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及前景 被引量:74
1
作者 王光付 廖荣凤 +4 位作者 李江龙 袁向春 战春光 江永建 罗云秀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9,共6页
选择渗透率、油藏原始压力和油藏埋藏深度3个指标,结合中国石化已开发的286个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特点,将低渗透油藏细分并组合为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特低渗透油藏、浅层低压特低渗透油藏、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 选择渗透率、油藏原始压力和油藏埋藏深度3个指标,结合中国石化已开发的286个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特点,将低渗透油藏细分并组合为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特低渗透油藏、浅层低压特低渗透油藏、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低渗透油藏和浅层常压低渗透油藏6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油藏开采特征差异较大。提出了加强储层和渗流机理研究、合理加密井网、实施精细注水、应用整体压裂改造和井筒提升技术、实施二氧化碳驱和天然气驱先导试验等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思路,指出下一步应利用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开采各种类型低渗透油藏,提高油藏开发经济效益,开拓中国石化乃至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精细分类 开采特征 开发效果 开发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化近几年钻井液技术发展 被引量:8
2
作者 于培志 苏长明 +1 位作者 张进双 钱晓琳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09年第2期113-114,共2页
总结了中国石化近几年钻井液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正电性钻井液的性能与应用情况,无(低)固相低密度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超低渗透钻井液技术在江苏油田兴庄产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情况,高矿化度微泡沫钻井液技术在江苏和江汉油田... 总结了中国石化近几年钻井液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正电性钻井液的性能与应用情况,无(低)固相低密度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超低渗透钻井液技术在江苏油田兴庄产能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情况,高矿化度微泡沫钻井液技术在江苏和江汉油田的应用情况,水基成膜钻井液在江汉油田的应用效果,同时对裂缝性气层保护原则和川东北地区复杂漏失层防漏及堵漏技术难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几年钻井液技术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钻井液 井眼稳定 防止地层损害 堵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任玉林 李江龙 黄孝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7-59,共3页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多重孔隙特征,非均质性强的缝洞系统决定了复杂的油水运动特点,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通过分析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体物性特征、油藏流体特征和岩溶洞穴分布规律,将储集体划分为古近地表岩溶储集带和古岩...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具有多重孔隙特征,非均质性强的缝洞系统决定了复杂的油水运动特点,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水平。通过分析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体物性特征、油藏流体特征和岩溶洞穴分布规律,将储集体划分为古近地表岩溶储集带和古岩溶水道储集带。结合塔河油田的生产实际,总结了塔河碳酸盐岩油田产量、含水率和地层能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古近地表岩溶储集带和古岩溶水道储集带的开发井网分布特点和井距,论述了注水开发的可能性与合理的单井产量和采油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油藏 油藏流体 油田产量 储集体 采油速度 单井产量 古岩溶 近地表 缝洞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已发现的油气田看中国海相油气勘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抗 《海相油气地质》 2002年第2期1-14,共14页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古生界碳酸盐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它的主要成藏类型是准原生型。对形成保存至今的工业油气藏来说,碳酸盐岩中有效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应≥0.5%,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煤系可对生烃作出重大贡献。碳酸...