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化物探技术新进展及发展方向思考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勤勇 杨江峰 +3 位作者 王咸彬 周小慧 陈伟 黎娜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30,共10页
物探技术作为油气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为中国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提供了技术保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物探技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十三五”以来,在高... 物探技术作为油气勘探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为中国油气储量和产量增长提供了技术保障。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物探技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系列。“十三五”以来,在高密度地震勘探、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成像与描述、致密碎屑岩“甜点”识别、非常规一体化和软硬件研发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中国石化重点领域油气勘探开发。围绕当前中国石化主要勘探开发领域,详细分析东部断陷盆地碎屑岩、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中西部致密碎屑岩、非常规、火成岩、山前带、海域七大领域面临的地质问题,明确了具有针对性的物探技术需求,结合国内外物探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中国石化在支撑当前技术攻关、引领未来技术研发、“卡脖子”软件装备开发3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以推动中国石化物探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中国物探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探技术 新进展 发展方向 勘探开发难题 中国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中国石化油气资源评价关键技术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8
2
作者 宋振响 周卓明 +4 位作者 徐旭辉 王保华 李浩 马中良 陈斐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7,共11页
资源潜力评价是油气勘探决策的基础,也是国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编制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石化开展新一轮资源评价工作的难点和特点,详细论述了“十三五”中国石化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创新发... 资源潜力评价是油气勘探决策的基础,也是国家制定能源发展战略和编制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石化开展新一轮资源评价工作的难点和特点,详细论述了“十三五”中国石化资源评价的总体思路和技术框架。创新发展了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油气资源评价技术体系和软件平台,主要包括:烃源岩完整的生—排—滞留烃演化模拟技术、常规—非常规一体化TSM盆地模拟技术、基于成熟度和压力系数的页岩油气资源分级评价技术和地质—经济—生态一体化油气资源评价技术。在“十三五”资源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油气资源评价未来的重点攻关方向为:(1)复杂地质条件和特殊类型油气藏的三维油气运聚模拟技术;(2)不同类型盆地区带划分及对应的区带资源量计算、劈分技术;(3)大数据智能平台下一体化的油气资源评价系统;(4)油气共伴生资源综合评价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模拟 资源评价 一体化评价技术 中国石化 “十三五”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关键参数研究和资源分布特征——以中国石化探区“十三五”资源评价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旭辉 周卓明 +1 位作者 宋振响 杨国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32-843,共12页
在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与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中国石化探区“常规—非常规”以及“地质—经济—生态”2个一体化的“十三五”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流程和技术体系。研究了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包括基于TSM盆地模拟技术构建了适用于我... 在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与优选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中国石化探区“常规—非常规”以及“地质—经济—生态”2个一体化的“十三五”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流程和技术体系。研究了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包括基于TSM盆地模拟技术构建了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盆地/地区烃源岩完整的生—排—滞留烃演化模式、产率模型;建立了基于典型刻度区解剖的资源评价关键参数获取方法和评价指标。通过对近50个盆地/地区全部含油气层系(震旦系—第四系)的系统评价,落实了中国石化矿权区常规油气、致密油气、页岩油气以及煤层气等7种不同类型油气的地质资源,明确了其油气资源的经济可采性和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通过资源分布特征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勘探领域和方向,指出深层—超深层是常规油气的主攻方向,非常规尤其是页岩油气是未来我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海域探区也具备广阔的勘探前景。同时,资源评价结果为油公司“十四五”规划和勘探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M盆地模拟 常规—非常规一体化 地质—经济—生态评价一体化 油气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压裂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立歆 路智勇 +3 位作者 杨心超 陈占国 杨小慧 程磊磊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9-1046,共8页
