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NN模型的地震数据噪声压制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光德 张怀榜 +3 位作者 赵金泉 尤加春 魏俊廷 杨德宽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246,共15页
地震噪声的压制是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准确地压制地震噪声和提取地震信号中的有效信息是地震勘探和地震监测的一项关键步骤。传统的地震噪声压制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灵活性不足、难以处理复杂噪声、有效信... 地震噪声的压制是地震勘探中地震数据处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准确地压制地震噪声和提取地震信号中的有效信息是地震勘探和地震监测的一项关键步骤。传统的地震噪声压制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灵活性不足、难以处理复杂噪声、有效信息损失以及依赖人工提取特征等局限性。为克服传统方法的不足,采用时频域变换并结合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地震噪声压制,并验证其应用效果。通过构建5个神经网络模型(FCN、Unet、CBDNet、SwinUnet以及TransUnet)对经过时频变换的地震信号进行噪声压制。为了定量评估实验方法的去噪性能,引入了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和均方根误差(RMSE)3个指标,比较不同方法的噪声压制性能。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频变换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方法对常见的地震噪声类型(包括随机噪声、海洋涌浪噪声、陆地面波噪声)具有较好的噪声压制效果,能够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而Transformer模块的引入可进一步提高对上述3种常见地震数据噪声类型的压制效果,进一步提升CNN模型的去噪性能。尽管该方法在数值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可供探索,比如改进网络结构以适应更复杂的地震信号,并探索与其他先进技术结合,以提升地震噪声压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噪声压制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CNN) 时频变换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口几何形态对输气管道小孔泄漏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付建民 赵洪祥 +3 位作者 陈国明 郑晓云 朱渊 任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8-133,共6页
输气管道气相泄漏速率计算是泄漏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通过搭建气相管道小孔泄漏实验系统,开展圆孔、周向矩形方孔、轴向矩形方孔的泄漏速率实验,获取了不同裂口几何形态的气相泄漏速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FLUENT的管道孔口... 输气管道气相泄漏速率计算是泄漏风险评估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通过搭建气相管道小孔泄漏实验系统,开展圆孔、周向矩形方孔、轴向矩形方孔的泄漏速率实验,获取了不同裂口几何形态的气相泄漏速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FLUENT的管道孔口泄漏CFD仿真模型,并用其研究了裂口几何形态对中低压管道小孔泄漏速率的影响机理、泄漏孔口附近的气体动力学特征量,包括速度分布、马赫数分布等。仿真结果表明:最大速度发生在泄漏孔口截面中心处,矩形方孔的最大速度明显高于圆孔,而裂口方向对其影响不显著;从临界压力比来看,孔口面积一定,矩形方孔更容易在孔口处达到临界流,圆孔、周向矩形方孔、轴向矩形方孔的临界压力比模拟值均低于理论计算值。该实验结果有助于气相管道小孔泄漏研究的深化,也为气相管道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道 小孔泄漏 实验 数值模拟 几何形态 泄漏速率 速度分布 马赫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湖相页岩油储集层特征 被引量:22
3
作者 章新文 王优先 +4 位作者 王根林 朱颜 罗曦 陈希敏 贾艳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8,共12页
尽管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湖相页岩采用大型压裂初产已获高产油气流,但是对该湖相页岩储集层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文中应用薄片分析及全岩X衍射分析,结合陆相页岩矿物组成特点,将泌阳凹陷湖相页岩划分为块状泥岩、纹层状... 尽管对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湖相页岩采用大型压裂初产已获高产油气流,但是对该湖相页岩储集层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研究。文中应用薄片分析及全岩X衍射分析,结合陆相页岩矿物组成特点,将泌阳凹陷湖相页岩划分为块状泥岩、纹层状黏土质页岩、纹层状粉砂质页岩、纹层状灰质页岩及纹层状云质页岩5种类型。根据页岩岩心样品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探讨了研究区湖相页岩的储集特征:(1)主要发育溶蚀孔、晶间孔、粒间孔、构造缝、层间页理缝和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2)孔隙发育具有各向异性;(3)孔隙以中孔体积为主,微孔次之,孔径平均为4.76nm,有2个峰值区,分别是2-3nm和71nm左右。进一步分析表明,岩石类型控制了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研究区以纹层状灰质页岩的溶蚀孔、晶间孔、有机质孔、层间缝等孔隙最为发育,其亦对页岩油储集最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集空间类型 孔喉结构 湖相页岩 古近系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波层拉平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蒋波 赵金玉 +3 位作者 邬达理 徐春梅 杨楠 朱蓓蓓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1,148,共6页