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古生界碳酸盐岩,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它的主要成藏类型是准原生型。对形成保存至今的工业油气藏来说,碳酸盐岩中有效烃源岩的总有机碳含量下限应≥0.5%,滨海相或海陆交互相煤系可对生烃作出重大贡献。碳酸盐岩中的储集体受裂缝—岩溶发育程度的控制而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以孤立的缝洞储集体为主者称纳溪型,各储集体内的流体性质、压力均可有不同;(2)各储集体间相互连通从而有统一的压力和气、油、水界面,若其似块状者称任丘型,若其似层状者则称威远型;(3)居于这两个端元间的过渡类型为塔河型,其各部分之间的流体性质和压力可有一定差别,无统一油水界面。应注意对似层状储集体的勘探研究,保存条件的好坏对海相油气田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分析复杂的多期成藏史中,要注意古隆起和晚期成藏的辩证关系。我国的海相油气勘探有难度,要重新评价有效和高效烃源岩,从较浅部和次生油气蒇入手逼近油气源,寻找主力油气藏,要重视岩性圈闭和各构造(形变)层间的不吻合性。中国的海相油气勘探方向可分为优先勘探、立争突破、劣中选优三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勘探 油气田 油气藏 保存条件 晚期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油气海外发展战略中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抗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2期54-58,共5页
海外油气的开拓中首先面对的是具体项目的可行性,但从战略上看也必须加强基础性研究。对于后者,世界石油地质和资源、中国的地缘油气特点和国际石油市场是三个重要的方面。从地缘油气看,中东、东北亚、东南亚—澳洲是位于前列的重点地... 海外油气的开拓中首先面对的是具体项目的可行性,但从战略上看也必须加强基础性研究。对于后者,世界石油地质和资源、中国的地缘油气特点和国际石油市场是三个重要的方面。从地缘油气看,中东、东北亚、东南亚—澳洲是位于前列的重点地区。我们应把海外开拓的运作融于国际市场中,在竞争和合作中壮大实力,保障对国际油气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发展战略 石油地质 地缘油气 油气勘探工作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南部地区断陷层油气成藏机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浩 陆建林 +4 位作者 王保华 左宗鑫 李瑞磊 朱建峰 沈志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54,共11页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 利用天然气组成、轻烃指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储层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条件以及生烃史-热史模拟研究长岭断陷南部的龙凤山地区油气成因及成藏过程,揭示其油气成藏机制。结果表明:龙凤山地区断陷层天然气属于腐殖型和腐泥型的混合气,且为裂解气和干酪根热降解气组成的混合气,油气源主要为本地的沙河子组烃源岩,原油成熟度低于天然气,为同一油源不同热演化阶段的产物,属于次生凝析气藏,成藏表现为"近源多向供烃,复合输导,早期干酪根热降解成气与晚期原油裂解成气"的多期成藏模式;长岭南部地区发育优质烃源岩、营城组末期形成的反转构造提供了圈闭条件,具备较好油气输导条件、存在多期油气充注,油气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因 油源对比 凝析油 沙河子组 长岭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国华 曹绪龙 +2 位作者 王其伟 郭平 李向良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6,共3页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中Ng3-4聚合物驱后油藏条件,通过物模手段研究了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的特征及驱油能力。长细管实验表明,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低气液比时模型两端的封堵压差上升缓慢,交替周期越大封堵效果越差。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表... 针对孤岛油田中二中Ng3-4聚合物驱后油藏条件,通过物模手段研究了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的特征及驱油能力。长细管实验表明,交替式注入泡沫复合驱,低气液比时模型两端的封堵压差上升缓慢,交替周期越大封堵效果越差。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表明,泡沫复合驱主要是通过扩大波及体积来提高采收率,在与聚合物驱相同注入量条件下,其封堵能力是聚合物驱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交替式注入 封堵作用 气液比 交替周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量价值评估在油田勘探效益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玲 张建荣 庄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随着石油企业的重组上市和中外油气田勘探开发合作项目的开展,储量价值评估已成为油田勘探开发、经营管理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采用净现值法,通过对勘探开发的投资测算,分析了探明储量的经济效益。将该方法用于4个油田新增探明储量的实... 随着石油企业的重组上市和中外油气田勘探开发合作项目的开展,储量价值评估已成为油田勘探开发、经营管理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采用净现值法,通过对勘探开发的投资测算,分析了探明储量的经济效益。将该方法用于4个油田新增探明储量的实例测算,总结认为:储量规模及品位、油田开发技术、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是影响储量价值的因素,油价变化对储量价值的影响最为敏感,探明储量投资对储量价值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 价值评估 影响因素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开展油气勘探项目后评价的思考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礼貌 郭宝申 罗佐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7-110,共4页
