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井均匀注汽工艺在滨南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新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7,110,共3页
针对滨南油田水平井开采单油层注汽井段吸汽不均匀的问题,建立了水平井注汽参数优化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水平井注汽管柱气液两相流热力学模型;根据注汽量和井底注汽压差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湿蒸汽流经泄流孔前... 针对滨南油田水平井开采单油层注汽井段吸汽不均匀的问题,建立了水平井注汽参数优化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和动量守恒原理,建立了水平井注汽管柱气液两相流热力学模型;根据注汽量和井底注汽压差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湿蒸汽流经泄流孔前后压降和流量的关系,建立了注汽量模型。在理论研究与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开发了水平井注汽参数优化软件,以水平井段注汽量均匀分布为目标函数,采用数值仿真技术,对注汽管柱的配注器个数和泄流面积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截至2008年12月,水平井均匀注汽工艺已在滨南油田单2块推广应用11口井,其中8口井已投入生产,同以前采用常规注汽工艺的6口井相比,平均产液量由18.8t/d上升到55t/d,平均产油量由6.3t/d上升到20.2t/d,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水平井 注汽管柱 均匀注汽 配注器 泄流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南油田污油泥整体回注综合利用工艺 被引量:5
2
作者 朱桂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油泥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金。通过污油泥组分分析、添加剂筛选和注入能力试验,筛选出了具有较好分散性和悬浮性的污油泥调剖体系。在滨五站和滨30块的4个井组上配套完善了整体回注流程,于2004年3月首次...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油泥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金。通过污油泥组分分析、添加剂筛选和注入能力试验,筛选出了具有较好分散性和悬浮性的污油泥调剖体系。在滨五站和滨30块的4个井组上配套完善了整体回注流程,于2004年3月首次在滨南油田开展污油泥回注现场试验并取得成功,累积施工48井次,回注污油泥4635t,注入井油压年平均上升0.1MPa,对应井组增产原油1430t,起到了消化利用污油泥和调剖的双重作用,对提高企业的HSE管理水平和污油泥无害化处理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油泥 整体回注 工艺 应用 滨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家寺油田单12块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鲁玉 马振生 +3 位作者 李金发 门海英 牛淑芳 李宏忠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2-84,共3页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12块的开发和地质现状,对单12-16井组油水样进行了内源菌群落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单12块的ST-12系列激活剂。利用该系列激活剂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结果...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12块的开发和地质现状,对单12-16井组油水样进行了内源菌群落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单12块的ST-12系列激活剂。利用该系列激活剂进行了内源微生物物理模拟驱油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激活内源微生物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7%以上,说明内源微生物在激活后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在现场试验区,共注入激活剂17轮,累积增产原油2700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 激活剂 采收率 水驱效率 单12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标综合筛选方法在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以埕东油田为例 被引量:25
4
作者 姜瑞忠 刘小波 +1 位作者 王海江 郑凯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1,107,共4页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涉及指标很多,为了能用较少的指标映射原来许多个指标才能包含的信息,依据逻辑分析、系统聚类和复相关分析等现代统计理论,借助SPSS统计软件和MATLAB数学软件等工具,通过逻辑分析方法构建了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 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涉及指标很多,为了能用较少的指标映射原来许多个指标才能包含的信息,依据逻辑分析、系统聚类和复相关分析等现代统计理论,借助SPSS统计软件和MATLAB数学软件等工具,通过逻辑分析方法构建了高含水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聚类分析对指标进行聚类,并以复相关分析求得的复相关系数为依据,确定了以剩余采油速度、含水上升率、综合递减率和含水率作为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的典型指标。实践表明,评价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筛选 逻辑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复相关系数 多指标评价 埕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平方王—平南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描述 被引量:10
