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内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1
作者
高怡萱
潘杰
+2 位作者
李焰
张建
李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187,共8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目前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碳中和的关键途径。随着CCUS技术的不断发展,超临界二氧化碳(CO_(2))输送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势必成为影响输碳管道工程安全运维的痛点之一。管线钢在超临界CO_(2)环境中的腐...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目前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碳中和的关键途径。随着CCUS技术的不断发展,超临界二氧化碳(CO_(2))输送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势必成为影响输碳管道工程安全运维的痛点之一。管线钢在超临界C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机理与传统油气田CO_(2)腐蚀有着较大不同,是一种在全新环境体系下的腐蚀问题。本文以水相介质导致超临界CO_(2)管道内腐蚀这一主要诱因为线索,综述了杂质、温度、压力以及流速等因素对典型管线钢在超临界工况下的CO_(2)内腐蚀行为的影响,尤其针对含水量这一关键因素进行了详述和对比,分析了当前超临界CO_(2)管输过程中仍然存在的腐蚀与防护问题以及挑战,最后对超临界CO_(2)腐蚀问题未来的重点关注方向进行了展望,结论有助于优化未来输碳管道工程设计与制定对应的腐蚀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管线钢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岩石和流体特性的页岩油流动规律模拟
2
作者
李萌
王文东
+3 位作者
苏玉亮
张建
范振宁
梁海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4-703,共10页
相较于常规油气储层,页岩储层呈现出孔渗极低、有机质丰富、应力敏感性强、岩性叠置现象明显和流体赋存形式多样等特点。现有页岩油流动规律研究往往仅针对单一特征开展,导致结论认识存在局限性。以纹层状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
相较于常规油气储层,页岩储层呈现出孔渗极低、有机质丰富、应力敏感性强、岩性叠置现象明显和流体赋存形式多样等特点。现有页岩油流动规律研究往往仅针对单一特征开展,导致结论认识存在局限性。以纹层状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岩石物性变化,同时引入反应模型刻画流体赋存特征,实现对页岩油渗流过程的精细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油流动规律,探讨不同因素对页岩油产量的影响,并结合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沧东凹陷页岩储层特征开展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发育的层理构造对页岩油开采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游离态油,层理构造为其流动提供了高渗通道;对于吸附态油,发育的层理构造有利于提高解吸速率。纹层状储层中采出的页岩油主要为纹层中的游离态油,且多通过砂岩纹层流出。此外,砂岩纹层应力敏感性对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初期,而页岩纹层应力敏感性对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中后期。该研究揭示了纹层状储层中页岩油的流动规律,可为实现陆相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流动规律
赋存状态
纹层状储层
应力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CO_(2)管道输送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子明
李清平
+2 位作者
李姜辉
范振宁
张建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91,共18页
管道输送是经济高效的CO_(2)运输方式,海洋CO_(2)运输是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规模化开展离岸CCUS工程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本文明晰了我国实施离岸CCUS的优势、典型海洋碳运输情境和海洋CO_(2)运输方式,剖析...
管道输送是经济高效的CO_(2)运输方式,海洋CO_(2)运输是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规模化开展离岸CCUS工程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本文明晰了我国实施离岸CCUS的优势、典型海洋碳运输情境和海洋CO_(2)运输方式,剖析了国内外海洋CO_(2)管道输送的技术与工程概况;从CO_(2)流体相态及流动安全,沿程腐蚀风险评估、监测及预警,CO_(2)泄漏实时监测技术,高压CO_(2)泄放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梳理了海洋CO_(2)管道输送工艺技术现状;从CO_(2)管道材料断裂行为及止裂措施、高耐蚀及密封材料、碳钢管道长寿命运行的关键腐蚀控制技术、注采井筒的腐蚀风险评估等方面梳理了海洋CO_(2)管道材料技术现状。研究认为,加快发展适应海洋CO_(2)管道输送复杂工况的材料体系、全流程CO_(2)管道的智慧管理与数字孪生技术、海底CO_(2)管道全生命周期运行关键技术、在役海底管道改输评估与保障技术,采取加快推动我国近海碳封存CO_(2)管网规划、拓展和深化跨行业/跨机构合作模式创新、系统建设海陆统筹的标准体系、引导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深度参与海底CO_(2)管网建设等举措,促进我国海洋CO_(2)管道输送体系高质量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管道
离岸CCUS
海底管道
管道腐蚀
管道断裂
泄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吸收分离CO_(2)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6
4
作者
杨灿
孙雪琦
+3 位作者
尚明华
张建
张香平
曾少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9-1432,共14页
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及人口增长使得化石燃料消耗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引发全球化气候问题。醇胺吸收法目前在工业CO_(2)捕集应用最广泛,主要以单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等水溶液为吸收剂,存在溶剂损耗大、再生...
