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参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汤玉平 丁相玉 +2 位作者 吴向华 魏巍 李尚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共4页
统计分析了我国 1 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或地区的主要油气化探指标及变异特征 ,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划分准则。认为我国自西向东地球化学背景场渐渐降低 (西部盆地为高区域背景场 ,中、东部和近海盆地... 统计分析了我国 1 4个主要含油气盆地或地区的主要油气化探指标及变异特征 ,对其成因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主要含油气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划分准则。认为我国自西向东地球化学背景场渐渐降低 (西部盆地为高区域背景场 ,中、东部和近海盆地为中等区域背景场 ,东北部盆地为低区域背景场 ) ;变异性不断增高 (酸解烃的变异系数 :塔里木盆地北部为 0 .2 1~ 0 .40 ,中、东部盆地为 0 .3 7~ 1 .2 ,松辽盆地南部为 1 .1 1~ 3 .5 0 ) ;烃类湿度系数呈现西干东湿的变化趋势。主要含油气盆地地球化学场与地热梯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揭示了两者间的成因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含油气盆地 区域地球化学场 参数特征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邓平 王国建 刘运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1,共3页
微生物油气勘查是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噬烃菌的数量变化 ,预测地下油气分布的一种技术方法。选择三种微生物指标 :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和硫酸盐还原菌进行试验研究 ,有效地抑制了地表生物化学作用的干扰 ,使微生物异常能够较... 微生物油气勘查是通过检测近地表土壤中噬烃菌的数量变化 ,预测地下油气分布的一种技术方法。选择三种微生物指标 :甲烷氧化菌、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和硫酸盐还原菌进行试验研究 ,有效地抑制了地表生物化学作用的干扰 ,使微生物异常能够较客观反映地下深部油气微渗漏情况 ,微生物异常预测地下油气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微生物勘探 油气微渗漏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晕-源对比暨油气化探基础原理研究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龚维琪 姚俊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在松辽梨树、鄂尔多斯、川西、苏北天长、塔北雅克拉等地区,应用色谱-质谱(GC -MS)、紫外吸收光谱(UV)、全扫描荧光(TSF)等方法对浅表微迹烃(小于1 0 -6)进行了测定,证实地下油气源确实存在垂向微运移,并在其上方形成分散场(晕)的晕-源... 在松辽梨树、鄂尔多斯、川西、苏北天长、塔北雅克拉等地区,应用色谱-质谱(GC -MS)、紫外吸收光谱(UV)、全扫描荧光(TSF)等方法对浅表微迹烃(小于1 0 -6)进行了测定,证实地下油气源确实存在垂向微运移,并在其上方形成分散场(晕)的晕-源关系,即使是深逾5 0 0 0m具严密盖层的油气藏也不例外。针对目前油气化探基础原理研究比较薄弱的状况,对油气化探基础原理的研究,应从深部地球化学场的观测入手,结合精细的地震地质资料追溯烃类微渗漏的形迹脉络,印证不同的机理假设;同时,还应重视地下油气微渗漏的动态观测,加强组构地球化学场及其异常成因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源对比 油气化探 基础原理 异常形成机理 深部地球化学场 组构异常 模拟实验 微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化探技术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怀平 李武 +2 位作者 吴传芝 孙立春 刘福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348,共5页
油气化探技术具有的可靠性、适应性、灵活性、经济性、连续性等特点 ,保证了它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双河、任丘、安塞油田等实例说明隐蔽油气藏近地表地球化学响应明显 ,并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 ,在隐蔽油气藏勘... 油气化探技术具有的可靠性、适应性、灵活性、经济性、连续性等特点 ,保证了它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能够发挥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双河、任丘、安塞油田等实例说明隐蔽油气藏近地表地球化学响应明显 ,并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 ,在隐蔽油气藏勘探中 ,油气化探技术对发现隐蔽油气藏、指引地震勘探目标、圈定油气藏范围、评价圈闭含油气性、判别流体属性等都可以起到导向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探技术 勘查 隐蔽油气藏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土壤中物理吸附轻烃的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广之 程同锦 +1 位作者 汤玉平 邓天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9-695,共7页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油气藏上方地表土壤中的物理吸附轻烃主要来源于油气藏,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反映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根据环...