5
作者 谢风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4,共3页
以地震资料为主识别裂缝性储层并描述裂缝的空间分布,是目前石油工业界积极研发的技术之一。针对平方王—平南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利用断裂增强的构造倾角滤波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 以地震资料为主识别裂缝性储层并描述裂缝的空间分布,是目前石油工业界积极研发的技术之一。针对平方王—平南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利用断裂增强的构造倾角滤波处理技术处理后的地震资料,提取了反映储层微裂缝的最优几何属性:曲率属性描述了微断裂体系的线状特征,最大曲率与裂缝的密度有内在的联系,而该曲率的方位角则代表了裂缝的方向。岩心资料和成像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分析了裂缝空间展布规律。平方王—平南潜山储集空间类型多、分布不均匀,裂缝、溶孔和溶洞发育,储集空间具有结构形态上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化的突变性。研究区裂缝的方向主要是北东向,裂缝主要发育在大断层附近的构造高点,西北部沿断层走向有个裂缝不发育的条带,其他各层段储层的特征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 曲率属性 微断裂体系 裂缝密度 平方王-平南潜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津油田注水结垢分析及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洪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4,共3页
针对利津油田欠注井和欠注层多的问题,对注入水水质和油层伤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饱和系数法对注入水的结垢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津油田目前注水地层伤害严重。通过注水站内化学处理和对注水工艺流程的改造,使注入水水质得到... 针对利津油田欠注井和欠注层多的问题,对注入水水质和油层伤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饱和系数法对注入水的结垢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津油田目前注水地层伤害严重。通过注水站内化学处理和对注水工艺流程的改造,使注入水水质得到明显的提高,沿程至井口水质稳定,大大改善了该油田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油层伤害 结垢 防治 利津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层酸化改造新进展 被引量:43
7
作者 曲占庆 齐宁 +2 位作者 王在强 徐华 王亚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3-96,共4页
从低渗透油层酸化改造现状入手,跟踪调研了中外酸化改造新技术,概括总结了砂岩深部酸化工艺、前置液酸压工艺、泡沫酸酸压工艺和油乳酸酸化工艺的特点、施工工艺及其应用。介绍了高温酸化添加剂的研究新进展,并针对中国低渗透储层特点... 从低渗透油层酸化改造现状入手,跟踪调研了中外酸化改造新技术,概括总结了砂岩深部酸化工艺、前置液酸压工艺、泡沫酸酸压工艺和油乳酸酸化工艺的特点、施工工艺及其应用。介绍了高温酸化添加剂的研究新进展,并针对中国低渗透储层特点提出了酸化改造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低渗透储层 酸化工艺 酸化添加剂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流变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7
8
作者 张凯 李阳 +1 位作者 王琳娜 王亚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1-94,共4页
为了满足稠油生产过程中工程计算的需要,以胜利油区稠油为原型,利用BROOKFIELDDV-Ⅲ+型流变仪对5个典型区块的稠油在35~100℃和0.028~151.2s-1剪切速率下的流变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宾汉、幂律及广义宾汉本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 为了满足稠油生产过程中工程计算的需要,以胜利油区稠油为原型,利用BROOKFIELDDV-Ⅲ+型流变仪对5个典型区块的稠油在35~100℃和0.028~151.2s-1剪切速率下的流变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宾汉、幂律及广义宾汉本构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这3类方程均能较好地反映稠油的非牛顿流变特性,保证工程计算精度。依据实验数据,按照中国稠油分类标准,对3类本构方程参数进行回归拟合,得到相应的计算推荐值和回归公式,用于地层、井筒及输油管道中稠油物性的理论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流变特性 非牛顿流体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驱油高压注气井修井作业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增林 王世虎 +4 位作者 王民轩 郝金克 朱桂林 宫俊峰 谢志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3,共3页
郑408-试1井由于长期注气,井下管柱腐蚀严重,堵塞了注气通道,导致注气速度达不到注气提速的要求,须进行换管作业。由于该井最高注气压力为23MPa,井底压力系数达到2.0,作业风险极大。在没有中外先例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压井泥浆设计、运用... 郑408-试1井由于长期注气,井下管柱腐蚀严重,堵塞了注气通道,导致注气速度达不到注气提速的要求,须进行换管作业。由于该井最高注气压力为23MPa,井底压力系数达到2.0,作业风险极大。在没有中外先例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压井泥浆设计、运用井口控制压力压井技术成功实施压井,并运用屏蔽暂堵技术,解决了地层的压井液漏失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换管、冲砂作业,使该井恢复了注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油层 高压 注气井 修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在构造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沈国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6,29,共4页