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及人口增长使得化石燃料消耗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引发全球化气候问题。醇胺吸收法目前在工业CO_(2)捕集应用最广泛,主要以单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等水溶液为吸收剂,存在溶剂损耗大、再生能耗高等问题,开发高效低能耗的新型吸收剂是实现CO_(2)大规模捕集的关键。离子液体具有气体亲和性好、蒸气压低、结构性质可调等特点,其中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因节能潜力大被认为是新一代CO_(2)吸收剂,其吸收CO_(2)后由均相变为互不相溶的液-液或液-固两相,再生时仅需对CO_(2)富相加热处理,可有效减少吸收剂再生体积,降低再生能耗。重点总结近五年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在CO_(2)分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不同相变行为的液-液和液-固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分类阐述和讨论,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相变
CO_(2)吸收
低能耗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内腐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1
作者
高怡萱
潘杰
李焰
张建
李阳
机构
中
石化
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石化
碳
捕
集
、利用
与封存
(
ccus
)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0-187,共8页
基金
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
文摘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是目前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碳中和的关键途径。随着CCUS技术的不断发展,超临界二氧化碳(CO_(2))输送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势必成为影响输碳管道工程安全运维的痛点之一。管线钢在超临界CO_(2)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机理与传统油气田CO_(2)腐蚀有着较大不同,是一种在全新环境体系下的腐蚀问题。本文以水相介质导致超临界CO_(2)管道内腐蚀这一主要诱因为线索,综述了杂质、温度、压力以及流速等因素对典型管线钢在超临界工况下的CO_(2)内腐蚀行为的影响,尤其针对含水量这一关键因素进行了详述和对比,分析了当前超临界CO_(2)管输过程中仍然存在的腐蚀与防护问题以及挑战,最后对超临界CO_(2)腐蚀问题未来的重点关注方向进行了展望,结论有助于优化未来输碳管道工程设计与制定对应的腐蚀控制方法。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管线钢
腐蚀
Keywords
supercritical CO_(2)
pipeline steel
internal corrosion
分类号
TG178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岩石和流体特性的页岩油流动规律模拟
2
作者
李萌
王文东
苏玉亮
张建
范振宁
梁海宁
机构
中
石化
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
碳
捕
集
、利用
与封存
(
ccus
)
重点
实验室
中国
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4-70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页岩混合润湿多尺度孔隙渗吸多相渗流模拟方法”(52274056)。
文摘
相较于常规油气储层,页岩储层呈现出孔渗极低、有机质丰富、应力敏感性强、岩性叠置现象明显和流体赋存形式多样等特点。现有页岩油流动规律研究往往仅针对单一特征开展,导致结论认识存在局限性。以纹层状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岩石物性变化,同时引入反应模型刻画流体赋存特征,实现对页岩油渗流过程的精细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油流动规律,探讨不同因素对页岩油产量的影响,并结合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沧东凹陷页岩储层特征开展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发育的层理构造对页岩油开采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游离态油,层理构造为其流动提供了高渗通道;对于吸附态油,发育的层理构造有利于提高解吸速率。纹层状储层中采出的页岩油主要为纹层中的游离态油,且多通过砂岩纹层流出。此外,砂岩纹层应力敏感性对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初期,而页岩纹层应力敏感性对流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中后期。该研究揭示了纹层状储层中页岩油的流动规律,可为实现陆相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页岩油
流动规律
赋存状态
纹层状储层
应力敏感
Keywords
shale oil
flow pattern
occurrence state
laminated reservoir
stress sensitivity
分类号
TE34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CO_(2)管道输送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9
3
作者
王子明
李清平
李姜辉
范振宁
张建
机构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
