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石油探明储量变化特点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周总瑛
张抗
唐跃刚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中国矿业大学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56-359,共4页
-
文摘
分析了中国近年来石油探明储量变化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较稳定、较高幅度地增长,但各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新增油田的储量规模变小和新增油田的储量丰度降低;剩余可采储量增长缓慢。根据中国历年石油探明储量的变化特点,选用了逻辑斯谛模型、经验趋势法、灰色系统模型3种方法,并结合国内其他预测值,综合分析了近中期中国石油探明储量的增长趋势。预计2001—2005年期间新增探明储量达35×108~38×108t,2006—2010年期间新增探明储量32×108~35×108t,石油勘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
关键词
石油勘探
油田储量
逻辑斯谛模型
经验趋势法
灰色系统模型
-
Keywords
China
oil
proven reserves
prediction
method
trend
-
分类号
TE1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储采比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赵庆飞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9-571,共3页
-
文摘
储采比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油气田,在某年份剩余的可采储量与当年年产量的比值。通过储采比可以分析、判断油田所处开发阶段,稳产状况及其资源保证程度。如果储采比过大,会形成资金以储量存在的形式积压,储采比过小,产量保证程度低。研究了油田不同开发阶段储采比的变化规律以及稳产阶段储采比的界限值;根据储采比在不同开发阶段中的要求,研究了规划产量下所需新增的可采储量。最后,分析了中石化及所属油区的储采比现状及变化趋势。
-
关键词
储采比
油气田
勘探
开发
可采储量
-
Keywords
reserve-production ratio(RRP)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alysislg
-
分类号
TE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虚拟现实技术在塔河油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杨立强
董宁
邬长武
赵廷寿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7-599,共3页
-
基金
中国石化科研攻关项目
虚拟现实技术在塔河油田储层预测中应用研究(P04086)资助
-
文摘
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虚拟现实技术理论和构成虚拟现实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并介绍了石油行业中虚拟现实系统“Petro-One”的特点和功能。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埋藏深、地震反射信号弱和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引入虚拟现实系统进行石油勘探研究,在多井空间立体标定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环境下的精细构造解释技术进行层位追踪,采用多属性分析来预测储集层,并将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缝洞体系进行三维可视化及立体刻画,再结合钻井等资料进行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最后对虚拟现实系统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虚拟现实
油气勘探
碳酸盐岩
三维
地震解释
-
Keywords
Tarim basin
virtual reality
petroleum exploration
carbonate reservoir
3D
seismic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TE12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地层剥蚀厚度研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王震
张明利
武法东
王子煜
王林生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石油大学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
文摘
中国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晚中生代末期以来,经历了裂陷、拗陷和区域沉降3个阶段,形成T20(上新统底)、T24(中新统底)、T30(渐新统底)等多个广泛分布的区域性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界面),地层遭受了强烈剥蚀。对用地质对比法求取地层剥蚀厚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作了简要介绍,以东海西湖凹陷26条主测线剖面为例,分析了地层剥蚀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对这一方法的适用性作了探讨。
-
关键词
剥蚀厚度
海盆
西湖凹陷
盆地
东海
地层
晚中生代
油气成藏
不整合面
剖面
-
Keywords
East China Sea basin
Xihu sag
stratigraphic erosion
unconformity
correlation
-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塔河油田奥陶系石油资源量预测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周总瑛
