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测控技术在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葛祥
刘伟
+2 位作者
孙鑫
王春伟
马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1230,共10页
深层、常压页岩气是中国石化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面临效益开发的困难,对井筒测控技术提出了提速降本、提产增效的更高要求。为了准确评价页岩气储层,开展了储层微观特征定量表征、孔隙压力系数预测、含气量计算、低阻页岩评价和...
深层、常压页岩气是中国石化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面临效益开发的困难,对井筒测控技术提出了提速降本、提产增效的更高要求。为了准确评价页岩气储层,开展了储层微观特征定量表征、孔隙压力系数预测、含气量计算、低阻页岩评价和可压性评价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页岩气“双甜点”精细评价技术。为了提高深层优质页岩钻遇率,打造了定测录导一体化工作模式,基于多属性地质建模,测录震多专业融合,形成了复杂构造区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针对不同工区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异,明确了旋转导向和螺杆+MWD两种提速技术的适用范围,实现分类施策提速提效。为了配合大规模体积压裂,研发应用了多级射孔桥塞联作、等孔径射孔、高温井下微地震监测和“牵引器+DAS光纤”压裂监测等多项技术。研究形成的页岩气“双甜点”精细评价技术、提高储层钻遇率技术、钻井提速和压裂提产配套技术,在深层、常压页岩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较好地支撑了勘探开发。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发挥定测录导一体化优势,不断推进测控技术创新,在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气解释评价、高温测控仪器和工具研制、基础资料录取等方向持续攻关,全力保障深层、常压页岩气高质量勘探与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技术
深层页岩气
常压页岩气
勘探开发
钻井提速
压裂提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悬杆线井眼轨道设计方法
被引量:
4
2
作者
于凡
黄根炉
+3 位作者
韩志勇
倪红坚
李菁
李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3-1052,共10页
基于弹性杆力学模型建立了悬杆线井眼轨道设计方法,对比了悬杆线轨道在降摩减扭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悬杆线轨道降摩减扭效果的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轨道,悬杆线轨道在一定的参数区间内能够有效降低摩阻、扭矩,相...
基于弹性杆力学模型建立了悬杆线井眼轨道设计方法,对比了悬杆线轨道在降摩减扭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悬杆线轨道降摩减扭效果的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轨道,悬杆线轨道在一定的参数区间内能够有效降低摩阻、扭矩,相对于悬链线轨道,悬杆线轨道具有更多的可控参数。影响悬杆线轨道降摩减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摩擦系数、造斜点至靶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悬杆段起始点井斜角,摩擦系数、悬杆段起始点井斜角越大,降摩减扭效果越差;当造斜点至靶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均超过3 000 m且两者比值接近1.5时,悬杆线轨道的降摩减阻效果最为理想,滑动钻进摩阻最大可降低60%,旋转钻进扭矩最大可降低40%,在深层大位移井中有独特的应用前景。图8表6参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眼轨道设计
悬杆线轨道
钻柱力学模型
降摩减扭
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偶极横波远探测方位区分新方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柏志
许孝凯
杜群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49,共7页
偶极横波远探测仪器具有测量频率低、频带宽、信噪比高等显著优势,能够精确刻画井旁构造产状,在西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断溶体、断控体储层以及西南地区致密碎屑岩地层断缝体储层等应用效果显著。但由于偶极声源指向呈中心对称导致180...
