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缆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
1
作者 邓吉彬 康玉阳 +2 位作者 严卫杰 叶红 张向阳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9-685,703,共8页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以水驱分层注水开发为主,目前采用智能分注来提升注采对应水平以提高采收率。由于采出井分层控制水平低,分层注水受效关系、受效程度认识不清,采油井层间干扰,单层突进,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突出,为注采协同缓解高...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以水驱分层注水开发为主,目前采用智能分注来提升注采对应水平以提高采收率。由于采出井分层控制水平低,分层注水受效关系、受效程度认识不清,采油井层间干扰,单层突进,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突出,为注采协同缓解高含水期层间与平面矛盾,减少无效水循环,控制采油井含水率上升,研发了有缆智能分层采油技术。通过筛选适应井下高温、高压、腐蚀及结垢环境的流量、含水率、压力、温度传感器,选用可靠的分层流量调节开关及控制技术,合理设计组件空间布局及分层配产器整体机械结构,选用不同的双向传输电缆及连接技术,开发配产器控制电路及地面集成控制系统,优化配套井下分层采油管柱,降低工具及实施成本,实现了井下分层生产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及对分层配产器的无线远程调控。现场开展了单层轮采、分层配产、耦合调整试验,证实了试验前油藏动态分析结论,验证了智能分层采油工具及管柱性能,实现注采耦合联动、增油控水和分层测调,试验井含水率下降38.8%。该技术的应用可为油藏精细地质分析与挖潜提供依据,大大提高了油田采油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井 分层采油 分层配产器 管柱优化 注采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蜡乳液润滑剂在江苏油田钻井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何竹梅 薛芸 +1 位作者 曾甘林 徐浩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为了减轻江苏油田钻井中的原油污染问题,实现钻井生产的防卡及安全钻进,开展了石蜡乳液润滑剂的应用研究。通过进行石蜡乳液的润滑性、抗温性和储层保护等评价试验,优选出一种适合江苏油田地层特点,且具有润滑、防塌、保护储层作用的环... 为了减轻江苏油田钻井中的原油污染问题,实现钻井生产的防卡及安全钻进,开展了石蜡乳液润滑剂的应用研究。通过进行石蜡乳液的润滑性、抗温性和储层保护等评价试验,优选出一种适合江苏油田地层特点,且具有润滑、防塌、保护储层作用的环保型石蜡乳液润滑剂,在11口定向井中替代原油使用,节约原油150 t,减少有害钻井废弃物排放量超过5 000 m3。M40-20试验井油层表皮系数为-0.55,储层处于超完善状态;应用井钻井作业顺利,复杂时效较近三年(2006—2008年)平均值降低达26.7%,取得了较好的钻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蜡 乳状液 润滑剂 钻井液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接枝黄原胶的制备和提升泡沫驱油研究
3
作者 王磊 杨陆涛 +3 位作者 钱国全 时维才 屈霜 姚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7,共8页
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稳泡效果,材料经改性后能进一步提升泡沫性能,提高三次采油泡沫驱原油采收率.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为基体,通过表面羧基化改性,利用乙二胺(Ethylenediamine,EDA)为桥梁,接枝具有耐盐和增黏效果的黄原胶(Xa... 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稳泡效果,材料经改性后能进一步提升泡沫性能,提高三次采油泡沫驱原油采收率.以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为基体,通过表面羧基化改性,利用乙二胺(Ethylenediamine,EDA)为桥梁,接枝具有耐盐和增黏效果的黄原胶(Xanthan Gum,XG)作为新型稳泡剂.通过FT-IR,XPS,Raman,TEM对不同改性阶段的材料的形貌、结构以及官能团进行表征分析.同时,考察了浓度、矿化度、pH对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和XG体系相比,新型稳泡剂的效果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更加明显,还具有更好的抗盐性和pH稳定性.在85℃老化30 d后,新型稳泡剂损失13%,大幅减小了损失率.体系的界面张力值达到10-2,具有良好的界面性能.在85°C,4 MPa条件下,进行了双管驱替室内实验,结果表明,泡沫体系在高渗透岩心实现了封堵,改善了低渗透岩心的驱替效果,最终提高采收率达2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黄原胶 稳泡 泡沫驱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技术优选页岩储层增能介质
4