随着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走向深层以及日趋精细化,微地震等传统压裂监测手段愈发无法满足压裂效果评价的精度要求。作为分布式光纤传感(DFOS)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AS)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压裂监测方向的研究... 随着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走向深层以及日趋精细化,微地震等传统压裂监测手段愈发无法满足压裂效果评价的精度要求。作为分布式光纤传感(DFOS)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DAS)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压裂监测方向的研究热点。文中介绍了井下光缆布设、光缆深度标定、DAS信号处理、压裂期间DAS响应提取和解释的方法,并结合涪陵地区某页岩气井组的套管外光纤压裂监测实例,展示了DAS技术给非常规油气水力压裂监测带来的新视角和新认识,为我国压裂监测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 压裂监测 页岩油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研究井间地震观测系统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海龙 李智宏 赵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49,共4页
适当的观测系统是保证野外地震记录采集质量的关键。为此,运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设计制作井间地震模型来研究了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问题。通过对观测系统类型和参数选择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井间距的大小对所接收的波场有很大的影响... 适当的观测系统是保证野外地震记录采集质量的关键。为此,运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设计制作井间地震模型来研究了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问题。通过对观测系统类型和参数选择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井间距的大小对所接收的波场有很大的影响,设计井间地震观测系统时,应当力求将射线的入射角控制在临界角以内;下倾激发、上倾接收得到的井间记录能更好地反映井间介质的变化。上述结论可用于指导实际的野外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地震勘探 模拟 激发 观测 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6
作者 马永生 黎茂稳 +9 位作者 蔡勋育 徐旭辉 胡东风 曲寿利 李根生 何登发 肖贤明 曾义金 饶莹 马晓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7-748,共12页
针对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0年初启动了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该文简要回顾了项目在古克拉通盆地原型—改造作用分析、海相深层碳酸盐岩... 针对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的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0年初启动了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该文简要回顾了项目在古克拉通盆地原型—改造作用分析、海相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和深层页岩气富集与流动机理、深层复杂构造成像与多类型储层预测原理、高温高压深层钻完井工程与控制原理等方面取得的初步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在塔里木和四川盆地的部分初步应用和推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海相深层油气成藏 深层页岩气 深层复杂构造成像 深层复杂储集层预测 安全钻完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谷鸟—BP神经网络的页岩脆性指数预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开兴 刘卫华 +6 位作者 吴朝容 胡华锋 周枫 李勇 陈朝譞 汪子祺 孙正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6,共9页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物理性质,因此在页岩气开采中往往需要对其储层进行压裂处理,而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可用脆性指数来评价。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岩石脆性指数计算方法是基于矿物组分法。基于矿物组分法计算获得岩心页岩脆性...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物理性质,因此在页岩气开采中往往需要对其储层进行压裂处理,而页岩储层的可压裂性可用脆性指数来评价。