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深层碳酸盐岩热液溶蚀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以顺南蓬1井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韩俊 董少峰 +3 位作者 尤东华 张胜 肖重阳 王英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0-779,共10页
为揭示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对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蓬1井进行了研究。顺南蓬1井取心段揭示,在埋深超过7500 m的碳酸盐岩中发育有大量的裂缝和溶蚀孔洞,基于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发现这些溶蚀孔洞主要分布在取心段下部上寒武统白... 为揭示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对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蓬1井进行了研究。顺南蓬1井取心段揭示,在埋深超过7500 m的碳酸盐岩中发育有大量的裂缝和溶蚀孔洞,基于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发现这些溶蚀孔洞主要分布在取心段下部上寒武统白云岩中,而在取心段上部下奥陶统碳酸盐岩中很少。溶蚀孔洞的直径随埋藏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表明这些孔洞是由来源于深部的热流体而非大气淡水下渗溶蚀形成的。各成岩矿物(白云岩、方解石)与宿主围岩具有相似的碳同位素值和87 Sr/86 Sr比值,说明成岩流体与原始碳酸盐岩发生了强烈的水—岩反应,主要继承了原始封存的孔隙水的地球化学特征。但是,明显偏负的氧同位素值(平均-13.26‰)表明它们形成于较高温度的成岩流体中,这一推论也得到了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的证实,表明白云岩的重结晶和随后方解石的沉淀都与断裂相关的深部热流体密切相关。此外,全直径CT扫描揭示,裂缝可以明显改善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白云岩的储集性能,尤其是渗透率,至少提高一个数量级,即从0.02×10^(-3)μm^(2)提高至0.39×10^(-3)μm^(2)。鉴于塔深1井及古城地区具有相似的情况,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可能广泛发育热液相关的白云岩储层。因此,在塔里木盆地及其他地区未来的油气勘探中,热液改造型相关的白云岩储层值得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溶蚀 深层白云岩储层 油气勘探 顺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西北部构造变形特征与油气勘探
2
作者 周卓明 邓铭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共14页
针对江汉盆地西北侧宜昌斜坡页岩气的接替勘探领域尚不明确的问题,开展江汉盆地西北部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对江汉盆地西北部最新的地震剖面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区域构造变形模式,探讨了晚侏罗世南、北向挤压和白垩纪伸展作用对盆地... 针对江汉盆地西北侧宜昌斜坡页岩气的接替勘探领域尚不明确的问题,开展江汉盆地西北部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对江汉盆地西北部最新的地震剖面进行了解释,分析了区域构造变形模式,探讨了晚侏罗世南、北向挤压和白垩纪伸展作用对盆地的改造过程。结果表明,在晚侏罗世挤压变形期,雪峰陆内变形系统前缘的构造变形以基底物质堆叠引起的地层倾伏为主要特征,秦岭-大别造山带前缘的变形叠加于雪峰陆内变形系统的变形之上,以形成上冲断裂和褶皱变形为主要特征;白垩纪江汉盆地西北部的伸展变形具有不连续性,在早白垩世晚期晚阶段、晚白垩世早期晚阶段、晚白垩世晚期晚阶段发生了伸展变形的停滞和构造反转。沿江汉盆地西北缘延伸至雪峰陆内变形系统前缘的广大区域,具有受构造变形影响小且连续分布的志留系泥页岩层,具有页岩气勘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构造地质特征 伸展变形 页岩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年代标尺及地层剥蚀厚度精细计算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坦 姚威 +4 位作者 赵永强 周雨双 黄继文 范昕禹 罗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4-1066,共13页
古地貌的精确恢复对于寻找优质储层及烃源岩优势相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剥蚀厚度计算又是古地貌恢复研究中的核心步骤。基于自然伽马曲线数据,利用频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 古地貌的精确恢复对于寻找优质储层及烃源岩优势相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剥蚀厚度计算又是古地貌恢复研究中的核心步骤。基于自然伽马曲线数据,利用频谱分析、连续小波变换和经验模态分解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具有相对时间概念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和高精度的地层层序格架,并进一步精确计算了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剥蚀厚度。结果显示:①巴麦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时受天文轨道周期的控制,保存有完整的米兰科维奇旋回;②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得出的固有模态分量imf_(3)与长偏心率(e_(1))控制下的地层旋回个数基本一致,据此建立了研究区具有相对时间概念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和高精度的地层层序格架;③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计算的结果,结合不同地区钻井缺失旋回数量和平均旋回厚度之间的关系,精确计算了研究区内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剥蚀厚度;④研究区内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剥蚀厚度在0~390 m,剥蚀强度整体表现为“西强东弱”的特征,中部BT5井附近斜坡区域,易形成良好的储集体,是下一步有利的勘探区域。研究提出的思路和方法为类似地区高频地层层序格架的构建、“浮动”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及地层剥蚀厚度的精细计算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小波变换 频谱分析 米兰科维奇旋回“ 浮动”天文年代标尺 层序地层 卡拉沙依组 巴麦地区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