作者 戴志鹏 李太伟 +2 位作者 王彪 朱杰 虞建业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1,共7页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压裂液、常规表面活性剂AES以及CO_(2)等不同介质对页岩油藏的增能、渗吸采油能力;依据基质-裂缝强制渗吸模型,明确提高渗吸量的技术思路为原油降黏、改善地层润湿能力与适当的油水界面活性,选用强化渗吸洗油剂...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压裂液、常规表面活性剂AES以及CO_(2)等不同介质对页岩油藏的增能、渗吸采油能力;依据基质-裂缝强制渗吸模型,明确提高渗吸量的技术思路为原油降黏、改善地层润湿能力与适当的油水界面活性,选用强化渗吸洗油剂FD1进行气液协同作用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大分子压裂液难以进入页岩基质,渗吸剂FD1吞吐可大幅提升采收率至37.52%;气体中CO_(2)吞吐效果明显优于CH_(4)和N_(2),吞吐5轮次采出程度达38.28%,渗吸剂FD1协同作用下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约24%。确定适应苏北盆地页岩油的渗吸体系为CO_(2)+渗吸剂FD1。从作用机制上看,CO_(2)在微小孔隙中对吸附油的动用效果较好,并可驱动少量游离油,渗吸剂主要作用于中大孔,强化改善润湿的能力使吸附油易于剥离,较强的界面活性更方便置换游离油,渗吸后吸附油、游离油进一步减少。该研究为入井介质优选及增渗驱油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吸实验 渗吸剂 吞吐 核磁共振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互层大型压裂组合加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金智荣 张华丽 +1 位作者 周继东 王进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89,共4页
为实现薄互层大型压裂造支撑长缝和缝高有效支撑,提高压裂效果,研究应用了组合加砂技术。在分析裂缝宽度和流体密度对支撑剂运移趋势影响的基础上,得出了组合加砂的顺序为支撑剂粒径由小到大、密度由高到低。借助导流能力试验对比不同... 为实现薄互层大型压裂造支撑长缝和缝高有效支撑,提高压裂效果,研究应用了组合加砂技术。在分析裂缝宽度和流体密度对支撑剂运移趋势影响的基础上,得出了组合加砂的顺序为支撑剂粒径由小到大、密度由高到低。借助导流能力试验对比不同支撑剂比例组合,提出了组合加砂时增加大粒径、低密度支撑剂的比例来提高裂缝导流能力。该技术在长停井L3井进行了试验,先加入30/50目、密度1.75kg/L的陶粒20m3,再加入20/40目、密度1.60kg/L的陶粒30m3。压裂后净压力拟合分析表明,支撑缝长196.8m,支撑缝高42.5m,基本达到设计预期要求。该井压裂后初期平均产液量5.6t/d,产油量3.2t/d。现场施工表明,该技术能够实现造支撑长缝和缝高有效支撑,为类似薄互层大型压裂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互层 大型压裂 组合加砂 支撑裂缝 裂缝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污水电化学诱导防垢新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彪 王友启 李立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95,共4页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中加阻垢剂进行污水防垢处理时存在药剂作用距离有限、效果受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问题,提出了电化学诱导防垢的技术思路,并开展了试验研究。设计了室内评价装置并进行了试验,重点考察了诱导防垢处理前后污水中Ca^(2+)、M... 针对油田注水开发中加阻垢剂进行污水防垢处理时存在药剂作用距离有限、效果受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问题,提出了电化学诱导防垢的技术思路,并开展了试验研究。设计了室内评价装置并进行了试验,重点考察了诱导防垢处理前后污水中Ca^(2+)、Mg^(2+)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加工了现场小试装置,并在FM污水处理站进行了评价试验,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水中阴离子、阳离子含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室内试验,优化了电极材料、极板间距、阴极面积、水流形式等电化学诱导防垢参数。现场试验结果显示,FM站污水经诱导防垢处理后,水中Ca^(2+)质量浓度下降了18.2%、HCO3-质量浓度下降了23.6%;Scalechem 3.1垢化学分析软件预测显示,污水理论结垢量下降了43.4%。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诱导防垢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成垢离子,从而起到较好的防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结垢 电化学诱导 防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阻驱油一体化压裂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侯晓蕊 黄晓凯 +3 位作者 黄越 金智荣 马巍 葛艳蓉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90-2693,共4页