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油气藏上方地表土壤中的物理吸附轻烃主要来源于油气藏,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反映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根据环境中物理吸附轻烃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可追踪出轻烃供给源(即油气藏),并可进一步预测与推断出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轻烃技术是让样品在真空状态下比较完全地释放出所吸附的物理吸附轻烃,用气相色谱仪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的轻烃组分,然后根据轻烃的浓度变化来推断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轻烃技术在岩性变化很大的四川盆地新场气田实验剖面上、在地质及地表条件复杂的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黄土塬实验区及塔里木盆地柴窝堡戈壁实验区都有很好的油气指示意义。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吸附 轻烃 油气 指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某区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异常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蒋涛 汤玉平 程同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32-34,共3页
塔北某区油气藏是以深部古油气藏垂向运移调整和再聚集成藏为主的油气藏。在相同的近地表地球化学背景条件下 ,对该区已知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的数据采集、分析 ,并依据地区类推预测法和吸附丝反映深部油气烃类垂向微渗漏的动态信息特... 塔北某区油气藏是以深部古油气藏垂向运移调整和再聚集成藏为主的油气藏。在相同的近地表地球化学背景条件下 ,对该区已知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的数据采集、分析 ,并依据地区类推预测法和吸附丝反映深部油气烃类垂向微渗漏的动态信息特征 ,对石油地质条件相类似的预探区进行含油气性、油气属性的地球化学评价和预测。已知油气藏上方吸附丝指标的数据特征、相关聚类图、平面图、剖面图结果表明 :吸附丝指标较为有效地指示了下伏油气藏的存在。在KH1剖面上 ,吸附丝不同烃类指标浓度 (C2 -8、C13 -14 等 )的原始值、滤波值 ,以不同的异常模式较为有效地指示了已知油气藏 ;依据已知油气藏、预探区吸附丝指标数据特征、相关聚类图的对比 ,对预探区进行油气评价 ;依据已知油气藏剖面不同烃类指标的不同异常模式对钻探区进行预测 ,其结果被后期钻探成果所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吸附丝 指标 异常模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技术在天然气化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广之 袁子艳 胡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7年第6期47-50,共4页
顶空气所分析的主要是物理吸附轻烃及溶解轻烃,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直接反映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应用于地表天然气化探,可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横向剖面位置;应用于井中天然气化探,可根据顶空气的轻烃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 顶空气所分析的主要是物理吸附轻烃及溶解轻烃,其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可直接反映对应地层及下伏地层的含油气信息。应用于地表天然气化探,可预测与判断油气层的横向剖面位置;应用于井中天然气化探,可根据顶空气的轻烃组成和含量上的特征,准确预测与判断天然气层的纵向剖面位置与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技术 天然气 化探 地表 井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化探经验与教训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崇禧 赵克斌 程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9-102,共4页
结合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探例 ,分析总结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数十年的经验与教训。认为油气化探的发展之所以跌宕起伏 ,原因在于以往工作中存在一些损害化探成果可信度的倾向 :①违背《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 ,忽视化... 结合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地区探例 ,分析总结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数十年的经验与教训。认为油气化探的发展之所以跌宕起伏 ,原因在于以往工作中存在一些损害化探成果可信度的倾向 :①违背《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 ,忽视化探工作程序 ,混淆化探勘探的阶段性 ,用小比例尺低精度调查成果去评价圈闭的含油气性 ,或者将低级次区域异常视为油气藏的反映。②忽视了化探干扰因素研究。化探干扰因素普遍存在 ,约制干扰应是化探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最大限度抑制自然地理景观、岩性、近代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及人文污染等影响因素后 ,才能确定反映油气信息的异常。