何宏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
基金
油气资源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与软件集成项目(P03075)资助。
-
文摘
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程度,选用了油藏规模序列法、资源面积丰度法和地质因素回归法等三种不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奥陶系石油资源潜力进行估算。从预测结果看,这三种方法预测结果相当接近,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塔河油田奥陶系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4.14×108t,这将为塔河油田油气规划部署和编制中长期发展目标提供地质依据。
-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石油资源
油藏规模序列法
资源面积丰度法
地质因素回归法
-
Keywords
Tahe oilfield
petroleum resources
pool size sequence method
resources area abundance method
geologic factor regression method
-
分类号
TE112.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济阳坳陷早古生代层序划分与石油地质条件
被引量:5
- 6
-
-
作者
谭俊敏
李明娟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7-311,共5页
-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油田事业部先导项目
环渤海湾盆地前第三系油气资源评价(P02087)资助
-
文摘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整体表现为两大基准面旋回,即寒武系馒头组至奥陶系冶里-亮甲山组和奥陶系下马家沟组至八陡组,两大旋回对应2个超层序8个层序,每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生储盖配置关系研究表明,超层序A烃源岩总体不发育,而其顶部亮甲山组白云岩是重要的潜山油气藏储集层;超层序B顶部的风化壳发育多期岩溶作用,储集层条件优越,是潜山油气藏的主要储集层,马家沟组沉积期的泥灰岩和厚层灰岩有机质含量较高,是潜在的烃源岩。该区上古生界下部的厚层暗色泥岩是一套优质的区域性盖层,与下伏的寒武系和奥陶系可构成优越的生储盖组合,对形成原生油气藏十分有利。
-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早古生代
地层层序
油气勘探
油气远景
-
Keywords
Jiyang depression
Lower Paleozo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petroleum exploration
hydrocarbon prospect
-
分类号
TE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5
- 7
-
-
作者
张抗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
文摘
塔北隆起南坡阿克库勒凸起具有志留系-侏罗系碎屑岩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两大套含油层系、构造和地层两大圈闭类型。在开拓构造圈闭领域时要重视非构造应力的形变作用和断裂破碎带的影响,加强对碳酸盐岩内幕构造的探索;对地层圈闭要重视开拓碎屑岩系中的勘探领域,实施岩溶缝洞网络型储集体和次生溶孔似层状储集体并举的勘探方针。对阿克库勒乃至整个塔北隆起区都要以“大岩溶”和“大隆起”的思路全面认识各勘探领域,立体勘探。
-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志留系-侏罗系
构造圈闭
地层圈闭
碳酸盐岩
碎屑岩
-
Keywords
Tarim basin
Tabei uplift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structural trap
stratigraphic trap
carbonate rock
clastic rock
-
分类号
P618.130.22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济阳坳陷石油资源未来发现趋势预测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周总瑛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4-537,共4页
-
基金
国土资源部研究项目
中国石化油气资源发现趋势与潜力分析(2p-c-02-x)资助
-
文摘
济阳坳陷石油资源勘探程度相当高,资源潜力到底还有多大,未来一段时期内还能发现多少储量,成为石油地质工作者一直关注的焦点。根据济阳坳陷历年石油探明地质储量和勘探效益数据变化趋势,采用生命模型拟合法(包括逻辑斯谛、哈伯特、龚帕兹及HCZ四种模型)和勘探效益法(包括单位探井发现率法和单位进尺发现率法两种模型)两类方法,对2006—2010年、2011—2015年、2016—2020年和2021—2030年各阶段累积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进行预测,为编制中长期油气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济阳坳陷
石油资源
模型
拟合
预测
-
Keywords
Jiyang depression
petroleum resource
model
simulation
prediction
forecast
-
分类号
TE1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稠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8
- 9
-
-
作者
马安来
张水昌
张大江
梁狄刚
王飞宇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石油大学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