在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为主要地质目标的探区,可以通过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来提高对溶洞、裂缝等特殊异常体的刻画精度。基于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模块,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波层拉平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新方法。利用空间属性建立的共深度点CDP... 在碳酸盐岩缝洞储集体为主要地质目标的探区,可以通过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来提高对溶洞、裂缝等特殊异常体的刻画精度。基于常规的地震资料处理模块,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波层拉平的绕射波分离与成像新方法。利用空间属性建立的共深度点CDP与炮集中各道记录的一一对应关系,完成将叠加数据体层位拉平时间信息映射到叠前炮集中各道记录上,进行叠前炮记录的反射波组拉平处理;在层拉平的基础上根据炮集记录中反射波与绕射波同相轴轨迹的规律性几何差别,采用FK滤波等技术将强反射波分离出去。介绍了关键处理技术,给出了详细的处理流程,并展示了针对物理模型观测数据和实际三维地震资料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储集体 层拉平 波场分离 反射波消除 绕射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数字单点采集技术在四川盆地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远志 刘胜 +2 位作者 张志锋 梁正洪 雷扬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9-838,817,共10页
根据地震勘探采集的要求,合理选用检波器至关重要。利用数字单点检波器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的优势,在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试验,获得了比常规模拟检波器采集分辨率高的资料。通过对采集到的模拟检波器和数字检波器地震数据的单... 根据地震勘探采集的要求,合理选用检波器至关重要。利用数字单点检波器频带宽、动态范围大的优势,在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开展了系统的试验,获得了比常规模拟检波器采集分辨率高的资料。通过对采集到的模拟检波器和数字检波器地震数据的单炮记录、叠加剖面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应用全数字单点采集技术获得的地震资料,不仅单炮原始记录的分辨率比模拟检波器高,而且叠加剖面的波组特征清楚、同相轴连续性好、反射信息丰富。表明全数字单点采集技术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采集技术 四川盆地 数字单点检波器 分辨率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独立同步扫描高效地震采集资料噪声压制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松 霍守东 +5 位作者 胡立新 石太昆 赵国勇 舒国旭 莫延钢 张媛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1-696,共6页
基于稀疏反演理论,提出了采用L1正则化和L0正则化混合迭代算法对高效采集地震记录的干涉炮噪声进行压制的方法。将含有干涉炮噪声的地震记录重排为共中心点道集,并将干涉炮噪声去除问题转化为一个稀疏反演问题。使用软阈值迭代算法求解L... 基于稀疏反演理论,提出了采用L1正则化和L0正则化混合迭代算法对高效采集地震记录的干涉炮噪声进行压制的方法。将含有干涉炮噪声的地震记录重排为共中心点道集,并将干涉炮噪声去除问题转化为一个稀疏反演问题。使用软阈值迭代算法求解L1正则化问题,获得良好的迭代初值;然后采用硬阈值迭代算法求解L0正则化问题,获得最终干涉炮噪声的压制结果。利用该方法对实际独立同步扫描高效采集的地震资料中干涉炮噪声进行了噪声压制测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比测试结果与中值滤波方法的去噪结果可以看出,基于稀疏反演的干涉炮噪声压制方法对干涉炮噪声的压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同步扫描 高效地震 干涉炮噪声 去噪 中值滤波 稀疏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宽线采集技术在桂中山区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韦瑞表 刘兵 谭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2期53-58,共6页
