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格计算技术及其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改善 李剑峰 +1 位作者 王于静 韦海亮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13-420,共8页
网格计算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网格计算技术,可以全面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存储共享、计算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首先阐述了网格计算的概念,介绍了网格计算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 网格计算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网格计算技术,可以全面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存储共享、计算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首先阐述了网格计算的概念,介绍了网格计算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然后对中国国家网格从建设目标、建设现状、软件体系结构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最后介绍了网格计算技术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计算 石油勘探开发 中国国家网格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物探行业融资策略分析
2
作者 王青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6期65-68,共4页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击败对手的有利武器。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不但能充分地利用好内部资金来源 ,还能有效地从外部融入资金。因此必须研究融资策略。对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进行分析 ,探讨石油物探行业在新形势下 ,... 资金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击败对手的有利武器。一个健康发展的企业不但能充分地利用好内部资金来源 ,还能有效地从外部融入资金。因此必须研究融资策略。对融资渠道、融资方式等进行分析 ,探讨石油物探行业在新形势下 ,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本行业特点的融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物探行业 融资策略 融资方式 融资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曹辉 唐金良 +2 位作者 郭全仕 吴永栓 王世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6期518-522,共5页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可以看成是VSP波场分离的一种延伸。与VSP不同,井间地震波场较为复杂,分离的难度较大。借鉴VSP波场分离技术与常规地面地震处理技术,系统论述了实际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过程:①建立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工作流...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可以看成是VSP波场分离的一种延伸。与VSP不同,井间地震波场较为复杂,分离的难度较大。借鉴VSP波场分离技术与常规地面地震处理技术,系统论述了实际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过程:①建立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工作流程;②进行井间地震初至波(直达P波)的切除;③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分离出上、下行一次反射波;④运用VSP-CDP成像技术与初步叠加技术获得类似于地面地震资料的井间地震反射波初叠剖面。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井间地震波场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波场分离 VSP 反射波 初至波 地震处理 地震资料 实际 难度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缝洞系统的物理模拟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李剑峰 赵群 +1 位作者 郝守玲 李智宏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28-432,共5页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的地质特点,设计和制作了裂缝、孔洞和洞-缝3种典型物理模型,并采用超声波测试方法进行了模型正演模拟,以分析当地下存在溶洞、裂缝时的地震波传播的能量和反射结构的变化。给出了模型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材料,对模拟...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的地质特点,设计和制作了裂缝、孔洞和洞-缝3种典型物理模型,并采用超声波测试方法进行了模型正演模拟,以分析当地下存在溶洞、裂缝时的地震波传播的能量和反射结构的变化。给出了模型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材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层中存在较大的溶洞时,叠加剖面上溶洞的上方会出现弱反射,但溶洞内部往往形成强绕射波,经偏移归位后成为强短反射,并连续出现;地层中存在裂缝时,在叠加剖面上表现为杂乱反射地震相;地层中存在不规则的缝-洞组合时,叠加剖面上以杂乱反射相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碳酸盐岩 裂缝-孔洞性储层 物理模拟 模型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条件静校正中的3D表层速度层析反演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林伯香 孙晶梅 +1 位作者 徐颖 李博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54-457,共4页