对地下油气储层的裂缝预测是中外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的技术难题。尽管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对地下裂缝的分布状况进行预测,但都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提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构造裂缝的发育状况进行预测。该方法首先是在地质规律指导... 对地下油气储层的裂缝预测是中外油气勘探和开发领域的技术难题。尽管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对地下裂缝的分布状况进行预测,但都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提出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构造裂缝的发育状况进行预测。该方法首先是在地质规律指导下建立客观的油藏构造精细地质模型;然后将岩石力学实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并将由声发射实验测算的古构造应力值,作为应力场模拟的绝对反演标准;最后模拟裂缝主要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依据对应力场的分析预测储层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模拟结果表明,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不仅能够恢复构造裂缝形成期储层构造应力场的分布,而且可以依据地质力学理论对储层构造裂缝的分布及发育程度进行预测,为裂缝性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有限元数值模拟 声发射实验 古构造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稠油开采中湿燃气的状态方程计算热力参数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宏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70,共3页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为了给燃气蒸汽混注吞吐和烟道气注入工艺设计提供比较准确的热力参数,将直燃式燃气蒸汽发生器中高压混合气体当作实际气体处理,应用Martin-Hou方程及偏差函数修正法进行了公式推导,计算了混合气体的焓、定压比热等热... 在稠油开采过程中,为了给燃气蒸汽混注吞吐和烟道气注入工艺设计提供比较准确的热力参数,将直燃式燃气蒸汽发生器中高压混合气体当作实际气体处理,应用Martin-Hou方程及偏差函数修正法进行了公式推导,计算了混合气体的焓、定压比热等热力参数,并与按理想气体计算的混合气体的热力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温度较低时,利用状态方程计算的热力参数明显偏离按理想气体计算的热力参数;燃气对蒸汽的混注比越小,气体的热力参数偏离越明显。状态方程计算结果比现场实际测试结果偏大4.5%,原因可能是实际测试时没有考虑到混合室和燃烧室对环境的散热,可见所采用的实际气体计算模型是合理的,计算结果基本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燃气 燃气蒸汽混注 状态方程 热力参数 偏差函数修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压裂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
12
作者 徐鹏 程远方 +3 位作者 温盛魁 张晓春 李庆华 张宝康 《爆破器材》 CAS 2011年第2期1-4,共4页
爆炸压裂试验系统,主要由高压釜体、液压控制系统、点火控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4部分组成,主要具备以下显著特点:(1)试样大,其所能容纳的试样尺寸可达800mm×800mm,有利于观察、研究爆炸压裂后裂纹的分布及扩展情况;(2)轴压和围... 爆炸压裂试验系统,主要由高压釜体、液压控制系统、点火控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4部分组成,主要具备以下显著特点:(1)试样大,其所能容纳的试样尺寸可达800mm×800mm,有利于观察、研究爆炸压裂后裂纹的分布及扩展情况;(2)轴压和围压施加灵活,最大轴压、围压均可达到50MPa,可充分模拟地下岩石的应力状态;(3)抗高压,釜体内安置试样后,可将炸药直接埋放于试样内引爆,完全符合爆炸载荷的真实加载过程。借助该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围压条件下的爆炸压裂试验,结果表明爆炸压裂造缝效果受围压影响较大,围压增大,裂缝长度、宽度缩小,裂缝弯曲度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爆炸压裂 试验系统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高粘原油井筒粘度计算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国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0,共4页
大港油田高凝高粘原油在不同含水、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高凝高粘原油的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现出了很明显的粘温特性;在同一温度下,原油的粘度随着含水率的变化是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过程... 大港油田高凝高粘原油在不同含水、不同温度下的粘度测试结果表明,在不同含水条件下,随温度的升高,高凝高粘原油的粘度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现出了很明显的粘温特性;在同一温度下,原油的粘度随着含水率的变化是一个先增加后减小的过程,峰值含水区间为20%~40%;对实测原油粘度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粘度计算经验模型。根据幂律流体流动规律分别建立了有杆抽油井上冲程和下冲程过程中井筒和杆管环形管道内流体流动的速度场模型和相对应的流体粘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井筒粘度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误差较小,大大优于常规油井井筒粘度计算模型,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原油 稠油 原油粘度 数学模型 实验数据 井筒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