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层油气成藏机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浩 陆建林 +4 位作者 王保华 左宗鑫 李瑞磊 朱建峰 沈志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共11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腐殖型和腐泥型的混合气,且为裂解气和干酪根热降解气组成的混合气,油气源主要为本地的沙河子组烃源岩,原油成熟度低于天然气,为同一油源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属于次生凝析气藏,成藏表现为"近源多向供烃,复合输导,早期干酪根热降解成气与晚期原油裂解成气"的多期成藏模式;长岭南部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营城组末期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圈闭条件,具备较好油气输导条件、存在多期油气充注,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源对比 凝析油 沙河子组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