针对复杂山地的静校正问题,研究了利用基于初至时间的3D表层速度层析反演技术。给出了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即采用基于最短旅行时原理的射线路径追踪法计算初至波的路径和旅行时,采用同时迭代重建技术(SIRT)计算速度修正量,修改速度模型... 针对复杂山地的静校正问题,研究了利用基于初至时间的3D表层速度层析反演技术。给出了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即采用基于最短旅行时原理的射线路径追踪法计算初至波的路径和旅行时,采用同时迭代重建技术(SIRT)计算速度修正量,修改速度模型。最终的速度模型通过正演和反演多次迭代获得,不依赖于初始模型。用一个速度变化复杂的理论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很好地重建了横向剧烈变化的3D速度结构。对南方某山地3D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可靠的3D近地表速度模型和静校正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正演 射线追踪 反演 近地表速度 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岩裸露区地震激发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杨勤勇 常鉴 徐国庆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9-405,共7页
地震激发因素选择是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地震激发机理研究表明,灰岩裸露区炸药激发的地震波能量很弱,已经成为制约灰岩地震勘探的瓶颈。为此,本文从研究灰岩区地震激发机理着手,分析了爆炸激发地震的主要因素,并相应地开... 地震激发因素选择是影响地震资料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地震激发机理研究表明,灰岩裸露区炸药激发的地震波能量很弱,已经成为制约灰岩地震勘探的瓶颈。为此,本文从研究灰岩区地震激发机理着手,分析了爆炸激发地震的主要因素,并相应地开展了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及物理模拟,得出了一些结论:改善灰岩等坚硬地层的激发条件,应增加爆炸冲量及对灰岩的作用时间;选择合理的几何耦合系数,增加低爆速的药量,在炮孔中充填介质且保证在井孔封闭良好时进行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裸露区 爆炸机理 地震激发 爆源参数 爆炸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应力场的计算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秦绪英 陈有明 陆黄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2期271-275,共5页
介绍了井孔周围地应力的分布状态及在井壁上地层应力的表述方程式 ,分析了地层应力变化对井壁的破坏作用 ,讨论了井壁在受到拉张及压缩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 ,给出了井孔的拉张及压缩破坏准则 ,进一步分析了安全钻井的最大最小泥浆密度... 介绍了井孔周围地应力的分布状态及在井壁上地层应力的表述方程式 ,分析了地层应力变化对井壁的破坏作用 ,讨论了井壁在受到拉张及压缩应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 ,给出了井孔的拉张及压缩破坏准则 ,进一步分析了安全钻井的最大最小泥浆密度。用声波全波测井资料计算地应力以分析有关岩石物性参数的方法技术 ,对华北地区某口井的实测全波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 ,取得了比较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地层应力 井壁 破坏机理 井孔 泥浆密度 声波全波测井 测井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层析成像中自动生成初始速度模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国金 高志凌 吴永栓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4期339-342,共4页
初始速度模型对走时层析成像的质量和收敛速度影响很大,但对初始速度如何选择这一问题的探讨不多。经初步研究,提出了一种自动求取层析成像初始速度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假定激发点到接收点间的射线是直射线,并利用从地震记录上拾取的初... 初始速度模型对走时层析成像的质量和收敛速度影响很大,但对初始速度如何选择这一问题的探讨不多。经初步研究,提出了一种自动求取层析成像初始速度模型的方法。该方法假定激发点到接收点间的射线是直射线,并利用从地震记录上拾取的初至走时来求取初始速度模型。初始速度模型的建立由程序自动实现,无需人工干预。最后,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进行了验算,将获得的初始速度模型用于同时迭代重建技术(SIRT)层析成像处理,处理结果与真实速度模型基本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 层析成像 初始速度模型 数值模拟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层测井多井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松扬 陈萍 范宜仁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33-438,共6页
常规测井资料主要用于识别大段低孔隙地层中明显的缝-洞型储层特征,对于裂缝性和孔隙性储层,由于受测井资料分辨率的限制,识别较为困难,而微裂缝和溶蚀微孔储集层则几乎无法识别。为了使常规测井资料能有效反映碳酸盐岩储集层孔、洞、... 常规测井资料主要用于识别大段低孔隙地层中明显的缝-洞型储层特征,对于裂缝性和孔隙性储层,由于受测井资料分辨率的限制,识别较为困难,而微裂缝和溶蚀微孔储集层则几乎无法识别。为了使常规测井资料能有效反映碳酸盐岩储集层孔、洞、缝的特征及其变化,突出不同缝、洞层的响应特征,并划分出不同类型的储层,对测井资料响应特征敏感性进行了分析。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储集层基本特征为依据,利用常规测井信息比值法和重叠法等技术,分类提取了储层测井特征参数:①岩电测井特征参数(包括井径比K1、深浅电阻率比K2、自然电位相对比K3);②孔隙测井特征参数(包括声波时差比K4、密度比K5、中子相对孔隙度K6);③能谱测井特征参数(包括铀相对含量K7、钍铀比K8等),并进行了综合评判,确定出划分储层类别的标准。经过50口井的应用验证,采用多参数综合评判来划分地层和储层是可行的,效果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碳酸盐岩 测井资料 储层参数提取 比值法 重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计算技术及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0
作者 赵改善 包红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3期118-126,共9页
对于高性能计算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计算技术的持续发展 ,促进了计算机集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集群系统具有系统建设、维护和升级成本低 ,可扩展性好 ,易维护 ,易升级 ,计算性能强以及通用和跨平台的并行计算软件开发环境 (PVM和MPI... 对于高性能计算不断增长的需求和计算技术的持续发展 ,促进了计算机集群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集群系统具有系统建设、维护和升级成本低 ,可扩展性好 ,易维护 ,易升级 ,计算性能强以及通用和跨平台的并行计算软件开发环境 (PVM和MPI等 )等优点。本文概述了计算机集群技术的概念、技术基础、并行软件开发环境和Beowulf集群 ;论述了石油工业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介绍了集群技术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现状 ;指出了集群技术将大大降低石油勘探开发成本 ,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计算 集群系统 并行计算 PVM MPI 性能测试 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域地震属性技术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8
