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襄盆地双河油田高速高效开发地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冲 唐孝芬 +1 位作者 郭恩常 许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双河油田是泌阳凹陷较早投入开发的百万吨级油田,也是我国高效开发的陆上油田之一,现已进入特高含水产量递减采油阶段。在其13年的稳产过程中,以地质特征认识为前提,以井网完善、注采结构调整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始终保持油... 双河油田是泌阳凹陷较早投入开发的百万吨级油田,也是我国高效开发的陆上油田之一,现已进入特高含水产量递减采油阶段。在其13年的稳产过程中,以地质特征认识为前提,以井网完善、注采结构调整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始终保持油田以较高的采油速度生产(2.0%以上),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双河油田高速高效开发模式解剖,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整装油田开发经验和模式,可为其它同类型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开发 井网完善 注采结构调整 经济效益 双河油田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凹陷张店油田二次勘探及认识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文学 朱水安 +3 位作者 秦秉操 罗家群 张永华 陈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66,共3页
南阳凹陷张店油田油气勘探 3 0年 ,历经预探、详探、二次勘探等 3个阶段。预探阶段探明储量曾为 12 65× 10 4t,详探阶段大幅度下降到到 12 6× 10 4t ,原因主要是勘探早期二维地震测网较稀 ,圈闭不落实 ,加之探井太少 ,对油层... 南阳凹陷张店油田油气勘探 3 0年 ,历经预探、详探、二次勘探等 3个阶段。预探阶段探明储量曾为 12 65× 10 4t,详探阶段大幅度下降到到 12 6× 10 4t ,原因主要是勘探早期二维地震测网较稀 ,圈闭不落实 ,加之探井太少 ,对油层特征认识不够深入。二次勘探阶段广泛采用三维地震和测井、钻井等方面的新技术 ,同时应用新理论、新方法开展地质综合研究 ,深化对地质规律的认识 ,不断有勘探新发现 ,探明储量有望再增长到 10 0 0× 10 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凹陷 张店油田 二次勘探 探明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柳广弟 张仲培 +2 位作者 陈文学 陈文礼 林社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1,共3页
通过对焉耆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油气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 ,综合分析盆地的成藏期次。焉耆盆地八道湾组烃源岩的两次主要生、排烃作用发生在侏罗纪末期和早第三纪 ,白垩纪为生烃停止期 ;三... 通过对焉耆盆地烃源岩的生烃史、油气成熟度、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储集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 ,综合分析盆地的成藏期次。焉耆盆地八道湾组烃源岩的两次主要生、排烃作用发生在侏罗纪末期和早第三纪 ,白垩纪为生烃停止期 ;三工河组砂岩溶蚀孔隙中的流体包裹体形成温度主要为 10 1~ 13 0℃ ,与侏罗纪晚期三工河组储集层温度相当 ,表明这些包裹体主要是侏罗纪晚期以压溶和溶蚀作用为主的晚成岩作用阶段形成的。储集层自生伊利石的K/Ar同位素年龄分布主要为 170~ 14 0Ma和 12 0~ 10 0Ma ,第一期反映侏罗纪晚期的成藏作用 ,第二期与白垩纪油气藏的破坏作用有关。三工河组原油、八道湾组原油的αααC2 9甾烷 2 0S/ (2 0S + 2 0R)比值平均为 0 .49和 0 .45 ,C2 9甾烷 ββ/ (αα + ββ)比值平均为 0 .46和 0 .40 ,表明原油生成和成藏时烃源岩的Ro 值约为 0 .7%~ 1.0 % ,与生烃凹陷八道湾组烃源岩在侏罗纪末的成熟度相当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为 -5 1.80‰~ -4 1.5 3‰ ,成熟度比原油更低 ,形成时间更早。综合分析认为 ,焉耆盆地曾发生两期成藏作用 ,第一期是侏罗系埋深最大的侏罗纪晚期 ,为主要成藏期 ;第二期是侏罗系二次埋藏的第三纪。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焉耆盆地 八道湾组 烃源岩 生烃史 油气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长垣断层系中转换斜坡的特征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17
4
作者 孙思敏 彭仕宓 +1 位作者 汪新文 昝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东濮凹陷西部长垣断层系为由 5条断层首尾相互叠覆组成的雁列状断层系 ,断层叠覆段发育转换斜坡。转换斜坡连接一条断层的上盘和另一断层的下盘 ,具有特殊的变形特征 ,在转换斜坡近旁的断层系上盘伴生横向背斜。叠覆断层间通过转换斜坡... 东濮凹陷西部长垣断层系为由 5条断层首尾相互叠覆组成的雁列状断层系 ,断层叠覆段发育转换斜坡。转换斜坡连接一条断层的上盘和另一断层的下盘 ,具有特殊的变形特征 ,在转换斜坡近旁的断层系上盘伴生横向背斜。叠覆断层间通过转换斜坡的变形和断层两盘位移进行位移传递。转换斜坡的成因与叠覆断层系的分段演化有关。