广西桂中山区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大部分为碳酸盐岩直接出露,岩溶、裂缝发育,导致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地震波场复杂,构造成像困难。通过攻关试验,宽线观测方法利用相... 广西桂中山区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地表条件及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大部分为碳酸盐岩直接出露,岩溶、裂缝发育,导致激发及接收条件差、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地震波场复杂,构造成像困难。通过攻关试验,宽线观测方法利用相邻道的面元叠加信息,有效压制了各种干扰,剖面品质有较大改善。桂中山区特殊地震地质条件下的弯宽线采集技术,是压制干扰、提高剖面信噪比的有效方法,实际生产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采集效果,可在类似的低信噪比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桂中山区 宽线 弯线 观测系统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裂缝及缝洞充填物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谢玮 刘斌 +3 位作者 钱艳苓 孙炜 史飞洲 李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42,共8页
碳酸盐岩储层中发育的缝洞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缝洞充填物影响着储层的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碳酸盐岩储层中裂缝及缝洞充填物的识别对于此类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对裂缝和缝洞充填物的响应特性,提... 碳酸盐岩储层中发育的缝洞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缝洞充填物影响着储层的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碳酸盐岩储层中裂缝及缝洞充填物的识别对于此类储层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对裂缝和缝洞充填物的响应特性,提出综合应用粒子群算法(PSO)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裂缝及缝洞充填物识别方法 (PSO-LSSVM),并将该方法和BP神经网络分别应用于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及缝洞充填物的识别。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识别结果,PSO-LSSVM的识别效果比BP神经网络好。利用PSO-LSSVM方法得到的识别结果与FMI电成像测井图像及岩心资料得到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裂缝识别 缝洞充填物 粒子群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滨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纵横波分离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冯玉苹 刁瑞 +2 位作者 徐维秀 杨晶 宋建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5期94-99,共6页
以VSP和井间地震勘探为主的井孔地震资料采集需采用三分量地震采集技术,该技术能够记录下信息丰富的地震波场,但是纵波波场和横波波场耦合在一起,成为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井孔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 以VSP和井间地震勘探为主的井孔地震资料采集需采用三分量地震采集技术,该技术能够记录下信息丰富的地震波场,但是纵波波场和横波波场耦合在一起,成为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井孔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合纵波波场和横波波场在不同分量上的关系,可以得到纵波和横波的极性与视速度,以及地震波到达检波器接收排列方向之间的关系。据此在基于Cauchy分布的高分辨率Radon变换的基础上,得到纵波波场和横波波场的分布关系,并在τ(截距时间)-p(视慢度或斜率)域中利用极化滤波方法,实现纵波波场与横波波场的有效分离。通过正演模拟数据试算和实际井间地震资料处理效果分析,认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纵波波场和横波波场,为后续纵横波的独立成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RADON变换 纵横波 极化滤波 波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天然气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关键评价指标探讨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志学 陈健 张侃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8,共8页
近年来,中国低渗透天然气藏等一大批特种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成为未来油气工业发展的主流。但我国现行低渗透天然气项目的经济评价并未与常规天然气项目区别进行,均采用相同的经济评价方法体系及参数标准,导致低渗透... 近年来,中国低渗透天然气藏等一大批特种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成为未来油气工业发展的主流。但我国现行低渗透天然气项目的经济评价并未与常规天然气项目区别进行,均采用相同的经济评价方法体系及参数标准,导致低渗透天然气项目的经济评价精度大打折扣,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为此,以四川盆地X低渗透天然气项目及鄂尔多斯盆地S常规天然气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两者的地质特征及单位操作成本的变化趋势入手,详细分析了中国低渗透天然气项目现行经济评价方法中财务评价指标与参数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国民经济评价方法的不适应性,并提出其改革方向,使中国低渗透天然气项目的经济评价工作更加合理、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天然气藏 经济评价方法 经济评价参数 四川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耿达—陇东断裂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大虎 邵昌盛 +1 位作者 刘远志 邹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0-508,共9页