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岩石脆性指数计算方法是基于矿物组分法。基于矿物组分法计算获得岩心页岩脆性指数(BI),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我学习能力,探寻测井参数与页岩脆性指数(BI)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再结合布谷鸟(CS)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和稳定性来提升BP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从而建立基于CS—BP神经网络的页岩脆性指数预测模型。使用CS—BP预测模型对研究区Y1井和Y2井两口井进行了页岩BI值预测,其预测结果显示:CS—BP预测值与岩心BI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S—BP预测值总体预测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布谷鸟(CS)—BP神经网络,利用测井资料快速计算页岩脆性指数的方法在研究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压裂性 页岩储层 BP神经网络 CS—BP算法 页岩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方位地震数据相干噪声压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8
作者 张海秀 余青露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0-1087,1153,共9页
宽方位地震数据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远偏移距地震道集中相邻地震道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理论道间距;②横向炮检距越大,检波线的空间采样越不规则,相邻道之间的距离变化率越大。这两个特点会导致面波、鸣震等线性相干噪声的时距曲线随横向... 宽方位地震数据具有以下两个特点:①远偏移距地震道集中相邻地震道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理论道间距;②横向炮检距越大,检波线的空间采样越不规则,相邻道之间的距离变化率越大。这两个特点会导致面波、鸣震等线性相干噪声的时距曲线随横向炮检距的增大而呈双曲线变化,从而导致常规面波压制技术难以获得理想的噪声压制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十字交叉排列锥形滤波的均值加权相干噪声压制技术,该方法在十字交叉排列域进行,首先采用锥形滤波方法提取得到噪声模型后,对噪声模型进行均值加权处理,实现信噪分离,提取噪声并加以压制,保护有效信号,得到最终的去噪结果,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将该技术应用于野外采集的宽方位地震数据相干噪声的压制处理,结果表明,在有效去除了干扰噪声的同时,有效信号基本没有损失,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方位地震数据 相干噪声 十字排列 均值加权 有效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北油气田二区断控缝洞结构凝析气藏重力分异特征——以4号断裂带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马龙杰 胡文革 +3 位作者 何新明 曹飞 李宗宇 鲍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顺北地区断控缝洞结构凝析气藏是塔里木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其高效开发对西部地区油气资源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顺北油气田二区作为该地区油气产量的主战场,储集空间呈现巨厚、板状特征。现场生产和室内实验均证实流体纵向分... 顺北地区断控缝洞结构凝析气藏是塔里木盆地近年来油气勘探的新突破,其高效开发对西部地区油气资源战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顺北油气田二区作为该地区油气产量的主战场,储集空间呈现巨厚、板状特征。现场生产和室内实验均证实流体纵向分布受重力分异作用影响显著,且对高效开发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关于重力分异定量化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实现重力分异作用定量化表征,以顺北油气田二区4号断裂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投产井进行高温高压流体相态实验、可视化相态实验,并根据热力学和分子动力学原理构建了组分梯度理论模型。衰竭和注气实验结果显示重力沉降作用会加剧反凝析现象出现,注气过程中干、湿气重力超覆现象明显。利用组分梯度理论模型和实验结果对重力分异指标进行量化,确定了非等温组分梯度理论模型更适用于对研究区重力分异指标进行定量化表征。研究结果显示,重力分异作用对轻组分和重组分的影响较大,对中间组分影响相对较小;随着深度增加,重组分占比逐渐增大,气藏类型由凝析气藏向挥发性油藏过渡。重力作用对重组分摩尔分数高的凝析气藏密度的影响作用更大。注气实验结果表明,干、湿气重力超覆现象明显,凝析气和干气两者呈现出明显的气-气界面。顶部注气以重力驱替作用为主、扩散混合作用为辅,底部注气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结构 凝析气藏 重力分异 组分梯度理论模型 顺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页岩岩石物理等效模型的地应力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张广智 陈娇娇 +3 位作者 陈怀震 马中高 李呈呈 印兴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112-2122,共11页
