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海相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及勘探领域 |
何治亮
金晓辉
沃玉进
李慧莉
白振瑞
焦存礼
张仲培
|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25
|
|
2
|
南方震旦系灯影组热液白云岩化及其对储层形成的影响研究--以黔中隆起为例 |
朱东亚
金之钧
孙冬胜
彭勇民
张荣强
袁玉松
|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6
|
|
3
|
深层白云岩储层油充注对孔隙保存作用研究 |
朱东亚
张殿伟
张荣强
冯菊芳
何治亮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3
|
|
4
|
塔中地区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 |
邱登峰
郑孟林
张瑜
张仲培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5
|
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及其在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
周雁
李天义
何生
何治亮
樊德华
杨兴业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6
|
中国的白云岩与白云岩储层:分布、成因与控制因素 |
何治亮
马永生
张军涛
朱东亚
钱一雄
丁茜
陈代钊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55
|
|
7
|
生烃伴生酸性流体对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效应的模拟实验 |
丁茜
何治亮
王静彬
朱东亚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0
|
|
8
|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研究 |
解荣波
罗良
陈书平
宁飞
王中昱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9
|
中国海相盆地油气保存条件主控因素与评价思路 |
何治亮
李双建
沃玉进
张殿伟
顾忆
周雁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0
|
|
10
|
层序界面类型及其对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控制 |
何治亮
高志前
张军涛
丁茜
焦存礼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42
|
|
11
|
塔里木盆地深层寒武系地表岩溶型白云岩储层及后期流体改造作用 |
朱东亚
孟庆强
胡文瑄
金之钧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0
|
|
12
|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化作用及其储层改造意义 |
李双建
杨天博
韩月卿
高平
沃玉进
何治亮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6
|
|
13
|
中扬子江汉平原簰洲湾地区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史 |
李天义
何治亮
何生
周雁
孙冬胜
沃玉进
杨兴业
王励
|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14
|
中扬子北缘京山二叠系古油藏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
李天义
何治亮
何生
周雁
孙冬胜
沃玉进
杨兴业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5
|
泥页岩构造裂缝形成演化模式——以四川盆地东部泥页岩为例 |
周雁
袁玉松
邱登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16
|
致密碎屑岩储层“甜点”形成及保持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为例 |
刘春燕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5
|
|
17
|
深层-超深层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控制因素 |
何治亮
张军涛
丁茜
尤东华
彭守涛
朱东亚
钱一雄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74
|
|
18
|
川西北中二叠统超深层白云岩储层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 |
杨天博
何治亮
金振奎
张军涛
李双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6
|
|
19
|
不同边界条件断层端部应力集中效应及对裂缝发育的启示 |
邱登峰
云金表
刘全有
周雁
宁飞
宋海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20
|
新疆南部皮山北环形构造——古陨石撞击的记录 |
云金表
宁飞
宋海明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