油气勘探项目后评价是勘探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立足于油气勘探项目后评价现状分析和引入的必要性,从后评价内部本身和外部实施2个角度初步探讨了勘探项目后评价的4个基本要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勘探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基... 油气勘探项目后评价是勘探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立足于油气勘探项目后评价现状分析和引入的必要性,从后评价内部本身和外部实施2个角度初步探讨了勘探项目后评价的4个基本要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勘探项目后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从后评价的运行机制出发,提出构建后评价机构的设想,设计了项目后评价的工作程序,对油田企业开展油气勘探项目后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项目 后评价体系 后评价机构 工作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储层暂堵规律的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海军 叶正荣 +1 位作者 杨秀夫 熊江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1期41-43,51,共4页
为了研究固相颗粒在裂缝性储层中的暂堵规律,利用表面生成和合成原理建立了裂缝宽度的数学模型,依据固相粒子在裂缝中的堵塞机理对粒子在裂缝中的架桥规律做了模拟试验,并用函数逼近和数据拟合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处理。基于模拟试... 为了研究固相颗粒在裂缝性储层中的暂堵规律,利用表面生成和合成原理建立了裂缝宽度的数学模型,依据固相粒子在裂缝中的堵塞机理对粒子在裂缝中的架桥规律做了模拟试验,并用函数逼近和数据拟合的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处理。基于模拟试验得到的架桥规律,可以在已知裂缝参数的情况下根据架桥距离选择粒子尺寸,从而为通过中性粒子实现裂缝性储层的暂堵提供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 暂堵规律 屏蔽暂堵技术 钻井工艺 计算机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涛 郭建华 +1 位作者 贾庆素 姜春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2-526,共5页
根据川西坳陷上侏罗统中段蓬莱镇组储层的成岩作用具有长石溶解,硅质和方解石胶结的特点,应用GWB软件分析各井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得到平面等值线图,并对蓬莱镇组有利储集相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长石、方解石含量等值线... 根据川西坳陷上侏罗统中段蓬莱镇组储层的成岩作用具有长石溶解,硅质和方解石胶结的特点,应用GWB软件分析各井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得到平面等值线图,并对蓬莱镇组有利储集相带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长石、方解石含量等值线图与实际测量得到的长石、方解石含量等值线图的变化规律一致,说明所选的模拟条件可信;影响本区矿物溶解与沉淀的主要因素是长石含量、地温和pH值;孝泉和新场地区地温低、长石含量中等、pH值低,为次生孔隙发育的Ⅰ类区;马井、新都和洛带地区地温梯度、长石含量及pH值不完全匹配,为次生孔隙发育的Ⅱ类区;温江地区为Ⅲ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水-岩作用 储层预测 川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BI网格的多分支水平井井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星 常铁龙 +3 位作者 马艳 李伟超 安永生 甘红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8,共4页
利用基于PEBI网格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辐射式多分支水平井在五点法井网中的井型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分支数目、分支长度和分支角度对井网中多分支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五点法井网中采用鱼骨... 利用基于PEBI网格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辐射式多分支水平井在五点法井网中的井型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分支数目、分支长度和分支角度对井网中多分支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五点法井网中采用鱼骨状多分支水平井作为生产井时,当分支长度较长且分支角度较大的情况下,应选择分支数目多的鱼骨状分支井进行生产,反之可以选择较少的分支数目;鱼骨状分支井分支角度应选取为45°、60°;分支长度应充分考虑井网面积以及分支在井网中的位置而定。采用辐射式多分支水平井作为生产井时,应选取辐射式四分支井进行开采,在钻井技术和钻井安全允许的前提下,应选用较长的分支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水平井 PEBI网格 数值模拟 分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页1井地质背景及钻探效果 被引量:68
