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D区块二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高成 周刚 +2 位作者 司卫 张娟 杨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31-35,202+5,共5页
为提高中国西部D区块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本文首先采用了层析静校正技术,信号多次重构(LIFT)法去除面波,多域联合法去除线性干扰,高精度拉东变换去除多次波;然后采用常相位旋转统一相位,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解决井震资料及由地表原因引... 为提高中国西部D区块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本文首先采用了层析静校正技术,信号多次重构(LIFT)法去除面波,多域联合法去除线性干扰,高精度拉东变换去除多次波;然后采用常相位旋转统一相位,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解决井震资料及由地表原因引起的子波非一致性问题;最后通过建立精确速度模型,采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提高了该区复杂构造偏移成像精度。处理结果表明,最终成果剖面信噪比得到大幅提高,成像准确,波组特征清楚,地层接触关系明确,各种构造形态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静校正 叠前去噪 子波一致性处理 叠前时间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四川盆地东部A区的应用
2
作者 张亚斌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5-78,共4页
针对四川盆地东部高陡构造带A区的陡倾角成像问题,采用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加以解决。在叠前精细处理的基础上,试验选取了合适的偏移方法和偏移参数,建立高精度速度场,叠前时间偏移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能量归位好,成像精度高,目的层的... 针对四川盆地东部高陡构造带A区的陡倾角成像问题,采用了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加以解决。在叠前精细处理的基础上,试验选取了合适的偏移方法和偏移参数,建立高精度速度场,叠前时间偏移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能量归位好,成像精度高,目的层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高陡构造 叠前时间偏移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孙岗地区地震相识别 被引量:7
3
作者 肖学 杨蕾 王旭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2期31-35,共5页
泌阳凹陷孙岗地区钻、测井资料较少,而地震资料较丰富。为了解研究区沉积特征,利用地震相识别方法对该区内典型地震相以及地震相平面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参照瞬时频率地震属性平面图、古地貌发育情况以及少... 泌阳凹陷孙岗地区钻、测井资料较少,而地震资料较丰富。为了解研究区沉积特征,利用地震相识别方法对该区内典型地震相以及地震相平面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参照瞬时频率地震属性平面图、古地貌发育情况以及少量井的单井相特征,将地震相平面展布图转化为沉积相平面展布图。通过研究,共识别出4种典型地震相:楔状前积地震相、斜交前积地震相、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在研究区北部,核三段Ⅰ砂组上段和下段沉积时期均大面积发育不同期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在研究区南部,上段沉积时期仅发育1个扇三角洲前缘朵叶,下段沉积时期发育2个扇三角洲前缘朵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识别 频率属性 沉积相 孙岗地区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转换函数研究青藏高原地壳S波速度结构--“Hi-CLIMB”剖面
4
作者 王伟 高星 +1 位作者 历玉英 张亚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769-2778,共10页
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Hi-CLIMB(Himalayan-Tibetan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Durmg Mountain Building)宽频带数字台站探测剖面资料进行处理,用转换函数模拟退火算法得到了83个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转化为二维速度结构剖面,并与接收函数... 本文对青藏高原中部Hi-CLIMB(Himalayan-Tibetan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Durmg Mountain Building)宽频带数字台站探测剖面资料进行处理,用转换函数模拟退火算法得到了83个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转化为二维速度结构剖面,并与接收函数偏移成像结果进行了对比.反演结果可清晰显示出工作区地壳内S波速度界面和不连续的莫霍面.研究表明,从N29.4°至N31.5°地壳平均厚度为75 km;在N 32°以北地壳平均厚度为65 km.壳内界面在N31.5°以南向北倾斜,而在其北部向南倾斜.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班公-怒江缝合带附近地壳具有明显低速区.这一复杂结构反应了该区域内部强烈挤压变形与物质交换,为进一步研究岩石圈变形与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地球物理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函数 接收函数 波形反演 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安全性差分嵌入自适应图像水印方案
5
作者 付天舒 吕秀丽 +2 位作者 韩春杰 祖国峰 刘庆洋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87,123,共8页
为提高图像水印的安全性,在空域中模仿转盘密码锁的工作方式进行密钥计算.在嵌入水印前,利用旋转变换矩阵和向量平移公式模拟转盘密码锁的上锁;在检测水印前,模拟转盘密码锁的解锁,上锁和解锁的计算结果决定水印嵌入与检测的位置.在DCT... 为提高图像水印的安全性,在空域中模仿转盘密码锁的工作方式进行密钥计算.在嵌入水印前,利用旋转变换矩阵和向量平移公式模拟转盘密码锁的上锁;在检测水印前,模拟转盘密码锁的解锁,上锁和解锁的计算结果决定水印嵌入与检测的位置.在DCT域中采用差分方法对水印进行嵌入与检测.利用一种自适应算法进行水印强度调节,在图像的不同分块区域嵌入不同的水印强度.在水印检测时,利用一种具有优先级的膨胀算法辅助水印的复原.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抵抗4位以上的量化攻击、83级以上的JPEG压缩攻击、均值在82以下的高斯噪声攻击和46.07%以下的几何裁剪攻击,安全性好、抗攻击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水印 高安全性 自适应 抗攻击性 DCT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非下刚果盆地刚果扇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分类及演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熊浩浩 王振奇 +2 位作者 付欢 郑勇 贺小林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69,共6页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深水水道成因机制和水道截面形态特征,将下刚果盆地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分为侵蚀型、侵蚀加积型和加积型三类,并进一步细分为九种亚类。该分类体现了A区块深水水道从近源至远源方向的横向展布特征。从... 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深水水道成因机制和水道截面形态特征,将下刚果盆地A区块中新统深水水道分为侵蚀型、侵蚀加积型和加积型三类,并进一步细分为九种亚类。该分类体现了A区块深水水道从近源至远源方向的横向展布特征。从近源至远源,流体动力条件逐渐减弱,水道形态演化过程为限制性-非限制性-限制性-前端朵叶,水道宽深比和弯曲度均逐渐变大。通过对每个三级层序均方根振幅属性图的分析,并结合海平面升降和构造抬升作用,可见刚果扇不断由南向北迁移及向盆地方向进积,层序自下而上并由南向北,整体由加积水道和远端朵叶沉积向侵蚀加积水道和侵蚀水道沉积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刚果盆地 中新统 海底扇 深水水道 水道分类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