基金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塔里木盆地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二期)(99-111-01-03)资助
-
文摘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东段的塔东2井在寒武系储集层中获取少量稠油。该稠油具有m(Pr)/m(Ph)高、伽马蜡烷含量高、24-降胆甾烷含量高、C28甾烷含量高、甲藻甾烷及三芳甲藻甾烷含量高、4-甲基-24-乙基胆甾烷及芳构化甾烷含量高的特点,地质分析与油源对比认为,原油来源于寒武系。原油中含有25-降藿烷系列,表明原油曾发生生物降解作用;芳烃馏分中存在大量菲、蒽、苯并蒽、苯并荧葸、芘等化合物及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表明,原油曾经历了热蚀变作用。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结合埋藏史分析认为,塔东2井原油是在(450-440)×106a前形成的。
-
关键词
稠油
均一化温度
原油
中央隆起带
塔里木盆地
油源对比
馏分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甾烷
寒武系
-
Keywords
Tarim basin
biomarker
oil-source correlation
heavy oil
biodegradation
Cambrian
-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59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
-
题名裂缝对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溶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34
- 10
-
-
作者
刘忠宝
孙华
于炳松
王增香
杨圣彬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9-291,共3页
-
文摘
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受沉积、成岩、构造及岩溶的控制,非均质性极强,其中裂缝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改造至关重要。通过对岩心、成像测井溶蚀孔洞识别和裂缝统计,对比不同裂缝发育强度、不同产状裂缝与岩溶发育之间的关系,发现溶蚀孔洞与裂缝密切共生,不整合面下的高角度裂缝对风化壳岩溶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低角度裂缝与埋藏期岩溶作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为利用不同产状的裂缝发育特征进行岩溶-裂缝型储集层的评价与预测提供了新途径。
-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裂缝
-
Keywords
Tarim basin
carbonatite
reservoir
fracture
-
分类号
TE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塔河油田原油稳定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被引量:32
- 11
-
-
作者
王传刚
王铁冠
何发歧
王君奇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石油大学
中国石化油田部
中国石化西北石油管理局规划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7,共3页
-
文摘
塔河油田田油族组分中烷烃δ13C值为-33.3‰--31.5‰,差异不明显,但全油、芳烃、非烃、沥青质δ13C值的差别却逐渐增大,特别是4、6、7区部分奥陶系原油出现沥青质δ13C值低于非烃、芳烃组分,甚至低于全油的"倒转"现象,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这种同位素"倒转"现象主要是由于生物降解造成的;塔河油田存在两期原油充注的成藏历史,早期成藏原油成熟度较低,具有相对较低的碳同位素值,在经历了生物降解后残留以非烃,特别是沥青质为主的族组分,与后期充注来的原油相混合,呈现复杂的稳定碳同位素值分布特征。
-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成藏
原油稳定
沥青质
稳定碳同位素
芳烃
奥陶系
藏历
地球化学分析
成熟度
-
Keywords
Tahe oilfield
carbon isotope
biodegrada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致密低渗气藏储集层应力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32
- 12
-
-
作者
郑荣臣
王昔彬
刘传喜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5-347,共3页
-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攻关项目
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气藏开发关键技术研究(P04087)资助
-
文摘
致密低渗气藏开发过程中储集层存在应力敏感,不同的试验方法评价结果差异很大。用3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分别对大牛地致密低渗气藏5个储集层岩心进行应力敏感性试验评价,通过对试验结果和气藏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力变化规律的综合分析,选定了比较能够反映致密低渗气藏开采过程中储集层应力敏感变化特征的两种试验评价方法。
-
关键词
致密
低渗储集层
应力敏感
上覆岩层压力
流体压力
-
Keywords
dense reservoir rock
low permeability
stress sensitivity
overburden pressure
fluid pressure
-
分类号
TE125.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6
- 13
-
-
作者
蔡习尧
钱一雄
陈跃
尤东华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西部分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2-295,共4页
