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热处理USY二次孔形成规律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董松涛 李宣文 +3 位作者 李大东 石亚华 聂红 康小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研究了氧化钠含量不同Y型分子筛水热处理形成二次孔的规律.结果表明,NH4NaY升温至650℃,分子筛处于介稳态,其比表面积、孔容等均显著低于NaY.红外研究未发现脱铝及其他物种生成,通入水蒸气后,有脱铝过程发生,但其比表面积、孔容等大幅增... 研究了氧化钠含量不同Y型分子筛水热处理形成二次孔的规律.结果表明,NH4NaY升温至650℃,分子筛处于介稳态,其比表面积、孔容等均显著低于NaY.红外研究未发现脱铝及其他物种生成,通入水蒸气后,有脱铝过程发生,但其比表面积、孔容等大幅增加,总孔容也大于NaY;进一步处理上述参数又有降低.这种变化被归结为升温形成的具有强电子亲和势的质子在高温下和骨架氧发生强相互作用,造成骨架扭曲、松弛或断裂,而有Na+存在的方钠石笼则保持相对稳定.在高温水热合成条件下,可能以稳定的方钠石笼为单位进行结构重排,骨架脱铝形成的非骨架铝和无定形氧化硅物种的存在,抑制了分子筛按照原始NaY的结构愈合,只能形成具有破损方钠石笼(缺陷)的八面沸石结构,这可能是二次孔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处理 二次孔 介稳态 孔径分布 形成规律 重质馏分油 USY Y型分子筛 催化剂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酸和烯烃催化直接合成乙酸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杜泽学 阳国军 闵恩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8-21,共4页
评述了乙酸与烯烃直接合成乙酸酯的液体酸及其固载化类、硅铝氧化物和硅酸盐类、离子交换树脂类、杂多酸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从反应工艺方面综述了杂多酸气相法催化乙酸与烯烃合成乙酸酯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状况 。
关键词 乙酸 烯烃 催化直接合成 乙酸酯 研究进展 杂多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干燥在气相超稳Y型分子筛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昀 李峥 +1 位作者 杜军 龙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14,共5页
研究了微波干燥在气相超稳Y型分子筛制备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分子筛经微波干燥后,其理化性质有所改善,结晶度提高,经气相超稳化反应后其产品结构及物化性质与传统电加热干燥后的气相超稳产品基本一致,说明微波干燥可替代传统干燥方式。... 研究了微波干燥在气相超稳Y型分子筛制备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分子筛经微波干燥后,其理化性质有所改善,结晶度提高,经气相超稳化反应后其产品结构及物化性质与传统电加热干燥后的气相超稳产品基本一致,说明微波干燥可替代传统干燥方式。与传统电加热干燥方式相比,微波干燥能缩短干燥时间,有效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干燥 分子筛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规聚苯乙烯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伟 李伯耿 +1 位作者 方志刚 潘祖仁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对间规聚苯乙烯(sPS)的热性能(包括熔点、晶型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和动态力学性能等的测量和分析,发现sPS中存在着不同的晶型,它理想晶体的热力学临界分子量熔点为270.13℃,sPS在静态和动态时的使用温度可达250℃... 对间规聚苯乙烯(sPS)的热性能(包括熔点、晶型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和动态力学性能等的测量和分析,发现sPS中存在着不同的晶型,它理想晶体的热力学临界分子量熔点为270.13℃,sPS在静态和动态时的使用温度可达250℃,说明sPS具有良好的热性能。研究结果有助于sPS的进一步加工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规聚苯乙烯 热性能 结晶 热稳定性 熔点 晶型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石蜡基油MIP工艺专用催化剂RMI的开发 被引量:8
5
作者 蒋文斌 龙军 +1 位作者 陈蓓艳 何鸣元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2,共5页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MIP新工艺的技术潜力,采用性能优化的Y型沸石组合、改性的基质组分以及烯烃芳构化性能良好的改性ZRP沸石材料,研制出与MIP工艺相匹配的RMI专用裂化催化剂,来强化MIP工艺两个反应区的催化裂化反应,并在MIP中型装置上进... 为最大限度地挖掘MIP新工艺的技术潜力,采用性能优化的Y型沸石组合、改性的基质组分以及烯烃芳构化性能良好的改性ZRP沸石材料,研制出与MIP工艺相匹配的RMI专用裂化催化剂,来强化MIP工艺两个反应区的催化裂化反应,并在MIP中型装置上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与MIP工业装置现用的常规裂化催化剂相比,加工石蜡基原料油时,新开发的RMI催化剂轻烃收率增加0.66个百分点,汽油烯烃质量分数降低3.29个百分点,同时汽油RON和MON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在MIP工况下,RMI催化剂较常规裂化催化剂更能发挥MIP新工艺的优点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艺 裂化催化剂 MIP 石蜡基 中型装置 Y型沸石 烯烃 轻烃收率 催化裂化反应 原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的TEM表征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淑玲 石亚华 +1 位作者 徐广通 王锦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共6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氧化铝负载的硫化态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分散度。