使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研究龙门山南段耿达—陇东断裂的空间位置和展布形态,为该断裂最新活动性的评价和最大发震能力的评估提供依据。针对耿达—陇东断裂所经过山间峡谷场地的基岩界面埋藏较浅、来自浅部的有效信号容易被震源附近强烈... 使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研究龙门山南段耿达—陇东断裂的空间位置和展布形态,为该断裂最新活动性的评价和最大发震能力的评估提供依据。针对耿达—陇东断裂所经过山间峡谷场地的基岩界面埋藏较浅、来自浅部的有效信号容易被震源附近强烈的干扰波覆盖等问题,在浅层地震探测工作中采取了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道短排列接收和共反射点多次覆盖观测的工作方式,经数据处理后获得浅层地震反射剖面图像,揭示了耿达—陇东断裂及其分支在宝兴县陇东镇若必沟一带的空间展布位置和近地表构造形态,耿达—陇东断裂为一条走向NE、倾向NW、近地表倾角约为65°~80°的逆断层,断裂通过处零星发育宝兴西河T1、T2阶地,但未见较大的河流冲沟发育和断错河流T1、T2阶地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耿达-陇东断裂 浅层地震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域和频率域二阶同步压缩变换及其在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振春 孙苗苗 +4 位作者 王姣 刘延利 杨国权 李庆洋 杨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4,共9页
从时间域推导出时间域二阶同步压缩短时傅里叶变换和时间域二阶同步压缩小波变换,从频率域推导出频率域二阶同步压缩短时傅里叶变换和频率域二阶同步压缩小波变换,通过公式推导结果可以得到二阶同步压缩变换的统一形式,这一规律可以推... 从时间域推导出时间域二阶同步压缩短时傅里叶变换和时间域二阶同步压缩小波变换,从频率域推导出频率域二阶同步压缩短时傅里叶变换和频率域二阶同步压缩小波变换,通过公式推导结果可以得到二阶同步压缩变换的统一形式,这一规律可以推广到其他二阶同步压缩线性时频变换中去。将二阶同步压缩小波变换应用到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得到非常高的时频分辨率,能够有效识别储层及有利圈闭,所得结果与测井资料相吻合;相对于传统线性时频分析方法和一阶同步压缩变换方法,二阶同步压缩变换可以使能量更加聚焦到时频脊上,提高时频域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分辨率 二阶同步压缩变换 储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雄盆地红层地震采集效果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韦瑞表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72,共9页
楚雄盆地红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噪声干扰较强,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其地震采集效果的各种因素,认为:(1)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地震资料... 楚雄盆地红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噪声干扰较强,提高信噪比是该区地震勘探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对该区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资料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影响其地震采集效果的各种因素,认为:(1)地表和地下地质结构的双重复杂性是造成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的根本原因;(2)激发岩性、激发点位置、岩层含水性和干扰波发育,以及检波器组合、观测系统设计的局限性是影响其采集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为提高资料信噪比和改善剖面叠加成像效果,提出楚雄盆地地震勘探采取多道数、小道距、长排列、高覆盖次数的观测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同时指出该盆地下一步的地震采集方法攻关方向应当采用宽线采集技术,以满足页岩气勘探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盆地 红层 地震采集 影响因素 观测系统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关系数在松北地区表层建模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家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6-86,共11页
