫状河道-心滩-辫状河道和心滩-辫状河道-心滩4类构型模式;心滩平均长度为250~350 m,平均宽度为110~140 m,长宽比为2.20~2.50,心滩与河道平面面积比为0.36~0.51;心滩内一般发育2~4个落淤层,落淤层延伸长度为70~150 m,产状近水平,背水面夹层倾角为0.9°~2.3°;生产动态揭示由于构型单元边部物性变差,构型拼接部位油气流动受阻,成为局部剩余油富集区;在构型单元主体部位,油藏连通性好,开发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馆陶组 储集层构型 辫状河 心滩 落淤层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林东地区中新统馆陶组网状河沉积特征及储层构型
2
作者 尹艳树 李建琴 +2 位作者 吴伟 王立鑫 谭先锋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共16页
基于现代沉积卫星图像类比,结合岩心、测井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林东地区中新统馆陶组四段网状河的微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储层砂体进行了刻画,建立了多元分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林东地区网状河可划分为河道、... 基于现代沉积卫星图像类比,结合岩心、测井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对东营凹陷林东地区中新统馆陶组四段网状河的微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储层砂体进行了刻画,建立了多元分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林东地区网状河可划分为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河道间4种微相,河道砂体在平面上呈网状,单一段内河道弯曲度较小,交汇而成的网状河道为中高弯度,剖面上砂体呈顶平底凸的透镜状,局部叠置形成厚度大于10 m的“砂墙”;天然堤砂体分布于河道两侧,宽度为18~430 m,在剖面上呈楔形,厚度一般小于3 m;决口扇少量发育,平面上呈扇状展布,剖面上为楔形薄层(厚3~5 m);河道间大面积发育,占研究区面积的43%~70%。(2)研究区馆陶组网状河与现代嫩江网状河在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特征、水动力与地貌演化方面均有相似性;其河道砂体长轴为北西—南东走向,平面连片分布且连续性较好。(3)研究区单一河道规模较小,宽度为65~170 m,厚度一般小于5 m,主要发育河道-河道、河道-天然堤2类构型拼接样式。(4)注水后生产效果及示踪剂动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注采井发育单一河道砂体且沿NW—SE物源方向展布,水驱优势方向、示踪剂优势运移方向均与古河道延伸走向一致,河道间泥岩或天然堤低渗带形成渗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河 储层构型 砂体连片叠置 透镜状砂体 馆陶组 中新统 林东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薄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综合评价与剩余油分布——以葡北油田三断块葡Ⅰ油组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卫 林承焰 +1 位作者 杨永智 胡祖站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在综合评价储层质量和形态各项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来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介绍了非均质综合指数的原理及求取方法。该评价方法克服了采用单一指标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片面性,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储层特征,有利... 在综合评价储层质量和形态各项参数的基础上,利用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来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特征,介绍了非均质综合指数的原理及求取方法。该评价方法克服了采用单一指标评价储层非均质性的片面性,能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储层特征,有利于剩余油分布的研究。该方法在葡北油田三断块的应用结果证实,非均质综合指数的分布特征与剩余油分布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值为0.5~0.7的区域是剩余油相对富集区。在特高含水期,窄薄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非常复杂,相对富集区主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正韵律油层上部、主力相带侧缘和非主力相带以及断层遮挡等部位,其中正韵律厚油层上部的剩余油为最有利的挖潜目标,断层遮挡部位的剩余油也具有较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非均质性 非均质综合指数 剩余油 葡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山 赵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3,共6页
应用空间格局统计方法全面挖掘我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态势,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别从全国及三大海洋经济圈的空间维度探析其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6年我国海洋经济整体以及三次产业空间格局均向西南方向并以南为主... 应用空间格局统计方法全面挖掘我国海洋经济空间格局演化态势,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别从全国及三大海洋经济圈的空间维度探析其海洋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9—2016年我国海洋经济整体以及三次产业空间格局均向西南方向并以南为主要方向移动;海洋经济整体空间收缩发展,空间集聚程度增强;海洋第一产业空间分布最靠北且最分散,海洋第二产业空间分布最集中且仍保持空间集中化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空间分布最靠南且呈现空间扩张化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空间发展的集聚程度增强,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海洋经济规模占全国比重增大,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增长极作用日益突出。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涉海人力资源基础、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时空演化 空间集聚 空间格局统计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锆石年代学在沉积物源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39
5
作者 郭佩 刘池洋 +1 位作者 王建强 李长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6,共11页
近年来,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的不断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沉积盆地物源分析的发展,该方法被进一步应用于分析古地理环境、沉积盆地演化以及物源区剥蚀速率等。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国际学者逐渐意识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可影响分析结果、导致偏差... 近年来,碎屑锆石U-Pb定年技术的不断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沉积盆地物源分析的发展,该方法被进一步应用于分析古地理环境、沉积盆地演化以及物源区剥蚀速率等。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国际学者逐渐意识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可影响分析结果、导致偏差。在系统总结碎屑锆石年代学在沉积物源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结果认为:1采样过程中要注意采样间隔和水动力对锆石的分选作用;2实验过程中合理地选择U-Pb定年方法,根据特定科学问题选定待测锆石和确定分析数量;3物源对比过程中不应简单地将沉积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与周缘造山带结晶岩体(包括岩浆岩和变质岩)的年龄进行对比,还应关注较老沉积岩提供的再旋回锆石、不同源岩的锆石产出能力、剥蚀区适当的隆升时间及碎屑锆石的"滞后时间"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碎屑锆石 U-PB定年 偏差 再旋回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分离装置内油水两相流流动分离特性 被引量:9