用TEM半定量法的表征数据得到了MoS_2上棱边位、角位、平面位的Mo原子数目。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不仅与催化剂上可接近的棱边位和角位上的Mo...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氧化铝负载的硫化态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分散度。用TEM半定量法的表征数据得到了MoS_2上棱边位、角位、平面位的Mo原子数目。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不仅与催化剂上可接近的棱边位和角位上的Mo原子数目有关,还与活性位的本征活性有关,化学处理可以使催化剂上的活性相类型发生变化,Co-Mo-S-Ⅱ类活性相的本征活性要高于Co-Mo-S-Ⅰ类活性相的本征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脱硫 催化剂 氧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加成脱烯反应用于含烯汽油单体烃及族组成的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颖荣 杨海鹰 李长秀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6,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汽油组成分析的新方法 ,该方法采用溴加成选择性地转化并检测烯烃 ,解决了单体烃分析中的烷烯混峰问题 ,简化了识谱过程 ,由此通过一个包含极性预柱与非极性分析柱的简单二维体系或者与气相色谱仪 (GC)联用的原子发射光... 提出了一种用于汽油组成分析的新方法 ,该方法采用溴加成选择性地转化并检测烯烃 ,解决了单体烃分析中的烷烯混峰问题 ,简化了识谱过程 ,由此通过一个包含极性预柱与非极性分析柱的简单二维体系或者与气相色谱仪 (GC)联用的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 (AED)两种途径均可进行准确度高的单体烃分析。在所选溴加成条件下 ,汽油中烯烃溴化率为 10 0 % ,而烷烃和芳烃保持惰性。处理全过程仅需 12 0s~ 15 0s ,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好。该处理适用于含烯量为 0~ 10 0 % (体积分数 )的汽油 ,且主要针对含烯较高的催化裂化汽油。其中烯烃加成率和此过程中的副反应发生率采用和GC联用的AED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加成脱烯反应 分析 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 溴化处理 烯烃 单体烃 族组成 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燃料生产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71
8
作者 李大东 蒋福康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3期6-14,共9页
概述了我国汽、柴油生产特点及质量现状和差距 ,指明了当今汽、柴油质量发展趋势和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开发应用的原则 ,简要介绍了我国清洁汽。
关键词 清洁燃料 质量 标准 汽油 柴油 生产技术 发展趋势 汽车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中间基原料MIP工艺专用催化剂RMI-Ⅱ的开发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宁元 陈蓓艳 +1 位作者 宋海涛 蒋文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5,共5页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针对MIP工艺加工中间基原料油,采用较常规REUSY沸石具有更好的重油裂化能力、汽油降烯烃性能以及具有良好焦炭选择性的可接近性改善的AIRY沸石,研制了RMI-Ⅱ专用催化剂。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RMI-Ⅱ专用催化剂的重油...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针对MIP工艺加工中间基原料油,采用较常规REUSY沸石具有更好的重油裂化能力、汽油降烯烃性能以及具有良好焦炭选择性的可接近性改善的AIRY沸石,研制了RMI-Ⅱ专用催化剂。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RMI-Ⅱ专用催化剂的重油裂化与抗碱氮中毒、汽油降烯烃、增产丙烯等性能均优于常规裂化催化剂。中试放大试验结果表明,RMI-Ⅱ专用催化剂中试大样的重油反应性能很好地重复了小试催化剂的结果,并且催化剂的制备易于在国内现有FCC催化剂生产装置上直接实施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催化剂 中间基油 汽油料 烯烃 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烯烃聚合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伟 孙春燕 +1 位作者 郑刚 景振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4期54-59,共6页
论述了超临界流体对烯烃聚合的影响,总结了超临界聚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认为:在单体临界点以上进行的超临界聚合技术的研究开发已比较成熟;而新近开发的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烯烃聚合技术更为重要,可以充分发挥超临界技术的优点,提高聚... 论述了超临界流体对烯烃聚合的影响,总结了超临界聚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认为:在单体临界点以上进行的超临界聚合技术的研究开发已比较成熟;而新近开发的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烯烃聚合技术更为重要,可以充分发挥超临界技术的优点,提高聚合产率,并能制备性能特殊的聚合物。