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井间示踪剂筛选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二龙 陈彩云 +1 位作者 宋考平 刘美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报道了为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筛选井间示踪剂的结果。初选非分配性示踪剂为硫氰酸钾,分配性示踪剂为正戊醇、异戊醇(3-甲基丁醇)、正丁醇,在地层水(回注污水)中背景浓度均为零;与地层水配伍;3个浓度的3组示踪剂回注污水溶液在50℃... 报道了为大庆油田南二区试验区筛选井间示踪剂的结果。初选非分配性示踪剂为硫氰酸钾,分配性示踪剂为正戊醇、异戊醇(3-甲基丁醇)、正丁醇,在地层水(回注污水)中背景浓度均为零;与地层水配伍;3个浓度的3组示踪剂回注污水溶液在50℃放置10天后,各剂浓度保留率大于80%,其中正丁醇的浓度保留率大于90%;硫氰酸钾在回注污水中的溶液在50℃老化28天,浓度仅减小1%。正戊醇在油中的分配系数最大,异戊醇次之,正丁醇最小,均符合要求。50℃下醇在油砂上的吸附大于硫氰酸钾,正丁醇的吸附最大,使用NaOH为牺牲剂使硫氢酸钾和正丁醇的吸附率急剧下降至1.0%-0.1%。在4.4×4.4×78(cm))的人造岩心和φ2.5×50(cm)非均质储层岩心上进行的流动实验中,出现硫氰酸钾和正戊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33、472 min,但醇浓度峰较平坦,出现硫氰酸钾和正丁醇浓度峰的时间差分别为1201、25 min,两峰均十分尖锐,由浓度峰时间差计算的岩心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分别为7.14%、7.12%和4.44%、4.48%。所选示踪剂为硫氰酸钾+正丁醇,已投入现场应用。图4表6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剂 实验筛选 硫氰酸钾/醇组合 正丁醇 井间示踪剂测试 剩余油饱和度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的应用——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伟才 崔连训 赵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6-801,810,共7页
针对低渗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水驱效果差、液流方向单一等问题,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对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从水动力改变液流原理出发,总结出调整注水井、调整采油井和采油井转注3种... 针对低渗透油田水驱采收率低、水驱效果差、液流方向单一等问题,以新疆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对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在低渗油藏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从水动力改变液流原理出发,总结出调整注水井、调整采油井和采油井转注3种水动力改变液流的工作原理。其次,结合油田实际地质及生产情况,从注水井增补及开发层位调整方面,对油田52口生产井制订了改变液流方向的具体措施。最后,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上述措施进行了评价,预测措施实施后15年综合含水率上升6.36%,产油量增加26.51×104t,日产油增加59.34 t/d。预测结果表明,水动力改变液流方向技术应用在宝北区块这样的高含水、低渗透油藏中能取得较好效果。该技术可有效抑制低渗透储层含水率上升,增加单井产量,提高储层水驱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液流方向技术 数值模拟 水驱采收率 低渗透油藏 宝浪油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物性受控于剥蚀面的地质建模——以江汉盆地钟市油田为例
3
作者 李君 李少华 +1 位作者 程琛 郑勇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8,共5页
江汉盆地钟市油田西北边大型的剥蚀面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通过计算和分析,认识到油田的储层物性沿东南方向,越靠近剥蚀面,物性越差,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基于这种情况,在建模过程中将这种地质认识及分析结果融入到... 江汉盆地钟市油田西北边大型的剥蚀面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通过计算和分析,认识到油田的储层物性沿东南方向,越靠近剥蚀面,物性越差,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基于这种情况,在建模过程中将这种地质认识及分析结果融入到了实际模型的建立中,结果比较好地体现了储层物性随剥蚀面的变化特点,同时对模拟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地层剥蚀面 储层描述 储层地质建模 模型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的油气再次运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丙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73-478,共6页
在油气藏形成中油气再次运移现象,最早由陈贲于1963年描述,后来又经石油地质界先辈潘钟祥、包茨倡导,安作相先生著文多篇论证了这一概念,油气再次运移现象在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中都有存在。此外,在南海的珠江口盆地和莺琼盆... 在油气藏形成中油气再次运移现象,最早由陈贲于1963年描述,后来又经石油地质界先辈潘钟祥、包茨倡导,安作相先生著文多篇论证了这一概念,油气再次运移现象在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和克拉通盆地中都有存在。此外,在南海的珠江口盆地和莺琼盆地表现双源相向运移形成大油气田的现象,另有一番油气田形成的复杂研究景象。详细阐述了在上述三类盆地中的油气再次运移现象,并研究了各盆地的油气聚集过程,指出了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油气再次运移 裂谷盆地 前陆盆地 原生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崔连训 邵先杰 +4 位作者 董新秀 武泽 李士才 王海洋 胥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0,共5页
