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裂化反应系统耦合强化装备技术的开发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春喜 范怡平 +3 位作者 王龙延 张振千 刘梦溪 许栋五 《石油炼制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8,共13页
催化裂化反应系统相关装备的开发需要满足“高-快协同”,即应实现流动-传递环境的“三高”[油气-催化剂(简称油-剂)高效接触、油-剂高效分离、催化剂高效汽提]与反应动力学所要求的“快”的相互协同。基于将单一非均匀流化区域分解-重... 催化裂化反应系统相关装备的开发需要满足“高-快协同”,即应实现流动-传递环境的“三高”[油气-催化剂(简称油-剂)高效接触、油-剂高效分离、催化剂高效汽提]与反应动力学所要求的“快”的相互协同。基于将单一非均匀流化区域分解-重构的方法,开发了新型预提升装备和汽提装备;将空气动力学理论用于多相流分析,形成了可调控多股受限射流-多相流的进料装备技术;通过强化有效切向速度,开发了全新理念的提升管出口油-剂快速分离装备。这些装备不仅具备优良的性能,还可实现催化裂化反应系统内两相流型的快速转捩,获得了广泛的工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装备 预提升 进料 快速分离 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溶剂吸收技术处理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实验研究
2
作者 郑蓉蓉 张瑞波 +3 位作者 丁宁 孙长宇 初广文 时东兴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3-668,共6页
在对超重力(Higee)实验装置的气液分配构件进行适当改进的基础上,探究了Higee技术应用于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溶剂吸收的强化传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VOCs能够被吸收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旋转填料床(RPB)转速2 000 r/min、温度10℃、V... 在对超重力(Higee)实验装置的气液分配构件进行适当改进的基础上,探究了Higee技术应用于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溶剂吸收的强化传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VOCs能够被吸收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旋转填料床(RPB)转速2 000 r/min、温度10℃、VOCs进气含量4%(φ);与常规填料塔吸收技术相比,RPB气体停留时间短,对不稳定物料条件的适应性强,同样条件下,达到稳态运行所需的时间仅为填料塔的1/30,处理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力技术 石化企业 挥发性有机物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比对塔河常压渣油延迟焦化工艺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洪彬 韩海波 +1 位作者 江莉 黄新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1,共4页
以塔河常压渣油为原料,在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开发的在线循环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循环比对其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循环比由0.92降低到0.39时,气体和焦炭的产率分别降低了1.71... 以塔河常压渣油为原料,在中国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开发的在线循环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循环比对其产品分布和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循环比由0.92降低到0.39时,气体和焦炭的产率分别降低了1.71和2.57百分点,而液体产品的收率则增加了4.17百分点,液体产品收率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焦化蜡油收率增加了8.97百分点;降低循环比后焦化蜡油的性质变差,密度(20℃)由918.0 kg/cm^3上升到938.3 kg/cm^3,残炭由0.03%增加到0.25%,95%馏出温度由390℃提高到463℃,尽管这会增加其加氢精制的难度,但仍可作为加氢处理工艺的掺兑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常压渣油 延迟焦化 循环比 液体收率 焦化蜡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炭塔上进料方式对延迟焦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韩海波 王洪彬 +2 位作者 李节 刘淑芳 黄新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8-52,共5页
在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焦炭塔进料方式对延迟焦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焦炭塔采用上进料方式与常规进料方式相比,干气产率略有降低,焦炭产率减少明显;在循环比0.50左右的条件下,液体产品产率提高... 在延迟焦化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焦炭塔进料方式对延迟焦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操作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焦炭塔采用上进料方式与常规进料方式相比,干气产率略有降低,焦炭产率减少明显;在循环比0.50左右的条件下,液体产品产率提高了0.87百分点,其中焦化蜡油产率显著提高;通过对焦炭塔两种进料方式下的产品性质分析发现,焦化汽油、焦化柴油的性质基本一致,但上进料方式下的焦化蜡油性质略差,主要表现在密度、残炭、硫含量、金属含量有所升高,馏程变重,其50%和95%馏出温度分别高出15℃和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循环比 进料方式 上进料 产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焦化过程掺炼催化裂化油浆进料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邓诗铅 王庆波 +2 位作者 徐占武 王洪彬 黄新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3-56,共4页
在延迟焦化中型装置上,采用相同的原料,在焦炭塔塔顶操作压力、加热炉注汽量、循环比等工艺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催化裂化油浆直接掺炼到减压渣油中(常规工艺)与催化裂化油浆和减压渣油分别加热后再混合(新工艺)两种进料方式进行试... 在延迟焦化中型装置上,采用相同的原料,在焦炭塔塔顶操作压力、加热炉注汽量、循环比等工艺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催化裂化油浆直接掺炼到减压渣油中(常规工艺)与催化裂化油浆和减压渣油分别加热后再混合(新工艺)两种进料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对两种进料方式下的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常规工艺相比,新工艺可提高焦炭塔内重油的反应深度,具有提高液体产品收率及降低焦炭产率的技术优势;采用新工艺时气体产率增加了0.16百分点,汽油馏分和柴油馏分收率分别增加了0.23和0.56百分点,焦化蜡油收率降低了0.35百分点,焦炭产率降低了0.64百分点,从而使轻油收率增加了0.79百分点,液体产品收率增加了0.44百分点;在产品性质方面,气体、汽油馏分、柴油馏分和焦炭的性质变化不大,而焦化蜡油的性质则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油浆 延迟焦化 掺炼 热裂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