-
文摘
根据多口新钻井的古生物、岩性、电性特征,并结合薄片、电镜等微观资料,将塔中地区中下奥陶统自上而下分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与下奥陶统蓬莱坝组,鹰山组与蓬莱坝组可分别划分为4与5个段,它们在全区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在早中奥陶世,卡塔克隆起与塘古巴斯坳陷及古城墟隆起为统一的碳酸盐岩台地,卡塔克隆起缺失一间房组,鹰山组、甚至蓬莱坝组亦有不同程度的剥蚀,与上覆地层上奥陶统或下石炭统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塘古巴斯坳陷及古城墟隆起存在一间房组,且与下伏的鹰山组为连续沉积。
-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中下奥陶统
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
-
Keywords
Tarim basin Middle-Lower Ordovician
stratigraphic divisio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
分类号
P534.4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构造特征
被引量:11
- 14
-
-
作者
田纳新
于明德
涂志民
马玉春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西部分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7-631,共5页
-
文摘
孔雀河地区受库鲁克塔格断隆与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构造较为复杂。对该区有重要影响的断裂有孔雀河断裂、巴里英断裂、尉犁断裂和维马克-开屏断裂。本区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被动陆缘盆地阶段;挤压反转古鼻凸形成阶段;克拉通内凹陷阶段;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发展阶段和类前陆盆地发展阶段。加里东末期的构造运动,奠定了下古生界的基本构造轮廓;燕山运动古生代构造再生;侏罗系构造基本定型;喜马拉雅运动使本区发育为类前陆盆地。古生界发育大型鼻凸,中生界以断背斜圈闭为主,依附于逆冲断裂。圈闭类型可划分为4大类、10小类,主要发育3种构造样式。
-
关键词
孔雀河地区
变形特征
构造分区
构造演化
构造样式
-
Keywords
Kongquehe area
deformation feature
structural zonation
structural evolvement
structural style
-
分类号
TE11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王府凹陷及其周缘地区中浅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 15
-
-
作者
蒋兴超
王铁冠
冯子辉
陈践发
王杰
李敏
王雪
-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
文摘
通过对松辽盆地王府凹陷及其周缘地区中浅层原油族组成、轻烃、链烷烃、甾烷、萜烷及稳定碳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扶余、杨大城子原油为同一个族群,同时根据原油成熟度的差异,又将其分为3个组群:A区长20井、三403井和五204井分布于古、今构造高部位,为低熟原油,C区双32井位于王府凹陷内,为中等成熟原油,其余组成B区,为低熟-中等成熟原油。
-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
成熟作用
-
Keywords
Songliao basi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crude oil
maturity
-
分类号
TE125.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安棚油田核三段沉积相及与油气分布关系
被引量:7
- 16
-
-
作者
明海会
金振奎
周新科
冯有奎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9-392,共4页
-
文摘
安棚油田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下亚段是重点勘探层位,其沉积相研究对该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与录井资料为基础,在沉积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安棚油田核三段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两个亚相,缺乏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并将扇三角洲前缘进一步划分为近源水下分流河道、远源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及分流间湾6种沉积微相类型。通过对沉积微相研究,揭示了沉积微相对储集岩物性的控制作用,确定了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物性及含油气性差异明显,远源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相带;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则相对较差。
-
关键词
泌阳凹陷
古近系
沉积特征
扇
三角洲
-
Keywords
Biyang sag
Paleogen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
fan
delta
-
分类号
TE1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塔中地区西北部奥陶系白云岩(化)成因分析
被引量:33
- 17
-
-
作者
钱一雄
尤东华
-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西部分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50,共5页