13
作者 张金川 李玉喜 +4 位作者 聂海宽 龙鹏宇 唐颖 唐玄 姜文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118,共5页
我国南方海相页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由于地质及地形条件复杂、含气性变化大,页岩气资源潜力有待查明。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境内的页岩气取心井——渝页1井揭示了高陡构造带上黑色页岩及其中的含气特点。该井钻揭... 我国南方海相页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由于地质及地形条件复杂、含气性变化大,页岩气资源潜力有待查明。位于重庆市彭水县境内的页岩气取心井——渝页1井揭示了高陡构造带上黑色页岩及其中的含气特点。该井钻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系地层厚度为225.78 m(未穿)。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井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具有有利的页岩气成藏条件及典型的浅层页岩气特点,有机碳含量平均达到了3.7%,有机质成熟度(Ro)平均为2.04%。黑色页岩中裂缝及微孔隙发育,储集空间包括了黏土矿物粒间微孔隙、页理间孔隙、溶蚀孔隙、成岩微裂缝及构造裂缝等。实验计算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含气量介于1.0~3.0 m3/t。研究表明,渝页1井所揭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暗色页岩分布广泛,页岩气资源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南高陡构造区 页岩气 渝页1井 地质背景 钻探效果 含气性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14
作者 袁学诚 任纪舜 +1 位作者 徐明才 唐文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19,共6页
邓县—南漳剖面是叶县—邓县剖面南延部分,其反射地震剖面的测定使得从中朝克拉通到扬子克拉通横穿秦岭造山带的第一条反射地震剖面得以完成。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清楚显示了扬子克拉通地壳俯冲到秦岭造山带之下的客观事实,证明襄樊... 邓县—南漳剖面是叶县—邓县剖面南延部分,其反射地震剖面的测定使得从中朝克拉通到扬子克拉通横穿秦岭造山带的第一条反射地震剖面得以完成。邓县—南漳反射地震剖面清楚显示了扬子克拉通地壳俯冲到秦岭造山带之下的客观事实,证明襄樊—广济断裂带(即北大别山—大巴山前缘断裂带)并不是一条板块缝合带,而是一条大陆壳俯冲断裂带,扬子克拉通的大陆地壳沿大约20km深的上地壳底面向秦岭造山带之下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地震剖面 深部构造 秦岭-大别造山带 襄樊-广济断裂带 大陆壳俯冲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成烃生物的拉曼光谱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鲍芳 腾格尔 +3 位作者 仰云峰 谢小敏 张美珍 王汝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4-179,共6页
为了区分不同的成烃生物,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对烃源岩中两种常见的成烃生物,即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生源有机质成烃后的拉曼光谱各具特征。G峰与D峰间的位移差能够指示不同成烃生物分子结构中芳环的稠合程度,D峰和G峰... 为了区分不同的成烃生物,本文利用拉曼光谱对烃源岩中两种常见的成烃生物,即浮游藻类和底栖藻类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生源有机质成烃后的拉曼光谱各具特征。G峰与D峰间的位移差能够指示不同成烃生物分子结构中芳环的稠合程度,D峰和G峰的强度比可以反映有机质芳香结构有序度。通过对比不同成烃生物的拉曼光谱参数,发现成烃后浮游藻类的芳环稠合程度明显小于底栖藻类,芳香结构有序度也低于底栖藻类。相同层位烃源岩中不同成烃生物的G峰与D峰位移差有明显区别,即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检测芳环的稠合程度来区分不同的成烃生物。D峰与G峰强度比不仅受成熟度控制,而且成烃生物的性质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也能作为区分不同成烃生物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成烃生物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储层冷采用活性分子的性能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祖国 高秋英 +1 位作者 任波 路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7,共7页