厦门大学海洋材料腐蚀防护研究中心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全国
重点
实验室
怀柔
实验室
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
重点
实验室
中
石化
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
碳
捕
集
、利用
与封存
(
ccus
)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91,共1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1075)。
文摘
管道输送是经济高效的CO_(2)运输方式,海洋CO_(2)运输是离岸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规模化开展离岸CCUS工程建设所需的核心技术。本文明晰了我国实施离岸CCUS的优势、典型海洋碳运输情境和海洋CO_(2)运输方式,剖析了国内外海洋CO_(2)管道输送的技术与工程概况;从CO_(2)流体相态及流动安全,沿程腐蚀风险评估、监测及预警,CO_(2)泄漏实时监测技术,高压CO_(2)泄放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梳理了海洋CO_(2)管道输送工艺技术现状;从CO_(2)管道材料断裂行为及止裂措施、高耐蚀及密封材料、碳钢管道长寿命运行的关键腐蚀控制技术、注采井筒的腐蚀风险评估等方面梳理了海洋CO_(2)管道材料技术现状。研究认为,加快发展适应海洋CO_(2)管道输送复杂工况的材料体系、全流程CO_(2)管道的智慧管理与数字孪生技术、海底CO_(2)管道全生命周期运行关键技术、在役海底管道改输评估与保障技术,采取加快推动我国近海碳封存CO_(2)管网规划、拓展和深化跨行业/跨机构合作模式创新、系统建设海陆统筹的标准体系、引导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深度参与海底CO_(2)管网建设等举措,促进我国海洋CO_(2)管道输送体系高质量建设。
关键词
CO_(2)管道
离岸CCUS
海底管道
管道腐蚀
管道断裂
泄漏监测
Keywords
CO_(2) pipeline
offshore CCUS
subsea pipeline
pipeline corrosion
pipeline fracture
leakage monitoring
分类号
TE8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吸收分离CO_(2)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
6
4
作者
杨灿
孙雪琦
尚明华
张建
张香平
曾少娟
机构
郑州大学河南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
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
科学院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
中
石化
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9-1432,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B41017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122814,21838010)
+1 种基金
中国科学院绿色过程制造创新研究院自主部署项目(IAGM2020C14)
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项目(MPCS-2022-A-03)。
文摘
全球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及人口增长使得化石燃料消耗不断增加,导致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逐年递增,引发全球化气候问题。醇胺吸收法目前在工业CO_(2)捕集应用最广泛,主要以单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等水溶液为吸收剂,存在溶剂损耗大、再生能耗高等问题,开发高效低能耗的新型吸收剂是实现CO_(2)大规模捕集的关键。离子液体具有气体亲和性好、蒸气压低、结构性质可调等特点,其中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因节能潜力大被认为是新一代CO_(2)吸收剂,其吸收CO_(2)后由均相变为互不相溶的液-液或液-固两相,再生时仅需对CO_(2)富相加热处理,可有效减少吸收剂再生体积,降低再生能耗。重点总结近五年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在CO_(2)分离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对不同相变行为的液-液和液-固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分类阐述和讨论,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相变
CO_(2)吸收
低能耗
分离
Keywords
ionic liquid
phase-change
CO_(2)absorpti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separation
分类号
TQ534.9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内腐蚀研究进展
高怡萱
潘杰
李焰
张建
李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考虑岩石和流体特性的页岩油流动规律模拟
李萌
王文东
苏玉亮
张建
范振宁
梁海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洋CO_(2)管道输送技术现状与展望
王子明
李清平
李姜辉
范振宁
张建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相变离子液体体系吸收分离CO_(2)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杨灿
孙雪琦
尚明华
张建
张香平
曾少娟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