地应力的精确预测是对页岩地层进行水平井钻井轨迹设计和压裂的基础.本文在分析页岩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页岩地层的岩石物理等效模型的建立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最小水平地应力的有效预测.首先,通过分析页岩地层的矿物、... 地应力的精确预测是对页岩地层进行水平井钻井轨迹设计和压裂的基础.本文在分析页岩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页岩地层的岩石物理等效模型的建立流程,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最小水平地应力的有效预测.首先,通过分析页岩地层的矿物、孔隙、流体及各向异性特征,将其等效为具有垂直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进行了页岩岩石物理等效模型的构建;然后建立了页岩地层纵横波速度经验公式,并将该经验公式与岩石物理等效模型均应用于实际页岩工区的横波速度预测中,二者对比表明,本文中建立的页岩气岩石物理等效模型具有更高的横波预测精度,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最后,利用该模型计算各弹性刚度张量,进而实现了页岩地层最小水平地应力的预测,与各向同性模型估测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预测的最小水平地应力与地层瞬间闭合压力一致性更高,且储层位置更为明显,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岩石物理 各向异性 最小水平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时偏移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体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高厚强 徐颖 +3 位作者 邵文潮 穆洁 蒋波 陈哲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9-105,共7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度大,非均质性强,缝洞型储层广泛发育;而且该地区火成岩广泛发育,火成岩厚度和形状变化大,速度变化快,对下伏地层成像产生畸变,对低幅构造厚度刻画也带来一定影响。逆时偏移(RTM)技术具有适应速度横...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度大,非均质性强,缝洞型储层广泛发育;而且该地区火成岩广泛发育,火成岩厚度和形状变化大,速度变化快,对下伏地层成像产生畸变,对低幅构造厚度刻画也带来一定影响。逆时偏移(RTM)技术具有适应速度横向变化、成像精度高等优点,利用低频速度场建立及更新、高分辨率速度建模、分层网格层析迭代等高精度速度建模关键技术,反演出塔里木盆地精确的背景速度场,进行逆时偏移成像,可有效消除火成岩引起的假构造,提高缝洞成像精度,准确识别"串珠"边界及空间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火成岩 横向变速 高精度建模 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卡1三维工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江峰 关达 +3 位作者 朱文斌 张学东 向雪梅 邬达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9,共9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卡1三维工区前期勘探成果表明,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以"裂缝、溶孔"型为主,但近期重新处理的地震数据中发现了一些"串珠、短轴状"强振幅地震反射异常体。针对这一现象,在新处理地震数据体的...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卡1三维工区前期勘探成果表明,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以"裂缝、溶孔"型为主,但近期重新处理的地震数据中发现了一些"串珠、短轴状"强振幅地震反射异常体。针对这一现象,在新处理地震数据体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数字正演模拟、不连续性检测、古地貌恢复和地震多属性分析等技术,重新开展了卡1三维工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平面上呈"折线"状分布的强振幅异常体是火成岩的响应,而平面上呈散点状、剖面上呈"串珠"状的强振幅反射是较大尺度溶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响应。这一成果已得到近期完钻井W20的证实,为本区下一步勘探部署开拓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连续性检测 正演模拟 储层预测 碳酸盐岩 卡1三维工区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洞型储层地震采集参数与成像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军华 李军 +3 位作者 吴成 徐颖 王立歆 胡中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3-579,1,共7页
覆盖次数、面元尺寸、炮检距、炮排关系等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既决定了野外采集资料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采集成本。根据TH地区地质特点,对溶洞型储层进行了三维正演模拟;结合该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重点探讨和分析了面元、覆盖次数、炮... 覆盖次数、面元尺寸、炮检距、炮排关系等地震采集参数的选择,既决定了野外采集资料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采集成本。根据TH地区地质特点,对溶洞型储层进行了三维正演模拟;结合该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重点探讨和分析了面元、覆盖次数、炮检距对溶洞型储层成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面元尺寸主要影响串珠的横向分辨率,该区面元边长以15m^30m为宜;2覆盖次数主要影响剖面能量强弱及信噪比,对溶洞的成像分辨率影响很小,该区宜选取140~180次(实际采集中的352次覆盖略显偏大);3炮检距越大,速度谱能量团越收敛,综合考虑仪器接收道数和排列长度,该区最大炮检距约为6000m即能满足速度分析和成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采集参数 溶洞型储层 面元尺寸 炮检距 覆盖次数 正演模拟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SP地震干涉成像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国金 陈占国 +5 位作者 雷朝阳 张亚红 张洁 孙振涛 张卫红 吴永栓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357-2374,共18页
