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南油田化学驱面临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初阳
李长宏
+1 位作者
卢军
李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河南油田化学驱已形成油藏工程、驱油剂配方研发、地面工程设计等方面技术,在26个单元开展了化学驱工业化应用,油藏化学驱类型包括Ⅰ、Ⅱ类并探索了Ⅲ类油藏,技术方法涵盖了聚合物驱、复合驱、非均相驱等,化学驱已成为油田稳产或延缓产...
河南油田化学驱已形成油藏工程、驱油剂配方研发、地面工程设计等方面技术,在26个单元开展了化学驱工业化应用,油藏化学驱类型包括Ⅰ、Ⅱ类并探索了Ⅲ类油藏,技术方法涵盖了聚合物驱、复合驱、非均相驱等,化学驱已成为油田稳产或延缓产量递减的主体技术。随着优质资源的全面动用,目前面临着优质化学驱资源匮乏、化学驱项目效益下降、化学驱技术发展与创新的挑战。应对挑战的对策是做实基础工作,调整技术路线,强化技术攻关研究,深化注采工艺支撑和研发配套撬装化地面注聚系统,优选性价比高驱油剂,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和地面投资,提升化学驱效果和效益,提高化学驱储量动用率,实现化学驱储量有序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现状
面临挑战
对策
撬装化注聚系统
化学驱效益
储量动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钟玉龙
方越
+3 位作者
李洪生
段秋红
卢军
陈婷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9-343,共5页
油田经历聚合物驱开发后,储层物性参数发生改变,对油田后期开发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利用双河油田取心井室内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探讨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由...
油田经历聚合物驱开发后,储层物性参数发生改变,对油田后期开发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利用双河油田取心井室内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探讨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由于聚合物分子在地层的吸附滞留作用,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后续水驱阶段渗透率有一定恢复;聚合物驱后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物性和孔隙结构好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而物性差的储层渗透率下降,孔喉半径减小,部分发生了堵塞现象。黏土矿物迁徙、运移,以及岩石骨架溶蚀、碎裂、运移是聚合物驱后储层参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物性参数
孔隙结构
沉积微相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适用于双河油田聚驱后油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正欣
张连锋
+3 位作者
杨璐
刘艳华
卢军
张卓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78-84,共7页
聚合物驱后油藏储层非均质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常规化学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针对双河油田北块Ⅱx层系聚驱后中高渗透率砂砾岩油藏特点,设计一种由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和高效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非均相复合体系,开展...
聚合物驱后油藏储层非均质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常规化学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针对双河油田北块Ⅱx层系聚驱后中高渗透率砂砾岩油藏特点,设计一种由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和高效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非均相复合体系,开展了驱剂优选、热稳定性评价及注入方式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P/PPG/S非均相复合体系具有高黏弹、超低界面张力的优异性能,热稳定性能良好,能够有效改善储层非均质性,扩大波及体积,同时提高驱油效率。岩心驱油实验表明,模拟油藏条件下,采用P/PPG与P/PPG/S非均相复合体系组合驱替的方式,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7.8%,从而为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有效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后油藏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襄盆地安棚东南区核桃园组三段深层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4
作者
黄郑
周永强
+6 位作者
贺子潇
黎明
杨滔
王肃
李强
赵颖
尹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5-854,共10页
为了探明深部致密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东南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Ⅱ—Ⅵ油层组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物性、成像及常规测井、注水压驱等资料,系统开展了致密油藏裂缝综合评价。该区...
为了探明深部致密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东南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Ⅱ—Ⅵ油层组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物性、成像及常规测井、注水压驱等资料,系统开展了致密油藏裂缝综合评价。该区目的层Ⅱ—Ⅵ油层组属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岩屑含量较高,为近源沉积;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对于不同岩性砂岩储层,裂缝主要发育于细砂岩中,其次为粉砂岩,而含砾砂岩中裂缝通常不发育。目的层主要发育高角度缝及直立缝,其占比可达87.8%,低角度斜交缝和水平缝分别占比7.3%及4.9%。目的层致密储层裂缝发育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岩性、沉积微相及局部构造,厚度较薄、粒度较细的单砂体或复合砂体部位裂缝通常较为发育。裂缝主要发育于前缘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及其外缘远砂坝砂体部位,而席状砂及前缘三角洲微相中裂缝不发育。此外,裂缝还发育于构造转折端,且主要发育于正向构造的顶部及翼部。目的层裂缝主要沿着WE向、NE向分布,其次为NW向;裂缝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拗陷期(喜马拉雅晚期)。裂缝是导致致密油储层水窜的重要因素,因而要加强裂缝发育程度、扩展规模及方向的动、静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致密油
核桃园组
古近系
安棚东南区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高渗胶结油藏聚合物驱后非均相复合驱技术
被引量:
13
5
作者
张卓
王正欣
+3 位作者
薛国勤
李岩
刘艳华
王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79,486,共6页
双河油田始新统核桃园组Ⅳ1-3层系具有高温和中高渗的特点,聚合物驱后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兼具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可以有效调整剖面,控水增油。基于黏弹性和界面活性,研究了...