针对致密油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通过表界面张力、润湿性能、稳定性能测试筛选了表面活性剂,研发了一种减阻驱油一体化压裂液,并对该压裂液进行流变、减阻、洗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压裂液在120℃下耐温抗剪切性能良好,减阻率达70%,洗... 针对致密油低孔特低渗储层特征,通过表界面张力、润湿性能、稳定性能测试筛选了表面活性剂,研发了一种减阻驱油一体化压裂液,并对该压裂液进行流变、减阻、洗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压裂液在120℃下耐温抗剪切性能良好,减阻率达70%,洗油率达50%。将减阻驱油一体化压裂液在江苏油田致密油区块F125-7、F125P1两口井进行现场应用,从现场施工效果和压裂后效果来看,该压裂液满足了现场在线配液、减阻、驱油、携砂等需求,压裂后日产油分别为4.4 t和6.4 t,增油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减阻 驱油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Mn^(2+)对α-烯烃磺酸钠/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蠕虫状胶束形成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储鹏举 余晓玲 +3 位作者 侯克期 王文慧 李隆杰 葛际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629,共9页
Mn^(2+)可诱导阴离子表面活性剂α-烯烃磺酸钠(AOS)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LHSB)的混合物形成蠕虫状胶束。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1%~5%范围内,研究了AOS与LHSB质量比、Mn^(2+)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及温... Mn^(2+)可诱导阴离子表面活性剂α-烯烃磺酸钠(AOS)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LHSB)的混合物形成蠕虫状胶束。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1%~5%范围内,研究了AOS与LHSB质量比、Mn^(2+)质量分数、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及温度对蠕虫状胶束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OS与LHSB质量比从1:9变为9:1以及Mn^(2+)质量分数的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黏度先增大后减小。体系的零剪切黏度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指数增加。常温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黏度的变化规律,测得AOS与LHSB质量比为3:7时体系黏度最大,且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2%时的最佳Mn^(2+)含量为0.5%,此时零剪切黏度为9030.9 mPa·s。用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观察胶束形态,发现此时溶液中蠕虫状胶束较长,网络结构紧密,呈现出良好的线性黏弹性。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Mn^(2+)质量分数对蠕虫状胶束的形成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蠕虫状胶束 金属离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泡沫压裂液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周继东 朱伟民 +1 位作者 卢拥军 钱家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简介了泡沫压裂液发展现状及影响CO2泡沫压裂液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添加剂的研制(起泡剂FL 36,酸性交联剂AC 8)和筛选,得到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典型配方:0 6%HPG+1 0%FL 36+1 0%粘土稳定剂+0 1%破乳助排剂+0 06%过硫酸铵+1 5%AC 8,测定... 简介了泡沫压裂液发展现状及影响CO2泡沫压裂液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添加剂的研制(起泡剂FL 36,酸性交联剂AC 8)和筛选,得到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典型配方:0 6%HPG+1 0%FL 36+1 0%粘土稳定剂+0 1%破乳助排剂+0 06%过硫酸铵+1 5%AC 8,测定了该配方的各项性能。基液粘度75mPa·s(25℃,170s-1),pH值7 0;泡沫半衰期300min(25℃,0 1MPa),pH值4 0。泡沫干度(泡沫质量)为70%和60%的CO2泡沫压裂液在40~50min内可维持粘度>80mPa·s。在流动回路装置上测得泡沫干度增大时粘度增大,在高干度下形成气泡细小均匀的稳定泡沫。滤失系数在2 9×10-4~4 2×10-4范围。对岩心渗透率的伤害率为13 6%(22支岩心平均值),而水基压裂液的伤害率高达60%。在70℃数小时完全破胶。大粒径(0 9mm)陶粒在干度40%和70%的CO2泡沫压裂液中沉降速度<0 06cm/s。常温、1Hz下G′和G″随干度增大而增大,且G″>G′。江苏油田低渗油藏3口井实施CO2泡沫压裂取得了明显增油效果。表4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泡沫压裂液 二氧化碳 应用 粘土稳定剂 水基压裂液 岩心渗透率 过硫酸铵 典型配方 泡沫质量 稳定泡沫 滤失系数 沉降速度 增油效果 低渗油藏 江苏油田 pH值 伤害率 干度 增大 起泡剂 添加剂 交联剂 助排剂 粘度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胶压裂液伤害性研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张华丽 周继东 +2 位作者 杲春 金智荣 王进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6866-6871,共6页
