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溶液物理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1
作者 伦增珉 王海涛 +2 位作者 吕成远 骆铭 潘伟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2-336,344,共6页
石油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石油开发、加工的主要因素。石油溶液结构研究则是石油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石油溶液结构包括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两个范畴。石油溶液化学结构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可以用元素组成、分子量和结构参... 石油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石油开发、加工的主要因素。石油溶液结构研究则是石油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之一。石油溶液结构包括物理结构和化学结构两个范畴。石油溶液化学结构的研究已经发展到可以用元素组成、分子量和结构参数表征石油体系的(平均)化学组成。有限的石油溶液物理结构研究集中于石油胶体溶液和石油分子溶液的描述与表征。石油溶液物理结构研究尚缺乏成熟的方法和普遍认可的表征参数。根据石油溶液物理化学性质测定等间接途径建立起来的石油溶液物理结构的理论模型是以沥青质为核心的,可能并不完全适合于沥青质含量较低而胶质含量较高的国产原油。综述了如何构筑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石油溶液的物理结构模型,及如何建立石油复杂溶液的热力学概念及其理论分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溶液 物理结构 化学结构 回顾 前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剂/驱油剂辅助蒸汽驱技术室内实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骆铭 王海涛 +3 位作者 吕成远 伦增珉 张莉 何应付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88-1991,共4页
泡沫剂辅助蒸汽驱过程实验优化参数为:气液比1∶1,浓度0.5%,注入时机为低含水率。利用优化的参数开展了泡沫剂/驱油剂辅助蒸汽驱单双管实验,结果表明:1蒸汽驱后,注入驱油剂或泡沫剂,采收率分别提高25.7%和28.4%,两者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 泡沫剂辅助蒸汽驱过程实验优化参数为:气液比1∶1,浓度0.5%,注入时机为低含水率。利用优化的参数开展了泡沫剂/驱油剂辅助蒸汽驱单双管实验,结果表明:1蒸汽驱后,注入驱油剂或泡沫剂,采收率分别提高25.7%和28.4%,两者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2单管蒸汽驱阶段的平均采收率为60.25%,而非均质双管蒸汽驱阶段采收率为33.6%,表明非均质性增加,蒸汽驱采收率下降;3驱油剂/泡沫剂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58.9%,大于单独泡沫剂或驱油剂辅助蒸汽驱效果,表明化学剂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提高采收率;4实验结束后,填砂管中局部油砂的含油饱和度为零,表明驱油剂或泡沫剂辅助蒸汽驱实验具有很高的洗油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驱 驱油剂 泡沫剂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度对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共聚物破胶及酸降解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奎 张汝生 +2 位作者 贺甲元 李洁华 谭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40,共7页
为研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类酸液稠化剂在较高温度酸液中的破胶和降解行为,在pH值7.5、温度40数60℃条件下,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胺(AM)配比为12/0、9/3、6/6、3/9、0/12时合成了离子度分别为100.0%、49.1%、45... 为研究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类酸液稠化剂在较高温度酸液中的破胶和降解行为,在pH值7.5、温度40数60℃条件下,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酰胺(AM)配比为12/0、9/3、6/6、3/9、0/12时合成了离子度分别为100.0%、49.1%、45.9%、12.7%、0.0%的PDMC、P(DMC-AM)和PAM,探索了不同阳离子度的P(DMC-AM)共聚物降解后溶液黏度变化,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了降解前后P(DMC-AM)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分别用质量分数2%和10%的盐酸配制的质量分数1%的五种样品酸液,在120℃下分别降解24 h和48 h,随阳离子度的增加,降解后P(DMC-AM)溶液的黏度略有增加,较大的阳离子侧链可能会抑制降解,阳离子度的增大也会抑制破胶。P(DMC-AM)的降解主要以主链的断链为主,伴有酯键和酰胺键的断裂,随酸浓度的增大,降解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稠化剂 离子型共聚物 破胶 酸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离子型酸液稠化剂的合成与酸降解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汝生 林鑫 +2 位作者 陈奎 李洁华 谭鸿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为揭示两性离子酸液稠化剂在高温酸液中的降解行为,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共聚物酸液稠化剂CXS,通过降解前后的黏度、分子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图的变化研究了... 为揭示两性离子酸液稠化剂在高温酸液中的降解行为,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钠(AMPS)合成了一种两性离子共聚物酸液稠化剂CXS,通过降解前后的黏度、分子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图的变化研究了CXS在120℃高温和不同酸浓度条件下的降解行为,并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酸浓度的增加,CXS降解程度增大,降解产物中低分子量组分的含量增加,CXS在2%HCl中降解后的黏度降幅小于40%,在10%HCl中降解后的黏度降幅大于80%;CXS共聚物在酸和高温的作用下主要以主链的断链为主、伴有酯键和酰胺键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液稠化剂 两性离子共聚物 酸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AM增强CO_2引发硅酸凝胶的性能
5
作者 马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4-58,共5页
针对双液法形成硅酸凝胶堵剂的不足,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HPAM)增强CO_2引发形成的硅酸凝胶。利用黏弹性测试及封堵性实验考察了HPAM和硅酸钠的配比对凝胶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HPAM增强硅酸凝胶的稳定性、注入性和封堵性。实验结果表... 针对双液法形成硅酸凝胶堵剂的不足,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HPAM)增强CO_2引发形成的硅酸凝胶。利用黏弹性测试及封堵性实验考察了HPAM和硅酸钠的配比对凝胶黏弹性的影响,分析了HPAM增强硅酸凝胶的稳定性、注入性和封堵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6%(w)硅酸钠+0.05%(w)HPAM体系时,所形成凝胶的黏弹性能较好;该体系形成的凝胶在70℃下老化96 d后,凝胶强度仍能满足对高渗层气、水流度的控制;在油藏温度下的黏度均小于3 mPa·s,注入性较好;注入HPAM增强硅酸凝胶后,46 d后,封堵率在99%以上,高于无HPAM时的封堵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 硅酸凝胶 弹性模量 黏性模量 封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