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形成控制因素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宏涛
肖开华
+3 位作者
龙胜祥
游瑜春
刘国萍
李秀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4-755,共12页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边缘相带,纵向上由两个明显的成礁旋回构成,横向上呈"东早西晚"不对称分布,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生物礁(滩)型优质储层以低孔、中低渗溶孔云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上部生物礁礁盖部位,具典型"双层储层结构"。成岩早期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是储层发育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受高频层序控制生物礁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也是控制长兴组生物礁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作用的关键因素。埋藏溶蚀、埋藏白云岩化以及破裂作用进一步改善储集岩物性。元坝气藏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岩相控储、早期形成、后期改造"的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结构
生物礁
层序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矩形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不稳态压力半解析方法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家航
王树平
+1 位作者
王晓冬
董文秀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基于点源函数理论和边界元思想,建立一种可用于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改造非稳态压力分析的半解析模型。模型考虑改造区与未改造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均质条件下与解析解进行对比与拟合,并应用已建立的模型对改造区与未改造区渗透率...
基于点源函数理论和边界元思想,建立一种可用于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改造非稳态压力分析的半解析模型。模型考虑改造区与未改造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均质条件下与解析解进行对比与拟合,并应用已建立的模型对改造区与未改造区渗透率差异性、体积压裂改造程度、改造面积和形态、主裂缝长度及导流能力等参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随着改造区内渗透率的增大,压力损耗减小,受改造区面积的影响,单一提高改造区的地层渗透率对整体压力影响较小;相同的储层改造体积情况下,有效裂缝体积较大的开发效果最好。与常规压裂相比,体积压裂井的开发效果主要受主裂缝长度的影响而非导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函数
半解析
矩形致密油藏
储层改造
渗透率差异性
导流能力
裂缝半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井-震结合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展布分析与评价--以什邡气藏JP35砂组为例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宏涛
马立元
+3 位作者
史云清
胡向阳
高君
李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9,共12页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沉积类型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砂体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目的层JP35砂组储集岩主要为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溶孔细粒岩屑砂岩,渗流能力差,是影响储层评价的重要因素。井-震结合的储层展布与含气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研究区优质含气储层范围局限,呈不连续条带状,其展布受到沉积微相、河道规模以及局部构造高部位的控制。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沉积相分析和储层特征、展布与评价研究以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井-震结合
储层分布与评价
沉积特征
什邡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JP_2~3砂组沉积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向阳
李宏涛
+2 位作者
郭艳东
孙兵
魏修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3,共15页
为确定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沉积、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岩心观察、薄片、物性、压汞曲线等分析,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等结果,采用地质—地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蓬三段由5个砂组构成,各砂组厚...
为确定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沉积、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岩心观察、薄片、物性、压汞曲线等分析,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等结果,采用地质—地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蓬三段由5个砂组构成,各砂组厚度变化较小,反映沉积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蓬三段JP_2~3砂组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细粒岩屑砂岩为JP_2~3砂组主要储集岩,粒间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等也较为发育,以中孔、小孔为主;喉道总体呈差—中等分选、中细歪度,为中—细喉道的特征;孔喉组合总体为中—小孔—中—细喉,渗流能力中等—较差,为典型特低孔—低孔—低渗—特低渗的孔隙型储层。沉积微相是控制JP_2~3砂组储层发育的关键,并控制储层厚度、岩性粒度和充填物成分,导致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什邡地区
JP2^3砂组
沉积特征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形成控制因素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李宏涛
肖开华
龙胜祥
游瑜春
刘国萍
李秀鹏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4-755,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5-002)
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P15050)
文摘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边缘相带,纵向上由两个明显的成礁旋回构成,横向上呈"东早西晚"不对称分布,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生物礁(滩)型优质储层以低孔、中低渗溶孔云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上部生物礁礁盖部位,具典型"双层储层结构"。成岩早期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是储层发育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受高频层序控制生物礁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也是控制长兴组生物礁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作用的关键因素。埋藏溶蚀、埋藏白云岩化以及破裂作用进一步改善储集岩物性。元坝气藏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岩相控储、早期形成、后期改造"的发育模式。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结构