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伤害影响着压裂改造的效果。胍胶破胶液中的水不溶物、残渣等固相颗粒不会侵入低渗地层,胍胶对地层的伤害可逆,可通过返排过程渐渐恢复至90%。胍胶对支撑剂导流层的伤害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几乎不可逆;关键是施... 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液的伤害影响着压裂改造的效果。胍胶破胶液中的水不溶物、残渣等固相颗粒不会侵入低渗地层,胍胶对地层的伤害可逆,可通过返排过程渐渐恢复至90%。胍胶对支撑剂导流层的伤害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几乎不可逆;关键是施工过程中就要降低伤害。对羟丙基胍胶与羧甲基羟丙基胍胶系列配方,以及不同浓度的配方分别对支撑剂导流层伤害分析,胍胶使用量越大、浓度越高、残渣越高对导流能力的伤害越大。在F4区块现场应用证明,降低胍胶压裂液的伤害可大幅提高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胶 压裂液 羟丙基胍胶 羧甲基羟丙基胍胶 残渣 支撑剂导流能力 伤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徐闻X3井抗高温承压堵漏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胜 田璐 +2 位作者 薛玉志 刘贵传 睢文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77,122,共5页
徐闻X3井是中石化在北部湾盆地部署的一口重点预探定向井,该井渐新统涠洲组下部地层裂缝孔隙较为发育、地层承压能力低、钻井液漏失严重且井下温度高达180℃,导致部分堵漏材料高温后失效,采用常规桥接堵漏和水泥浆堵漏效果不理想,需研... 徐闻X3井是中石化在北部湾盆地部署的一口重点预探定向井,该井渐新统涠洲组下部地层裂缝孔隙较为发育、地层承压能力低、钻井液漏失严重且井下温度高达180℃,导致部分堵漏材料高温后失效,采用常规桥接堵漏和水泥浆堵漏效果不理想,需研发出抗高温承压堵漏技术。为此,通过实验室试验优选出抗高温架桥材料高强支撑剂GQJ、抗高温纤维材料SW,以SAN-2工程分布理论为指导,加入不同粒径的CaCO3和云母作为片状填充材料,并配合高失水剂HH-1及无机盐CaO,形成了抗高温承压堵漏配方,室内模拟0.5~4mm裂缝宽度承压能力高于12MPa。现场采用分段逐级堵漏法注入配制好的堵漏浆进行承压堵漏作业,在地层复杂情况下将地层承压能力提升至4.5MPa,徐闻X3井第三次开钻固井期间再未发生漏失。实践证明,所研发的抗高温承压堵漏技术能够满足该井的固井施工要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渐新世 徐闻X3井 高温 承压堵漏 桥接堵漏 水泥堵漏 纤维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井筒积液分析及排水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狄敏燕 陈超峰 +1 位作者 王东林 潘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针对朱家墩气藏生产气井存在较严重井筒积液的现象,从液体来源、井筒举升能量方面对积液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原因为气井产气量小于携液最小流量,造成进入井筒的边水和游离水无法排除。利用最小携液流速理论对泡沫排水采气法和换用小管柱... 针对朱家墩气藏生产气井存在较严重井筒积液的现象,从液体来源、井筒举升能量方面对积液原因进行了分析,其原因为气井产气量小于携液最小流量,造成进入井筒的边水和游离水无法排除。利用最小携液流速理论对泡沫排水采气法和换用小管柱排水采气法在该气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种排水采气法均能达到连续排液采气的目的,但从充分利用地层能量角度考虑,生产初期采用泡沫排水采气法,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选择换用小管柱排水采气法。盐城1-2井6井次的泡沫排水采气试验表明,泡沫排水采气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排水采气 临界流量 发泡剂 盐城1-2井 盐参1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BS残留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秀霞 熊鑫 +4 位作者 郭鹏 刘炳琨 陈杰 任文海 孙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67-1173,共7页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清洗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模拟实际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考察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添加量的土壤修复过程中总石油烃降解率的变化情况,探究了SDBS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微... 