受井中检波器串级数局限,垂直地震剖面(VSP)反射波成像范围窄,且不能对井中最浅接收点上方区域有效成像.虽然多次波成像能扩大成像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尚有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根据Wapenaar的地震干涉理论,基于上下行波场分离技术,研发... 受井中检波器串级数局限,垂直地震剖面(VSP)反射波成像范围窄,且不能对井中最浅接收点上方区域有效成像.虽然多次波成像能扩大成像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尚有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根据Wapenaar的地震干涉理论,基于上下行波场分离技术,研发了VSP地震干涉成像方法.该方法将VSP自由表面多次波重建为在地表震源位置激发(虚震源)接收的拟地面地震反射波,然后偏移成像,以达到对多次波间接成像的目的.通过数值模型实验,测试了VSP干涉成像的极限分辨率,并讨论了主要采集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垂向和水平极限分辨率分别达约10m和20m,且能分辨深度达6500m处的50m×100m溶洞;采用12至24道井中检波器串采集的VSP资料,其干涉成像结果显著优于VSP反射波成像,与相应的地面地震成像效果相当.将本文方法应用于新疆地区采集的VSP资料,结果表明:与VSP反射波成像相比,成像同相轴更加连续,成像范围显著扩大;与地面地震成像相比,成像结果相当,尤其在浅中部甚至更好.新方法不仅无需进行井中接收点静校正,且能显著增大成像范围,有利于成像同相轴的追踪对比、地震属性提取和地质解释,尤其对中国新疆地区深部缝洞型储层的成像,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行波场分离 地震干涉法 VSP地震干涉成像 自由表面多次波 拟地面地震反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波形分解技术识别塔中北坡强反射界面之下的储层响应 被引量:14
15
作者 马灵伟 杨勤勇 +3 位作者 李宗杰 林正良 刘军 魏华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6-332,共7页
由于塔中北坡中奥陶统致密碳酸盐岩与上奥陶统碎屑岩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以致在地震剖面上形成"两谷夹一峰"的连续强反射界面T74,它屏蔽了下伏地层尤其是一间房组内幕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难以识别及预测一间房组内幕缝洞... 由于塔中北坡中奥陶统致密碳酸盐岩与上奥陶统碎屑岩存在较大的波阻抗差异,以致在地震剖面上形成"两谷夹一峰"的连续强反射界面T74,它屏蔽了下伏地层尤其是一间房组内幕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难以识别及预测一间房组内幕缝洞型储层。为此,依据塔中北坡实际地层结构,并考虑了一间房组的储层发育特征建立了储层模型,采用非均质介质波动方程并基于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格式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子波分解的波形分解技术,开展去除强反射界面影响的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T74之下的一间房组中、下部缝洞型储层表现为"一谷一峰"地震响应特征;单一分量地震数据体不能反映一间房组中、下部缝洞型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第2~第5分量叠加地震数据体有效地去除了T74的影响,使掩盖在T74之下的一间房组中、下部缝洞型储层的"一谷一峰"地震响应被突显,且与井震标定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拟 地震响应特征 波形分解 属性切片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裂缝对弹性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丁拼搏 狄帮让 +3 位作者 魏建新 王丁 李向阳 尹志恒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8-1546,共9页
裂缝广泛分布于地球介质中并且具有多尺度的特点,裂缝尺度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制作了一组含不同长度裂缝的人工岩样,其中三块含裂缝岩样中的裂缝直径分别为2 mm、3 mm和4 mm,裂缝的厚度都约为0.06 mm,裂缝密度大致相... 裂缝广泛分布于地球介质中并且具有多尺度的特点,裂缝尺度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制作了一组含不同长度裂缝的人工岩样,其中三块含裂缝岩样中的裂缝直径分别为2 mm、3 mm和4 mm,裂缝的厚度都约为0.06 mm,裂缝密度大致相同(分别为4.8%、4.86%和4.86%).在岩样含水的条件下测试不同方向上的纵横波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虽然三块裂缝岩样中的裂缝密度大致相同,但是含不同直径裂缝岩样的纵横波速度存在差异.在各个方向上,含数量众多的小尺度裂缝的岩样中纵横波速度都明显低于含少量的大尺度裂缝的岩样中纵横波速度.尤其是对纵波速度和SV波速度,在不同尺度裂缝岩样中的差异更明显.在含数量多的小尺度裂缝的岩样中纵波各向异性和横波各向异性最高,而含少量的大尺度的裂缝的岩样中的纵波各向异性和横波各向异性较低.