特别是采用超临界CO_2为介质的聚合过程,为实现烯烃聚合的绿色生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聚合 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聚合 聚烯烃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 Ⅰ.催化剂的制备规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刚 于鹏 +2 位作者 荣峻峰 林伟国 景振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新型含镁络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用于制备高效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规律。结果表明:将镁、有机醇以及不与镁发生“格式反应”的卤代烷相互作用可迅速发生反应形成新型含镁络合物溶液。该络合物在溶液中可析出结晶,具有特定的化学... 研究了新型含镁络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用于制备高效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规律。结果表明:将镁、有机醇以及不与镁发生“格式反应”的卤代烷相互作用可迅速发生反应形成新型含镁络合物溶液。该络合物在溶液中可析出结晶,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可以均匀承载于多孔硅胶的孔隙中,负载TiCl4后制备出形态良好的球形高效乙烯聚合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硅胶 乙烯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液化气中丙烯含量助剂MP031的开发和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许明德 田辉平 罗一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27,共5页
以特种活性组元改性MFI结构沸石为主活性组元开发了提高液化气中丙烯含量的催化裂化助剂MP031。中试评价结果表明,以大庆减压蜡油掺30%减压渣油为原料,以降烯烃催化剂为主剂,掺入8%的MP031助剂,丙烯产率增加1.54个百分点,液化气中丙烯... 以特种活性组元改性MFI结构沸石为主活性组元开发了提高液化气中丙烯含量的催化裂化助剂MP031。中试评价结果表明,以大庆减压蜡油掺30%减压渣油为原料,以降烯烃催化剂为主剂,掺入8%的MP031助剂,丙烯产率增加1.54个百分点,液化气中丙烯含量增加4.11个百分点。开发的助剂对丙烯的选择性明显优于常规助气剂,并且助剂对主剂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该助剂在中国石化洛阳分公司和金山分公司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MP031助剂占催化剂藏量约5%,液化气产率增加1个百分点以下时,丙烯产率增加0.6个百分点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助催化剂 丙烯 液化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中芳烃含量随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景辉 任飞 +1 位作者 唐立文 朱玉霞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4,共5页
首先将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馏分的芳烃含量和行业标准方法SH/T0693分析结果进行关联,验证了气相色谱法的可信度。在实验室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裂化产物汽油馏分中芳烃含量随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剂油... 首先将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馏分的芳烃含量和行业标准方法SH/T0693分析结果进行关联,验证了气相色谱法的可信度。在实验室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裂化产物汽油馏分中芳烃含量随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剂油比提高转化率时,苯含量增加较小;反应温度提高,汽油馏分中的苯含量显著提高;在催化剂中添加丙烯助剂时,在增产丙烯的同时,汽油中苯含量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汽油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族聚酮技术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焦宁宁 王建明 陈伟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评述了脂肪族聚酮的最新进展,讨论了乙烯和CO共聚的钯催化体系、共聚机理和聚合工艺以及脂肪族聚酮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关键词 脂肪族聚酮 钯催化剂 一氧化碳 乙烯 共聚 技术进展 钯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金属聚乙烯交联反应挤出流动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军忠 崔跃飞 +1 位作者 景振华 刘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22-1226,共5页
在研究茂金属聚乙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的复合交联反应挤出过程流动模型时,在三参数关联流动模型中引入了第4个参数,获得了更好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效果。但是,其物理意义难以确定。为此,根据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RDBFC模... 在研究茂金属聚乙烯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的复合交联反应挤出过程流动模型时,在三参数关联流动模型中引入了第4个参数,获得了更好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拟合效果。但是,其物理意义难以确定。为此,根据双螺杆挤出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RDBFC模型,获得了较好的拟合效果,物理意义更加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复合交联 停留时间分布 流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处理后FCC催化剂及Y型沸石的物化性质表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海涛 朱玉霞 +1 位作者 张久顺 达志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87-589,共3页