双河油田始新统核桃园组Ⅳ1-3层系具有高温和中高渗的特点,聚合物驱后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兼具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可以有效调整剖面,控水增油。基于黏弹性和界面活性,研究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长期热稳定性,利用单根岩心研究其注入性和运移方式,利用双管并联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其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为黏弹性复合体系,弹性占主导地位。其黏度较聚合物驱油体系高58%~197%,弹性模量较聚合物驱油体系高67%~227%。界面张力处于10^(-3) mN/m数量级,具有良好的洗油作用。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长期热稳定性,老化180 d后,黏度和弹性模量保留率超过100%,界面张力仍处于10^(-3) mN/m数量级。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性好,能够在高强度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6.93%。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运移方式为运移、堆积、封堵、变形通过,通过启动低渗区被毛细管力束缚的剩余油,使油相饱和度显著降低。将非均相复合驱的应用范围从低温、高孔高渗疏松油藏拓展到了高温、中高渗胶结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
聚合物驱
非均相复合驱
胶结油藏
黏弹性
注入性
热稳定性
运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均相驱油体系与低中渗油藏适应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卢军
张卓
+2 位作者
杨力生
郭琳琳
张小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17-23,32,共8页
王集油田王17块是国内首个在低中渗油藏开展的多级非均相调驱段塞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目的是形成小断块、低中渗油藏化学驱配套技术,引领示范动用河南油田剩余的3512×10^4 tⅠ类、Ⅱ类化学驱储量,油藏技术关键是驱剂与油藏的...
王集油田王17块是国内首个在低中渗油藏开展的多级非均相调驱段塞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目的是形成小断块、低中渗油藏化学驱配套技术,引领示范动用河南油田剩余的3512×10^4 tⅠ类、Ⅱ类化学驱储量,油藏技术关键是驱剂与油藏的适应性、有效封堵极端耗水层、井网调整技术。从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与油藏相适应入手,重点研究了黏弹颗粒驱油剂的粒径分布,分析了影响黏弹颗粒吸水溶胀的因素,表征了抗盐性、抗剪切性、热稳定性,同时对形成的非均相体系颗粒数与浓度关系、注入性、驱油效率及分流率进行评价,优选的非均相驱油体系与低中渗油藏适应性较好,矿场应用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为低中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中渗油藏
聚合物驱
黏弹颗粒
非均相驱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聚合物驱的多级非均相调驱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小静
卢军
+2 位作者
张卓
梁丽梅
郭琳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90-95,共6页
针对王集油田王17断块中低渗断块油藏非均质严重,注入水沿高渗透条带突进,采出程度低,水驱提高采收率能力有限的问题,开展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评价筛选了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应用物模技术对复配形成的非均相驱油体系...
针对王集油田王17断块中低渗断块油藏非均质严重,注入水沿高渗透条带突进,采出程度低,水驱提高采收率能力有限的问题,开展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评价筛选了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应用物模技术对复配形成的非均相驱油体系段塞结构、驱油效率及分流率进行评价,应用数模技术,优化了段塞量及结构,预测王17块采用多级非均相调驱段塞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8.25个百分点,现场应用已初见成效,该技术成果已在下二门油田B238块聚合物驱项目借鉴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多级段塞
非均相驱
物理模拟
数模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油田化学驱面临挑战及对策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初阳
李长宏
卢军
李红
机构
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
分公司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1-7,共7页
基金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示范工程“中高渗砂砾岩油藏聚驱后非均相复合驱技术”(P19007-4)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聚驱后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P16080)。
文摘
河南油田化学驱已形成油藏工程、驱油剂配方研发、地面工程设计等方面技术,在26个单元开展了化学驱工业化应用,油藏化学驱类型包括Ⅰ、Ⅱ类并探索了Ⅲ类油藏,技术方法涵盖了聚合物驱、复合驱、非均相驱等,化学驱已成为油田稳产或延缓产量递减的主体技术。随着优质资源的全面动用,目前面临着优质化学驱资源匮乏、化学驱项目效益下降、化学驱技术发展与创新的挑战。应对挑战的对策是做实基础工作,调整技术路线,强化技术攻关研究,深化注采工艺支撑和研发配套撬装化地面注聚系统,优选性价比高驱油剂,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和地面投资,提升化学驱效果和效益,提高化学驱储量动用率,实现化学驱储量有序接替。
关键词
化学驱
现状
面临挑战
对策
撬装化注聚系统
化学驱效益
储量动用率
Keywords
chemical flooding
status
face challenges
countermeasure
skid-mounted polymer injection system
chemical flooding benefits
reserve utilization rate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钟玉龙
方越
李洪生
段秋红
卢军
陈婷
机构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
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
分公司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中国石化
中原
油田
分公司
天然气产销厂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9-343,共5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聚合物驱后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P16055)。