为了提高松北地区表层模型的建模精度,通过对相关系数内插原理的分析,基于高密微测井资料,系统研究了影响相关系数取值的各种因素,结合对松北地区表层沉积规律的认识,总结出松北地区相关系数取值的方法,提高了表层建模精度,改善了单炮... 为了提高松北地区表层模型的建模精度,通过对相关系数内插原理的分析,基于高密微测井资料,系统研究了影响相关系数取值的各种因素,结合对松北地区表层沉积规律的认识,总结出松北地区相关系数取值的方法,提高了表层建模精度,改善了单炮激发效果。相关系数的合理应用,提高了松北地区表层建模的精度,其计算准确性受地表起伏的影响较大,应清楚地认识该区的表层沉积特征,根据地形起伏程度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人机交互才能保证表层建模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建模 相关系数 数据内插 高密微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滑动时距曲线设计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松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5期54-57,84,共5页
可控震源系统非线性特性产生的谐波噪声对滑动扫描或时变滑动扫描等高效采集方法地震记录造成较大干扰。给出了高效采集滑动时间与相邻炮间距离关系,即滑动时距曲线设计方法,既能最大限度规避或减少谐波干扰,又能保持高效采集。通过谐... 可控震源系统非线性特性产生的谐波噪声对滑动扫描或时变滑动扫描等高效采集方法地震记录造成较大干扰。给出了高效采集滑动时间与相邻炮间距离关系,即滑动时距曲线设计方法,既能最大限度规避或减少谐波干扰,又能保持高效采集。通过谐波形成和特征研究,理论计算谐波在地震记录上的分布范围,数值模拟谐波对上一炮地震记录干扰规律。通过工区实际试验地震记录分析谐波能量在时间与距离上的关系,初至前谐波随时间从低频到高频能量减弱,多阶谐波重叠分布,并随阶次增加谐波能量快速降低。得到地震记录初至前谐波最小能量在时间与距离上的分布曲线——最小谐波能量曲线,以不使该曲线进入上一炮地震记录或干扰最深目的层反射为原则,设计相邻两炮可控震源距离与滑动时间的关系曲线,即滑动时距曲线。在SZ沙漠区设计了三种滑动时距曲线,进行时变滑动高效采集方法段试验。通过处理剖面分析,验证了滑动时距曲线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规避和减少了谐波干扰,保证了高效采集资料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采集 时距曲线 可控震源 谐波压制 时变滑动扫描 滑动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湖及周缘地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构造研究
16
作者 周芝旭 龙国富 +1 位作者 龚晨 姚本全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90,共6页
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于1986—1994年完成了1∶5万的重磁力勘探工作。资料处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进行了简单的分块常规处理,没有和地震、地质资料有效结合,也缺乏针对性,取得的地质效果不明显。通过对以往重磁力资料进行拼接、连片... 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于1986—1994年完成了1∶5万的重磁力勘探工作。资料处理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进行了简单的分块常规处理,没有和地震、地质资料有效结合,也缺乏针对性,取得的地质效果不明显。通过对以往重磁力资料进行拼接、连片,采用了一套快速、高效的重磁与地震结合的处理解释流程。经过对平面、剖面重磁力资料的处理,再结合最新的地震勘探成果进行综合解释,重新对洪湖及周缘地区划分了构造单元,对断层进行了综合解释,反演了主要密度界面。指出了洪湖区凹陷比其西面的柳关凹陷埋藏深,洪湖湖区应为下一步勘探重点,为进一步地震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地区 油气勘探 重磁 综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数转换方式对地震数据信噪比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冯玉苹 魏继东 于富文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2-797,811,共7页
模数(Analog/Digital,A/D)转换器是地震仪中的一个重要装置,用于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该转换器的参数设计基于人们对地震勘探中信号与噪声特性的认识。根据噪声与地震采集系统(检波器+地震仪)的关系对噪声类型进行了划分,标定了... 模数(Analog/Digital,A/D)转换器是地震仪中的一个重要装置,用于将模拟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该转换器的参数设计基于人们对地震勘探中信号与噪声特性的认识。根据噪声与地震采集系统(检波器+地震仪)的关系对噪声类型进行了划分,标定了不同类型噪声的强度与模数转换位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模数转换原理计算了定点32位、24位A/D转换以及浮点15位A/D转换在无噪声和有噪声时的频谱。数值模拟结果证明,目前广泛采用的24位定点A/D转换器适用于当前地震勘探信号,32位定点A/D转换和15位浮点A/D转换对地震数据信噪比的提高并没有太大帮助;在噪声压制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将噪声再衰减-30^-40dB之前,扩大A/D转换器的动态范围不会显著提高有效弱反射信号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转换器 地震数据 信噪比 动态范围 环境噪声 电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坐标变换法起伏自由地表弹性波叠前逆时偏移 被引量:19
18
作者 曲英铭 黄建平 +3 位作者 李振春 李庆洋 赵金良 李秀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896-2911,共16页