转换斜坡及横向背斜对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有重要影响 ,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长垣断层系 转换斜坡 特征 油气勘探 横向褶皱 位移传递 叠覆正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薇 田中元 +2 位作者 闫伟林 刘峥君 尹海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盛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盛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可分为以下类型:①低孔、低渗造成的;②微孔隙发育造成的;③咸水钻井液侵入造成的。通过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深探测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自动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法(水层的RRSR值为0,油层、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值大于0)。该方法在Y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机理 微孔隙系统 测井响应特征 自动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储集层裂缝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
6
作者 段心建 冯士平 +3 位作者 陆建林 李朝勇 尹太恒 古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0-31,共2页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但裂缝发育,改善了深层系的储集条件。研究认为裂缝是以张性为主的高角度裂缝和水平裂缝,高角度裂缝是背斜脊部“X”型节理的一组;裂缝改造后的储集层为A类储集层,油气仍储集于基岩孔隙内...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属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集层,但裂缝发育,改善了深层系的储集条件。研究认为裂缝是以张性为主的高角度裂缝和水平裂缝,高角度裂缝是背斜脊部“X”型节理的一组;裂缝改造后的储集层为A类储集层,油气仍储集于基岩孔隙内,裂缝仅增加了平行于其延伸方向的渗透率;裂缝在鼻状构造形变较大的主体部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阳凹陷 致密层 储集层 裂缝 油气勘探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沉积膜驱油效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力生 郭艳 +3 位作者 刘文华 吕帅 李树斌 皇海权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5-298,共4页
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岩心渗透率(67×10-3~1340×10-3μm2)、膜剂浓度(500~1500 mg/L)、注入段塞尺寸(宏观和微观条件下)、和膜剂吸附时间(0~22 h)、温度(50~80℃)、膜剂阳离子度(14.6%~25.9%)等因素对水驱后... 通过岩心驱替实验,考察了岩心渗透率(67×10-3~1340×10-3μm2)、膜剂浓度(500~1500 mg/L)、注入段塞尺寸(宏观和微观条件下)、和膜剂吸附时间(0~22 h)、温度(50~80℃)、膜剂阳离子度(14.6%~25.9%)等因素对水驱后膜剂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膜剂驱油能有效提高原油采收率,岩心渗透率和温度对膜剂驱油效率影响较小,段塞尺寸和膜剂阳离子度对驱油效率有一定的影响,较高的膜剂浓度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当膜剂浓度为1500 mg/L,膜剂阳离子度大于24%、膜剂注入体积约为1 PV、吸附时间12 h以上时,可获得较高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 段塞尺寸 吸附时间 阳离子度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曾庆才 李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3期406-409,共4页
针对焉耆盆地南部沙山和塔中沙漠地区地表条件异常复杂,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的特点,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采用两次浮动基准面、沙丘曲线法、折射静校正以及分偏移距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技术... 针对焉耆盆地南部沙山和塔中沙漠地区地表条件异常复杂,原始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的特点,首先在表层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静校正方法的研究,采用两次浮动基准面、沙丘曲线法、折射静校正以及分偏移距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等技术,解决静校正问题;然后采用叠前多域去噪、优化迭代叠加、改进的f-x域预测去噪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地区 地震资料 处理方法 油气勘探 静校正 表层结构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注采参数系统优化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卫红 王经荣 +4 位作者 李璗 董正远 高孝田 艾敬旭 刘新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6,118,共4页