文摘
油田经历聚合物驱开发后,储层物性参数发生改变,对油田后期开发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利用双河油田取心井室内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探讨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由于聚合物分子在地层的吸附滞留作用,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后续水驱阶段渗透率有一定恢复;聚合物驱后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物性和孔隙结构好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而物性差的储层渗透率下降,孔喉半径减小,部分发生了堵塞现象。黏土矿物迁徙、运移,以及岩石骨架溶蚀、碎裂、运移是聚合物驱后储层参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物性参数
孔隙结构
沉积微相
双河油田
Keywords
polymer flooding
physical parameter
pore structur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huanghe Oilfield
分类号
TE3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适用于双河油田聚驱后油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研究
被引量:
5
3
作者
王正欣
张连锋
杨璐
刘艳华
卢军
张卓
机构
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
分公司
石油勘探
开发
研究院、
河南
省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78-84,共7页
基金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示范工程“中高渗砂砾岩油藏聚驱后非均相复合驱技术”(P19007-4)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聚驱后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P16080)。
文摘
聚合物驱后油藏储层非均质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常规化学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针对双河油田北块Ⅱx层系聚驱后中高渗透率砂砾岩油藏特点,设计一种由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和高效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非均相复合体系,开展了驱剂优选、热稳定性评价及注入方式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P/PPG/S非均相复合体系具有高黏弹、超低界面张力的优异性能,热稳定性能良好,能够有效改善储层非均质性,扩大波及体积,同时提高驱油效率。岩心驱油实验表明,模拟油藏条件下,采用P/PPG与P/PPG/S非均相复合体系组合驱替的方式,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7.8%,从而为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有效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关键词
聚驱后油藏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Keywords
reservoir after polymer flooding
heterogeneous combination flooding system
preformed particle gel(PPG)
surfactant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襄盆地安棚东南区核桃园组三段深层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4
作者
黄郑
周永强
贺子潇
黎明
杨滔
王肃
李强
赵颖
尹帅
机构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
中国
石油长庆
油田
分公司
第八采油厂
西安石油大学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5-85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425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项目(31350016-22-ZC0613-0004)联合资助。
文摘
为了探明深部致密油储层天然裂缝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安棚东南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Ⅱ—Ⅵ油层组致密油藏为例,利用大量岩心、薄片、物性、成像及常规测井、注水压驱等资料,系统开展了致密油藏裂缝综合评价。该区目的层Ⅱ—Ⅵ油层组属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岩屑含量较高,为近源沉积;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对于不同岩性砂岩储层,裂缝主要发育于细砂岩中,其次为粉砂岩,而含砾砂岩中裂缝通常不发育。目的层主要发育高角度缝及直立缝,其占比可达87.8%,低角度斜交缝和水平缝分别占比7.3%及4.9%。目的层致密储层裂缝发育主控因素主要包括岩性、沉积微相及局部构造,厚度较薄、粒度较细的单砂体或复合砂体部位裂缝通常较为发育。裂缝主要发育于前缘河道、河道侧翼、河口坝及其外缘远砂坝砂体部位,而席状砂及前缘三角洲微相中裂缝不发育。此外,裂缝还发育于构造转折端,且主要发育于正向构造的顶部及翼部。目的层裂缝主要沿着WE向、NE向分布,其次为NW向;裂缝主要形成于新近纪拗陷期(喜马拉雅晚期)。裂缝是导致致密油储层水窜的重要因素,因而要加强裂缝发育程度、扩展规模及方向的动、静态监测。
关键词
裂缝
致密油
核桃园组
古近系
安棚东南区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Keywords
fracture
tight oil
Hetaoyuan Formation
Paleogene
southeast An’peng area
Biyang Sag
Nanxiang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高渗胶结油藏聚合物驱后非均相复合驱技术
被引量:
13
5
作者
张卓
王正欣
薛国勤
李岩
刘艳华
王熙
机构
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
分公司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
河南
省提高石油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479,486,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示范工程项目(P19007-4)。
文摘