生物礁
层序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Keywords
diagenesis, reservoir architecture, bioherm, sequence, Changxing Formation, Yuanba area,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矩形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不稳态压力半解析方法
被引量:
4
2
作者
王家航
王树平
王晓冬
董文秀
机构
中国
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1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4227)
文摘
基于点源函数理论和边界元思想,建立一种可用于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改造非稳态压力分析的半解析模型。模型考虑改造区与未改造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在均质条件下与解析解进行对比与拟合,并应用已建立的模型对改造区与未改造区渗透率差异性、体积压裂改造程度、改造面积和形态、主裂缝长度及导流能力等参数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随着改造区内渗透率的增大,压力损耗减小,受改造区面积的影响,单一提高改造区的地层渗透率对整体压力影响较小;相同的储层改造体积情况下,有效裂缝体积较大的开发效果最好。与常规压裂相比,体积压裂井的开发效果主要受主裂缝长度的影响而非导流能力。
关键词
点源函数
半解析
矩形致密油藏
储层改造
渗透率差异性
导流能力
裂缝半长
Keywords
point source function
semi-analytical
rectangular tight oil reservoirs
reservoir reconstruction
permeability difference
fracture-conductivity
fracture half length
分类号
TE34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井-震结合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展布分析与评价--以什邡气藏JP35砂组为例
被引量:
5
3
作者
李宏涛
马立元
史云清
胡向阳
高君
李浩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9,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川西凹陷斜坡带复杂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关键技术”(编号:2016ZX05048-004)
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杭锦旗十里加汗复杂气藏定量表征及开发对策”(编号:P19019-1)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评价川西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的开发潜力,优选有利区,通过岩心→测井→地震标定,对该气藏及主要目的层的沉积相、储层特征和有利含气储层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砂组,各砂组厚度稳定,沉积时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沉积类型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是砂体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目的层JP35砂组储集岩主要为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溶孔细粒岩屑砂岩,渗流能力差,是影响储层评价的重要因素。井-震结合的储层展布与含气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研究区优质含气储层范围局限,呈不连续条带状,其展布受到沉积微相、河道规模以及局部构造高部位的控制。该方法和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及类似地区沉积相分析和储层特征、展布与评价研究以及有利区带优选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储层特征
井-震结合
储层分布与评价
沉积特征
什邡气藏
Keyword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well-seismic combination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evaluatio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Shifang gas reservoir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JP_2~3砂组沉积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
2
4
作者
胡向阳
李宏涛
郭艳东
孙兵
魏修平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3,共1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8-0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项目(P13052)
文摘
为确定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气藏沉积、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利用岩心观察、薄片、物性、压汞曲线等分析,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等结果,采用地质—地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蓬三段由5个砂组构成,各砂组厚度变化较小,反映沉积期构造稳定、地势平缓,蓬三段JP_2~3砂组属于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沉积。细粒岩屑砂岩为JP_2~3砂组主要储集岩,粒间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等也较为发育,以中孔、小孔为主;喉道总体呈差—中等分选、中细歪度,为中—细喉道的特征;孔喉组合总体为中—小孔—中—细喉,渗流能力中等—较差,为典型特低孔—低孔—低渗—特低渗的孔隙型储层。沉积微相是控制JP_2~3砂组储层发育的关键,并控制储层厚度、岩性粒度和充填物成分,导致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等差异。
关键词
新马-什邡地区
JP2^3砂组
沉积特征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Keywords
Xinma-Shifang area
JP2^3 sandstone groups
sedimentary facies characteristic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pore texture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形成控制因素与发育模式
李宏涛
肖开华
龙胜祥
游瑜春
刘国萍
李秀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矩形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不稳态压力半解析方法
王家航
王树平
王晓冬
董文秀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井-震结合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岩储层展布分析与评价--以什邡气藏JP35砂组为例
李宏涛
马立元
史云清
胡向阳
高君
李浩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西新马—什邡地区蓬莱镇组三段JP_2~3砂组沉积与储层特征
胡向阳
李宏涛
郭艳东
孙兵
魏修平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