蒸汽吞吐热力采油的效果取决于由注采参数决定的注入蒸汽的热能利用程度。将蒸汽在地面管线、井筒及地层中的流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在地面、井筒管流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节点分析技术 ,建立蒸汽吞吐注入系统组合模型 ,提... 蒸汽吞吐热力采油的效果取决于由注采参数决定的注入蒸汽的热能利用程度。将蒸汽在地面管线、井筒及地层中的流动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在地面、井筒管流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节点分析技术 ,建立蒸汽吞吐注入系统组合模型 ,提出蒸汽吞吐井注采参数整体系统优化的设计方法。考虑蒸汽吞吐井的注入、采出费用建立经济评价模型 ,用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注采参数。应用结果表明 ,采用此方法优选出的参数进行生产 ,可提高蒸汽吞吐井的热能利用率和开采效果。图 2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蒸汽吞吐 注采参数 优化设计 模拟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江凹陷盐湖沉积储集层分布预测 被引量:23
10
作者 柳保军 陈开远 +2 位作者 史忠生 刘刚 吕金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4-76,80,共4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典型的盐湖沉积 ,盐岩主要发育在湖盆基准面的上升早期和下降中晚期 ,储集层发育受湖平面升降旋回、古地貌和物源供给的控制 ,储集层类型有低位体系域砂体、盐湖密度流砂体、湖滨浅滩砂体以及盐间非砂岩等。建...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为典型的盐湖沉积 ,盐岩主要发育在湖盆基准面的上升早期和下降中晚期 ,储集层发育受湖平面升降旋回、古地貌和物源供给的控制 ,储集层类型有低位体系域砂体、盐湖密度流砂体、湖滨浅滩砂体以及盐间非砂岩等。建立潜江组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将高精度测井层序对比与地震剖面横向追踪相结合 ,预测潜江凹陷潜北断裂带的高位及低位体系域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砂体较发育 ,蚌湖洼陷东斜坡和西斜坡发育扇三角洲砂体 ,凹陷坡折带盐湖密度流砂体等分布较为广泛 ,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有利条件。图 5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江凹陷 潜江组 盐湖沉积 储集层类型 分布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被引量:58
11
作者 靳玲 苏桂芝 +3 位作者 刘桂兰 朱丕跃 李磊 胡艳萍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3期267-271,共5页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 人工合成记录在地震资料的解释和储层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从5个方面论述了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即①褶积模型建立;②子波参数选择;③测井资料与地震资料的匹配;④层位标定与地震记录的极性;⑤反射系数的精确提取等。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合成记录的制作精度,而精确的合成记录又是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重要前提。提出了用相关系数、声波曲线对比和求剩余记录等方法来检查合成记录制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记录 制作方法 子被 褶积模型 储层精细评价 地震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调驱剂的应用性能 被引量:26
12
作者 朱怀江 朱颖 +2 位作者 孙尚如 刘玉章 唐金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是一种介于聚合物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之间的新型调驱剂 ,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 ,通过调节反相剂种类和用量 ,可控制其吸水溶胀过程。该调驱剂为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微米级软性颗粒 ,兼备“变形虫”特征。本体凝胶和预交...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是一种介于聚合物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之间的新型调驱剂 ,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 ,通过调节反相剂种类和用量 ,可控制其吸水溶胀过程。该调驱剂为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微米级软性颗粒 ,兼备“变形虫”特征。本体凝胶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不能进入多孔介质 ,但在油携带下 ,未溶胀的微凝胶 (粒径为 5~ 13 μm)能进入渗透率为 0 .4~ 10D的多孔介质 ;溶胀后微凝胶的粒径可达 2 0~ 60 μm ,其运移能力与多孔介质的孔喉直径和颗粒的变形特征等有关。这种调驱剂可大幅度调整油藏的渗透率并具有较高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图 5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 预交联 调驱 反相乳液聚合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D滤波法在直达波和折射波衰减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文杰 魏修成 +2 位作者 刘洋 吴长江 张朝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3,共3页