③轻视了油气化探队伍的建设。油气化探队伍应是一个多学科密切结合的群体 ,而前些年许多非专业的化探队伍技术力量不足 ,综合研究能力差 ,制约了该技术方法的发展 ,且影响了化探技术的信誉。④野外作业不重视地质调查 ,施工质量差 ,初次开展化探工作就急于抓局部异常和矿置异常 ,数据处理和确定异常的方法单一 ,致使化探成果可信度降低。上述影响油气化探技术应用发展的一些问题多是在失控的无序竞争中产生的 ,不应归咎于方法本身。油气化探是有科学依据和发展潜力的技术方法 ,在纠正这些倾向之后 ,必将获得健康、迅速的发展。图 1表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化探 油气勘探 勘查阶段 概查 普查 详查 精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及其在地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程同锦 李广之 陈银节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6-119,132,共5页
依据烃类垂向运移理论和物质吸附作用原理,自行设计开发、研制了一套吸附烃脱气装置,建立了土壤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和检测方法。脱气装置结构科学,操作方便,适用于野外现场处理;检测方法的各技术要素保证了烃类气体脱附充分,检测到的烃类... 依据烃类垂向运移理论和物质吸附作用原理,自行设计开发、研制了一套吸附烃脱气装置,建立了土壤吸附烃提取新技术和检测方法。脱气装置结构科学,操作方便,适用于野外现场处理;检测方法的各技术要素保证了烃类气体脱附充分,检测到的烃类组分齐全。研究认为,当前油气化探中常用的酸解烃法检测出的烃不能定义为“吸附烃”,它的基本原理和烃类气体提取过程决定了其获取的不是吸附烃,因此原生烃的影响往往造成酸解烃构成的异常真假难辨,具有多解性,影响其应用效果。吸附烃法可以弥补目前常用的一些烃类检测法的不足,获取油气系统的动态信息,提高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烃 脱附 地表油气化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探在油气勘查中的作用与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军 赵克斌 +1 位作者 刘崇禧 孙长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基础上的化探技术是用先进仪器设备检测痕量的油气组分,不同级次的异常均具有重现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区域异常可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区带异常指出了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局部异常为评价圈闭或圈闭钻探先... 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基础上的化探技术是用先进仪器设备检测痕量的油气组分,不同级次的异常均具有重现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区域异常可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区带异常指出了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局部异常为评价圈闭或圈闭钻探先后排序提供了依据;矿置异常显示了油气田扩边外缘的方向。井中化探能随钻预测油气层,提供试油层位。文中以实践探例论述了化探的上述功能,指出了当今油气化探存在的混淆勘查阶段、急功近利、忽视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队伍技术力量不足等制约油气化探技术发展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查 油气组分 异常 勘查阶段 垂向运移 油气化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似源组构异常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运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6,190,共4页
似源组构异常是表示能与地下油气藏 (烃源 )轻烃组分的组构相似的综合表征 ,要求异常参数必须要有明确地质和地球化学意义 ,能较好地反映烃类结构上的变化 ,就有可能更确切地指示油气藏的存在及其位置。利用熵估值分析、马氏距离分析、... 似源组构异常是表示能与地下油气藏 (烃源 )轻烃组分的组构相似的综合表征 ,要求异常参数必须要有明确地质和地球化学意义 ,能较好地反映烃类结构上的变化 ,就有可能更确切地指示油气藏的存在及其位置。利用熵估值分析、马氏距离分析、聚类分析来计算研究区内各化探指标的变化性大小或各指标组合特征 ,确定其有利数值范围 ,提取异常参数 ,圈定远景区。似源组构异常显著优于总烃浓度异常 ,展示了组构指标参数优于浓度指标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源组构异常 浓度异常 组构指标参数 熵值异常 马氏距离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油气化探的干扰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国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75-681,共7页
借鉴物探有关干扰的表述,建立了油气化探干扰的概念。根据油气化探所依据的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和工作原理,详细阐明了油气化探干扰的内涵。将干扰源分为同生作用、生物化学生气作用、介质性质差异、人文污染等4种基本类型。前三者是主... 借鉴物探有关干扰的表述,建立了油气化探干扰的概念。根据油气化探所依据的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和工作原理,详细阐明了油气化探干扰的内涵。将干扰源分为同生作用、生物化学生气作用、介质性质差异、人文污染等4种基本类型。前三者是主要的干扰因素,人文可能的污染局限于个别样点。通过探例和模拟实验,对干扰程度进行了分析。针对油气化探不同工作环节,提出了抑制干扰的相应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方法组合、对介质差异性进行标准化处理、采取精细的异常分离技术、异常判识。根据异常和背景的关系,指出干扰的普遍性是针对背景而言,出现在任何测区;而实际构成干扰是针对异常而言,其存在是有限的测区,并且可以通过适当办法使干扰得到相当程度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因素 干扰源 干扰抑制 油气化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浅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13