煤层气井产量受控因素较多,经济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通过分析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因素,优化出13项评价指标,把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指标体系。合理设计递阶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煤层... 煤层气井产量受控因素较多,经济上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性。通过分析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因素,优化出13项评价指标,把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指标体系。合理设计递阶结构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评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煤层气井评价方法和体系。通过晋城、韩城矿区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良好,为煤层气高产井的部署和实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 评价方法 测井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吸附剂的开发及其储气性能的研究V——吸附剂成型与型炭甲烷储存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铁岭 陈进富 刘晓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9-101,共3页
以KOH复合活化 (活化比为 3∶1)法制备的中试粉体石油焦吸附剂为原料 ,研究了富微孔粉状吸附剂的黏接成型技术 ,制备出低黏接剂含量、成型工艺简单、高强度和不同尺寸规格的型炭样品 ,并评价了型炭的甲烷储气能力。结果表明 ,在黏接剂含... 以KOH复合活化 (活化比为 3∶1)法制备的中试粉体石油焦吸附剂为原料 ,研究了富微孔粉状吸附剂的黏接成型技术 ,制备出低黏接剂含量、成型工艺简单、高强度和不同尺寸规格的型炭样品 ,并评价了型炭的甲烷储气能力。结果表明 ,在黏接剂含量 5 %~ 10 % (质量分数 )、成型压力 15 0~ 4 0 0MPa、成型时间 5~ 30min的主要工艺条件下 ,可获得甲烷储气性能和强度优良的型炭吸附剂材料。在常温 ,3.5MPa、5 .0MPa和 8.0MPa下 , 10 0mm的型炭样品的甲烷储存能力 (体积比 )分别可达 130~ 14 5、16 0~ 180和 2 10~ 2 4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吸附剂 储气性能 甲烷 黏接剂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沿程水淹识别 被引量:9
7
作者 郑强 刘慧卿 +2 位作者 薛海庆 李媛媛 王长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117-118,共4页
水平井沿程的不均匀见水主要是由地层非均质性和井筒压降所致。利用贝克莱—列维尔特方程和井筒压降方程,针对裸眼完井的水平井,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与地层两相渗流的耦合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求解地层中不同渗透率分布时... 水平井沿程的不均匀见水主要是由地层非均质性和井筒压降所致。利用贝克莱—列维尔特方程和井筒压降方程,针对裸眼完井的水平井,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井筒变质量流与地层两相渗流的耦合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求解地层中不同渗透率分布时水平井井口在不同时刻的含水率,通过对高渗透带的渗透率、宽度和位置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水平井见水的影响因素。根据塔河油田某井的实际资料建立地质模型,调节井筒沿程高渗透带位置,绘制了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图版,通过与实际含水率变化曲线相比,确定井筒沿程的高含水率位置。结果表明,高渗透带位置是影响水平井井口含水率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井口含水率的变化曲线可以反求高渗透带的大致位置;封堵沿程高含水带,还可有效降低井筒跟端底水脊进程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井口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水淹 井筒压降方程 高渗透带 两相流 变质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蒸汽驱不同温度区域的驱油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晏飞 唐亮 +3 位作者 熊海云 徐太宗 刘继伟 张红梅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18,共4页
针对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北Ng5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驱油效率和波及效率低的问题,进行化学蒸汽驱不同温度区域室内驱替实验。依据不同的油藏温度,将注入井至生产井之间划分为蒸汽带、凝结热水带和油藏温度带,从驱油效率和注入压力2个... 针对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北Ng5稠油油藏蒸汽驱过程中驱油效率和波及效率低的问题,进行化学蒸汽驱不同温度区域室内驱替实验。依据不同的油藏温度,将注入井至生产井之间划分为蒸汽带、凝结热水带和油藏温度带,从驱油效率和注入压力2个方面研究3个不同温度区域化学蒸汽驱的驱油特征。结果表明:在蒸汽带和凝结热水带,起泡剂溶液产生的泡沫可以起到封堵多孔介质中大孔道的作用,防止蒸汽汽窜和过热水指进,最佳起泡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3%;蒸汽带泡沫封堵作用较强,提高注入压力4.0 MPa,凝结热水带泡沫封堵能力减弱,提高注入压力1.6 MPa;在油藏温度带,起泡剂溶液和驱油剂溶液仅表现为表面活性剂驱油作用,其中驱油剂溶液起主要驱油作用,而起泡剂溶液的驱油作用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起泡剂驱油剂 化学蒸汽驱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介质变形的低渗透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二龙 张建国 +2 位作者 陈彩云 宋考平 施红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96,共3页