在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中,需要消除原始资料中直达波和折射波等能量很强的线性干扰波的影响,但常规方法在切除线性干扰波的同时也切除了来自浅层的反射能量,从而失去了反映浅层地质构造的信息。应用SVD(奇异值分解)滤波法不仅可以达到衰... 在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中,需要消除原始资料中直达波和折射波等能量很强的线性干扰波的影响,但常规方法在切除线性干扰波的同时也切除了来自浅层的反射能量,从而失去了反映浅层地质构造的信息。应用SVD(奇异值分解)滤波法不仅可以达到衰减具有线性特征的直达波和折射波能量的目的,又能突出具有非线性特征的浅层一次反射能量,可以避免丢失浅层有效反射信息。理论模型的试算和对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应用SVD滤波法处理地震资料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值分解 SVD滤波 直达波 折射波 反射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过程对聚合物酚醛交联体系成胶机理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朱怀江 刘玉章 +2 位作者 樊中海 孔柏岭 丁睿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4-86,102,共4页
流动会干扰聚合物 酚醛交联体系中桥联基团的运移、取向和定位 ,降低交联体系在适当位置形成交联的概率 ,减慢溶胶的成胶速度甚至不能成胶 ,降低交联程度 ;动态过程的剪切和拉伸力可破坏凝胶的网状或体型结构 ,导致凝胶出现解交联现象... 流动会干扰聚合物 酚醛交联体系中桥联基团的运移、取向和定位 ,降低交联体系在适当位置形成交联的概率 ,减慢溶胶的成胶速度甚至不能成胶 ,降低交联程度 ;动态过程的剪切和拉伸力可破坏凝胶的网状或体型结构 ,导致凝胶出现解交联现象。在高速流动中弱凝胶解交联后 ,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流速降低或停止流动 ,借助布朗运动 ,部分因解交联产生的活性交联基团仍可到达适当位置形成再交联 ,使部分交联体系的黏弹性再升高。对比交联体系的溶胶和凝胶的临界流速和临界流动时间 ,结果表明 :交联使体系的化学稳定性提高 ,已形成的凝胶解交联需要更高流速和更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凝胶 聚丙烯酰胺 交联 动态过程 黏弹性 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数值模拟的辫状河心滩演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宪国 张育衡 +2 位作者 张涛 林承焰 王宏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共9页
选取黄骅坳陷新近系典型辫状河沉积解剖区,利用密井网区动静态资料相结合识别和刻画心滩及其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沉积数值模拟探究研究区心滩形成过程,并建立研究区心滩顺流迁移和横向迁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顺流加积、垂向加积、... 选取黄骅坳陷新近系典型辫状河沉积解剖区,利用密井网区动静态资料相结合识别和刻画心滩及其内部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沉积数值模拟探究研究区心滩形成过程,并建立研究区心滩顺流迁移和横向迁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顺流加积、垂向加积、侧向加积和侵蚀作用共同塑造心滩的形态和内部结构;滩头侵蚀、滩尾顺流加积和垂向加积形成了心滩的顺流生长和垂向生长;侧向加积与侵蚀作用控制心滩的不对称侧向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滩 储层构型 沉积数值模拟 不对称加积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参数在泌阳凹陷白云岩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靳玲 丁艳红 +1 位作者 苏桂芝 张玉霞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3-155,共3页
随着储集层预测技术的发展,提取众多的属性参数进行判断已成为地震解释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储集层预测和评价时,通常使用与储集层预测有关的各种地震属性,以各种方法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属性包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 随着储集层预测技术的发展,提取众多的属性参数进行判断已成为地震解释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储集层预测和评价时,通常使用与储集层预测有关的各种地震属性,以各种方法从地震数据体中提取的一系列地震属性包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不同的地震属性值可能与某些地质参数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利用地震属性参数可以有效地预测岩性和有利储集层,描述油藏特征及孔隙度变化,寻找死油区。描述了地震属性中的振幅、阻抗、频率及能量衰减四种基本类型参数的特征意义,并对泌阳凹陷核二段白云岩区进行了振幅、频率、衰减、阻抗等属性提取分析,成功地预测出白云岩的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参数 储集层 白云岩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双TE测井确定含烃饱和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宗斌 倪静 +3 位作者 伍东 李勇 刘丽琼 台怀忠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3期89-92,共4页