传统有限差分方法在处理起伏地表时存在一些困难,而坐标变换法可将起伏地表映射为水平地表以克服此缺点.但同时,地下构造被变换得更加复杂,导致了波传播和成像的不准确.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的坐标变换方法,并应用到了弹性波逆时偏移中,... 传统有限差分方法在处理起伏地表时存在一些困难,而坐标变换法可将起伏地表映射为水平地表以克服此缺点.但同时,地下构造被变换得更加复杂,导致了波传播和成像的不准确.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的坐标变换方法,并应用到了弹性波逆时偏移中,此方法既可以克服起伏地表的影响,又可以不破坏地下构造.波场正向延拓、逆时延拓和分离是在辅助坐标系下完成的,而成像是在笛卡尔坐标系下完成的.通过对简单起伏模型和中原起伏模型的试算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同时,对两种极端起伏地层高程不准确的情况进行测试可以看出:分层坐标变换逆时偏移方法的成像效果远好于传统坐标变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坐标变换 起伏自由地表 弹性波逆时偏移 波场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湖盆湖底扇砂岩体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以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亚段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宋明水 茆书巍 +5 位作者 林会喜 郝雪峰 巩建强 张鹏飞 邱贻博 王园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基于岩心观察、地震及钻、测、录井资料综合分析,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重构波阻抗反演技术为手段,对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岩体进行精细刻画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中亚段深水湖底扇沉积主要受北东向... 基于岩心观察、地震及钻、测、录井资料综合分析,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重构波阻抗反演技术为手段,对民丰地区沙三段中亚段湖底扇砂岩体进行精细刻画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中亚段深水湖底扇沉积主要受北东向永安镇三角洲物源体系影响,区域内发育滑动-滑塌砂岩体、砂质碎屑流砂岩体、底流改造砂岩体及浊流砂岩体等4种砂岩体沉积类型,并识别出7种典型岩相特征。平面上湖底扇呈现出以内扇滑动-滑塌高密度流、中扇砂质碎屑流以及外扇浊流为主的沉积演化过程,并在不同相对地层古坡度上差异分布。不同岩相及其组合类型受控于多期基准面旋回变化,且多发育于短期—超短期旋回顶、底界面。在基准面下降半旋回(A/S减小)阶段,碎屑流舌状体和浊流朵叶体较为发育且呈多期相互切割叠置;在基准面上升半旋回(A/S增大)阶段,碎屑流舌状体和浊流朵叶体多以孤立式或串珠状发育,并易受底流改造作用,形成小尺度的脉状或波状层理,部分可被切割而发生再次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岩相 滑塌变形构造 古坡度 民丰地区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熟探区“勘探层单元”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明水 王永诗 +7 位作者 王学军 郝雪峰 李友强 陈冬霞 王福伟 王翘楚 石学斌 邹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9-513,共15页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已经整体达到高勘探程度阶段,选取适合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评价单元,对于降低勘探风险、实现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层单元”是基于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层单元... 中国东部成熟探区已经整体达到高勘探程度阶段,选取适合于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评价单元,对于降低勘探风险、实现高效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勘探层单元”是基于当前地质规律认识与勘探精细程度的成藏-地质评价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层单元界定与划分、层单元剩余资源潜力评价、层单元油气成藏规律分析和成藏模式、层单元优选与分类评价以及勘探部署。“勘探层单元”继承了系统论的思想,是勘探区带研究中的相控论和带控论的延伸和发展。它提出了一个将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区带、油气藏多个层次相统一的综合研究体系,其研究方法论体现了整体与个体的统一、系统性与差异性的统一、系统研究与精细表征的统一、预测性与实效性的统一。依据“勘探层单元”的研究思路,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含油气层系划分为9套勘探层系、193个勘探层单元,在综合考虑成藏过程和成藏特征的差异性及相似性的基础之上,将勘探层单元总结为20种类型,实现了地质认识与部署思路的精细化和立体化;开展基于“勘探层单元”的剩余资源精细劈分和勘探目标效益评价,明确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东营组、新近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古生界潜山、古近系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等4大领域22个最优勘探层单元为近、中期增储和突破的重要方向,为高效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成藏模式 勘探层单元 成熟探区 断陷盆地 剩余油气资源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