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龙庄油田阜宁组二段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沉积滩坝体系 被引量:6
1
作者 丁玉盛 周巨标 +5 位作者 石先达 陈盼盼 王海波 覃恒杰 杨远 吕志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58-63,78,共7页
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王龙庄油田既有陆相沉积物,亦有海相沉积物,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综合利用钻井、测井、物性及重矿物等分析,通过2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100多块岩心薄片分析,认为金湖凹陷王龙庄油田阜宁组二... 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王龙庄油田既有陆相沉积物,亦有海相沉积物,其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综合利用钻井、测井、物性及重矿物等分析,通过2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100多块岩心薄片分析,认为金湖凹陷王龙庄油田阜宁组二段沉积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的张八岭隆起,发育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沉积滩坝体系,将混合沉积滩坝相进一步划分出混积坝、混积滩和裂流水道三个微相,阜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砂体整体呈环带状分布。在沉积演化指导下,采用单井相相控砂体分析技术建立了断块的小层沉积微相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龙庄油田 阜宁组二段 混积坝 混积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城断裂带阜二段储层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开发建议 被引量:14
2
作者 戴俊生 刘敬寿 +3 位作者 杨海盟 张艺 汪必峰 周巨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通过裂缝形成时期古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铜城断裂带阜二段储层裂缝的产状;利用岩心声速实验以及微地震监测技术确定井点现今地应力方位;结合压裂资料计算井点现今地应力;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 通过裂缝形成时期古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铜城断裂带阜二段储层裂缝的产状;利用岩心声速实验以及微地震监测技术确定井点现今地应力方位;结合压裂资料计算井点现今地应力;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借助于裂缝产状以及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预测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开启压力和开启次序.结果表明,铜城断裂带阜二段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为北东东向;在注水过程开发中,北东东向裂缝优先开启,南东东向裂缝后开启;裂缝的开启压力随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增大;裂缝埋深与开启压力同样具有较好正相关性,在构造高部位(1 850 - 2 350 m)裂缝的开启压力在25 - 50 MPa 之间,在构造低部位(3300 -4000 m)裂缝的开启压力在45 -75 MPa 之间;通过计算储层的实际破裂压力,提出在不同区块采用不同的注水压力,以保证油气井的高产与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储层 应力场 数值模拟 储层破裂压力 裂缝开启压力 铜城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新杰 唐海 +3 位作者 佘龙 邹桂丽 周巨标 李祥珠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5期129-132,共4页
低渗透油藏经常采用水平井压裂的方法来实现油井增产,而合理的水平井裂缝参数设计能充分发挥人工裂缝的增产作用。以江苏油田M断块地质特征和目前开发状况为基础,抽象出相应的机理模型,应用数模软件的门限压力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 低渗透油藏经常采用水平井压裂的方法来实现油井增产,而合理的水平井裂缝参数设计能充分发挥人工裂缝的增产作用。以江苏油田M断块地质特征和目前开发状况为基础,抽象出相应的机理模型,应用数模软件的门限压力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水平井压裂模型,并与PEBI网格加密法的水平井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对模拟结果影响相对较大,而裂缝形态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M断块水平井最优裂缝间距为90 m,最优裂缝条数为6条,最优裂缝半长为130 m。该研究成果为江苏油田M断块水平井裂缝参数优化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低渗透 压裂开发 启动压力梯度 裂缝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地球化学方法评价断层封闭性——以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坝田地区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力 陈世加 +3 位作者 丁玉盛 路俊刚 马捷 李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坝田地区和周缘次凹以及断层上、下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明确主力生烃次凹,判识断层封闭性,分析坝田地区勘探潜力。研究表明,龙岗次凹周缘原油成熟度最高,为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是坝田地区周缘主力生烃次凹... 基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坝田地区和周缘次凹以及断层上、下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明确主力生烃次凹,判识断层封闭性,分析坝田地区勘探潜力。研究表明,龙岗次凹周缘原油成熟度最高,为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是坝田地区周缘主力生烃次凹。F_1断层上、下盘原油正构烷烃、甾烷、萜烷分布以及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揭示F_1断层处于封闭状态,证实龙岗次凹烃源岩所生成的成熟油未越过F_1断层运移至坝田地区。坝田地区含油砂岩抽提物成熟度低,与自身斜坡区烃源岩和汊涧次凹、东阳次凹所生成的低成熟阶段产物相似。低成熟阶段烃源岩生烃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油藏。因此,坝田地区勘探潜力较差,而紧邻龙岗次凹的断块圈闭是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盆地 金湖凹陷 坝田地区 油气地球化学 断层封闭性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性储层渗透率张量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敬寿 戴俊生 +3 位作者 邹娟 杨海盟 汪必峰 周巨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22-1029,共8页
针对裂缝渗透率张量难以准确定量预测的问题,借助于古今岩石力学层产状的变化,预测裂缝的现今产状;以断裂力学中裂缝表面能以及岩石应变能理论为基础,预测现今裂缝的线密度;通过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三向挤压状态下裂缝的开度,进而... 针对裂缝渗透率张量难以准确定量预测的问题,借助于古今岩石力学层产状的变化,预测裂缝的现今产状;以断裂力学中裂缝表面能以及岩石应变能理论为基础,预测现今裂缝的线密度;通过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计算三向挤压状态下裂缝的开度,进而确定现今裂缝的平行渗透率。利用裂缝的现今产状将静态坐标系与动态坐标系统一到大地坐标系中,建立了多组裂缝渗透率张量的定量预测模型,给出了渗透率主值、主值方向的计算公式,并且通过调整动态坐标系旋转角预测单元体内不同方向的渗透率。定义了表征渗透率各向异性的3个参数:裂缝渗透率极差比、渗透率突进系数和渗透率变异系数,定量评价裂缝渗透率的非均质性。以铜城断裂带东翼阜宁组二段储层为例,进行了裂缝渗透率张量预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张量 渗透率各向异性 定量预测 裂缝 铜城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