11
作者 胡中平 孔祥宁 +1 位作者 潘宏勋 朱成宏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S1期28-30,共3页
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叠前深度域地震属性提取的可性行、必要性以及相对于CMP道集技术的优越性。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进展,并利用实际地震数据完成了初步的处理和属性提取工作。鉴于人们对储层描述精度要求的提高,计算机设... 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了叠前深度域地震属性提取的可性行、必要性以及相对于CMP道集技术的优越性。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进展,并利用实际地震数据完成了初步的处理和属性提取工作。鉴于人们对储层描述精度要求的提高,计算机设备的发展及成像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叠前深度域地震属性技术是大有可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叠前深度域 成像 共角度成像道集 CMP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群 郝守玲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98-300,7,共3页
通过物理模型进行了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研究,利用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排列方式易于变换的特性,提出应用不同选排道集空间即共炮点道集、共接收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来识别和分离复杂的井间波场。对共偏移距道集空间数据分析和应用作了较... 通过物理模型进行了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研究,利用井间地震观测系统的排列方式易于变换的特性,提出应用不同选排道集空间即共炮点道集、共接收点道集和共偏移距道集来识别和分离复杂的井间波场。对共偏移距道集空间数据分析和应用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共偏移距道集分析井间波场比共炮点道集或共接收点道集更方便,显示更清楚,更有利于确定地层特征和构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间地震观测系统 共偏移距道集 震源 接收器 分辨率 地震信号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在鄂尔多斯东北部低渗透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剑峰 董宁 关达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471-473,共3页
在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结构的地震属性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①通过分析研究区内钻井、测井、地质和物探等资料,建立高孔隙储层发育带的预测模式.寻找相对较厚的河道砂体;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浏览三维... 在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射结构的地震属性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①通过分析研究区内钻井、测井、地质和物探等资料,建立高孔隙储层发育带的预测模式.寻找相对较厚的河道砂体;②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浏览三维数据体,研究河道沉积的反射结构;③在地震属性体上,对河道砂地质异常体进行三维雕刻,预测砂体空间展布及纵横向叠置关系。根据预测结果,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部署了9口开发准备井,已完钻的7口井都钻遇了早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1段-盒3段砂岩,并均获工业气流,平均产能为16.9×104m3/d,其中1口井的产能达58×104m3/d,为本区最高产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砂岩 河道砂体 反射结构 属性体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掌寺地区地层压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卫华 何生 郭全仕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3期276-279,共4页
驾掌寺地区地层压力分布复杂,为了提高该地区压力预测的精度,提出了将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联合起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即首先利用测井和压力测试资料建立单井压力模型;然后利用单井压力模型指导地层压力预测的速度分析;最后用获得的高精度... 驾掌寺地区地层压力分布复杂,为了提高该地区压力预测的精度,提出了将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联合起来进行预测的方法.即首先利用测井和压力测试资料建立单井压力模型;然后利用单井压力模型指导地层压力预测的速度分析;最后用获得的高精度速度值预测地层压力。利用该方法对驾掌寺地区地层压力进行了预测.划分出了东西2个超压带和多个超压系统及超压子系统。对该地区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西部斜坡与中东部的超压系统发育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但整体上为中-低度超压,最大压力系数为1.6,压力系数主体在1.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掌寺地区 单井压力模型 地层压力预测 测井 地震 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数据:勘探开发数据管理的一种新工具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改善 曹邦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2期236-242,共7页