6
作者 蒋文明 边江 +3 位作者 石念军 刘杨 王文奇 李琦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5,共5页
介绍了油水混合液在电磁场下的分离过程原理,建立了电磁场油水分离物理及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油水分离特性模拟研究,重点研究磁场强度、电流密度、入口流速、油滴粒径等关键因素对油水分离过程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 介绍了油水混合液在电磁场下的分离过程原理,建立了电磁场油水分离物理及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油水分离特性模拟研究,重点研究磁场强度、电流密度、入口流速、油滴粒径等关键因素对油水分离过程和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磁场强度或电流密度的增大,分离效果增强,且存在一个临界电磁力值,只有当实际电磁力大于临界电磁力时,才能实现预期的分离效果;随入口流速的增大,油水混合流在电磁场中的分离作用时间减少,分离效果减弱;随油滴粒径的增大,分散油相受到的浮力增大,分离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混合流 电磁场 油水分离 数值模型 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富碳酸盐矿物页岩储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1,共9页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氮气吸附和X衍射等分析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牛页1井、樊页平1井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的湖相页岩的矿物组成、沉积构造、纹层类型、孔径分布、孔体积、比表面积、纹层数量及溶蚀孔形态等...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氮气吸附和X衍射等分析方法,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牛页1井、樊页平1井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的湖相页岩的矿物组成、沉积构造、纹层类型、孔径分布、孔体积、比表面积、纹层数量及溶蚀孔形态等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地区主要岩相类型及纹层特征,不同岩相的孔径、孔体积及比表面积,富碳酸盐矿物页岩的孔隙及纹层特征。东营凹陷主要发育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富有机质纹层状砂质灰岩、含有机质纹层状砂质灰岩、含有机质块状灰岩4种岩相类型。纹层镜下特征主要有平直状、透镜状、夹层状、波状等特征。实测氮气吸附数据显示东营凹陷富碳酸盐矿物页岩具有更大的孔体积及比表面积。同时,溶蚀孔和纹层的发育使得富碳酸盐矿物页岩具有更高的储集能力和水平渗透率。因此,富碳酸盐矿物页岩是东营凹陷优质储集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富碳酸盐矿物页岩 岩相特征 纹层特征 储集特征 主控因素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 被引量:1
8
作者 曲占庆 张杰 +2 位作者 刘少军 林姗姗 田相雷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89-392,共4页
有杆泵抽油在油田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目前系统效率一般较低。影响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因素很多,不同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文中通过分析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电机效率和泵效较低是造成有杆抽油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现场应... 有杆泵抽油在油田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但目前系统效率一般较低。影响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因素很多,不同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文中通过分析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出电机效率和泵效较低是造成有杆抽油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现场应用过程中,结合区块特点,选取9个原始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在尽量减少信息损失的前提下,将9个原始指标转化为4个综合指标,进一步分析得出生产参数、电机选型等是影响有杆抽油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重点优化能有效提高有杆抽油系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有杆抽油 系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泥页岩油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师涛 张晋言 +1 位作者 陆巧焕 白全胜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2年第3期66-69,共4页
济阳坳陷有着较为丰富泥页岩油气资源,泥页岩油气藏评价与常规油气层评价存在明显差异,如何快速而直观地识别泥页岩储集层是测井技术评价页岩油气藏的关键。通过对济阳坳陷油气藏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探索出了利用常规... 济阳坳陷有着较为丰富泥页岩油气资源,泥页岩油气藏评价与常规油气层评价存在明显差异,如何快速而直观地识别泥页岩储集层是测井技术评价页岩油气藏的关键。通过对济阳坳陷油气藏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探索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判别泥页岩储集层测井响应模式,对今后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泥页岩 岩性 储集空间类型 测井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构造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育平 刘成林 +4 位作者 龚宏伟 柳永军 Awan Rizwan Sarwar 阳宏 曾晓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5-1076,共12页
为深入探讨湘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沉积-构造环境,对三岔剖面黑色岩系进行了详细采样测试,并重点分析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不仅有机碳含量高,而且相比于北美页岩更富集V、Ni、C... 为深入探讨湘西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沉积-构造环境,对三岔剖面黑色岩系进行了详细采样测试,并重点分析了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不仅有机碳含量高,而且相比于北美页岩更富集V、Ni、Cr等微量元素。δ^(13) C_(org)及微量元素判别指标V/(V+Ni)、V/Cr、Ni/Co、δU、Ce/La、Ce_(anom)等特征的变化均反映牛蹄塘组沉积期水体属缺氧还原的浅水环境,且Mo/TOC与U_(EF)-Mo_(EF)协同模式表明沉积区当时为一局限海盆环境。稀土元素(REE)中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且北美页岩标准化分布模式呈近水平略微左倾状,结合元素比值特征和La/Yb-Ce/Yb、La/Yb-ΣREE图解,牛蹄塘组黑色岩系的母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但沉积过程也受到海底热液作用影响。同时,根据δCe、δEu的特征与K_(2)O/Na_(2)O-SiO_(2)图解,认为沉积区在早寒武世为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牛蹄塘组 湘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