针对边底水薄层特稠油油藏热采高轮次后注汽易窜,封堵困难,含水大幅上升导致开发效益下降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AA)、4-苯基-1-丁烯(PB)、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四甲基乙二胺为催化剂制备了水溶性活性分子共聚... 针对边底水薄层特稠油油藏热采高轮次后注汽易窜,封堵困难,含水大幅上升导致开发效益下降的问题,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钠(AA)、4-苯基-1-丁烯(PB)、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四甲基乙二胺为催化剂制备了水溶性活性分子共聚物(AAPA)。研究了油剂比、AAPA加量、pH值、Ca^(2+)、Mg^(2+)、温度对降黏效果的影响,分析了AAPA的降黏机理,并以多浓度多段塞式注入的方法,进行了化学降黏冷采矿场试验。结果表明,1 g/L的AAPA与原油以质量比1∶1混合后的降黏效果最佳,可使黏度(50℃)<50 Pa·s的脱气脱水稠油的静置降黏率>90%。AAPA具有耐高矿化度、易于破乳以及降黏温度范围宽的特点。其有效降黏温度范围为50~180℃;耐Ca^(2+)质量浓度≤10 g/L,耐Mg^(2+)质量浓度<3 g/L;pH<4时降黏乳化后的稠油可快速破乳,pH>10时可进一步提高AAPA的降黏活性。现场应用4井次,提液增油效果明显。通过多浓度多段塞的方式将AAPA注入储层可有效降低原油黏度,明显提高边底水薄层特稠油油藏冷采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稠油 活性高分子 降黏率 冷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孔隙模型中气水两相分形渗流实验和数学模型建立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忠谦 张啸枫 +4 位作者 张承泽 李登伟 佘姣凤 罗辑 杨小松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90,共5页
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油气藏渗流力学中渗透率的分布、孔隙度的分布、裂缝性油气藏中裂缝网络的分布等许多现象都具有标度不变性。对气水两相在裂缝-孔隙模型和平面径向流模型中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黑白二值化处理... 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证明,油气藏渗流力学中渗透率的分布、孔隙度的分布、裂缝性油气藏中裂缝网络的分布等许多现象都具有标度不变性。对气水两相在裂缝-孔隙模型和平面径向流模型中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黑白二值化处理,得到了其分形维数。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裂缝-孔隙介质中气水两相分形渗流的数学模型及差分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裂缝-孔隙介质 分形渗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排烃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化政 王传刚 刘春燕 《海相油气地质》 2010年第1期51-54,共4页
与泥页岩以缓慢压实为主的成岩作用不同,碳酸盐岩的成岩以胶结和交代作用为主,并在浅埋处几乎失去其所有的原生孔隙和沉积水。碳酸盐岩在埋藏条件下处于近完全封闭的压实流环境中,深埋和地温升高除形成小规模的压溶作用(如缝合线)外,其... 与泥页岩以缓慢压实为主的成岩作用不同,碳酸盐岩的成岩以胶结和交代作用为主,并在浅埋处几乎失去其所有的原生孔隙和沉积水。碳酸盐岩在埋藏条件下处于近完全封闭的压实流环境中,深埋和地温升高除形成小规模的压溶作用(如缝合线)外,其他类型的成岩作用很微弱。在进入有机质生烃的门限深度后,低丰度有机质虽可生成一定数量的烃类,但碳酸盐岩不像泥岩那样可以脱出大量压实水,烃的运移既无"载体",又无异常高压作为动力和造缝条件,烃类很难大规模运移。在其后的成岩作用中,烃类或分散于封闭的晶间孔隙中,或与矿物结合形成晶包有机质和包裹体有机质,造成碳酸盐岩含烃率常常高于泥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泥页岩 成岩作用 排烃效率 有效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标定的新型经验公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冉启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0-52,共3页
通过对碳酸盐岩油藏大量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将影响采收率的因素从定性描述转化为定量研究。利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碳酸盐岩油藏采收率标定的新型经验公式,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该类油藏采收率计算方法。
关键词 碳酸盐岩油藏 采收率 储量 类比法 经验公式法 油藏数值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二连盆地凝灰岩潜山多期风化壳形成及油气成藏效应
20
作者 李浩 高先志 +2 位作者 杨德相 王会来 王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火山喷发的多期性是导致凝灰岩潜山纵向多期风化壳(带)发育的重要原因。从地球化学、测井响应特征和岩石学证实了二连盆地凝灰岩潜山多期风化壳(带)的存在及其特征:(1)哈31井凝灰岩地层在1062~1080 m和1165~1179 m两个井段表现为K,Na... 火山喷发的多期性是导致凝灰岩潜山纵向多期风化壳(带)发育的重要原因。从地球化学、测井响应特征和岩石学证实了二连盆地凝灰岩潜山多期风化壳(带)的存在及其特征:(1)哈31井凝灰岩地层在1062~1080 m和1165~1179 m两个井段表现为K,Na,Ca等元素淋滤,CIA指数较大,而Al,Fe,Mn,P等元素相对富集,S/A指数变小;(2)这两个层段测井响应表现为风化壳的特征,而且其测井曲线在纵向上具旋回特征并有连井上的可对比性;(3)不同喷发期次形成的凝灰岩结构、组分以及粒度不同。凝灰岩潜山多期风化壳(带)的存在对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成藏效应主要表现在储集层垂向分带性、风化壳油藏(晚期风化壳中)和内幕油藏(早期风化壳中)纵向叠置和复式油气聚集成藏模式等3个方面。文中对多期凝灰岩古风化壳的认识扩展了火山岩潜山的勘探深度,为火山岩潜山内幕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岩 风化壳 潜山内幕 成藏效应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