-
文摘
对塔中西北部中1井区奥陶系白云岩矿物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其共有泥-粉晶白云石、泥晶白云石、斑状白云石、与缝合线有关的交代白云石、异型白云石和糖粒状白云石等多种结构类型,广泛发育镶嵌状、亮边雾心结构、交代残余、生长环带等埋藏成岩作用结构,主要反映不同介质下的埋藏成岩环境;具有相对低的锶(Sr为161×10-6)和相对高的钠(Na为0.09%);δ13C平均为-2.0‰;δ18O平均为-6.8‰,进一步表明其既属于埋藏白云岩范畴,又具有准同生期成岩特点。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埋藏作用中的白云石化流体是温度为115 ̄130℃和170 ̄210℃、盐度为5% ̄7%、8% ̄9%和12% ̄13%的中高温、高盐度的卤水。综合认为,它主要为成岩白云岩,但也存在在潮上及潮间带上与灰岩共生的准同生期白云岩。
-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白云岩
成因
成岩作用
地球化学
包裹体
-
Keywords
Tarim basin
dolomite
origin
diagenesis
geochemistry
inclusion
-
分类号
P595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藏北羌塘盆地托纳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8
- 18
-
-
作者
金玮
王成善
伍新和
李亚林
-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0-534,共5页
-
文摘
托纳木地区位于羌北坳陷与中央隆起带毗连地带,为羌塘盆地相对稳定的构造区,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和雪山组。地表油气显示主要为裂隙型沥青“、油浸”灰岩和油页岩,表明研究区内存在大规模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过程,具备形成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储集层和盖层分析表明,托纳木地区储集层中等,盖层中等-有利。依据生、储、盖层的时—空配置关系,将托纳木地区生储盖划分为Ⅳ1、Ⅳ2、Ⅳ33个二级组合,其中Ⅳ2组合最为有利,具有很高的勘探价值,Ⅳ1组合较为有利,而Ⅳ3组合相对较差。托纳木地区生油条件优越、成熟度适中,储集层类型多、物性较好,盖层发育,表明研究区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
关键词
羌塘盆地
油气显示
生储盖组合
勘探
-
Keywords
Qiangtang basin
oil-gas show
source-reservoir-cap rock assemblage
exploration
-
分类号
TE112.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
-
题名塔里木盆地顺1井几丁石发现的意义
被引量:7
- 19
-
-
作者
蔡习尧
毛树华
陈跃
邹元荣
陈强路
尤东华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西部分院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6-539,共4页
-
文摘
顺1井中下志留亚系发育齐全,自下而上分为兰德维利统柯坪格组、塔塔埃尔塔格组与文洛克统依木干他乌组。柯坪塔格组又可细分为三段:上、下为砂岩段,中间为泥岩段,颜色为灰色、灰绿色。塔塔埃尔塔格组两分,下段为紫红色泥岩,上段为红褐色、红色泥岩与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依木干他乌组岩性为棕色、棕褐色泥岩夹粉砂岩与细砂岩;上奥陶统却尔却克组仅钻揭110m,岩性主要为灰、深灰色泥岩。各级之间岩性、电性特征均较明显。在柯坪塔格组下段与却尔却克组上部获丰富的几丁石,鉴定出了3属5种,1个比较种与众多的未定种,详细地讨论了几丁石属种的时代分布与地理分布,根据化石群特征,可将其归入Conochitinaelecta与Conochitinasp.2化石带。依据几丁石带在全球范围空间的分布规律,确定了顺1井含化石的地层时代,并以岩石地层为基础、生物地层为依据,结合测井地层,对顺1井中下志留亚系进行了重新划分,首次为本区中下志留亚系兰德维利统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
-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几丁石
地层划分
-
Keywords
Tarim basin
Chitinozoan
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
-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准噶尔盆地Z-1井油源分析
被引量:5
- 20
-
-
作者
李志明
秦建中
廖宗廷
刘文斌
范明
汪传胜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1,共4页
-
基金
中国石化西部新区勘探指挥部科技项目(XBKY04-34)资助
-
文摘
Z-1井位于准噶尔盆地昌吉凹陷、马桥凸起和中拐凸起3个二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两个含油层段分别位于K1tg4788—4797m和J1s124 808.5—4812.5m.两层原油的族组分、全油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和饱和烃色谱-质谱(GC-MS)分析结果表明,两层原油的族组分、碳同位素、各类生物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基本一致,并且显示原油均主要源自成熟度较高的还原、含盐、富藻类湖相沉积岩系。油源分析认为,两层油主要源自二叠系烃源岩,并有侏罗系烃源岩或侏罗系和三叠系烃源岩原油的混入,这与区内存在多套烃源岩的地质背景吻合。
-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油源对比
生物标志物
碳同位素
-
Keywords
Junggar basin
oil-source correlation
biomarker
carbon isotope
-
分类号
TE112.11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