作者 杨志斌 孙忠军 +4 位作者 李广之 张富贵 秦爱华 周海涛 邓艳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83-1890,共8页
在青海木里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分别采集50件浅表土壤样品和顶空气样品,采用顶空间轻烃法、酸解烃法和蚀变碳酸盐法研究其浅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顶空气中可检测出C1—C3,土壤中检测出C1—C5,酸解烃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碳... 在青海木里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分别采集50件浅表土壤样品和顶空气样品,采用顶空间轻烃法、酸解烃法和蚀变碳酸盐法研究其浅表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顶空气中可检测出C1—C3,土壤中检测出C1—C5,酸解烃各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碳酸盐指标与酸解烃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地表烃类气体来源为原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与水合物同源,显示出深部热解成因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球化学 酸解烃 顶空气 木里冻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吸附气的油气指示意义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广之 程同锦 +1 位作者 汤玉平 邓天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4-488,共5页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根据环境中物理吸附轻烃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可追踪出轻烃供给源(即油气藏),并可进一步预测与推断出油气...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中,各赋存状态轻烃在沉积岩表面分子引力的作用下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物理化学平衡。根据环境中物理吸附轻烃的含量与组分特征,可追踪出轻烃供给源(即油气藏),并可进一步预测与推断出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气技术是让样品在真空状态下比较完全地释放出物理作用吸附的气体,用气相色谱仪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的轻烃组分,然后根据轻烃的浓度变化来推断油气藏的性质和特征。物理吸附气技术在岩性变化很大的四川盆地新场气田实验剖面上、在地质及地表条件复杂的鄂尔多斯盆地镇原—泾川黄土塬实验区及塔里木盆地柴窝堡戈壁实验区都有很好的油气指示意义,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且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吸附 轻烃 油气 指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油气藏渗漏烃的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传芝 赵克斌 丁相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1-65,共5页
主要总结了海域油气藏渗漏烃的航空遥感和地球化学检测方法。遥感测量可以从宏观上圈定海面油膜的分布范围,是海上油气藏勘探前期常用的廉价方法;海底沉积物取芯测量和海水嗅探器现场分析是海域油气藏渗漏烃地球化学检测的主要手段,海... 主要总结了海域油气藏渗漏烃的航空遥感和地球化学检测方法。遥感测量可以从宏观上圈定海面油膜的分布范围,是海上油气藏勘探前期常用的廉价方法;海底沉积物取芯测量和海水嗅探器现场分析是海域油气藏渗漏烃地球化学检测的主要手段,海水样品的脱气处理是海水介质中渗漏烃地球化学检测的关键环节;海水和海底沉积物取样设备与脱气技术的不断完善,为海域油气藏渗漏烃的检测提供了基本保障;目前,底层水采样分析与海底沉积物取芯分析已成为一种有效且相对经济的海域油气藏渗漏烃检测技术组合,与一些地球物理方法结合应用,可有效地圈定海底下方渗漏源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漏烃检测 脱气技术 嗅探器 近海海域 油气化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水文地球化学规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克斌 刘崇禧 李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4-161,共8页