采用DTA、XRD、27Al NMR和吡啶吸附-IR等方法,对水热处理后在不同条件下存放的两种FCC催化剂及相应的Y型沸石分别进行了物化性质表征.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在空气气氛下放置时,分子筛易于吸附环境中的水分子形成一定量的表面水,并将表... 采用DTA、XRD、27Al NMR和吡啶吸附-IR等方法,对水热处理后在不同条件下存放的两种FCC催化剂及相应的Y型沸石分别进行了物化性质表征.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在空气气氛下放置时,分子筛易于吸附环境中的水分子形成一定量的表面水,并将表面水进一步极化成以活性羟基形式存在的结构水,从而使总酸量提高.27Al NMR测定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中放置吸水后,分子筛中部分非骨架铝可能转变为骨架铝,使晶胞常数略有增加.探讨了存放条件对水热处理后FCC催化剂微反活性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催化剂 水热处理 微反评价 物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HZSM-5催化剂上由液化气多产柴油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昕 王建伟 +3 位作者 钟进 姚志龙 高俊魁 刘爱松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64-1466,共3页
考察了Ni/HZSM-5催化剂上由液化气生产柴油的性能,并采用XRD、N2-吸附和Py -FTIR等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结果表明,在相对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负载Ni质量分数3%的HZSM-5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由液化气生产柴油的性能.催化剂表面镍氧物种... 考察了Ni/HZSM-5催化剂上由液化气生产柴油的性能,并采用XRD、N2-吸附和Py -FTIR等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结果表明,在相对较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负载Ni质量分数3%的HZSM-5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由液化气生产柴油的性能.催化剂表面镍氧物种和HZSM-5发生相互作用,调变了催化剂表面酸中心分布.催化剂表面存在适量的由镍物种提供的L酸中心有利于提高反应活性和柴油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柴油 液化气 叠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获奖介绍 被引量:14
18
作者 顿静斌 张晓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介绍了2007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5个获奖项目的创新和价值:(1)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Michael J.Krische教授因发展了具有完善原子经济性和选择性的以氢为媒介的C-C键构建方法而荣获学术奖;(2)Nov... 介绍了2007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5个获奖项目的创新和价值:(1)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的Michael J.Krische教授因发展了具有完善原子经济性和选择性的以氢为媒介的C-C键构建方法而荣获学术奖;(2)NovaSterilis公司因开发了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友好的医用杀菌技术而获小企业奖;(3)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Kaichang Li教授、哥伦比亚Forest产品公司和Hercules公司联合开发了环境友好的木材加工粘合剂而获得更绿色合成路线奖;(4)Headwaters TechnologyInnovation公司因开发一种用选择性纳米催化技术直接合成双氧水的合成路线而荣获更绿色反应条件奖;(5)Cargill Incorporated公司因开发了BiOHTM多羟基化合物而荣获设计更绿色化学品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创新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复合交联特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军忠 刘伟 +1 位作者 景振华 王延伟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转矩流变仪考察了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在有机过氧化物存在下的交联过程,对比了不同原料配比制取的交联物的微观结构形态及熔融结晶特性,同时针对典型交联物采用莫志深法考察了其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引发剂浓度以... 采用转矩流变仪考察了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在有机过氧化物存在下的交联过程,对比了不同原料配比制取的交联物的微观结构形态及熔融结晶特性,同时针对典型交联物采用莫志深法考察了其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引发剂浓度以及添加二氧化硅对交联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原料配比和交联工艺,可以获得相对完善的网络交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交联特性 交联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