实验测量结果与Hudson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Hudson理论考虑到了裂缝尺度对纵波速度和纵波各向异性的影响,但是忽略了其对横波速度和横波各向异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裂缝 各向异性 物理模型 岩石物理 双孔隙人工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时偏移技术在碳酸盐岩缝-洞储层成像中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江峰 刘定进 +5 位作者 朱文斌 关达 胡中平 王汝珍 何英 马永强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308,共6页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地区中-下奥陶统埋藏深度大(大于5 000 m)、储层发育规模较小(小尺度溶孔-裂缝为主)的碳酸盐储层精细成像难题,将基于GPU平台的叠前逆时偏移技术应用于研究区562km2实际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针对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地区中-下奥陶统埋藏深度大(大于5 000 m)、储层发育规模较小(小尺度溶孔-裂缝为主)的碳酸盐储层精细成像难题,将基于GPU平台的叠前逆时偏移技术应用于研究区562km2实际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通过地震剖面、平面相干属性和振幅属性对比分析叠前逆时偏移和传统叠前时间偏移结果表明:对于高陡构造带成像,逆时偏移成像效果局部好于叠前时间偏移;对于碳酸盐岩内幕"串珠"成像、缝-洞储层刻画方面,逆时偏移技术占有明显优势。叠前逆时偏移技术有效提高了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成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RTM) 叠前时间偏移 碳酸盐岩 缝洞储层 塔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PU+GPU联合计算真地表叠前时间偏移实用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召贵 赵改善 +3 位作者 武港山 许自龙 段文超 王海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0-537,417,共8页
为了提高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基尔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算法的计算效率,针对CPU+GPU异构计算平台开展了算法移植与优化研究。首先分析了起伏地表条件下提高偏移成像精度的反假频、弯曲射线旅行时计算以及真地表旅行时校正的处理方法,然后在对... 为了提高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基尔霍夫叠前时间偏移算法的计算效率,针对CPU+GPU异构计算平台开展了算法移植与优化研究。首先分析了起伏地表条件下提高偏移成像精度的反假频、弯曲射线旅行时计算以及真地表旅行时校正的处理方法,然后在对算法的并行计算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CPU+GPU异构平台的算法移植进行了多级并行联合计算架构的设计,通过炮检距域的多进程数据域并行、地震数据I/O与偏移计算的异步并行、基于CUDA的超大规模线程成像域并行以及联合CPU计算的多线程成像域并行技术对算法进行了移植及优化。利用大规模测试数据集进行了计算效率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多级并行联合计算架构以及分别针对CPU和GPU平台的算法优化技术能够极大地提高偏移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起伏地表 高性能计算 并行效率 GPU移植 CUDA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相盆地油气资源动态评价与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旭辉 陆建林 +4 位作者 王保华 郑伦举 方成名 蔡芃睿 赵琳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83,共11页
中国海相盆地是油气大突破的重要领域。立足中国含油气盆地分析,通过全球超大陆旋回,认为元古代以来3个克拉通海相盆地总体经历了4个地史阶段,明确了海相层系原型盆地演化序列与并列迭加特点,总结梳理了3类原型4种控源模式,表明原型盆... 中国海相盆地是油气大突破的重要领域。立足中国含油气盆地分析,通过全球超大陆旋回,认为元古代以来3个克拉通海相盆地总体经历了4个地史阶段,明确了海相层系原型盆地演化序列与并列迭加特点,总结梳理了3类原型4种控源模式,表明原型盆地决定了烃源岩发育的环境及分布模式,编制了三大盆地主要层系分类型烃源岩分布图,并明确了烃源岩特征;基于海相烃源岩生烃—排烃—滞留油气动态演化模式,建立了海相层系烃源岩有效性动态评价和“常规—非常规”一体化资源评价等方法技术体系。基于新方法计算了海相层系生排烃量和资源量,明晰了重点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布。提出了大于10亿t资源量区带15个、5~10亿t级区带13个,指出了下步海相层系勘探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深层 原型控源 资源潜力 动态评价 新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P技术层间多次波预测及Curvelet域相减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德利 党丹 +1 位作者 刘伟明 张亚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07-914,共8页
在常规表面有关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共聚焦点(CFP)道集代替SRME方法中的炮集记录,对基于CFP技术的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理论数据中加入噪声,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利用切除处理后的CFP道集代... 在常规表面有关多次波压制(SRME)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共聚焦点(CFP)道集代替SRME方法中的炮集记录,对基于CFP技术的层间多次波压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在理论数据中加入噪声,验证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利用切除处理后的CFP道集代替炮记录,能够很好地预测出与目标界面相关的层间多次波。在匹配相减的处理过程中,分别采用常规的相减法和Curvelet阈值减去法。通过2种方法的相减效果对比可以看出,在Curvelet域实现多次波的减去较常规减去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压制 CFP道集 层间多次波压制 Curvelet阈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