从自流水盆地整体出发,研究了盆地油气成藏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变规律,得出以下新认识:1)盆地内地下水的水平运动,使水化学成分从供水区到排泄区呈现有序变化,为研究油气水之间的关系、揭示油气成藏的分布规律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2)自流水... 从自流水盆地整体出发,研究了盆地油气成藏的水文地球化学演变规律,得出以下新认识:1)盆地内地下水的水平运动,使水化学成分从供水区到排泄区呈现有序变化,为研究油气水之间的关系、揭示油气成藏的分布规律提供了水文地质依据;2)自流水盆地内存在2种截然不同的水文地质系统,其变化受控于盆地的次一级构造单元;3)自流水盆地内渗入成因水和沉积成因水的径流特征、驱动能量、水化学成分具有很大差异,对油气的生、运、聚、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二者形成的锋面是不同性质油气聚集的地理分界线;4)与油气有关的浅层水文地球化学效应可分布在自流水盆地的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内,尤其是控油断裂带与生油中心区上方。总体上看,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化学异常的变化特点与分布规律均与油气藏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可用于评价盆地含油气远景,预测油气赋存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动力场 水化学场 水文地球化学效应 油气勘探 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成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光祥 潘文蕾 邵海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西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层广布 ,厚度较大 ;根据对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测试及综合统计分析表明 ,在西北地区 ,煤岩尽管并不普遍具备高含量的壳质组 ,但其高含量的富氢基质镜质体却具有普遍规律 ,富氢基质镜质体的含量占有机显微组分达 18%... 西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层广布 ,厚度较大 ;根据对煤的有机显微组分测试及综合统计分析表明 ,在西北地区 ,煤岩尽管并不普遍具备高含量的壳质组 ,但其高含量的富氢基质镜质体却具有普遍规律 ,富氢基质镜质体的含量占有机显微组分达 18%以上 ,具备了煤成烃的物质基础。另外 ,本文提出了煤的有机地化参数类比系数法 ,并对煤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西北地区主要盆地煤具有较好 -好的生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烃潜力 有机地化特征 煤成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P与胺萃取碱性氰化物中的金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亮帮 范必威 +1 位作者 宁丽荣 刘文宏 《贵金属》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11,共6页
研究了TBP-胺二元萃取体系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Au(CN)2]-及反萃取的可能性,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胺、平衡pH值、胺含量、TBP含量等对萃取率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用含40%TBP-10%胺(正辛胺)的磺化煤油有机萃取体系,对金的萃取率达到97%以... 研究了TBP-胺二元萃取体系从碱性氰化液中萃取[Au(CN)2]-及反萃取的可能性,考察了不同类型的胺、平衡pH值、胺含量、TBP含量等对萃取率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用含40%TBP-10%胺(正辛胺)的磺化煤油有机萃取体系,对金的萃取率达到97%以上,对金的萃取容量达3.8g/L,但仍未达饱和。应用试验2级萃取率可达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量 TBP 碱性 CN 氰化物 不同类型 影响 磺化煤 萃取 正辛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盆地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广达 程军 +2 位作者 赵克斌 李学田 孙长青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7-272,共6页
合肥盆地地球化学空间场属低背景、低湿度和非均匀场范畴。烃类指标浓度在盆地周边高、中间低。化探异常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北分带,异常上方三维荧光图谱以B型为主、P型次之,与轻质油、煤成烃特征相对应。从地球化学角度建议合肥... 合肥盆地地球化学空间场属低背景、低湿度和非均匀场范畴。烃类指标浓度在盆地周边高、中间低。化探异常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北分带,异常上方三维荧光图谱以B型为主、P型次之,与轻质油、煤成烃特征相对应。从地球化学角度建议合肥盆地下一步勘探工作应继续采用综合勘探手段,重点解剖吴山庙—双墩集、桃溪—三河、曹庵—朱巷—白龙镇等不同类型的化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盆地 区域地球化学场 特征 地球化学勘探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层大气烃类检测预测南黄海盆地油气远景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建明 陈建文 +3 位作者 何拥军 闫桂京 李武 张志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9,共5页
为了预测南黄海盆地油气远景,利用最新采集的383个站位的低层大气烃类检测数据进行评价。烃类检测结果为:高值甲烷异常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北部坳陷西南,次高值甲烷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隆起带西部和南部坳陷中部,而南北向带状分布的甲... 为了预测南黄海盆地油气远景,利用最新采集的383个站位的低层大气烃类检测数据进行评价。烃类检测结果为:高值甲烷异常区主要分布在南黄海北部坳陷西南,次高值甲烷异常区主要分布在中部隆起带西部和南部坳陷中部,而南北向带状分布的甲烷异常带位于南黄海的东部。结合南黄海盆地航磁异常和部分浅地层剖面资料,认为中部隆起带东侧及紧邻的北部坳陷西南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层大气 烃类检测 航磁 浅剖 油气远景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