为探究表面活性剂清洗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影响,模拟实际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考察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添加量的土壤修复过程中总石油烃降解率的变化情况,探究了SDBS对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微生物法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方案,确定了最佳微生物修复方式。结果表明:少量的SDBS残留对后续微生物修复有促进作用,但SDBS残留质量分数大于1 mg/g时,则不宜于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土著菌+秸秆固定化微生物和土著菌+游离高效降解菌+秸秆2种修复方式,启动快,降解率的增速大,修复效率高,可以实现石油污染土壤快速和持续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BS残留 微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双层同步测调一体化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彭太祥 石建设 +1 位作者 顾文滨 杨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4-97,共4页
为解决配水器间距小于8 m的薄夹层细分注水井测调一体化问题,同时减少多级分注井测调仪与可调堵塞器的井下对接和测调次数,降低风险,提高测调效率和成功率,研究了一种以双层可调堵塞器和双层测调仪为核心的双层同步测调一体化技术。这... 为解决配水器间距小于8 m的薄夹层细分注水井测调一体化问题,同时减少多级分注井测调仪与可调堵塞器的井下对接和测调次数,降低风险,提高测调效率和成功率,研究了一种以双层可调堵塞器和双层测调仪为核心的双层同步测调一体化技术。这项技术与可重复坐封式封隔配水器配套使用,可实现薄夹层细分注水井测调一体化,同时通过一次对接完成两层注水量调配。现场试验表明:平均2 h可完成1口一级两段分注井测调,效率较常规偏心测调一体化提高50%;最小配水间距可达2.1 m,实现了测调一体化技术在薄夹层细分注水井应用的新突破。注水井双层同步测调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经济的注水井测调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同步测调 一体化技术 薄夹层 细分注水 双层测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可动流体及核磁共振T_2截止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彤 郭和坤 +2 位作者 李海波 李太伟 周尚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1-704,共4页
国内外做了大量砂岩岩心T2截止值离心标定实验,适宜采用100 psi离心力作为低渗透砂岩最佳离心力来标定T2截止值,但在致密砂岩中0.69 MPa的离心力已不再适用。通过实验分析12块致密砂岩岩心含水饱和度在不同离心力(离心力分别为0.34、0.6... 国内外做了大量砂岩岩心T2截止值离心标定实验,适宜采用100 psi离心力作为低渗透砂岩最佳离心力来标定T2截止值,但在致密砂岩中0.69 MPa的离心力已不再适用。通过实验分析12块致密砂岩岩心含水饱和度在不同离心力(离心力分别为0.34、0.69、1.03、1.38、1.72、2.07 MPa)下的变化情况得出采用1.38 MPa离心力作为最佳离心力,并通过30块致密砂岩岩心在1.38 MPa的离心力下标定致密砂岩的最佳T2截止值为8 ms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含水饱和度 离心力 T2截止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后裂缝处理液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华丽 虞建业 +1 位作者 刘太平 周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4,共3页
针对压裂造成的二次污染,选用常用的酸及氧化剂来进行处理,考察了酸液种类、温度、氧化剂种类对处理后陶粒破碎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裂缝处理液的基本配方,室内评价了该处理液对残渣粒径、残渣值以及岩心伤害解堵的影响,并进行了... 针对压裂造成的二次污染,选用常用的酸及氧化剂来进行处理,考察了酸液种类、温度、氧化剂种类对处理后陶粒破碎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裂缝处理液的基本配方,室内评价了该处理液对残渣粒径、残渣值以及岩心伤害解堵的影响,并进行了现场应用。实验结果表明:60℃下,6%HCl+0.5%HF处理后陶粒破碎率增加了4倍多,6%HCl处理后破碎率只增加了1倍多,1%过硫酸铵APS处理后破碎率也只增加了1倍。确定了裂缝处理液的配方为:1%APS+5%HCl+3%NH4Cl+0.6%缓蚀剂B-125。60℃下向100 mL破胶液中加入100 mL裂缝处理液后,破胶液的中值粒径由136.51μm降为98.64μm,残渣量由132 mg/L降为76 mg/L,黏度由8 mPa.s降为3 mPa.s。经该处理液处理后岩心渗透率可达到原始渗透率的81.6%。该处理液对陶粒影响小,能充分氧化分解压裂液残胶。H43井压后不出液,加入该处理液10 m3后,返排顺利,压后日产油1.3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支撑剂 裂缝处理 导流能力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控制条件下井下抽油泵柱塞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志刚 司志梅 +4 位作者 叶红 赵庆婕 任兴 罗伟 孙浩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5-130,共6页
