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化热解录井和电阻率测井技术的江苏G油田水淹层实验响应特征和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延杰 曹雅楠 +3 位作者 柯涛 赵毅 唐晓敏 付健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1,122,共9页
江苏G油田某断块储层采用注淡水方式驱油,采用电阻率测井技术划分水淹层比较困难,而地化热解录井技术不受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影响,可以区分油层/弱水淹层与中水淹层、强水淹层。在模拟断块储层条件下,选用孔隙度相近的7块岩样作为一组,采... 江苏G油田某断块储层采用注淡水方式驱油,采用电阻率测井技术划分水淹层比较困难,而地化热解录井技术不受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影响,可以区分油层/弱水淹层与中水淹层、强水淹层。在模拟断块储层条件下,选用孔隙度相近的7块岩样作为一组,采用稳态法油水同驱制作不同产水率样品,测量样品地化热解参数和电阻率;选取岩样含油气总量(P_g)、原油轻重组分指数(PS)作为断块地化热解水淹敏感性参数,选取RFOC-RILD和RILD作为断块测井水淹敏感性参数,采用地化热解图版将油层/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强水淹层区分开,再利用电阻率图版将油层和弱水淹层区分开,建立录测结合水淹层评价图版,图版精度为83%,明显高于地化热解录井水淹层划分图版精度和测井水淹层划分图版精度。结果表明:随着产水率(F_w)升高,P_g、液态烃含量(S1)和热解烃含量(S2)降低,且P_g降低更明显;当注入水矿化度与原始水矿化度比为0.5时,0≤F_w≤10%样品的电阻率明显高于其他产水率范围样品的电阻率。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强,井壁取心样品PS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地化热解录井与电阻率测井技术结合的水淹层评价方法可更好地实现G油田4级水淹级别的精细划分与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水淹 地化热解和电阻率联测实验 水淹实验响应特征 水淹敏感性参数 水淹级别划分图版 地化热解录井技术 电阻率测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受孔隙度影响的地化热解水淹层评价新方法——以江苏油田Z—L区块应用为例
2
作者 马向东 侯慧敏 +1 位作者 付健 曹雅楠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水淹层的识别是油气勘探与开发评价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地化热解录井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针对低渗透储层进行评价时,常常因判别结果不正确而带来了经济损失。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以江苏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岩心地化热解实验,证... 水淹层的识别是油气勘探与开发评价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地化热解录井在这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针对低渗透储层进行评价时,常常因判别结果不正确而带来了经济损失。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以江苏油田某区块为例,通过岩心地化热解实验,证明了孔隙度变化对热解参数的影响不可忽略,经理论分析结合实际研究,给出了一个新的地化热解参数"含油气总量减小系数",并验证了含油气总量减小系数可以消除孔隙度对热解参数的影响。同时,建立了Pg、PI参数相结合的新的识别图版,经实际验证应用效果良好。实际指标可直接应用于江苏油田研究区,方法、思路对其他地区也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化热解 含油气总量减小系数 水淹层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钆中子伽马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3
作者 沈晓红 丁院平 +1 位作者 朱雪梅 于鑫汝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3年第3期43-45,61,共4页
在低矿化度地区,通过将俘获截面较高的钆溶液替换井筒内液体,利用"测—渗—测"中子伽马测井施工工艺,在不扰乱地层剩余油分布状态的前提下,改变地层水矿化度能达到评价剩余油纵向分布及水淹层位监测的目的。通过介绍注钆中子... 在低矿化度地区,通过将俘获截面较高的钆溶液替换井筒内液体,利用"测—渗—测"中子伽马测井施工工艺,在不扰乱地层剩余油分布状态的前提下,改变地层水矿化度能达到评价剩余油纵向分布及水淹层位监测的目的。通过介绍注钆中子伽马测井技术,阐述了示踪剂钆在中子伽马饱和度测井中的作用,利用该方法处理的资料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矿化度 示踪剂钆 测-渗-测 剩余油饱和度 资料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Z油田阜三段低渗透砂岩储层流体测井识别及储层级别划分方法研究
4
作者 马向东 冯娟 尹露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4年第4期11-16,共6页
依据高邮凹陷HZ油田阜三段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分区块进行储层流体识别,并结合地质、岩心、测井、试油及试采等资料,通过对储层参数与储层级别划分敏感性分析,构建了储层级别划分的综合评价指数,从而建立阜三段低渗透储层的储层级别... 依据高邮凹陷HZ油田阜三段低渗透砂岩储层的特点,分区块进行储层流体识别,并结合地质、岩心、测井、试油及试采等资料,通过对储层参数与储层级别划分敏感性分析,构建了储层级别划分的综合评价指数,从而建立阜三段低渗透储层的储层级别分类标准。通过试油对比分析表明:所建评价方法计算精度较高,满足了该区阜三段低渗透储层流体识别及储层级别划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流体识别 综合评价指数 储层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