偶极横波远探测仪器具有测量频率低、频带宽、信噪比高等显著优势,能够精确刻画井旁构造产状,在西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断溶体、断控体储层以及西南地区致密碎屑岩地层断缝体储层等应用效果显著。但由于偶极声源指向呈中心对称导致180°方位不确定性,难以实现方位探测。为克服这一缺陷,提出偶极横波远探测方位区分新方法,使用非对称发射、接收声系的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仪采集多分量偶极横波数据,开展有限差分开展数值模拟并进行现场试验,形成处理解释软件模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对称接收方式相比,此方法打破了所接收的横波声场的对称性,实现了方位远探测。该方法定向放大了反射体所在方位的反射横波幅度,利用该特征可实现方位区分。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新方法可为井旁地质异常体方位探测及侧钻井、加密井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极横波
远探测
方位区分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测控技术在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葛祥
刘伟
孙鑫
王春伟
马林
机构
中国石化
经纬
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地质测控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化
经纬
有限公司
华东
测控
分
公司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1230,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61)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重点科技项目(JP15051、JP17033)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十条龙”项目(P21080)联合资助。
文摘
深层、常压页岩气是中国石化页岩气增储上产的重点领域。面临效益开发的困难,对井筒测控技术提出了提速降本、提产增效的更高要求。为了准确评价页岩气储层,开展了储层微观特征定量表征、孔隙压力系数预测、含气量计算、低阻页岩评价和可压性评价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页岩气“双甜点”精细评价技术。为了提高深层优质页岩钻遇率,打造了定测录导一体化工作模式,基于多属性地质建模,测录震多专业融合,形成了复杂构造区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针对不同工区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异,明确了旋转导向和螺杆+MWD两种提速技术的适用范围,实现分类施策提速提效。为了配合大规模体积压裂,研发应用了多级射孔桥塞联作、等孔径射孔、高温井下微地震监测和“牵引器+DAS光纤”压裂监测等多项技术。研究形成的页岩气“双甜点”精细评价技术、提高储层钻遇率技术、钻井提速和压裂提产配套技术,在深层、常压页岩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较好地支撑了勘探开发。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发挥定测录导一体化优势,不断推进测控技术创新,在新层系/新类型页岩气解释评价、高温测控仪器和工具研制、基础资料录取等方向持续攻关,全力保障深层、常压页岩气高质量勘探与效益开发。
关键词
测控技术
深层页岩气
常压页岩气
勘探开发
钻井提速
压裂提产
Keyword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deep shale gas
normal-pressure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rilling speed increase
fracturing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分类号
TE24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悬杆线井眼轨道设计方法
被引量:
4
2
作者
于凡
黄根炉
韩志勇
倪红坚
李菁
李伟
机构
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
石油新疆油田
公司
勘探开发
研究院
中国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地质测控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3-1052,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变曲率井眼轨道设计方法研究”(2016ZX05060-014)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项目“深层复杂条件钻井提速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ZD2019-183-005)。
文摘
基于弹性杆力学模型建立了悬杆线井眼轨道设计方法,对比了悬杆线轨道在降摩减扭等方面的优势,分析了悬杆线轨道降摩减扭效果的主控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轨道,悬杆线轨道在一定的参数区间内能够有效降低摩阻、扭矩,相对于悬链线轨道,悬杆线轨道具有更多的可控参数。影响悬杆线轨道降摩减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摩擦系数、造斜点至靶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悬杆段起始点井斜角,摩擦系数、悬杆段起始点井斜角越大,降摩减扭效果越差;当造斜点至靶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均超过3 000 m且两者比值接近1.5时,悬杆线轨道的降摩减阻效果最为理想,滑动钻进摩阻最大可降低60%,旋转钻进扭矩最大可降低40%,在深层大位移井中有独特的应用前景。图8表6参28。
关键词
井眼轨道设计
悬杆线轨道
钻柱力学模型
降摩减扭
钻井
Keywords
wellbore trajectory design
suspender line trajectory
mechanics of drill string
drag and torque reduction
drilling
分类号
TE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偶极横波远探测方位区分新方法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柏志
许孝凯
杜群杰
机构
中国石化
经纬
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经纬有限公司地质测控技术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4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709704)。
文摘
偶极横波远探测仪器具有测量频率低、频带宽、信噪比高等显著优势,能够精确刻画井旁构造产状,在西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断溶体、断控体储层以及西南地区致密碎屑岩地层断缝体储层等应用效果显著。但由于偶极声源指向呈中心对称导致180°方位不确定性,难以实现方位探测。为克服这一缺陷,提出偶极横波远探测方位区分新方法,使用非对称发射、接收声系的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仪采集多分量偶极横波数据,开展有限差分开展数值模拟并进行现场试验,形成处理解释软件模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对称接收方式相比,此方法打破了所接收的横波声场的对称性,实现了方位远探测。该方法定向放大了反射体所在方位的反射横波幅度,利用该特征可实现方位区分。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新方法可为井旁地质异常体方位探测及侧钻井、加密井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偶极横波
远探测
方位区分
试验验证
Keywords
dipole shear wave logging
remote detection technology
azimuth discrimination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分类号
P63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测控技术在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葛祥
刘伟
孙鑫
王春伟
马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悬杆线井眼轨道设计方法
于凡
黄根炉
韩志勇
倪红坚
李菁
李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偶极横波远探测方位区分新方法
吴柏志
许孝凯
杜群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