系统介绍了元数据的概念 ,元数据的作用和意义 ,元数据系统的组成 ,元数据标准等内容。展望了元数据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元数据在石油勘探开发中应用的前景 ,并就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如何利用元数据技术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元数据 勘探开发数据管理 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库 石油勘探开发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剥离面静校正技术在山前带模型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邬达理 蔡俩 +2 位作者 李佩 黄骏 黎玮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20,共6页
分析了山前带地区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的特点,探讨了影响山前带地区构造不确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定剥离面静校正处理技术。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山前带二维速度模型,基于其数值模拟数据,对固定剥离面静校正技术的剥离量、剥离深度、... 分析了山前带地区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的特点,探讨了影响山前带地区构造不确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固定剥离面静校正处理技术。设计了一个典型的山前带二维速度模型,基于其数值模拟数据,对固定剥离面静校正技术的剥离量、剥离深度、充填速度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应用该技术的必要性。将该静校正技术应用于正演模拟数据的深度偏移处理中,并与常规静校正技术得到的深度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地提高近地表静校正精度、速度分析精度和构造落实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剥离面静校正技术 山前带 高速岩体 模型试验 剥离面 静校正量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速层地震物理模型的广角地震波场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智宏 胡中平 +3 位作者 王辉明 张明 钱菊华 薛诗桂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5期345-348,共4页
广角地震可以实现对高速屏蔽层下模糊区的地震成像。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实验室内再现了野外观测到的复杂地震波场。讨论了地震物理模型设计的比例观测原理,地震模型的设计与建造。通过地震物理模型的分层观测,详细研究了高速屏蔽层... 广角地震可以实现对高速屏蔽层下模糊区的地震成像。利用地震物理模拟技术在实验室内再现了野外观测到的复杂地震波场。讨论了地震物理模型设计的比例观测原理,地震模型的设计与建造。通过地震物理模型的分层观测,详细研究了高速屏蔽层下的复杂地震波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物理模型 广角地震 比例观测原理 地震波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介质对P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物理模型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郝守玲 赵群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3期189-194,共6页
利用物理模型模拟验证了反射P波在垂直裂缝介质中的椭圆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模拟了裂缝张开度对P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以及当裂缝处于倾斜状态时对P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张开度的大小... 利用物理模型模拟验证了反射P波在垂直裂缝介质中的椭圆方位各向异性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模拟了裂缝张开度对P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以及当裂缝处于倾斜状态时对P波方位各向异性特征所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张开度的大小影响着裂缝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程度。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高角度裂缝(倾角>70°)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时差要比完全垂直裂缝介质的方位各向异性时差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介质 P波 各向异性 裂缝倾角 裂缝张开度 裂缝描述 地震波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侵入机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松扬 陈玉魁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6期28-31,共4页
通过钻井液动态侵入的 3种过程分析钻井液侵入储层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根据达西定律 ,描述了泥浆侵入的基本特征。实例说明 ,钻井液动态侵入造成油气层低阻 ,使测井响应趋于复杂化。
关键词 钻井液 侵入机理 特征 影响因素 研究 石油钻井 可渗透地层 测井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MS加速度传感器开发及在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辉明 宋志翔 马国庆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3期223-226,共4页
以MEMS加速度传感器为基础的新型地震检波器大幅度提高了地震检波器的各项性能指标。采用国产MEMS加速度传感器,试验性地将其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设计和制作了进行室内测试的专用振动台及测试软件,建立了一套测试和分析其性能和各项技... 以MEMS加速度传感器为基础的新型地震检波器大幅度提高了地震检波器的各项性能指标。采用国产MEMS加速度传感器,试验性地将其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设计和制作了进行室内测试的专用振动台及测试软件,建立了一套测试和分析其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的方法,并在野外与传统检波器进行了实际生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国产MEMS加速度传感器在石油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加速度传感器 检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