根据双TE测井可以获得地层固有弛豫时间T2int和地层烃与水的T2int差异,可用来定性判别地层的流体性质,也可用来定量评价含烃饱和度,即利用烃与水的T2int差异分配可动流体进而得到可动烃与可动水体积,利用截止值法确定毛管束缚水体积。... 根据双TE测井可以获得地层固有弛豫时间T2int和地层烃与水的T2int差异,可用来定性判别地层的流体性质,也可用来定量评价含烃饱和度,即利用烃与水的T2int差异分配可动流体进而得到可动烃与可动水体积,利用截止值法确定毛管束缚水体积。可动烃体积、可动水体积与毛管束缚水体积经含氢指数校正,就可以得到地层的含烃饱和度。该方法被编制到了核磁共振测井油气识别与评价模块FLAN中,应用该模块处理并解释了多个地区多口井的实际资料,获得了较好的油气识别与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双回波间隔DTE 固有弛豫时间T2int 含烃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陡坡带砂砾岩体预测 被引量:39
18
作者 陈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8-200,共3页
在对泌阳凹陷陡坡带砂砾岩体空间展布预测中,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依据古地貌沟扇对应理论,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寻找砂砾岩扇体并确定其分布边界。预测结果,在陡坡带边界断层附近发现了新的砂砾岩扇体,在深凹区过渡... 在对泌阳凹陷陡坡带砂砾岩体空间展布预测中,以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基础,依据古地貌沟扇对应理论,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和地震反演技术,寻找砂砾岩扇体并确定其分布边界。预测结果,在陡坡带边界断层附近发现了新的砂砾岩扇体,在深凹区过渡带发现了浊积砂体,均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经钻探获得了良好效果,对陡坡带砂砾岩体的勘探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带 砂砾岩体 储集层预测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分析评价断层封闭能力的思路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琨 胡望水 陆建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7-89,共3页
评价断层封闭能力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对断层进行全面解剖。提出对断层封闭性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思路 ,即利用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方法 ,全面研究断层封闭性的 4种基本参数... 评价断层封闭能力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对断层进行全面解剖。提出对断层封闭性进行系统分析评价的思路 ,即利用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油藏地球化学、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方法 ,全面研究断层封闭性的 4种基本参数及其相互制约的关系 ,建立符合实际的断层四维封闭模型。图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能力 系统分析 断层模型 影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注水井降压增注用表面活性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汪益宁 黄小娟 +3 位作者 李洪 徐涛 段秋红 王晖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10期49-52,共4页
稠油油藏注水井注水过程中普遍存在压力上升过快、欠注现象严重等问题。室内通过一步法合成出一种适合于稠油油藏注水井降压增注用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HYX-1,评价了其与地层水的配伍性、CMC值、界面张力以及降低稠油黏度性能,并... 稠油油藏注水井注水过程中普遍存在压力上升过快、欠注现象严重等问题。室内通过一步法合成出一种适合于稠油油藏注水井降压增注用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HYX-1,评价了其与地层水的配伍性、CMC值、界面张力以及降低稠油黏度性能,并通过岩心驱替模拟实验评价了其降压增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HYX-1与地层水均具有良好的配伍性,且具有较低的CMC值;当其浓度为50~300mg·L-1时,瞬时界面张力最低值可以达到10-3 mN·m-1数量级;当其体积分数为0.05%~0.5%时,目标区块稠油黏度降低率达到90%以上;注入3PV浓度为300~500mg·L-1的HYX-1溶液后,第二次水驱压力比第一次水驱压力降低30%以上。表明,表面活性剂HYX-1具有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可以作为稠油油藏注水井降压增注用表面活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注水井 双子表面活性剂 降压增注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