游梁式抽油系统的柔性控制技术是一种变速驱动技术,其目的是改变抽油机工作进程、提高采油效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以往的柔性驱动方案,通常从抽油机悬点出发,并没有结合油井的地层参数及抽油泵结构等因素,不适用于不同井的不同生产... 游梁式抽油系统的柔性控制技术是一种变速驱动技术,其目的是改变抽油机工作进程、提高采油效率,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以往的柔性驱动方案,通常从抽油机悬点出发,并没有结合油井的地层参数及抽油泵结构等因素,不适用于不同井的不同生产时期。鉴于此,为寻找合适的柱塞运动规律曲线,实现“一井一策”的目标,提出“曲线寻优”的方案。根据井下流体物性参数进行供液协调分析,确定最佳采油协调点,进而确定合适的沉没度和动液面;以油井基本参数、流体物性参数及抽油泵结构为基础,通过傅里叶展开式,结合遗传算法对柱塞运动曲线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得到最优柱塞运动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时,按优化后曲线运行的泵效、井下效率分别比优化前高了3.5%和2.7%;所提出的优化方法能在不缩短油井检泵周期的前提下有效提高泵效。研究结论可为游梁式抽油系统的柔性控制策略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泵 柱塞 柔性驱动 曲线寻优 供排协调 运动规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聚合物性能及驱油效率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姚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7-192,共6页
针对江苏油田储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的实际,将两种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与两种现场在用的聚合物对比,进行了性能分析和驱油效率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型聚合物为含磺酸基的多元共聚物;高温高矿化度下,两种新型聚合物KY-1和KY-2... 针对江苏油田储层温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的实际,将两种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与两种现场在用的聚合物对比,进行了性能分析和驱油效率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型聚合物为含磺酸基的多元共聚物;高温高矿化度下,两种新型聚合物KY-1和KY-2比现场在用聚合物具有更好的黏度、黏弹性和黏度稳定性;扫描电镜检测也证明两种新型聚合物分子在水溶液中伸展性好、簇间连接能力强、缔合度高,表现出较好的抗盐性能。相应地,新聚合物的驱油效率也比现场在用的聚合物高2.65%~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耐温抗盐 性能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长效分注管柱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太祥 石建设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7-111,共5页
针对因套损、封隔失效、洗井不通以及测试调配不顺等因素引起的分层注水有效期短的问题,研制了一体化长效分注管柱。该管柱通过地面和井下系列防返吐注水工具的配合,使分注管柱停注后快速稳压,封隔器不解封,既防止了地层、井筒和地面流... 针对因套损、封隔失效、洗井不通以及测试调配不顺等因素引起的分层注水有效期短的问题,研制了一体化长效分注管柱。该管柱通过地面和井下系列防返吐注水工具的配合,使分注管柱停注后快速稳压,封隔器不解封,既防止了地层、井筒和地面流程三者之间返吐串流,又防止地层之间串流,减少地层出砂、出油,有效维护了井筒和测调状况,延长了分注管柱有效期。现场应用30余井次,应用统计表明,一体化长效分注管柱平均在井周期达到1 050 d,高于油田平均合理失效周期330 d,有效测调最长达到1 290 d。该技术实现了分层注水管柱"长效"运行,可降低水井作业频次,有利于油田水驱稳产,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长效分注管柱 一体化 防返吐 压力波动 有效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多元酸(SY)缓速及防沉淀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景步宏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3-106,共4页
土酸在用于砂岩储层酸化时存在酸液穿透距离短、产生二次沉淀、措施效果不理想及有效期短的缺点,为此,江苏油田研究应用了一种含有羟基、羧基基团的有机磷酸与氟盐的混合酸液体系——有机多元酸。该酸液体系能够缓慢电离出氢离子,与黏... 土酸在用于砂岩储层酸化时存在酸液穿透距离短、产生二次沉淀、措施效果不理想及有效期短的缺点,为此,江苏油田研究应用了一种含有羟基、羧基基团的有机磷酸与氟盐的混合酸液体系——有机多元酸。该酸液体系能够缓慢电离出氢离子,与黏土、石英矿物的反应速率明显低于常规土酸,且具有良好的阻止二次沉淀生成的能力,适合于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含量较高的储层酸化改造。5口井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酸液起到了良好的降压增注及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酸 有机多元酸 酸化效果 防止地层损害 江苏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