在室内实验得到的孔隙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随有效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介质变形的低渗透气藏数值模拟模型,并采用IMPES方法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介质变形,随着稳产期产能的增加,稳产期缩短,稳产期采出... 在室内实验得到的孔隙度变化率和渗透率变化率随有效压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介质变形的低渗透气藏数值模拟模型,并采用IMPES方法进行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介质变形,随着稳产期产能的增加,稳产期缩短,稳产期采出程度降低;但考虑介质变形与否对模拟结果有较大影响,当考虑介质变形时,井底流压下降较快,稳产期相对更短,稳产结束时的采出程度也更低。因此,对于变形介质气藏,气井的配产不能太大,否则将严重影响稳产期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变形介质 数值模拟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污水原位升级达标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清军 张敏 +4 位作者 王京秀 张红梅 张志勇 郝立军 张忠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8期63-66,69,共5页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污水B/C值仅为0.04,极难对其进行生物降解;通过GC-MS分析,确定稠油污水有机污染物主要为烷烃类物质。针对其有机污染物特征以及B/C值低的特点,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和2株抗表面活性剂功能菌;对现有生化处理装... 河南油田采油二厂稠油污水B/C值仅为0.04,极难对其进行生物降解;通过GC-MS分析,确定稠油污水有机污染物主要为烷烃类物质。针对其有机污染物特征以及B/C值低的特点,筛选出2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和2株抗表面活性剂功能菌;对现有生化处理装置厌氧段进行菌种投加、重新挂膜,使得厌氧段COD去除率达到35%左右,好氧段COD去除率达到30%左右,总COD去除率60%,出水COD稳定在120mg.L-1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污水 石油烃降解菌 抗表面活性剂功能菌 菌种投加 生物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识别泌124断块聚合物驱优势窜流通道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连训 周志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810-2815,共6页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地层经过长期的注聚开发,储层物性发生了变化,加上油层发育的非均质性、存在高渗透带、大孔道等原因,形成泌124断块在注聚合物驱过程中存在聚合物沿优势渗流通道窜流问题,大大降低了聚合物驱...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但由于地层经过长期的注聚开发,储层物性发生了变化,加上油层发育的非均质性、存在高渗透带、大孔道等原因,形成泌124断块在注聚合物驱过程中存在聚合物沿优势渗流通道窜流问题,大大降低了聚合物驱油效率。为了快速识别优势窜流通道,建立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优选优势窜流通道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运用综合评判方法优选优势窜流通道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该评价方法计算方便,易于操作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油田 聚合物驱 窜流通道 模糊综合评判 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凹陷花场——白莲地区流沙港组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杰 孙美静 +2 位作者 岳绍飞 马丽娜 方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4,29,共5页
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X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花场—白莲地区流沙港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溶蚀... 通过物性分析、铸体薄片、X衍射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花场—白莲地区流沙港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和储层物性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溶蚀孔隙为主,属中孔、低渗透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砂岩原生孔隙大量丧失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则使储层物性得以改善;研究区储层原始孔隙度中等,后期成岩作用改造强烈,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通过综合构造、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分析认为,花场—白莲地区流沙港组的有利储层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对较高部位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沙港组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福山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