双河油田始新统核桃园组Ⅳ1-3层系具有高温和中高渗的特点,聚合物驱后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兼具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可以有效调整剖面,控水增油。基于黏弹性和界面活性,研究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长期热稳定性,利用单根岩心研究其注入性和运移方式,利用双管并联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其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为黏弹性复合体系,弹性占主导地位。其黏度较聚合物驱油体系高58%~197%,弹性模量较聚合物驱油体系高67%~227%。界面张力处于10^(-3) mN/m数量级,具有良好的洗油作用。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长期热稳定性,老化180 d后,黏度和弹性模量保留率超过100%,界面张力仍处于10^(-3) mN/m数量级。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注入性好,能够在高强度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16.93%。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的运移方式为运移、堆积、封堵、变形通过,通过启动低渗区被毛细管力束缚的剩余油,使油相饱和度显著降低。将非均相复合驱的应用范围从低温、高孔高渗疏松油藏拓展到了高温、中高渗胶结油藏。
关键词
双河油田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
聚合物驱
非均相复合驱
胶结油藏
黏弹性
注入性
热稳定性
运移方式
Keywords
Shuanghe oilfield
viscoelastic granular oil⁃displacing agent
polymer flooding
heterogeneous compound flooding
consolidated reservoir
viscoelasticity
injectivity
thermal stability
migration mode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均相驱油体系与低中渗油藏适应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
3
6
作者
卢军
张卓
杨力生
郭琳琳
张小静
机构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
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
分公司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河南
正佳能源环保股份有限
公司
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
分公司
采油二厂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17-23,32,共8页
基金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示范工程“中高渗砂砾岩油藏聚驱后非均相复合驱技术”(P19007-4)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聚驱后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P16080)。
文摘
王集油田王17块是国内首个在低中渗油藏开展的多级非均相调驱段塞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试验,目的是形成小断块、低中渗油藏化学驱配套技术,引领示范动用河南油田剩余的3512×10^4 tⅠ类、Ⅱ类化学驱储量,油藏技术关键是驱剂与油藏的适应性、有效封堵极端耗水层、井网调整技术。从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与油藏相适应入手,重点研究了黏弹颗粒驱油剂的粒径分布,分析了影响黏弹颗粒吸水溶胀的因素,表征了抗盐性、抗剪切性、热稳定性,同时对形成的非均相体系颗粒数与浓度关系、注入性、驱油效率及分流率进行评价,优选的非均相驱油体系与低中渗油藏适应性较好,矿场应用取得了增油降水效果,为低中渗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低中渗油藏
聚合物驱
黏弹颗粒
非均相驱
适应性
Keywords
low-medium permeability reservoir
polymer flooding
preformed particle gel
heterogeneous flooding
adaptability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聚合物驱的多级非均相调驱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小静
卢军
张卓
梁丽梅
郭琳琳
机构
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
分公司
勘探
开发
研究院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
中国石化
河南油田
分公司
采油二厂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6期90-95,共6页
基金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示范工程“中高渗砂砾岩油藏聚驱后非均相复合驱技术”(P19007-4)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专项“聚驱后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P16080)。
文摘
针对王集油田王17断块中低渗断块油藏非均质严重,注入水沿高渗透条带突进,采出程度低,水驱提高采收率能力有限的问题,开展了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评价筛选了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应用物模技术对复配形成的非均相驱油体系段塞结构、驱油效率及分流率进行评价,应用数模技术,优化了段塞量及结构,预测王17块采用多级非均相调驱段塞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8.25个百分点,现场应用已初见成效,该技术成果已在下二门油田B238块聚合物驱项目借鉴推广应用。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多级段塞
非均相驱
物理模拟
数模优化
Keywords
polymer flooding
multi-stage slug
heterogeneous flooding
physical simul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南油田化学驱面临挑战及对策
张初阳
李长宏
卢军
李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钟玉龙
方越
李洪生
段秋红
卢军
陈婷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适用于双河油田聚驱后油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研究
王正欣
张连锋
杨璐
刘艳华
卢军
张卓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南襄盆地安棚东南区核桃园组三段深层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黄郑
周永强
贺子潇
黎明
杨滔
王肃
李强
赵颖
尹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高渗胶结油藏聚合物驱后非均相复合驱技术
张卓
王正欣
薛国勤
李岩
刘艳华
王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非均相驱油体系与低中渗油藏适应性评价研究
卢军
张卓
杨力生
郭琳琳
张小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聚合物驱的多级非均相调驱研究
张小静
卢军
张卓
梁丽梅
郭琳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